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皇帝宠幸和珅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乾隆皇帝宠幸和珅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917 更新时间:2023/12/7 13:23:54

乾隆皇帝宠幸和珅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这位风云一时的人物最终摆脱不了命运安排,一条白练完结了此生。有人将和珅称为“贪污之”,有人称之为“巨贪奸相”。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那聪明的才智和智慧。他绝对是一个办事干练,有能力的人。和珅能在官场驾轻就熟,在名士如林的朝廷中横空出世,并非没有道理。

和珅,满族人,清乾隆时期把握朝政的重要人物。受乾隆的独宠,从世袭三等轻车都尉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首辅。和珅为能够如此飞黄腾达青云直上?他为官二十载积累银两数千万两,就如此超级巨贪,却被乾隆帝宠幸又是如何?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和珅一生的转折点是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和珅当时是御前侍卫,有一次护驾过程中,忽然有人报告,“南方有犯人越狱了”。乾隆坐在轿内有点发怒,用《论语》的一句话问道:“虎兕(读si)出于押,龟玉毁于牍中,熟之过?”见周围无人答话,乾隆又呵斥道:“熟之过!”这时站在外面的和珅也用《论语》小声答了一句:“典守者不能辞其责尔!”乾隆一惊,心想是谁对答如此工整,就把和珅叫到帐前,问了其他一些问题,和珅对答如流,自此,乾隆开始欣赏和珅。

就是这样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机智灵巧的才能征服了乾隆帝,很快受到老皇帝异乎寻常的重用,仕途进入了快车道,开始火箭式的升迁。那么后来和珅受宠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和珅聪明好学且善于溜须拍马

和珅原名善保,字致高,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满洲正蓝旗人。少年时家庭贫寒,在和珅三岁时母亲去世,到十岁时父亲也去世。也许就是这样的环境,使年纪小小的和珅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兄弟二人发奋读书。

九岁时与弟和琳一起选入咸安宫官学。父亲去世后,他四处告贷来读书。经历过少年的一切坎坷,使和珅的心理承受力变得强大。更加激发他奋发上的能力。年少的他勤奋、刻苦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诗词佳作,还熟练掌握了满汉蒙藏四种字。初学习咸安宫的学科外,还自己加了两门学科:搜集乾隆的诗作文章,刻苦模仿乾隆的字体,对乾隆的诗词熟记于心。

终日揣摩皇帝内心世界。为迎合乾隆皇帝对文化条件的要求,他刻苦练习书法,和珅写的字酷似乾隆皇帝的手笔。到乾隆晚年有些诗匾都是让和珅代笔完成。乾隆皇帝本就爱才,在老年时又见到满族贵族子弟中有一个如此勤勉好学的后生,如何不喜欢呢?这与当时八旗弟子腐化、堕落,终日养尊处优相比和珅确实是勤奋上进、出类拔萃。

(二)和珅超强的政治决断能力

乾隆中期以后伴随封建统治的高度集中,统治疆域不断扩大,人口急增。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国家行政事务不断增加。

皇帝所承受的行政压力必然加重,而此时乾隆已经六十多岁了,开始沉醉于享乐生活,将大部分繁琐事物交予军机处办理。这需要军机处人员身体素质好、政治决断能力强,而和珅此时年轻力壮,才智超群正具备这样的条件。

(三)和珅为人处事的圆滑能力

清代诸帝对于历代危害稳定的朋党问题非常敏感,并积极予以严密防范,及时打击。军机处掌握着国家机密,保持机密是一个军机人员必要的条件。

和珅之所以能长期担任军机大臣这样的要职,一个很重要的优点就是他虽然贪得无比,但做事一向谨慎圆滑,特别是不与人结成政治同盟关系。他对清代政治的朋党问题一向很敏感,绝不轻易和同僚交朋友,自然也是皇帝最放心的了。

(四)和珅善于理财的经济头脑

乾隆后期,由于他的无限挥霍,国库日渐空虚,为满足自己好大喜功,粉饰太平的虚荣心,他非常需要一个善于理财又能聚财的能人,而和珅就是这样的能人。

和珅为乾隆找钱很有办法。其中最主要就是代替乾隆千方百计,以各种名义让地方官员不断向皇帝进贡。正是由于和珅天资聪慧,善于理财,源源不断的供给乾隆帝所需的金钱再报,所以受到乾隆帝的异常信任。

(五)和珅忠诚体贴的“孝心”

为了体现他与乾隆帝特殊的家人父子的亲切关系,他在乾隆帝面前“言不称臣,必曰奴才”。他对乾隆的任何指示都无条件执行,即使是任何卑下的差事,他也能做到无怨无悔、周到细致。和珅更在生活中给予乾隆细心的照顾。朝鲜使臣就有这样的记载:“皇帝若有咳唾之时,和珅以溺器进之”。完全是一副仆人伺候主人的情景!对于一个年近古稀、精力已今非昔比的人来说,这样一种关心照顾如何不讨人喜欢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位风云一时的人物最终摆脱不了命运安排,一条白练完结了此生。有人将和珅称为“贪污之王”,有人称之为“巨贪奸相”。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那聪明的才智和智慧。他绝对是一个办事干练,有能力的人。和珅能在官场驾轻就熟,在名士如林的朝廷中横空出世,并非没有道理。

标签: 乾隆清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曹丕的真实军事能力怎么样?他指挥过哪些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丕,三国

    魏文帝曹丕是魏武帝曹操之子 ,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夷陵之战中,刘备率领精兵强将,倾巢而出讨伐东吴,却被东吴一招火烧连营彻底击溃,从此元气大伤。此次大战的结果传到洛阳后,魏文帝曹丕摇头叹气,说刘备不懂兵法,才败

  •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去哪里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北宋,古代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去哪里了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想必大家都听过杨门虎将的故事,在北宋时期杨家将可是出了很大的力,可是到了后期,杨家将没落了,而且更惨的是其后辈居然还落草为寇了,昔日的威风一点也不存在,所以还是挺可惜的。为什么会如此呢?这与宋朝的制度有关,都知道北宋最

  • 刘备三顾茅庐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两人究竟谁选择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诸葛亮

    三顾茅庐是假的吗?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是什么?刘备仅仅是为了诸葛亮那么简单吗?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首先,我们要知道,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可以说直接证明了诸葛亮的确年少出名,刘关张三兄弟去三顾茅庐,是因为司马徽推荐给刘备的,如果没有司马徽的加持的话,诸葛亮可谓就是无人所知的,毕竟,在此之前,诸葛亮并

  • 为何说赵匡胤的小舅子让大宋的棺材业达到了鼎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赵匡胤,宋朝

    为何说赵匡胤的小舅子让大宋的棺材业达到了鼎盛?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汉武帝的小舅子卫青是古之名将,率领汉军一次次击败强大的匈奴,立下不世之功。宋太宗赵匡胤的小舅子王继勋也是将军。不过不是所有小舅子都像卫青一样。王继勋虽然也算是勇武,但是却没有谋略,吃了不少败仗。不仅如此,

  • 在曹魏被埋没的名将,朱灵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古代,曹魏

    在曹魏被埋没的名将,朱灵实力如何?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时期,曹操是出了名的爱惜人才,更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因此每个有能之士见到曹操后都能留下来帮助他。在动乱时期,英雄不论出处,只要有善于用人的明君,自己的才能就能得到发挥。大家都知道蜀国有五虎上将,更有仅次于五虎的

  • 武则天为什么流放韦待价?韦待价曾经有过什么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韦待价,武则天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武则天为什么流放韦待价?韦待价曾经有过什么功劳?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韦待价简介中看到韦待价是现在的陕西西安人,曾做过唐朝宰相。他最开始是从武官开始做的,曾累立边功。咸亨三年,吐蕃开始骚扰边境,韦待价讨伐吐蕃,立得了功勋,被封为右武卫将军。仪凤

  • 宋后废帝刘昱:刘宋第八位皇帝,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昱,南朝宋

    刘昱,即宋后废帝,字德融,小字慧震,宋明帝刘彧长子,生母为贵妃陈妙登,南朝时期刘宋第八位皇帝,在位共5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昱在大明七年(463年)出生,少时聪明好动。泰始二年(466年),立为皇太子。泰豫元年(472年)即皇帝位。在位凶狠残暴。元徽五年(4

  • 预言大明国运的《烧饼歌》有多神奇?刘伯温未卜先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烧饼歌,刘伯温

    传说刘伯温能未卜先知,曾作一首《烧饼歌》,又名《帝师问答歌》,那么预言大明国运的《烧饼歌》有多神奇?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有一天,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内殿吃烧饼,刚咬了一口,有小太监前来禀报:国师刘伯温求见。朱元璋就顺手拿起一只金碗扣在饼上,才传命召见。刘伯温行过礼后,朱元璋故意问

  • 神机妙算的大明开国功勋,刘基的传奇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大明开国功勋,刘基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神机妙算的大明开国功勋刘伯温的故事。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1311年出生于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22岁中进士,26岁为官,任江西高安县丞,次年为县令,30岁弃官

  • 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的下场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赧王,秦始皇

    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的下场有多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后,为安抚诸侯、巩固政权,决定按功行赏,对诸侯进行封国。按照诸侯爵位高低的不同,封国分为公国、侯国、伯国、子国、男国和附属国六类。周王为天下共主,诸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