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继位后是如何统治国家的?集“仁暴”于一身

朱元璋继位后是如何统治国家的?集“仁暴”于一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717 更新时间:2024/1/5 3:02:47

朱元璋继位后是如何统治国家的,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要对他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确是不易,迄今海内外学者还是各有褒贬,甚至截然相反,有的认为他是比较关心人民的好皇帝,有的认为他是历史上最残忍的暴君之一。有的则认为他有功也有过,但功大于过。这三种论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都有所据,这是因为他当皇帝后,时而施仁政,忽而行暴政,变化之幻异令人莫测。

极端专制及其严重后果

朱元璋即位后就进行国家机构改革,把国家军政大权全部集中于自己手里。以前的王朝都设有丞相一职帮助皇帝处理政事,明初也设丞相,胡惟庸案后将之取消,只设吏、产、礼、兵、刑、工等六部分别处理全国事务,六部互属,直接向皇帝负责;原先设有大都督府统领全国军队,朱元璋也将之取消,只设立左、右、中前、后五军都督府,分别统所辖的卫所军队,五军各有所管,也互相不统属,都直接听命于皇帝,全国军政大权都直接操纵在皇帝一人的手里。

这么一来,这位皇帝就够忙了,他自己表白说:

"朕即位以来,勤励自勉,天未亮便临朝,午后,才回宫,许多事情待办,晚间也睡不安席,往往披衣起来思考,或仰看天象,见一星失坠,恐将有祸事,心里很担忧,或想到有事要急办,即将之记下来,待天亮了再发遣。朕非不欲暂安,但只畏天命,不得不这样做。"

朱元璋就这样紧紧地抓着权力不放,辛辛苦苦地做了三十一年皇帝。"日理万机",这对富有军政经验的朱元璋来说还可拼命应付过去,轮到他的后代那花花太子或娃娃当皇帝,那就可能胡乱批示,或任人摆布了。

而明朝皇帝揽的事这么多,权力这么大,又不相信大臣,那只好起用身边的宦官帮倒忙,导致明朝的衰亡。朱元璋在时曾定下祖训严禁宦官干政,又哪料到他自己定下的制度为宦官政治复活开了方便之门。

朱元璋是历史上性格最猜忌的专制皇帝之一,他不相信自己的臣民,中央督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监察百官,又设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官吏,并与督察院互相位举。

这还不够,又设立巡检司和锦衣卫监视全国臣民。锦衣卫设有法庭、监狱,严密监视和处置文武官员,这是由朱元璋直接指挥的特务机关。自从设了这个特务机关,大臣一举一动以至他饮酒、发闷,朱元璋都了如指掌。

锦衣卫特务施罪于人的手段连武周时来俊臣的罗织经也望尘莫及。自从有了锦衣卫,"谋反"的人多起来了,冤狱也就不断出现。特务政治是极度专制的副产品,是皇帝打击异己的鹰犬,是镇压臣民的工具。这种特务机构的设立对后世影响很坏,遗害无穷。

高度中央集权始于秦始皇,完善于宋太祖赵匡胤,至明太祖朱元璋已趋于极致。朱元璋实行专制统治手段与秦始皇颇相似,但残忍过之;与宋太祖则有所不同,宋太祖不以"杀"字当头,朱元璋则以屠杀开路。

赵翼《廿二史记》说:"明祖藉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天下所未有。"

他连兴大狱,其中政治案最大的两次是:1380年,以擅权枉法的罪状杀了丞相胡惟庸,十年之后,即1390年,据说朱元璋又发现胡惟庸有谋反罪及其同党,于是先后株连蔓延被杀者共三万余人。这案连及太师韩国公李善长,但找不到其应处死之罪,便以天象告变需杀大臣为借口,令他自缢,这时善长已七十七岁,家属七十余人也被杀。

三年后,即1393年,又兴起蓝玉谋反的大狱,斩蓝玉,灭其三族,又是万余人被杀。前已死亡的,用死者子孙来抵罪。朱元璋又编《逆党录》,昭告全国。这两次大狱所杀的主要是他依靠起家的淮西系骨干,军政权基本操在他们手里,朱元璋之所以把他们斩杀精光,用意就很明显了。宋太祖是"杯酒释兵权",朱元璋是屠杀解兵权。

除这两次大屠杀外,朱元璋几乎每天都在找藉口屠杀功臣,找不到藉口就暗害,连战功最大的徐达,以及急流勇退归隐的刘基就是这样被害死的。除早死的和汤和一人外,开国文武功臣都杀光了。汤和病死时,家人暗自庆幸。因此在这种恐怖统治之下,官员人人自危。

朱元璋严惩贪污本是没错的,但他是极端专制的皇帝,经断定为贪污案,即使是错了也上诉无门,无法纠正,因之冤案很多。

如有所谓空印案,地方向户部上报钱粮报册,规定须与户部所定数字完全吻合,否则驳回,而回去自造,来去经年,于是便预带盖印空白文册,如果遇到部驳,即随时填改。

1376年,朱元璋发觉此事,以为官吏必用空文书作奸舞弊,即下令将各地方衙门主印长官一律处死,并将佐武官仗一百充军边地。其实上计吏所带空印文书盖的是骑缝印,不能作别的用途。此案发生后,有人曾冒死上书说明事情真相,朱元璋全然不顾,仍大逞其专制淫威杀人。

所谓空印案完全是一大冤枉,有不少被杀的还是廉吏,如济宁知府方克勤,廉洁奉公,上任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丰衣足食,百姓视如"父母",做歌颂其德政,朱元璋曾赐宴以表彰其政绩,但却因空印案被杀。

极端专制主义者有两个特点:一是绝对不准对他有任何轻微触犯,朱元璋在这方面比任何专制帝王都敏感,敏感到变态的地步,变态得令人不可思议,其大兴的文字狱就是如此。中国文字同音的甚多,但字义大不同,朱元璋却不管字义,如遇他忌讳的同音,便认为是影射侮辱他,下令处斩,大批文人因此被屠杀。

极端专制主义者另一个特点是,严格限定人们必须在他画的框框内行动,不准有毫厘的超越。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制定了不少法规、祖训之类框框,除了他可以出尔反尔不受这类框框的约束外,谁违背就不会有好下场,而且他的框框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把全国人民都囚在其框框之内,不仅是行动,还有思想,他所制定的科举制度就是如此。

朱元璋规定科举考试的内容都是四书、五经,考秀才、举人、进士都如是,只准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作题,应考者要按照其义理作文,而且要按道学家朱熹的注疏发挥,不能有自己的见解。朱元璋还特别颁布一种试卷格式,规定应考者必须按照其格式填写,到明成祖时发展成八股文。

在朱元璋制定的科举制度之下,全国读书人为了求出路,只好死背四书、五经,尤其是道学家朱熹的疏注,背熟了按八股文格式一填便行了,于是人们找到了一种考试妙诀,有的干脆编了各种四书、五经题目的文章,让应考的背熟了,到时对题抄文。

科举到了明朝已把读书人引入了死胡同,他们不用独立思考,也不用有个人的见解,这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智慧,严重地妨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集“仁暴”于一身的统治者

在朱元璋一生中,他做了很多好事,也做了不少坏事。如果只从他做的好事论,可以说他是个比较关心老百姓的好皇帝;如果只从他做的坏事论,也可以说他是残暴的君王。对这个集仁与暴于一身的统治者应该如何评价呢?

有的论者认为,朱元璋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受尽官吏、地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故对贫苦农民具有深厚阶级感情,对官吏、地主则无比仇恨,故他当皇帝后,对农民施仁政,对贪官污吏则大屠杀。当然,过去的经历对于朱元璋不无影响,但对他这样集仁暴于一身的复杂人物,不能做这样简单的分析。

当朱元璋登上皇帝位时,他已不再具备原有的农民属性,他已是一个具有皇帝素质的统治者,这时他跟历代开国皇帝一样,所考虑的是如何稳定和巩固既得政权,使其皇位传之万世。也就是说他所做的都是从其保“家天下”着想的。

如果还把他所做的只从农民的感情去联系分析,那对于他的所作所为是不可理解的。

朱元璋曾受元朝官吏压迫,剥削最深重,连父母死时也无钱可葬,如果按照农民的感情,理应与之有不共戴天的仇恨,应屠杀之而后快。但朱元璋从大局着想,北伐时即宣称,蒙古、色目来降,奉与汉族待遇同,对于蒙古贵族、官僚、百姓主要还是采取招抚、优礼的政策,来降的蒙古贵族、官僚适当位置,归附的百姓,为之善择处所,让他们重过安定的生活。

他这样做,是为了减少蒙古人的反抗,加速统一的步伐,而不是对蒙古人怜爱,或出于仁慈之心。他对百姓实行"休养生息,轻薄赋"的政策,也是为了稳定和巩固其政权之故。如果说在民间时的遭遇对他有所影响的话,是他目睹农民因不堪压迫,剥削铤而走险导致元王朝崩溃的事实使他深深体会到:不这样做就会重蹈元王朝的覆辙。他之所以将与他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几乎杀尽,显然也是为了保其家天下,使传之万世着想。

评价朱元璋只能从事实出发,他既施仁政,也行暴政,事实俱在,不容抹煞。对朱元璋其人应作辩证的分析。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曾发生无数次农民起义,而起义都是在封建王朝压迫得使农民活不下去时出现的,于是历史在循环着:旧政权腐败——农民起义——新政权成立,"一将功成万骨枯",无数农民的枯骨为新的帝王铺平其登基之路,但随着新政权趋向腐败,农民又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农民在封建社会的遭遇是极其悲惨的。

如果说农民还有安居乐业的话,那是在开国皇帝登基后的一段短暂时间。农民之所以能安居乐业,一是新皇帝鉴于前朝暴政造成的恶果,二是因大乱后造成生产凋弊,如果不"轻徭薄赋",让农民"休养生息",不仅农民活不下去要继续造反,新政权也无法巩固。

新登上皇位的朱元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对广大农民群体实施仁政。事实业说明,朱元璋重农,惩贪取得的政绩是显著的,在他统治那段时间里,农民的处境比之元末是好得多了,这表现在生产发展了,户口增加了,农民群体。对于朱元璋的政绩应予以充分的肯定。

但是,朱元璋个极其专制和残忍的人。他确立的绝对专制制度,将权力全集中在皇帝的手里,把皇帝的意志强施于一切官僚机构以至全国,不准全国臣民用脑思考,说话按照他说的说,行动要在他画的框框内行动,还用特务监视全国军民的言行,使全国处在恐怖之中。这种极端专制统治就是后来的法西斯的先驱。

朱元璋又用文字狱杀害儒士,用四书、五经来禁锢思想,中国悠久而光辉的文化发展,曾居世界之先,到朱元璋统治时代已陷于停滞,从此逐渐落在西方之后。

标签: 朱元璋明朝

更多文章

  • 曾国藩如果想推翻清朝的话 曾国藩有这个实力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曾国藩,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曾国藩和清朝,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曾国藩推翻清王朝?您认为曾国藩如果真的有实力灭了清王朝他会不干?要知道,曹孟德当年可还想当汉王朝的忠臣来着呢,结果又如何呢?自古以来,面对至高无上的皇位、皇权,恐怕还真没几个人能够不动心的!但凡能够水到渠成,恐怕没有谁会真去推辞。王

  • 宋朝才女魏玩,为什么说她的一生都折在了丈夫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魏玩,宋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魏玩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宋朝是一个出才女的朝代,李清照以自己的才华震撼了半个大宋,唐婉以一首《钗头凤》叫多少文人动容,朱淑真的词作虽被烧毁却依旧叫人传颂至今。宋朝是文人的时代,而宋朝的才女撑起了半个宋朝的锦绣。魏玩就是宋朝才女中最闪亮的一朵;文人将她

  • 秦朝的快速灭亡与秦朝名将蒙恬被冤杀有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蒙恬,秦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朝名将蒙恬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秦赋》已经迎来大结局了,尽管外界议论不断,但它仍然是笔者心中最优秀的一部国产剧。在《大秦赋》的大结局中,大秦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也是大秦四部曲的终极目标,可以说秦国历代君王的贤明,都在大一统的那一刻得到了意义上的升华。当

  • 崇祯解决完魏忠贤后 明朝为何就开始垮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崇祯,魏忠贤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崇祯和魏忠贤,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1627年,明天启皇帝病逝,因为他没有儿子,因而他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当时为信王的朱由检,临终前,也许天启皇帝并不会想到,大明王朝,会在自己弟弟手中彻底的倒闭。魏忠贤是明末最为有名的一个宦官,他虽然为一个太监,但是满朝文武,皆有

  • 赵光义接手大哥的位置后 赵光义是怎么对待嫂子和侄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光义,赵匡胤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赵光义继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后,按照父死子继的继承原则,皇位应该传给他的儿子,但历史在这里拐了个弯,登基的不是赵匡胤之子,而是兄弟赵光义,即宋太宗。在赵匡胤有儿子,且儿子已长大成人的情况下,这显然是很不正常的,因而从那时至今,一直都有赵

  • 大清第一位太子褚英,究竟犯了什么错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褚英,清朝

    对爱新觉罗·褚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其实说到清朝,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是清朝第一个皇帝。虽然他后来是非常厉害的人,但是刚刚开始的时候,他非常的落魄,多以后来无奈之下就选择了入赘,所以他就入赘了佟佳氏,努尔哈赤结婚之后,跟佟佳氏的感情

  • 秦琼为何在凌烟阁排名最末?关键战役玄武门之变没有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琼,凌烟阁

    秦琼(秦叔宝)一生勇猛无双,为何排凌烟阁功臣最后一名?秦琼(字叔宝)是隋末唐初名将、唐朝开国将领,他勇武过人,能在万众之中取敌将首级。在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过程中,秦琼立下了不朽功勋,堪称李世民手下的最强猛将。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旧唐书·秦叔宝列传》记载:“叔宝每从太

  • 古代立太子乃是皇家大事 万历皇帝为何与大臣苦斗十年之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万历,皇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万历和太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众所周知,立太子乃皇家之大事。我国从西周开始推行“嫡长子继承制”,由正妻生的长子继承皇位,简称“立长”。但随着“立长”的实践,出现了许多昏庸而无法胜任皇位的嫡长子,于是又出现了另一种继承法:“立贤”,也就是让最贤能的儿子继承皇位。从

  • 曹操麾下的一位谋士,毛玠在历史上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毛玠,三国

    东汉末年,曹操作为最强大的诸侯,手下可谓人才济济。就武将来说,曹操麾下不仅有于禁、徐晃、张郃、张辽、乐进这五子良将,还拥有夏侯渊、夏侯惇、曹真、曹仁、曹休等曹魏宗室武将。就文臣谋士来说,则有司马懿、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陈群等人。其中,在曹操的谋士之中,毛玠虽然功劳不小,却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 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你知道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神宗朱翊钧,明朝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朱翊钧被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十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对于明神宗朱翊钧来说,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接下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