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玫瑰战争中的悲情王后:安茹的玛格丽特的婚姻只是“英法媾和的抵押物”而已

玫瑰战争中的悲情王后:安茹的玛格丽特的婚姻只是“英法媾和的抵押物”而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65 更新时间:2023/12/25 18:05:24

1450年,英国爆发了历时30年的玫瑰战争。“玫瑰战争”是历史剧《亨利六世》中以两朵玫瑰被拔标志战争的开始后才成为普遍用语,源于两个家族所选的家徽,兰开斯特的红玫瑰约克的白玫瑰。期间,英格兰的政治形势变化莫测,多位君主殒命,朝不断更替,诸多贵族血溅沙场。而且战争期间女性角色十分突出,特别是亨利六世(Henry

VI)的妻子玛格丽特王后。

在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处于劣势,法军步步紧逼,无奈之下,1444年,英国国王派出代表团与法国进行谈判,英法最终签订了《图尔协定》,其中有一条就是亨利六世将会迎娶法王查理七世(Charles

VII)的外甥女玛格丽特。玛格丽特生于1430年,母亲是法国国王查理七世的堂妹,父亲则是被称作“很多王冠但没有一个王国的人”的那不勒斯国王。

所以,面对玛格丽特的身世,英国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不仅通过迎娶法国公主以婚姻来巩固法国王位继承权的计划落空,而且,玛格丽特的父亲也不能为女儿提供地产作为嫁妆,自然也不会为英国来增加土地。可以说亨利六世的婚姻是为了避免进一步丢城失地的耻辱而不顾一切谋求和平的选择。

而对于玛格丽特本人来说,她所能做的只有接受这段婚姻,毕竟她自己没有发言权,她和她的婚姻只不过是“英法媾和的抵押物”而已。

1445年,玛格丽特来到英格兰,亨利六世与玛格丽特的婚礼仪式上,玛格丽特被人们誉为“为诺亚带来大洪水退去消息的鸽子”。但是现实与期望却出现了很大的出入。英国王室为了进一步与法国媾和,双方于1445年就归还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缅因(Maine)与法国国王达成秘密协定。这个消息一传到英格兰,就引起了激烈反对。1449年,法王查理撕毁《图尔协定》,英法战端再起。

缅因问题让玛格丽特饱受质疑和诟病,英国人认为正是玛格丽特的“耳边风”影响了性格软弱的亨利六世。从玛格丽特写给查理七世的信件来看,玛格丽特确实受到来自法国的压力。亨利六世也曾在一封信里写到,将缅因交还法国是在“我最挚爱的王后”的请求下实施的,“她已经多次请求我做这件事了”。但客观来讲,玛格丽特只是一位年仅十五六岁的王后,她的能力不足以左右英国的政策。于她而言,她只是政治斗争的一颗棋子罢了。

不过,英国人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玛格丽特王后的婚姻完全没有意义。有人抱怨她“没给英格兰带来一便士的利益和一英尺的土地,英国让诡计多端的法国人给算计了”。

15世纪的英国成为派系斗争的主战场,包括以萨福克公爵为首的主和派、以萨默塞特公爵为首的贝福特派,以及理查·约克(Richard

Plantagenet,3rd Duke of

York)公爵为首的约克派。玛格丽特也不可避免的卷入其中。其中主和的萨福克公爵与玛格丽特的利益诉求基本一致。二者不断靠拢。亨利六世也十分看重萨福克公爵。不过,当其代表英国就归还缅因与法国达成一致时,萨福克公爵成了民众发泄愤怒的众矢之的。最终,萨福克公爵被议会流放,途中被愤怒的英国水手杀害。

萨福克公爵离世并没有让玛格丽特逃离政治漩涡,很快,她又卷入了约克派与贝福特派之间的斗争。约克派因为亨利六世信任贝福特派,二者积怨已深,特别是1442年,亨利六世派遣萨默塞特公爵远征法国,并授其对安茹、缅因7年的统治权和军事指挥权,这件事让身为英国最大地主的理查·约克对王廷甚为不满,认为自己总是被排除在权力集团核心之外。

二者最激烈的矛盾来自王位继承问题。亨利六世与玛格丽特一直未有子嗣。从血统上来看,距兰开斯特王位最近的继承人应该是贝福特一支,不过1407年,亨利四世(Henry

IV)为维持王位继承的稳定,以议会立法的形式将贝福特一支排除在王位继承序列之外。但是理查·约克却认为亨利六世很有可能改变王位继承法,让贝福特家族继承王位,因而更是把对方视为死敌。1450年9月,理查·约克企图借助议会扳倒萨默塞特公爵,然而最终失败。1451年,理查·约克再次打着“清君侧”之名对亨利实施兵谏,再次失败。亨利六世却只将其囚禁几周,并未严惩。

1453年玛格丽特终于诞下继承人爱德华,但此时亨利六世精神崩溃已经不能主政。玛格丽特与理查·约克就摄政问题展开激烈争夺,最终约克胜出。这主要是因为玛格丽特来自法国,势单力薄,英国对其抱有偏见,她也根本无力与财大气粗的理查·约克相比,而且,英国历史上也没有女性摄政先例。但是玛格丽特不甘心失败,继续与约克派进行斗争。1454年,亨利六世病情好转,玛格丽特就鼓动亨利六世清算约克派。

见此,理查·约克决定先发制人,并取得胜利,亨利六世成为俘虏。在萨默塞特公爵成为战争替罪羊之后,约克公爵才表示对亨利六世效忠,维持了短暂的和平。

晚年的悲情结局

不甘心于此的玛格丽特又组建了兰开斯特小朝廷,与理查·约克明争暗斗,内战危机越来越迫近。1459年,双方正式宣战。约克派一方处处宣传,爱德华王子并非皇室血脉,而是玛格丽特与他人的私生子。玛格丽特也插手议会,直接宣判了理查·约克的弑君罪,判处约克及其诸子死罪。

1460年,亨利六世再次被俘,理查·约克这次干脆要求议会废黜亨利六世,但是遭到拒绝,议会给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亨利六世终身为王;废除爱德华王子的继承权,亨利六世身后由约克及其继承人继承英国王位;约克及其子嗣要保证亨利国王的人身安全及自由。

1460年,再次集结军队的玛格丽特与约克军队决战,约克公爵及其次子死于战场上。1461年3月4日,约克公爵长子爱德华在伦敦加冕,称爱德华四世(Edward

IV),约克立朝。玛格丽此后逃亡法国,尽管在那里的处境十分窘迫,但是玛格丽特积极拉拢苏格兰国王和法王,并获得了二者的支持和军事援助。

1470年,约克王朝的沃里克公爵发动叛乱,拥爱德华四世的弟弟克拉伦斯(George Plantagenet,1st Duke of

Clarence),失败后逃亡法国。玛格丽特遂与沃里克公爵放下昔日恩怨结为儿女亲家,双方联手。

1470年10月,沃里克攻入英格兰,爱德华四世逃亡荷兰,亨利六世复位,兰开斯特王朝复辟。但是不到一年的时间,爱德华四世就重新打回英格兰,爱德华王子战死,玛格丽特被俘,爱德华四世秘密处死亨利六世,兰开斯特复辟王朝终结。

玛格丽特被爱德华四世囚禁了五年之久,因为丈夫和儿子的离世,她自己也失去了奋斗的希冀。1475年,表兄法王路易十一(Louis

XI)将其赎回,玛格丽特意志消沉,回到法国之后就一直住在一家修道院之内,1482年8月25日,玛格丽特王后去世。

与瑟曦一样,玛格丽特也被时人所诟病,认为其是战争的始作俑者。有人认为,是玛格丽特“造成了贵族叛乱和兰开斯特王朝的灭亡”,还有人认为“玛格丽特以女人的方式让灾难蔓延,使一切陷入混乱,终至兰开斯特王朝灭亡”。莎士比亚甚至还将其蔑称为“法国母狼”。这倒与中国历史上所谓的红颜祸水如出一辙。

反观应负主要责任的亨利六世,却没有受到太对批评。一方面,亨利六世保有君主的尊严,另一方面,英国人对于法国的愤怒很容易让无法批评国王的他们把玛格丽特看作是替罪羊。

如果我们能够卸下偏见,理性分析,就会很容易地发现,战争绝不是因为一个女人而爆发,对王位的争夺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此外,在当时的英国,庄园制度解体,货币地租流行,货币关系使得封君、封臣间的权利义务纽带弱化,加剧了社会动荡。

玛格丽特王后的一生其实是被战争所毁。正是因为英法百年战争她才不得不嫁往英国,身为王后的她在丈夫软弱的情况下必须在派系之间游走生存,面对利益的冲突和矛盾,想要保全自身,玛格丽特也只能奋起反击,维护王室利益。因此,是历史裹挟了玛格丽特的命运,是玫瑰战争导致了她的悲情人生。

标签: 安茹的玛格丽特英国

更多文章

  • 高句丽军事统帅渊盖苏文简介 他是如何弑君摄政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高句丽,唐朝

    渊盖苏文(603年—666年),又名渊盖金(渊姓),扶余人,是高句丽(古代中国东北扶余民族建立的政权)末期非常具有争议性的铁腕军事独裁者。在中国的史书上通常避唐高祖李渊讳而称为泉盖苏文(泉姓),《旧唐书》称之为钱盖苏文(钱姓)。《日本书纪》记为伊梨柯须弥。一方面渊盖苏文抵御了唐朝想灭掉高句丽的企图。

  • 曹操:割发代首,无人再敢违犯法令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割发代首

    建安三年,曹操在第二次西征张绣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割发代首”的故事,后被传为历史佳话。但这故事的来龙去脉,却必须追寻到第一次西征。却说曹操于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挟皇帝迁都之后,为解决粮食问题,接着便下令在许下(即许都附近)电田。电田当年,光许城就收得一百万斛公粮(当时一斛合十斗)。曹操见粮食问题

  • 李元吉和尉迟敬德比武:背后是李家兄弟间的政治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元吉,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自从救了李世民的命之后,就被李世民引为贴身护将。而尉迟敬德的武功也从没让李世民失望过。尉迟敬德有个绝招,那就是“解避槊”。什么意思?槊,是十八般兵器中的重兵器之一,多用于马上作战,由矛和棒演变而来,结构复杂,长,而且重。记得在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一集,曹操的槊由两个人才

  • 马超为什么不投靠曹操呢?是因为杀父之仇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马超,三国

    马超不投奔曹操而选择投奔刘备是因为他和曹操有杀父之仇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国里的马超为什么选择投奔刘备而不是曹操呢?如果按照《三国演义》上说的来看,那是因为曹操杀了马超的父亲马腾。事情的缘由在小说里交代的是马腾参与了衣带诏事件,这个由董承 刘备 马腾等人组成的倒曹集团

  • 马超的遗言中是什么内容?让人愤慨,又让人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马超,三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马超的遗嘱中都说了什么?马超一直是笔者非常喜爱的人物,其勇堪比吕布,然而就这么一个西凉战神竟然是被吓死的,实在是让人叹息。读“三国演义”,谁不知蜀汉五虎将,谁不知五虎将中的马超,然而,“五虎将”这个头衔却正是马超职场生涯的悲剧,从一方雄主沦落到刘大叔手下的将

  • 李善长的地位为什么会比刘伯温地位高?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善长,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什么刘伯温地位比李善长低很多?主要原因不是加盟太晚,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明太祖朱元璋在开创大明江山基业的过程中,身边的一群谋士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出名的要属李善长和刘伯温。李善长是安徽定远人,出身于地主。1354年,朱元璋攻打滁州的时候,李善长主动来到军营

  • 慈禧太后为什么会在任用亲信方面,反而显得非常克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慈禧太后,清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慈禧任用官员 为什么不会任人唯亲?到底应当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是中国官场上数千年都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直观上来看,任人唯贤是正确的用人之道。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所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但是这点说着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却很难。首先,

  • 汉代名将霍去病真的是病死的吗?霍去病死因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霍去病

    汉代名将霍去病真的是病死的吗?霍去病死因之谜!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霍去病(前140-前117年),汉族,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武帝时期的杰出军事家,是名将卫青的外甥,任大司马骠骑将军。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霍去病多次率军与匈奴交战,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

  • 三国时期最厉害的名将是谁?解析三国名将的排位顺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吕布

    三国时期最厉害的名将是谁?解析三国名将的排位顺序!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揭秘三国时期排在第一位的名将到底是谁?历史上民间有种说法,那就是在给三国英雄排顺序的时候: 一吕二赵三典韦, 四关五马六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 二张徐庞甘周魏, 枪神张绣和文颜, 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 打末邓

  • 颖贵妃是什么结局?她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颖贵妃,清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乾隆一贵妃过生日,养子前来祝寿,却被嘉庆训斥,不久竟死掉了。巴林氏是出身于蒙古镶红旗的一位蒙古族女子,父亲讷亲在朝廷担任都统和轻车都尉的职务。在清朝,轻车都尉是外戚和外姓功臣的爵位称号,一般不是实职,品级位于公侯伯子男爵之下。很明显,巴林氏是来自于武将门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