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为何一边灭元朝一边感激涕零膜拜忽必烈?

朱元璋为何一边灭元朝一边感激涕零膜拜忽必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331 更新时间:2023/12/30 14:48:32

提起中国的民族英雄,大家很少会将它与朱元璋联系起来。但仔细想想,朱元璋在元末领导的改朝换代战争,实际上是把横扫亚欧大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蒙古帝国打垮了。他将蒙古人赶回了草原地区,中原王朝重新回到了汉人的手中。

从现代多民族统一的角度来看,朱元璋领导的改朝换代,属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对抗,不是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对抗,算不得民族英雄。若从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汉人与蒙古人之间是敌对的势力,朱元璋领导的改朝换代实际上有些“民族革命”的味道了。

那么,朱元璋是不是个民族英雄呢?

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因为朱元璋心里对蒙古有脉脉温情,他恨不起来蒙元呀!郑成功、林则徐、邓世昌这几位民族英雄,哪个不是对敌人恨得牙痒痒,恨不得咬一口解恨。朱元璋却对蒙元王朝充满了暧昧的好感。

朱元璋自己夸元世祖“肇基朔漠,入统中华,生民赖以安靖七十余年”,这是对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毫不吝啬的赞美,安邦定国七十余年,这都是蒙元入主中国,承继大统的结果。恨蒙古人,他会这么说?不仅如此,有人对蒙元王朝出言不逊,朱元璋叫来自己的宰相痛骂:“元虽夷狄,然君主中国且将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元之兴亡,自是气运,于朕何预?”这就更是赤裸裸地感恩心态了,他将蒙元视为生养自己的父母,他即使做了皇帝也不能忘记蒙元的养育之恩。朱元璋觉悟高到这种程度,你能说他恨蒙元王朝?

朱元璋在解释自己跟蒙元关系时候,绕不开的一个坎儿是他建立的大明王朝取代了蒙元帝国。你看,你老朱家分明是抢了人家成吉思汗家的地盘,这你总不能不承认吧?你怎么解释这个事儿?朱元璋的说辞是这样的,元末群雄并起,各路诸侯各自划分地盘,我朱元璋起兵是为了结束群雄打群架的局面,让老百姓过上安定日子。等到我收拾完南边的事情,兵强马壮要东征西讨时候,你蒙元王朝已经被别人赶走了。我朱元璋打天下是跟群雄在打,不是在跟蒙元王朝在打。

事实上呢,这是在睁眼说瞎话!朱元璋统一江南后于1367年下令北伐,派徐达、常遇春率明军分别攻打山东与河南,并且封锁潼关以防止关中元军进援中原。明军于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史书称此为元朝结束之年。蒙元分明是被朱元璋打回草原去的。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穷对蒙元穷追猛打。北逃的元廷在上都,往后史书称之为北元。当时北方除了元惠宗据有漠南漠北,关中还有元将扩廓帖木儿驻守甘肃定西,此外元廷还领有东北地区与云南地区。蒙古依然对新生的明王朝保持强大的压力,朱元璋更是接连发动5次北伐。元朝不是气数还未尽吗?朱元璋就派兵把元朝廷打倒气数尽了,不再使用元朝的年号,改国号为鞑靼,亡了北元,这一页才算翻过去。

朱元璋的那套从群雄手里多江山的说辞,明显是障眼法。那么,为什么朱元璋对蒙元的态度这么扭扭妮妮,又要跟蒙元抢江山,又不愿意承认是夺过来的呢?

这里就涉及到明代士大夫的一个理念——“君臣大义”而非“夷夏之辨”,相对于民族之间的“夷夏之辨”,当时的明朝人更看重的是“君臣大义”。元朝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统王朝已经是既成事实,朱元璋出生在元朝就是元朝的臣子。臣子夺了主子江山,这在当时人看来会有不顾“君臣大义”的嫌疑,危及到政权的合法性。

这不是朱元璋一个人的顾虑,而是明朝初年一大帮士大夫的心结。钱穆先生本是民族情结很浓厚的世家,但他翻阅了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隐隐窥探到一个让人震惊的现象,那些汉族士人的内心深处对于作为故国旧主的蒙元怀有剪不断的暧昧感情。

历史学家萧庆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统计,在列入统计对象的元明之际进士144人中,“忠元”型计87人,占60.4%;“背元”型计45人,占31.3%;“隐遁”型12人,占8.3%。统计结果表明,“忠元”型进士远多于“背元”者,且以汉人和南人为主。这些进士对于元朝的态度,就非常值得玩为了。

从明初社会的主流观念来看,朱元璋取代蒙古建立大明的行径,改朝换代的意味大于民族革命。朱元璋在话语中,也对蒙元充满了暧昧,他不仅承认蒙古少数民族入主中国建立元朝的正统性,还别别扭扭保护自己,生怕被视为取代蒙元的“乱臣贼子”。

这个对蒙元恨不起来,还反过来要抱大腿的大明皇帝,算是民族英雄吗?

标签: 朱元璋忽必烈

更多文章

  • 可以称朕的皇后:皇帝死后她竟公开与大臣同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辽国,萧燕燕

    1004年,辽国大举攻打大宋,想要重新夺得被后周世宗柴荣收复的关南地。辽军势如破竹,一路攻到檀渊,檀渊乃开封的大门,所以宋真宗怕得要死。宰相寇准力主御驾亲征,效果不错,宋军士气大振,射死辽国大将先锋官萧挞凛,宋军又偷袭其后,眼见孤军深入,败局已定,辽国太后要求谈和,真宗竟然答应了!这便是檀渊之盟,此

  • 唐宣宗李忱装傻36年厕所险被害被太监利用却兴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宣宗,李忱,唐朝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除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外第十六位皇帝,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叔叔,也就是说,在李忱登基为帝中兴唐朝之前,除了他父亲唐宪宗李纯,前头排了四个皇帝。虽说在那几位皇帝面前非兄弟即皇叔,期间李忱却是饱经忧患。人皆以为是“智障” 装疯卖傻36年虽然是唐宪宗第十

  • 明朝崇祯帝自杀前大开杀戒:贵妃公主无一幸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皇帝,崇祯

    3月18日,天色刚黑,崇祯心神不宁地等着守城明军的消息。这时,有一个太监神色紧张地跑来,跪地向崇祯报告:“皇上,内城也被攻破了!”崇祯忙问:“守城的官兵到什么地方去了?守城提督李国祯又在哪里?为什么会守不住?”太监回答道:“守城的官兵早已逃散。”接着又说:“皇上您还是赶紧设法逃走吧!”崇祯还想再问一

  • 解密: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初到广西时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

    洪秀全创建的拜上帝教,编织出一个洋化的皇上帝,它在传统文化浓醇和鸦片战争后的广东沿海地区,很难取得人们的崇拜和尊敬,相信他的人寥若晨星。家乡父老指责洪秀全不务正业,“拜上帝是从番”。番,番邦,即指外国。后来,太平天国称外国也就是“番”。1844年春,洪秀全家乡福禄水村欢度灯节,举办迎神赛会。洪秀全和

  • 解密: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为何自诩“皇上帝”之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

    太平天国的领袖是洪秀全。洪秀全本名洪火秀,据说是因为本命八字五行缺火,有相生相克之嫌。而按族谱辈分,取名仁坤。洪秀全名字,据他自称是“皇上帝”所赐,其实是他自己所取的。1814年1月1日(清朝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洪秀全出生在广东省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的一个农民家庭里。这是一家自耕农,有几亩田

  • 中唐罕见名将:从小兵到逆袭封侯的名将董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唐,董秦

    中唐时期的李忠臣(董秦)也算是个名将了,虽然他从小兵做起,大字也不识几个,但是,他也凭着自己出色的才能,从枪林箭雨中,硬生生地杀出一条升官之路,一直爬到了中央。成为司空,同平章事,算是人臣尽头了。未当方面大员之前,他夹起尾巴做自己的小兵小将,一副李唐纯臣面孔,一如皇帝赐给他的名字一般是个忠臣,但是,

  • 戚继光曾砍掉上万颗倭军的头 倭寇见他就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戚继光,倭寇

    自从北宋辽人开始了入侵的先河后,似乎谁都想从我们国家分走一杯羹:南宋时有金人的侵占,到了明朝,连日本都开始了他们进军中原的野心。不过时势造英雄,有侵略就会有英雄的出现,像北宋的杨家将,南宋的岳飞……到了明朝,说到抗战的民族英雄,戚继光绝对是人人皆知的。戚继光出生在山东,是当时有名的军事家,多次率兵打

  • 晋武帝司马炎是哪的人?晋武帝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晋武帝,司马炎,晋朝

    晋武帝司马炎(236-290),字安世,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的开国君主,公元265年他继承父亲司马昭的晋王之位,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国号大晋,建都洛阳。主要成就灭吴国、统一全国、创太康之治。司马炎为司马昭长子,曾出任中抚军;但是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

  • 揭秘:元世祖忽必烈把皇位传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元世祖,忽必烈,元朝

    元世祖忽必烈(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孛儿只斤氏,名忽必烈,蒙古人,拖雷第四子,母唆鲁禾帖尼。1260年5月5日在部分宗王和大臣的拥立下,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忽必烈1260年5月5日—1294年2月18日在位,在位34年,父拖雷,蒙哥的弟弟。1260年即位,1279年,灭南宋

  • 武则天墓前的无字碑有何意义?无字碑有何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则天,无字碑,唐朝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从一个才人一步步爬上皇后宝座,最终又坐上皇上宝座,建立大周朝。她是一个叱咤政坛半个多世纪的伟大女性,是中国历史上登基年龄最老的皇帝。当然也是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