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有着胸怀天下的雄心壮志 最后为何没有能一统天下

孙权有着胸怀天下的雄心壮志 最后为何没有能一统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499 更新时间:2024/2/10 12:34:25

很多人都不了解东吴不进取中原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由于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对东吴比较漠视。而且再加上罗贯中以蜀汉为正统,对东吴破坏孙刘联盟,偷袭荆州的做法十分厌恶,更是加深了对东吴的反感。在《三国演义》中,大大降低了东吴将领的能力,以至于我们想起东吴的将领,竟然没有几个能拿出手的。我们对东吴的君主孙权的印象,就是偏安江东一隅,只求自保。可是,在历史上真的是这样的吗?

如果公平的看待三国时期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东吴是三个国家中比较活跃的国家。可以说,东吴的举动,决定着三国的走向。三国时期三大战役,光东吴就打了两个。而且,东吴是三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这些表现就说明了,东吴和孙权并不是罗贯中所刻画的那样。

东吴传到孙权手中的时候,已经历经了三世,孙坚孙策为孙权打下了基础。在江东,孙氏占有了一块比较稳固的地盘,孙坚和孙策还给孙权留下了一支英勇善战的军队和一批文武群臣,这让孙权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

在这个时候的孙权是胸怀壮志的。他和鲁肃进行了著名的《榻上问策》。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鲁肃提出的这个战略方案成为孙权日后的行动指南。在孙权的一生中,一直是在实行着这个方案。孙权不甘成为一方割据的诸侯,而是怀有一统天下的志向。在此之后,孙权剿除了黄祖,进取荆州。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曹操南下荆州的战事。

在随之而来的不利形势下,孙权表现出了他英雄无畏的一面。他面对曹操大兵压境,面对曹操的威胁恫吓,面对大部分部下要求投降的局面,毅然选择了战争。经过赤壁之战,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在此之后,为了实现下一步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的战略步骤时,孙权和刘备发生了剧烈的冲突。这是因为这个战略步骤和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发生了冲突。刘备诸葛亮也需要荆州作为兵出宛洛的战役出发地和后勤基地。为了荆州的归属,双方终于兵戎相见。

孙权利用关羽出兵襄樊的时机,派兵偷袭占领了荆州,擒杀了关羽。在接下来的夷陵之战中,孙权的东吴军队打败了刘备亲自率领的蜀汉军队。但是,这一场两败俱伤的战役,使得东吴也失去了夺取天下的能力。

在随后的岁月里,东吴虽然和蜀汉重新盟好,多次发动对曹魏的进攻。可是由于战略失败,也没有能够取得成功。不过,我们看这一段历史,虽然诸葛亮在蜀汉发动了五次北伐,可是曹魏的主力一直是放在江淮一线的。对蜀汉,曹魏只是采取战略守势,并不与之决战。而在江淮一线,曹魏和东吴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争夺战,双方血流成河。可见,曹魏是一直把东吴作为主要对手看待的。

不过,虽然孙权领导下的东吴为统一天下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可是最后也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战略上发生了重大的错误。

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孙权有过正确的决策,可也有着错误的决策。正确的决策使得孙权的事业得到发展,而错误的决策使得孙权的事业遭受挫折。

在当时曹魏一家独大,孙权和刘备两家弱小的情况下,孙权和刘备两家联合,攻抗曹操是最基本的正确战略。只有这样,才能有可能打败曹操,发展自己的势力。

这样,刘备是自己的盟友,曹操是自己的敌人,是一个战略上基本的判断。孙刘联盟是保证这个方针的基础。在孙刘联盟团结紧密的时期,曹操接连遭受了赤壁之战、汉中之战的挫败,孙刘联盟的势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孙权在心里对这个战略认识是模糊的。他在内心,不但把曹操作为自己的敌人,连刘备也是他心里潜在的敌人。这样,孙权在对抗曹操的时候,也时刻对刘备的实力增长感到不安。在这种心理的支使下,为了自身的战略安全,孙权对荆州的占有欲望不可遏制。他在关羽取胜的情况下,终于走出了战略上最错误的一步,撕毁孙刘联盟,夺取荆州。

虽然孙权夺取了荆州,暂时保证了自身的战略安全。但是,这样一来,两个弱国相互厮杀,越发削弱。这使得曹魏坐得渔翁之利,东吴和蜀汉都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二、孙权本人的能力缺陷。

孙权能够在战略上走出错误的一步,和他的性格是有直接关系的。当年他的哥哥孙策准备出兵中原,在出兵前被许贡的刺客所伤。在去世前传位给孙权的时候,对两人的才干专长有过一个评价。那就是:

“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这个对孙权能力的评价是比较公允的。孙权的能力在任用贤能,建设一个团结的团队上,而不是在战场拼杀上。我们可以看到,孙权指挥的战役很少有能够打胜的。尤其是在合肥逍遥津一战,孙权指挥的十万人马,竟然败在张辽八千曹军手中。孙权还被张辽吓破了胆,不敢再轻易对战张辽。

不过孙权虽然自己的军事能力不行,但是他能够提拔任用拥有卓越军事能力的将领来为东吴效力。他先后提拔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这些人分别取得了赤壁之战、湘水之争、奇袭荆州、夷陵之战等战役的胜利,使得东吴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东吴从偏安江东一隅发展到占据整个江南的庞大势力。

但是,也是由于孙权内心的自保心理太重,相对的进取精神不足。这使得孙权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孙权的进取精神,需要部下的推动才能运转。

在周瑜任都督的时候,孙权有周瑜的支持,拥有十足的进取精神。他不但想要占据江南,还想去夺取西川。在周瑜去世后,孙权十分伤心,说周瑜一死,自己的帝王之路就艰难了。

到了鲁肃任都督的时期,孙权依然在鲁肃的推动下向着帝王之路迈进。他将荆州借给刘备,集中兵力在淮南发动攻势,一时间也是打得有声有色。以至于曹操看到孙权的军队严整,士气高昂,不自觉的说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话语来。

但是,到了吕蒙的时代,吕蒙抛弃了鲁肃的进取战略,转而迎合孙权的保守战略。为了自保,吕蒙不惜破坏孙刘联盟,偷袭荆州。从此,东吴彻底失去了夺取天下的机会。

吕蒙死后,陆逊虽然才能出众,还取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多次挫败曹魏的进攻。可是,已经无力扭转当时的战略形势,东吴只能自保为上了。这一切,都和孙权的能力缺陷有关,他的主观意愿造成了东吴防御保守战略的形成。

三、魏、吴双方实力的巨大差距。

最后一个原因,是曹魏和东吴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这是直接造成孙权无力统一天下原因。但是,这个原因不怨别人,这是孙权的错误的战略造成的。

孙权在实施《榻上问对》之策的时候,只是机械的执行这一方案,不知道变通。在周瑜的时候,东吴占据了整个长江一线,而刘备则在荆州的江南四郡发展势力。这使得东吴独立承担着对曹作战任务,刘备则坐收渔利。不过,这个时候周瑜尚在,他用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支撑着东吴的半壁江山。

周瑜死后,到了鲁肃的时期,鲁肃用自己卓越的战略眼光,劝孙权将荆州借给了刘备。这样,刘备就承担了一半长江防线的防务,孙权可以最大程度的集中自己的兵力,发展自己的势力。在这段时间里,孙权分别向北向南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但是,孙权一直对荆州念念不忘。他一直想将荆州收归自己才能放心。就这样,他在鲁肃死后,听取吕蒙的建议,袭取了荆州。可是,这样一来,东吴的战略形势极端恶化了。虽然在后来夷陵之战中,陆逊打败了刘备,暂时解除了蜀汉的威胁,可是东吴已经无力向北发展了。

这是因为,东吴自己把原来的刘备的荆州盟军消灭了,同时还接管了荆州的防线。这拉长的防线,使得东吴必须把积攒的机动兵力填充进去。在夷陵之战中,东吴虽然取得了胜利,可是自己也付出了不下万人的损失。

在东吴实力减弱,防务增加的同时,曹魏也解除了蜀汉的威胁。蜀汉虽然在诸葛亮的整顿下,恢复了一部分战斗力。可是,由于实力悬殊,对曹魏形成不了太大的威胁。这样,曹魏就将主力调到中原与东吴作战。

东吴和曹魏的实力对比本已经不利,再加上东吴缺马,没有与曹魏相抗的骑兵,军事实力相差更加悬殊。即便是孙权想要进取中原,也根本不可能了。

结语:

孙权是有进取精神的君主,他领导下的东吴始终不向任何势力屈服,这种精神也支撑着他们成为三国最后灭亡的国家。但是,孙权自身性格又有着保守的一面,这使得他总是不由自主的以自保为己任。

正是有着这种思想,左右了孙权的战略方针。孙权总是在进取和保守中摇摆。在周瑜和鲁肃时期,他还保有进取精神。可是当他们一死,在吕蒙的支持下,孙权又趋于保守。最后在为了自保,孙权不惜撕毁孙刘联盟,袭取荆州。

这使得孙权的东吴和刘备的蜀汉发生了两败俱伤的夷陵之战。在此之后,孙权的东吴与曹魏之间的实力对比更加悬殊。孙权即便是有进取之心,也没有进取之力了。同样的,东吴也再也没有夺取天下的机会了。

标签: 三国东吴

更多文章

  • 韩世忠是什么人?连害死岳飞的奸臣秦桧,都不是他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韩世忠,宋朝

    韩世忠是什么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绍兴六年,韩世忠任武宁安化军节度使,及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韩世忠身披草莱,立军府,与将士共同参加劳动,夫人梁氏亲自织薄为屋。后又抚集流散,通商惠工。并积极训练士卒,加强背嵬军战斗力,兵虽三万,却坐镇江东,蔽遮江

  • 历史上五阿哥永琪真正的死因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永琪,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要说的是一位皇子,他就是永琪。其实永琪非常有名,当年他和小燕子的爱情,那叫一个轰轰烈烈。不过,永琪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还是因病去世的。在皇帝的一众儿子里面,永琪可以说是相当优秀的了。相信在很多人看来,以永琪的天资和能力,是很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永琪在小的时候,表现就非常出色,

  • 嘉德帝姬是谁?她跟金熙宗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嘉德帝姬,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嘉德帝姬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徽宗赵佶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子帝王,同时也是治国无能之辈,在“靖康之变”后,成为金朝的俘虏,也是受尽了屈辱。嘉德帝姬赵玉盘作为宋徽宗的长女,也无法幸免,她的一生也是一个大写的悲哀。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宋哲宗赵煦驾崩

  • 那拉氏是怎么连累自己的儿子失去帝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那拉氏,清朝

    还不知道那拉氏是怎么连累自己的儿子失去帝位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一生身边宠妃不断,除去不记名的莺莺燕燕之外,官方史料记载,其后宫就有40多位,比如说具有超高知名度的富察皇后、令妃、香妃等人都曾得宠一时,最后也得以善终。但要说经历最为跌宕起伏的,那便是今

  • 蓝玉他都做了些什么?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蓝玉,明朝

    说到蓝玉,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明朝建国之后,朱元璋身边也有很多非常有本事的人,当初这些人全都一心帮助朱元璋夺得了天下,不过常言道“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朱元璋称帝后肯定也是感觉到了这个问题,毕竟自古以来那些手握大权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结局,因为皇帝对他们非常忌惮。而朱元璋就是其中最典范的代表,众多开国

  • 曹丕本来可以消灭蜀国 曹丕为什么却坚持进攻东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丕,东吴

    还不知道:曹丕打东吴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是一个混乱纷争的时代,三方阵营各自独立,相互交攻,每一方都有自己的优势,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统一,三国间的争斗还延续到了后代,刘备去世后,蜀国就交给刘禅,曹操去世后,他的接替者是曹丕。比起乐不思蜀的刘禅,曹丕要聪

  • 仁孝皇后是怎么去世的?皇帝停朝五天为她办葬礼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仁孝皇后,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仁孝皇后是怎么去世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古时候皇帝是掌握着大权的人除了皇帝,最高地位的就是皇后了/皇后这样的身份对于古代女子来说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在很多人认为只要做上皇后,那么自己一生就可以过的非常的尊贵,但是在历史上很多的皇后一生也是非常的悲惨的。康熙皇帝在他

  • 揭秘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他的真实人品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孟尝君,战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孟尝君田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孟尝君——田文战国时期,东方六国中的魏国、赵国、楚国和齐国分别出现了信陵君魏无忌、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和孟尝君田文。他们四位统称战国四君,以礼贤下士,网罗各国人才,养士数千而闻名。且不论前三位品行如何,今天笔者就来分析一

  • 刘长的生母是谁?他为什么是由吕后养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吕后,汉朝

    为什么刘长是由吕后养大?他的生母哪里去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吕后对刘邦的儿子们不好,还杀掉了刘邦的几个儿子,但吕后对淮南王刘长特别好,因为刘长是她从小养大的。为什么刘长是由吕后养大?他的生母哪里去了?说起刘长的生母,那就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了。公元前199年,刘邦从东垣县

  • 刘邦一生最敬佩的对手是谁?揭秘田横的传奇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田横,秦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邦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四年艰苦卓绝的“楚汉战争”中笑到了最后,天下尽入其囊中,各地的割据势力也在部下们的征战中一一平定。此时的刘邦意气风发,他却还没有安心,而是把目光投向了两千多里外的一座海岛上,这儿还有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