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名相张仪:用智谋和辩术瓦解六国合纵

大秦名相张仪:用智谋和辩术瓦解六国合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206 更新时间:2024/2/22 7:07:21

战国时期的楚国。一天,楚国令尹(楚相)昭阳家中正在举行宴会,贵卿如云,高朋满座,觥筹交错,好不热闹。席间,令尹昭阳突然发现自己随身佩带的一个玉璧不见了,满座哗然,议论纷纷。渐渐地人们的目光集中到了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身上。昭阳见状,不问青红皂白,便命人把那年轻人捆绑起来,拷打逼供。怎奈,那年轻人虽然被打得皮开肉绽,却死活不肯招认,令尹昭阳只好挥手将那人赶了出去。

那年轻人遭此毒打,心中好不委屈,跌跌撞撞赶回家来,对妻子一五一十地倾诉起来:“唉,想不到自拜见恩师鬼谷子下山以来,初涉楚国竟遭此厄运。”妻子一面给他擦洗着伤口,一面责怨道:“都怪你一心读书游说,不然,哪能招来这些苦楚。”此时,那年轻人有说不出的酸甜苦辣,又有理不完的心头乱绪。一想到同门师兄苏秦如今已在赵国当上了官高禄丰的相国,而自己却尚在家中穷困潦倒,不禁悲从中来。思前想后,还是欲罢不忍。于是,他张开嘴巴问妻子:“看我舌头还有没有?”妻子不解其意,笑着说:“舌头还在。”年轻人欣慰地说道:“舌头还在,这就足够了。”此人便是张仪。其后,他真的就凭借这张利口,巧施纵横之术,辅助秦国统一了天下。

受辱赴秦图谋兵事

周显王三十九年(公元前330年),纵横家苏秦四处奔波,终于先后说服了燕、赵等六国,初欲合纵抗秦。这一年,适逢秦国派大良造公孙衍(号犀首)破魏军于雒阳,生擒魏将龙贾。苏秦料到,赵国作为合纵抗秦的盟主,势必要被视为眼中钉,列为首要进攻的目标。如果秦国对赵用兵,必将惊散刚刚建立的列国合纵,便想派人游说秦惠王,使其暂缓出兵。赵国尽管颇具文臣武将,策士游客,但苏秦筛来选去,觉得无一人中意。于是他想到了同窗张仪。他深知张仪的为人,请将不如激将,于是他叫来手下的家臣,叮咛嘱咐了一番,便打发他去了。

苏秦既不亲自前往,又不堂而皇之地遣使邀请,而是派人乔装打扮,暗中行事。派去的人寻机接近张仪,暗示道:“当初,先生与苏秦交谊至深,现今苏秦仕途亨通,您何不前去求见,借以实现平生宏愿。”张仪正苦于怀才不遇,当然希图同窗提携,便决定投奔苏秦。

张仪千辛万苦,满怀希望地来到赵国。第二天便去见苏秦,可是没有人给他通报。直到第五天,看门的才给他往里回报,那人回来说:“今天相国很忙,他说请您留下,改日去请您。”张仪只好又回到客店,耐心等待。谁知道一连等了几天,半点消息也没有。张仪气得便要离去。可是店主却说:“您不是说过相国打发人来请您吗?万一他来找您,您让我上哪儿找去!我们也不敢把您放走哇!”张仪欲进不得,欲退不能,左右为难,心里很是烦躁。度日如年地又熬过了几日,总算盼来了苏秦的接见。尽管先前的冷漠已使张仪料到,此番接见肯定不会怎么隆重和热情,但实际情况竟比他的预料还要糟糕。张仪整整衣冠,擦着袖子,上了台阶。只见苏秦孤傲地坐在堂上,见张仪进来,竟-动未动。张仪忍气吞声地向苏秦作了一个揖,却见苏秦慢条斯理对他说:“多年不见,你好哇?”说着,指了指下面的一张桌子,说:“该吃饭的时候了,请在这儿用点便饭吧。我还有话跟你说呢。”张仪只好坐下来,见眼前摆着的只是一点青菜和粗米饭。往上一瞧,却见摆在苏秦面前的尽是山珍海味。他本想拂袖而去,肚子却饿得实在难受,只好强咽下去。谁知还没吃几口,却听得苏秦说道:“我知道你的才干比我强,却怎么穷到了这步田地。我要把你推荐给赵侯,叫你得到富贵,倒不是什么难事。可是,……可是我怕你没有志气,做不了什么大事,反倒连累于我?”张仪听罢,再也坐不住了,直气得七窍生烟,说道:“季子!(苏秦的字)我以为你没忘了朋友,才千里迢迢地来看你。想不到你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连同学的情义都没有!你……你……你太势利了!”说完,拔腿就走。

张仪决定弃赵而去,投奔他邦。去哪儿呢?张仪细想列国形势,其他诸侯皆不足成事,惟独秦国前途无量。在他看来,投奔秦国,小则可以打击赵国,借彼一洗私冤;大则可倚此一展宏图,实现自己终生的政治抱负。于是,他毅然就道,西行入秦,投奔秦惠王。

西行之路,关山重重,千里迢迢,张仪又囊中羞涩,想去秦国,想见秦王,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啊。然而,张仪居然时来运转,刚踏上征程就遇见了一位慧眼识英雄的好心人。看得出,这位好心人是个家资万贯的富豪,可对张仪却像忠实的奴仆对待高贵的主人,伴他同行同宿,代为支付一切费用,使他一帆风顺地到了秦国。要见秦王,必得有人引荐。可是,张仪根本没有这笔可作敲门砖的资财。于是,这位令张仪感恩不尽的好心人再一次慷慨解囊,不惜金银,帮他在朝廷内外频繁活动。终于,这位好心人的金银财宝,为他铺就了走向秦王宫殿的辉煌之路。

周显王四十年(公元前329年),张仪见到了秦惠王。秦惠王正后悔失去了苏秦,见张仪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立刻拜为客卿(官居卿位,待之以客礼),参与谋划军国大事。

张仪千辛万苦,终于如愿以偿,心中不胜欣喜。他正琢磨着该如何酬谢为他搭桥铺路的好心人,谁知那人却要辞谢而去。张仪很是不解,问道:“我依赖先生,得以深居显位,现在刚到报德之时,何故要匆匆辞别?”那人道:“此恩此德,纯系苏君所施。”然后把苏秦的意图一一转告。张仪听罢,又是感激,又是羞隗,叹道:“我在他人圈套之中,却全不觉悟,我不如苏秦已显而易知。何况我又刚到异都,哪能谋攻赵国!请代我谢苏君,他用事时,我绝不贸然建言。”

饰身相魏计破合纵

张仪入秦,一年以后,即周显王四十一年(公元前328年),秦惠王命张仪同公子华率军进攻魏国,大败魏军。然而,军事上的胜利并没有使秦惠王忘乎所以,对于六国诸侯联盟所造成的威胁,使他深感不安,梦寐以求地想拆散联盟。

一天,秦惠王向众臣询问拆散联盟之计。一位大臣马上进谏:“联盟是赵国开头的,大王应先攻打赵国。谁去救赵国,咱们就打谁。六国诸侯无一不惧怕我们秦国,恐怕都会各揣心腹事不去救援赵国。这样一来,六国联盟自然就拆散了。”

众臣全部赞同。只要秦惠王一点头,赵国马上就会战火连天。

“我看不能这样做。”张仪急忙站出来反对。他早就料到秦国众臣会提出此议,当然也做好了力排众议的准备。他说;“六国刚订立联盟不久,彼此无隙,硬拆焉能拆散?现今,诸侯之地5倍于秦,诸侯之兵10倍于秦,如若我们发兵进攻赵国,韩、楚、魏、齐、燕一起联合起来攻打我们,敌众我寡,后果将不堪设想。”

秦惠王也担心会出现这种局面,忙问道:“依你的意见呢?”张仪胸有成竹地说:“硬拆不如软拆。依我看,不需大动干戈,只要设法让他们相互猜疑,拆散他们的联盟就指日可待了。离咱们最近的是魏国,最远的是燕国,咱们不妨先从这一远一近入手。咱们把从魏国拿来的城邑退还他几座,魏国准会感激大王。另外,只要大王把女儿许配给燕国太子,就和燕国成了亲戚。这样,我们秦国就不再孤立了,而且六国也会彼此暗存戒心,联盟就会瓦解。”接着,张仪提出了一条总的战略方针:交替使用进攻与政治怀柔两手策略,集中力量打击近邻魏、韩两国。

惠王觉得言之有理,便依张仪计策行事。其后不久,秦国便主动将占焦、曲沃二地归还于魏,并派公子繇出质于魏,谋求和好。

这一打一拉,弄得魏国且喜且惧。趁此时机,张仪又身入其国,游说魏惠王,说道:“秦国对魏国如此宽厚,魏国可不能失礼呀!”魏王慑于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又感谢秦国归还土地,人使通好,竟然迷迷糊糊地钻人瓮中,献出上郡、少梁15县(今陕西东北部)给秦,以感谢秦王。

全部占有了河西之地,使秦国在战略上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它的西面和北面没有强敌;南有秦岭,使它与巴蜀和楚国相隔;东依黄河、函谷关一线天险,可将各诸侯国拒之关外。张仪此举,既帮助了赵国,又折散了联盟,使秦国名利双收,既多得了别国土地,又落了个睦邻友好的美名。同年,秦惠王仿照东方诸国的制度,设置相国之职,由张仪担任。这样,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张仪便名声大震,凭借其出色的辩才和足智多谋,成为秦国历史上第一个作相国的人。

周显王四十四年(公元前325年),他亲自为将,率兵攻占魏国的陕地,却把当地民众归还于魏,又是且打且拉的策略。

两年后,即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爽前323年),张仪鉴于魏国竭力拉拢齐国的对抗秦国的行动,建议秦国采用“连横”策略。于是,张仪亲自和齐、楚大臣在桑地相会,交好齐、楚,迫使魏臣服于秦。只是他的这一策略被由秦入魏的公孙衍识破,公孙衍为此发动了韩;魏、赵、燕、中山等五国共同称王的运动,即所谓“五国相王”,即互相结盟以对抗秦、齐、楚。但由于这五国的统治者各怀异心,四分五裂,根本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联盟。就在当年,楚国派兵在襄陵打败魏国,夺取了魏的8个邑。

标签: 张仪

更多文章

  • 王守仁的历史成就 王守仁的主要思想学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后世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因此又有别称王阳明。他是明朝著名的军事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既然能获得这几种头衔,那么也就意味着王阳明在这几方面应该都是极有成就的。首先说王守仁是军事家,他一生平定宁王之乱、平定思田、诸瑶叛乱、剿灭南赣盗贼,以文官获武功,并且还因此封爵。王守仁

  • 南北朝名将檀道济:戎马疆场却含冤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檀道济,南北朝

    檀道济(?—公元436年4月9日),南朝宋名将。汉族,祖籍高平金乡(今属山东金乡县卜集乡檀庄),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身出寒门,从军20余年,由士兵升至大将军。东晋末,从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后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诸子皆善战,忌而杀之。檀道济戎马倥偬,战绩卓著。根据他多年的战争经验

  • 解析宇文觉为什么只有谥号没有庙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宇文觉

    孝闵帝宇文觉孝闵帝宇文觉的父亲是宇文泰,母亲是北魏孝武帝的妹妹冯翊公主。了解孝闵帝宇文觉的生平经历得知,宇文觉生于公元542年,卒于公元557年,享年16岁。宇文觉是宇文泰第三个儿子,同时也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开国皇帝。宇文觉的父亲宇文泰是西魏朝廷重臣,宇文觉七岁时,被封为略阳郡公。宇文觉(左)当时,

  • 何进大将军:在群雄争霸开始之前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何进

    何进是谁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纷争不断,英雄豪杰辈出,说到这个时期,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是曹操、孔明、赵云等人,提到何进这个名字,或许不少人会困惑,这人是谁啊?但是其实何进在三国开端也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何进影视形象何进是谁呢?何进是东汉末年的大将军,是何皇后的哥哥,可以说是当时最有名的人物之

  • 苏联英雄布琼尼为什么没有名气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布琼尼

    布琼尼生平经历布琼尼是苏联著名的元帅,他所带领的骑兵军在苏联军事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布琼尼七十年的军队生涯,布琼尼生平经历与苏联军事史的发展经历有着密切关系。他的一生是从贫困农民阶层成长起来到苏联最高统帅之一的过程。布琼尼照片1883年在俄罗斯南部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出生,小时候的布琼尼一直在农场做苦

  • 揭秘那些唐太宗李世民不为人知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成语小鸟依人出自李世民之口,这是他评价褚遂良时说的语言。褚遂良因才高八斗,书法艺术出众被魏徵推荐给唐太宗李世民,随后受到唐太宗的重用,官拜起居郎一职。李世民剧照当时,起居郎的职责就是记录皇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包括饮食生活起居上的记录。有一次,唐太宗想要看褚遂良记载自己的言行起居

  • 解析唐太宗李世民有人格分裂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

    如今我们经常会提到多重人格、人格障碍、精神分裂,说这些是因为现代生活节奏太快了,压力大了造成的。其实从古到今,所有的人都面临人格分裂的一个重大挑战。举一个例子,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6年6月初四,他搞玄武门之变。这一天早晨,他亲手杀了自己同父同母的哥哥和弟弟。现在我们看史书记载的玄武门之变,写得非常

  • 为赵子龙平反 赵子龙其实并非庸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子龙

    看過三國志的人,一定認為史實上的趙雲只是個劉備的保鏢,沒有出色的人物,但我不認同,我認為趙雲能留名後世而到今天還受大眾歡迎是他自己爭取回來的,其實他是文武雙全的武將,讓我分析一下:1。如果只看三國志原箸而不看裴松之的注,趙雲確是個下第角色,但大家沒看見裴松之提供的《云別傳》描述趙云事蹟要比陳壽還多嗎

  • 三国蜀汉忠诚名将赵子龙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赵云,三国,蜀国,名将

    赵云,字子龙,冀州常山国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人氏。按照当时制度,某一郡如果成为皇族亲王的封地,则称某国,所以常山国,就是成为亲王封地的常山郡。据《三国志》卷三十六《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的记载,他“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当时一尺相当于现今二十四厘米,八尺就是一米九二,与诸葛亮的身高完全相

  • ​中国历史十大罪人 秦桧赵高争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十大罪人 , 秦桧,赵高

    第一、赵高秦朝宦官,秦始皇死后与李斯合谋篡改诏书,逼死皇长子扶苏。秦二世即位后设计陷害李斯,后派人杀死秦二世,不久后被秦王子婴所杀。第二、董卓汉朝末期陇西人,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自为相国,专断朝纲,凶暴淫乱,激起全国公愤,后因离间计被吕布所杀。第三、黄皓三国蜀汉后主刘禅的宦官,总揽朝政,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