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伯温毕生心血著称此书,朱元璋一辈子都没找到

刘伯温毕生心血著称此书,朱元璋一辈子都没找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998 更新时间:2024/2/9 0:59:05

熟悉明史的朋友们应该对刘伯温这个人物并不陌生,他是明朝初年的重臣,同时也是一位精通象纬之学、博古通今的文学家。当时的人们都将他比作三国时期神机妙算的孔明转世,可见其确实不凡,刘伯温精通天文、数理、兵法等,他的诗文古朴豪迈,多为同情民间疾苦的作品。

朱元璋听闻这个人有经天纬地之才,派遣人马带着厚礼将他请到自己身边。他刚做了朱元璋的谋士就上书陈述他的治国意见,朱元璋听完之后为自己得到这样一位治世奇才而高兴不已。后来他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将那些趁势而起的一个个军队逐步消灭,直至问鼎中原,为大明朝建立下不朽的功勋,但当天下大定之后,他却功成身退隐居山水之间。

史书上记载他隐居时整日赏景饮酒,从来不过问外界的政事,也不对其他人炫耀自己的功劳,但是,即使是这样朱元璋仍然害怕他密谋造反,所以对他动了杀心。《史记》里面有句话很经典的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纵观二十四史,你会发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朱元璋趁着刘伯温生病的时候将他召进宫中,让自己的太医给刘伯温医治,结果几个月后刘伯温的病情不但没有得到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了。一直等到刘伯温病入膏肓之后朱元璋才让他回了老家,但是,刘伯温到家后还没有一个月便去世了,为大明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代名臣就以这样的方式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但是,他的思想却给明朝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所倡导的新儒学思想直接影响了明朝初年的学风,这种新思想包含理学诸多学派,体现了明朝初年社会思想的特征,影响了后世学术思想的走向。

他不仅在学术上留下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在军事方面他还创作了一本名为《百战奇谋》的兵书。这部书中利用虚拟事物对战事进行了分析,加上对未来局势的预判,使得这部旷世奇书中所蕴含的奥妙非常人能够理解。在军事方面没有天分的人即使得到这本书也没办法理解其中的深意,所以,刘伯温在临终之前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解释道:

“并非为父不愿将此书传授于你二人,只因你们的才智皆不在此,恐怕无法承受我这毕生心血凝结而成的绝学。如果要是勉强学习只怕你二人惹出祸害,倒不如让你们过属于自己的生活。刘伯温还嘱咐他们,当今圣上猜忌多疑,就算将兵书献与他也恐怕你兄弟二人遭受猜忌,以为我将这本旷世奇书留给你们,那就将这本书一把火烧掉算了,反倒能够保我刘氏满门的平安。”

父亲的话,两个儿子不敢违逆,只得照做,刘伯温最后又道:“生死有命,吾儿不必太过悲伤。我就要死了,但是,有几句话要告诉你们,你们都给我好好记住。”

此时,刘伯温的两个儿子哭着说:“还请父亲大人明示。”

刘伯温勉强打精神,有气无力的说道:“你们切记,我们家的诚意伯爵位未来会被朝廷革除,不过这一点你们不必太过担心,以我推算,刘家在五世之后,必定会出一个现武官,从此就会长久的传承下去了,刘家香火也不会就此断绝……你们要切记啊!”

说完,刘伯温长叹一声,眼角流下两行清泪,含恨离开了这个令他伤心的世界。

当这位开国元勋去世的消息刚刚传到京城之后,朱元璋便立即派身边的亲信胡惟庸到刘家吊唁,其真实目的就是为了借此机会寻找江湖上早已纷传的《百战奇谋》。刘氏兄弟将此书的下落坦言告知众人,并将刘伯温留下的一本《郁离子》和其他著作连同一封写给皇帝的信件上交到了朝廷。

当朱元璋在应天收到胡惟庸呈上的刘伯温遗物,不见有兵书,只见是寓言故事《郁离子》就随手丢在一旁,又拆看刘伯温的遗信,大意是说臣著《百战奇谋》是为圣上打江山,如今大明江山万里,天下太平,已经再用不着了。又惟恐此兵书在后世落入奸佞之手,倒不如毁掉以绝后患。而那部《郁离子》则是臣的手本原稿,特此敬奉以留纪念。

这样,更使朱元璋连月来寝食难安,他深知《百战奇谋》是刘伯温的毕生心血精华,又怎会就此烧毁?是否落在刘氏兄弟手上,又或埋在刘氏家宅地下?

但是,生性多疑的朱元璋一直没有打消寻找这本书的下落,因为他深知这本书的威力。一旦落入不轨之徒手中,这本书便是他大明王朝的丧钟。于是,他又派人到刘家彻查此书下落,对外宣称为了悼念自己的开国重臣要将刘府重新翻修,以便将刘伯温风光下葬。

其实他早已暗中派人借此机会将刘伯温的府邸翻了个底朝天,但结果依然是一无所获。朱元璋甚至开始怀疑刘伯温生前可能已经将此书送给了那些战功赫赫的武将们,于是,又萌生出了清除这些将军们的念头。洪武三十一年,71岁的朱元璋在一场大病中死去。临终前,他拉着皇太孙朱允炆的手说:“记住,一定要把军师的兵书找到,不能让它落到外姓人手里。”

到了明朝弘治年间,明孝宗朱佑樘突然怀念起刘伯温的功勋,下圣旨命人查找刘伯温的后代。当时,刘伯温的五世嫡孙因为犯罪被抓进监狱,结果,圣旨一下,立马被无罪释放,还被任命为处州指挥使,当时人人都认为这是盖世的奇遇。而刘伯温能够预料到五世之后的事情,也可说是盖世奇人了。虽然,刘伯温知道子孙会有灾难,也是无能为力的。就像是当年的诸葛亮,他其实也明白刘备统一不了天下,只能是“无力回天,鞠躬尽瘁”而已。

令世人没有想到的是,两百多年后这部巨著重新出现在了人们面前。谁知,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明朝末年李自成带领着农民起义军攻入了北京城,他在皇宫中的一间放置古书的偏殿内发现了当年刘伯温去世之后送给朝廷的那些书籍,由于李自成很崇敬这位明朝的开国元勋,于是便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细心翻阅,于是,发现了那本刘伯温手写的原稿——《郁离子》。

因他很崇敬刘伯温,特别细心翻阅,只为年代久远的关系,《郁离子》书页多有残破,竟无意中发现页内有页,内藏另一本书,就是失传二百年的《百战奇谋》!当李自成看到书中的之精彩,更有奇门遁甲、易卜星相之神机妙算,纵是贼王也感动得流下热泪,从此把它带在身边,形影不离。

刘伯温果然是神机妙算,他料定朱元璋的心思都在这本《百战奇谋》上,根本不会仔细翻阅自己临终时送给他的这些著作。这本书是刘伯温倾尽毕生心血所作的,恐怕他自己也不忍心付之一炬,只能以这种方式留给后世的有缘人了。

标签: 朱元璋刘伯温

更多文章

  • 项羽为何自杀也不愿过乌江?不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项羽,虞姬

    还记得学堂里吟诵的诗词“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字里行间缓缓地陈述了江东英雄项羽自刎乌江的历史,读来却是满腔激昂的力,这便是一代才女李清照的名作。而司马迁对于项羽的英雄情怀,则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史记》中,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对项羽的的描写成为了后世家喻户晓的精彩片段。秦末,帝君昏庸无能、政治一

  • 清朝慈禧为什么被称作“老佛爷”?来历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老佛爷”,慈禧

    有一个故事是关于“老佛爷”这个称谓的来历,说当年慈禧太后在宫里面听说江湖上有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和尚,这个和尚特别擅长画观音像,且擅长画各种各样的菊花和兰花,慈禧首先非常尊崇观音大士,其次自己名字是兰儿,所以一听这个传闻就命人把和尚请到宫里来了。和尚来到宫里之后,慈禧却把这件事给遗忘了,过了好长时间突然

  • 陈叔宝是南北朝最后一位皇帝,陈国灭亡后他是怎么死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陈叔宝

    陈后主陈叔宝作为皇帝,跟明君实在搭不上边,一生都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大作为,好女色,宠爱张丽华,也有一定的文采,《玉树后庭花》是他的代表作。陈叔宝是南北朝最后一位皇帝,陈国灭亡后他是怎么死的呢?陈后主陈叔宝怎么死的公元588年,隋文帝派杨广全面出战讨伐陈国,陈叔宝觉得自己身边有王气,没有准备防御。第二年

  • 演义中被黑的最惨的民族英雄:消灭三国擒拿其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

    在中国历史的通俗小说、演义、评书中历史人物通常会经过加工、包装。只不过演义小说很多时候为了好看很多时候会歪曲史实,有的甚至颠倒黑白。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了演义小说本身为了适应市民文化的问题。但是因此而被埋没的忠臣还真的挺多的,例如宋朝的潘美,唐朝的苏定方,都是被演义小说严重歪曲的,而本文的主角便是苏定方

  • 盘点三个“累死”在女人肚皮上的荒淫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皇帝

    有人盘点了一下,从公元前的秦始皇算起,一直到公元 1911 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其间二千多年,共有皇帝三百三十五人,其平均寿命是四十一岁。具体分析一下,可以看到, 秦汉时期的帝王是二十八人, 平均寿命是三十四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帝王是一百二十一人, 平均寿命是三十八岁;隋唐时期的帝王是四十一人,平

  • 盘点三国中死后封神的四大名将,吴蜀各一半,魏无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刘备,孙权,曹操

    三国可谓是我国古代一个英雄辈出、美女如云,让后人遐想无限的风云时代。一本《三国演义》让多少人为之沉迷不已,世界很多知名企业甚至将《三国演义》列为企业员工的必读书籍。在风起云涌的三国时代,有着太多才华横溢的牛人,比如说曹操的第一智囊郭嘉,比如说刘备三顾茅庐请下山的诸葛亮,比如说忠义无双武艺高绝的关羽,

  • 中国世上最短命的王朝,但却废了一个重要的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袁世凯,溥仪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入主中原的朝代被史学家公认的一共有18个朝代,这些朝代中,最长的是商超,存在了将近560年,这么长的朝代是遥遥领先于之后所有的王朝的,紧随其后的是商朝,存在了515年。剩下的就没有上过500年的了,因为人口增长和人们知识文化水平增长,朝

  • 历史上商纣王为什么会被封神?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商纣王

    纣王叫什么名字纣王,也称商纣王,我国古代商朝时期第三十二位君主,名字为受,姓氏为子。后世称他为“帝辛”。他一生约活了六十五载,在商朝的首都朝歌被攻克后,商纣王殷受自焚而死。商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这个暴虐无情,穷奢极欲的帝辛,自焚结束了他的一生。商纣王帝辛的名字很多,纣王是后世因他暴行而对他的称呼之一。

  • 夏桀是暴君吗?最后是因为宠爱妹喜亡国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暴君夏桀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因为他残暴不堪,断送了夏朝政权。夏朝百姓们,常年生活在夏桀的残酷压榨之下,对夏桀恨之入骨。百姓编唱了一首歌曲,反映出了夏桀的残暴和百姓的水深火热。歌曲这样唱到:“江水沛沛兮,舟楫败兮。我王废兮,趣归薄兮,薄亦大兮。”百姓旨在说明夏朝的统治即将走入末路,身为统治者的夏桀

  • 曹参当宰相三年,喝茶下棋不作为,竟被成为一代贤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参

    宰相,是总揽国家政务的人。宰者,主宰;相者,辅助之。西汉的丞相陈平有过总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说起这个词语,我们不由得想起如今的总理,虽然地位不同,但其实主要职责是差不多的。历史上著名的宰相有很多,他们有的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