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舒亶:因坑翻苏东坡而被后世文人痛骂的大奸臣

舒亶:因坑翻苏东坡而被后世文人痛骂的大奸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662 更新时间:2024/1/26 2:10:2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舒亶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阕雪满长安道,将人生中的寂寞与寡欢瞬间呈现了出来,长安,繁华热闹之地,雪覆长安道,天地一片寂寥,最繁华的地方此刻却极为落寞,岁末年初,时光荏苒,浮生已过半,平生且在醉里看,大雪初霁,整个长安白茫茫的一片,天地之间,寂寥寡欢,唯有樽前的一杯浊酒,排遣着斯人心中的寂寞,能写出这样词句的作者,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美人·寄公度》.舒亶

这阙优美词作的作者为宋代的舒亶,十年前,其因政治失意,被排挤出京城并一直在家赋闲,失意非常,而当其再度被用之时,舒亶不仅感慨世事无常、转眼物是人非,十年在家赋闲磨练了心气也磨平了当年的锐气,心中无限的沧桑感,当其再次审视这个世间万物之时,更多了一份成熟的感悟,便作出了这首传世之作。

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也正是这位舒亶,曾经一手罗织了震惊朝野的乌台诗案,当年苏东坡就是被其直接干翻,还差点儿送了性命,后世之人不会想到,苏东坡就因为这个案子,离死亡也就差那么一点点的距离罢了,那首“大江东去”的豪迈之音差点提前戛然而止,无缘面世。

历史上对乌台诗案定性为罗织之罪,作为对文字狱的特殊敏感群体,后世文人对此次诗案的总策划舒亶也是嗤之以鼻,将其列为奸臣行列,那么舒亶为什么要坑苏东坡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的那段往事。

舒亶的简历

舒亶,宋代慈溪人,位于鱼米之乡,在宋代重文之风的熏陶之下,南方书香之气非常浓郁,及冠后的舒亶来到了附近的明州城,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一生的导师——王安石

庆历七年,王安石调任明州郡县知县。

王安石是当时明州鄞县的县令,王安石在任之时,兴办州学,大力发展教育,使得明州当地文风大胜、民智开化,其还专门请了五位文学大儒进城办学,杨适、杜醇、楼郁、王致、王说,这些人开学讲义,收聚生徒,使得明州成为了北宋当年文风至盛之地,而这五个人也被后世称为“庆历五先生”。

舒亶最先的老师便是“庆历五先生”之一的楼郁,明州作为王安石的治下之地,本地的思想和教学都深受其的影响,在王安石的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舒亶慢慢接受了王安石的改革启蒙思想,将之奉为自己的精神导师,而日后,其也最终成为了王安石变法的一员大将。

宋英宗治平二年,年仅二十四岁的舒亶考中了进士,并在礼部考试中斩获魁元,世人皆称五十老明经,四十少进士,此刻的舒亶可谓是少年得意,而少年得意容易则意气用事,不久其因为治下当地民风彪悍,黎民多不守法,冲动之下用了重典处死了一个不孝刁民,后来被朝廷追究弹劾,其最终留下了“一锋不断奸凶首,千古焉知将相材”的诗句,愤然辞职还乡。

出使西夏,临危不惧

后来在王安石的运作之下,舒亶随后启复,并于不久,奉命出使西夏,此番出使的任务是商定划分宋夏疆界,而出使的背景是双方刚刚干了一仗,很惨烈的那种。

这个差事很危险,搞不好就有去无回了,但也正因为很危险,且容易引起对方的敏感和紧张,舒亶最终谢绝了军方派遣的护卫好意,一人单骑匹马进入了西夏,在西夏军队的注目之下,进入了西夏领地。

在舒亶向对方宣读完朝廷意思之后,心怀不忿的西夏将领决定给这个宋臣点儿颜色看看,他们将钢刀架在舒亶的脖子之上,对之大声威胁,想将其吓坏,挫一下宋朝的威风,但没想到的是,对方这个看似柔弱的文臣却始终神色自若,不为所惧。

而尚勇崇武的西夏君臣最终对之拜服,以礼待之,在舒亶的努力之下,双方最终达成了共识,西夏也接受此番宋朝划定疆界的初步意见。

归朝后的舒亶按功升职,担任奉礼郎,此刻正值王安石的熙丰变法轰轰烈烈地展开,而作为王安石的忠实粉丝,舒亶最终站在了王安石的改革派一边,成为了王安石的得力助手。

乌台诗案

变法开始之后,舒亶在王安石的安排之下进入到了御史台,御史自古以来都是很厉害的一群人,他们官职不算高,但权力很渗人,最重要的是,他们想弹劾谁就弹劾谁,甚至一些人发起狠来连自己都弹劾,而舒亶在御史台中混得就挺好,加之其的偏激忠义性格,很适合干这种得罪人的事情,其一度做到了御史中丞这个位置。

御史的特性就是看谁不爽就弹劾谁,而这次舒亶看到了一个人,而且这个人自己看着非常不爽,其就是当时的大文豪苏东坡。

苏东坡是当时的文坛泰斗,属于大V级别人物,一首词写得是天下闻名,这种公众人物的态度,对变法很重要,影响也不小,而苏东坡本人恰恰就是一个反对新法的人,他不仅反对,而且还喜欢说,这一下可就惹下大麻烦了,要知道,当时朝廷自上而下推行新法,虽然宋朝不以言谈论罪,但你这种公众人物整天站着说话不腰疼地讽刺、诋毁新法,让谁都难以忍受,王安石受不了、宋神宗其实也受不了,而他们两个人一受不了,舒亶很快就心领神会,他也受不了了。

但宋代是个讲究法制的社会,想要干翻苏东坡,还需要证据,为了找这个证据,监察御史舒亶可是费尽了心思,其找了很多苏东坡的诗集,终于让其找到了破绽,在对《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进行了四个月的潜心钻研之后,舒亶挑出了几首苏东坡的作品,然后上奏朝廷弹劾苏东坡。

“至于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谩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未有如轼也。盖陛下发钱(指青苗钱)以本业贫民,则曰'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陛下明法以课试郡吏,则曰'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舜知无术';陛下兴水利,则曰'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盐碱地)变桑田';陛下谨盐禁,则曰'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其他触物即事,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讥谤为主。”

总算找到机会了,王党的人肯定立马跟进,舒亶在前面开路,国子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随后跟进补刀,众人异口同声,数落苏轼的罪大恶极,声称必须因其无礼于朝廷而斩首,并且对其处刑进行了一系列的合理论据。

最终,苏东坡被逮捕入狱,其对大部分指控,都坦白承认在诗中批评新政,局面一度万分危机,后来当朝许多人为苏东坡求情,而本身并未想置苏轼死地的王安石也劝说神宗,圣朝不宜诛名士,在太皇太后曹氏、章惇等人出面挽救之下,最终宋神宗才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免其一死,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而由舒亶参与策划的“乌台诗案”,自此落下了帷幕,而舒亶也给苏东坡留下了一个终身难忘的印象。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次文字狱,舒亶这个名字开始在文士之间唾弃起来,这个用文字狱将苏东坡打入囚牢,差点将之置于死地的奸臣,在后世文人的眼中,成了个无耻、奸邪的宵小之辈。

死于征途

随着后来王安石改革的失败,舒亶也最终在百官的弹劾之下,被朝廷罢官免职,而昔日雄心壮志,为了大宋国富民强,不惜牺牲个人声名的舒亶,最终暗淡地走出了神都汴梁,走出了这个自己为之奋斗、牺牲的地方。

而这个时候,远在南面的苏东坡,或许在调制自己新发明的东坡肉呢,在乌台诗案中,当初跟自己混得那么铁的保守派之人,在其出事之后,无一人敢挺身而出,为之说情,反而是那些改革派的人物们,因为惜才,为其求情免死,这让苏东坡看清世态炎凉之后,也多了一份难得的人生感悟,更多了一份豪放与豁达,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想必也已经放下了对其的怨恨了。

崇宁元年正月起知南康军,时方开边,蛮寇扰辰州。七月除亶直龙图阁、知荆南府、荆湖北路都钤辖。辰州故黔中郡,历汉唐皆建郡县,至五代始弃不通,然亦有内属者。熙宁元丰开复沅诚,而元佑中又弃之,自是猺人恃险难制。亶图上地形,募施黔土人,分七路遣将,授以方略,斩贼首并其徒党三千馀级,俘数百人,破洞百馀。

再次启复的舒亶受命率军平定南方蛮地部族,在稳定南面的局势之后,在军中去世,朝廷追封其为龙图阁大学士,生于书香,死于征途,这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是一个充满改革锐意进取之人,他的一生有过一次污点,但这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作为后世文人抨击下的奸臣舒亶,实在令人恨不起来。

标签: 舒亶宋朝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对开国功臣飞鸟尽良弓藏 为什么徐达能逃脱朱元璋的诛杀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徐达

    徐达为什么逃脱朱元璋的诛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开国功臣们有一大弊病,就是功高盖主,居功自傲。战争年代,这些人随便挑一个出来,都是人杰,只有开国之主镇得住。而到承平时期,连朱元璋这样英明神武的皇帝都管不过来,明初的党争就是一例。飞鸟尽、良弓藏,

  • 雍正登基,为什么他的生母孝恭仁皇后极力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孝恭仁皇后,清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孝恭仁皇后。在古代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上,皇位一直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所在,众多皇子为了争夺皇位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出现了了一幕幕同室操戈、兄弟阋墙的惨剧,让人切实感受到了“无情最是帝王家”的残酷。而继承皇位,不仅仅是每一位皇子们的理想与奋斗目标,同时

  • 唐朝对安禄山的如此之好 为什么他还要选择造反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安禄山

    还不知道:安禄山为何要造反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国的历史上,唐朝可以说是非常强大的一个朝代了,不过再好的朝代,也有不光彩的事情,比如说著名的安史之乱,而作乱的根源就是安禄山,那么为什么安禄山会选择造反呢?其实说来主要有以下的七个理由。第一个理由就是安禄

  • 朱元璋的一个制度安排 明朝再也没有出现后宫干政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后宫

    明朝为什么没有出现后宫干政,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古时候,各个朝代基本都有出现过太后干政的现象,如果太子继位时年纪还小,一般便会由太后垂帘听政,似乎也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不过明朝就很少有太后当政的例子发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只能说明朝在这方面的预

  • 揭秘:为何“初汉三杰”只有张良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良,汉朝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张良的故事大家听过吗?张良、韩信、萧何三人被并称为“初汉三杰”,是刘邦打天下的左膀右臂。然而三人也免不了功高震主被刘邦猜忌。最后韩信落得个身死不说,还被诛三族,萧何也经历过“牢狱之灾”。为什么只有张良一生安稳,善始善终呢?张良一开始其实不是刘邦的部下,甚至后来成为刘邦的部下之

  • 曹操不敢篡汉,为什么曹丕敢篡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丕,三国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曹丕的故事大家听过吗?曹操不是不敢称帝,称帝对他而言,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因为他早就是权力巅峰的人物,就算是魏王,对北方政权的控制那也是实打实的。曹丕为什么必须要称帝?因为他没有曹操那种权威,不管是政界还是军界,曹丕都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只有靠称帝登基,才能有资格牢牢控制住

  • 朱祁钰能力也不差,为何皇位轻易就被颠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祁钰,明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朱祁钰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朱祁钰上位的过程比较奇葩,原因是他的哥哥被瓦剌俘虏,于是乎只能由他这个弟弟做皇帝。本来朱祁钰是不想当皇帝的,在社稷为重,君为轻的指导思想下,勉为其难朱祁钰坐上了皇位。公元1449年大明的天空是阴霾可怖的,土木堡惨败后,瓦剌军队兵临

  • 养由基:古代第一神射手,最后被万箭穿心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养由基,楚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养由基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提起中国古代第一神射手,很多人就会想起后羿射日的传说,后羿排第一,估计没人会有意见,但这毕竟是只是一个传说而已!实际上真正有历史记载的中国古代第一神射手应该是养由基,他是春秋时期楚国著名将领。因为他从小就善射,几乎是箭无虚发,百发百

  • 聂政:春秋四大刺客之一,他刺杀成功后为何自杀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聂政,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聂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聂政(?-公元前397年),战国时侠客,韩国轵(今河南济源东南)人,以任侠著称,为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聂政父亲早亡,只有一母一姐,相依为命。姐姐出嫁后,聂政独自照料老母,尽心尽力,是远近闻名的孝子。除了孝顺,聂政闻名于世的,还有他的

  • 朱元璋身边最忠心的人!沐王府从开国到亡国效忠大明两百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沐英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沐王府的历史,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分封制开始出现。到公元前221年,秦朝一统天下,中央集权制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历史的车轮一刻不停地向前行进,封建王朝也如走马灯般不断更迭。作为依附统治阶层的贵族,经常随着统治阶层的更替不断兴起、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