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名人故事之秦国大良造商鞅,商鞅的改革为秦国带来了什么?

中国名人故事之秦国大良造商鞅,商鞅的改革为秦国带来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056 更新时间:2024/3/8 21:10:18

从骨子里讲,中国古代是一个相当保守的社会,故而变法维新之士,鲜有善终者。这头一个,就要算是商鞅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商鞅是卫国的贵族,自幼拜李悝为师,好刑名之术。学成后先到魏国,为魏相公叔痤门客。公叔痤临死前,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此人尽管年轻,但有奇才,可用之为相,若不用,必杀之,勿令出境。魏王以为公叔痤病重,在说胡

话。结果既没有用,也没有杀,而是放他去了秦国。

商鞅在秦孝公元年进入秦国,三年变法,五年当上左庶长,十年为大良造。二十二年,商鞅设计擒获了魏王,迫使魏国献河西之地与秦苟和,魏惠王这才恍然大悟,感叹地说:“寡人恨不听公孙痤之言也!”

当然,商鞅的最大贡献并不是用兵,而是变法。在秦国的二十几年里,他曾经两次变法,终于使秦国崛起西戎,虎视关内,为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推行如此重要的变法,自非易事。为了确保新法的制定,商鞅首先必须取信于君。为了说服孝公,商鞅曾与甘龙、杜挚等要臣进行过一场激烈的辩论。针对甘、杜等人的陈辞滥调,商鞅既总结了“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的历史经验,又申明了“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现实意义,从而最终赢得了孝公的信任。

为了确保新法的实施,商鞅不仅要取信于君,还要取信于民。在新法颁布之前,商鞅在国都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谕市民:谁要能将它搬到北门,便可得到十金的奖赏。看热闹的人大都不信,以为哪有这等好事!于是商鞅干脆将赏钱提高到五十金。结果有一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木头扛到了北门,果真得到五十金的奖赏。此事传遍了整个秦国,人们始知以赏善罚恶为主要内容的商鞅变法,这回是要动真格的了。

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维新,都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便是改革会遭到阻力的真正原因。由于废除井田、奖励耕战等改革措施触犯了贵族阶层对土地和官职一向所具有的垄断特权,因而便遭到了以太子为首的既得利益集团

的强烈反对。但是商鞅并没有被这些有权有势的人所吓倒,他认为法律的制定,并不只是用来制裁老百姓的,自古“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因而主张首先惩办那两位唆使太子违抗新法的老师。结果,公孙贾的脸上被刻上了墨字,公子虔则因屡教不改而被割掉了鼻子。商鞅此举,确实起到了“杀鸡给猴看”的作用。人们看到,就连太子的老师都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于是再也不敢抱任何侥幸心理了。经过商鞅的这番努力,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但是,任何社会实践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变法维新更是如此。秦孝公的死,使商鞅失去了权力基础,继位的太子在保守派的支持下卷土重来,对商鞅施行了疯狂的报复。他们不仅以诬告陷害的方式迫使商鞅谋反,而且以最最残酷的暴行,将他五马分尸了。商鞅虽然惨遭不幸,但他所开创的变法大业却因顺应了历史潮流而成不可逆转之势,并最终对秦朝的统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然了,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商鞅“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迷信暴力而轻视教化等思想,也有其明显的历史局限。他用简单粗暴的政治手段来处理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焚烧《诗》、《书》,实行愚民政策和文化专制主义,甚至推行连坐法而刑及无辜等等,都曾产生过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也正是由于这一影响,致使他死于贵族的报复而“秦人不怜”,甚至不被司马迁以后的许多历史学家真正理解,不亦令人叹惜。

标签: 中国商鞅

更多文章

  • 陈友谅战死后,朱元璋为何会感到害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明朝

    陈友谅战死后,朱元璋为何会感到害怕?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最终朱元璋虽然获得了全胜,但是,这是一场让朱元璋感到后怕的战争。后来他曾经对刘伯温感叹道:“不听先生的话,而有安丰之行,假如友谅趁我军之出,应天空虚,顺流而

  • 为何没有背景的万贞儿能称霸后宫?原来是因为有皇帝撑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万贞儿,后宫

    历朝历代,有不少的后宫女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受到宠爱,而要说到其中经历最传奇的,那肯定就是明朝的万贞儿了。她是明朝历史上十分有名的万贵妃,明宪宗的最宠爱的一个妃子,长相一般家世一般,而且还比皇帝大了有整整17岁 ,但为何却能够一直霸占皇帝的宠爱。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

  • 被称为最美和亲公主的王昭君是什么结局?远嫁匈奴的生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昭君,汉朝

    被称为最美和亲公主的王昭君,她是什么结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王昭君作为和亲公主远嫁匈奴之后,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友好关系持续了半个世纪,从和亲的结果来看,王昭君无疑是最成功的一位和亲公主。但是从小接受汉朝文化的王昭君,远嫁匈奴之后,能适应那边的风俗习惯吗?相信大家对王昭君

  • 诸葛亮在街亭之战后为何没有处死王平,反而还提拔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三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诸葛亮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街亭之战,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时的一场战役。太和二年(228年)春天,诸葛亮率军攻打曹魏,声称由斜谷道攻取郿县,并派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曹真前去防守郿县;诸葛亮则亲率诸军进攻祁山,发动第一次北伐中原的战役。诸葛亮北伐令天水、

  • 赵云去世后托梦给诸葛亮,诸葛亮醒来后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云,三国

    赵云是一位很早就着刘备混的将军,他作战勇猛,保护刘备有功,做事胆大心细,又救过后主刘禅的性命。刘备对赵云非常信任,让他成为了自己的贴身保镖,为了自身的安全着想,刘备从荆州到益州,从起家到称帝,一直让赵云负责自己的安全问题,也正是因为刘备的私心,赵云一直没有得到重用。有的人说,赵云自己的实力不济,所以

  • 同样都是对战匈奴 秦军和汉军差距如何那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朝,匈奴,汉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秦汉对匈奴差距,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西汉时期的大才子贾谊在《过秦论》中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所以很多人都有一种错觉,秦军对匈奴的打击,就是蒙恬带领三十万人,一击而破,反观汉朝,贯彻整个时代三百多年都在跟匈奴作战,为什么秦军这么容易,而汉军这么困难呢

  • 秦昭襄王为什么不把权力从宣太后手里夺过来?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昭襄王,战国

    秦昭襄王做了41年的秦王,为何不敢夺取宣太后的权力?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人生最得意之事莫过于一劳永逸坐享其成,显然秦昭襄王做到了。秦昭襄王做了56年的秦王,其母亲秦宣太后帮助处理朝政长达41年时间,期间不是秦昭襄王不敢夺权,是秦昭襄王睿智,

  • 曹髦的作品主要有哪些?关于曹髦有什么人物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髦,作品

    曹髦(241年11月15日-260年6月2日),字彦士,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王曹霖之子,曹魏第四位皇帝(254年11月1日-260年6月2日)。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生平简介正始二年(241年),曹髦生于东海王宫,自幼聪明好学,才慧

  • 宋朝抗金大将刘锜,和岳飞比肩的名将,他是何种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锜,宋朝

    宋朝抗金大将刘锜,他是何种结局?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在北宋被覆灭后,赵构建立了南宋政权,不过金兵依旧派出大军进行攻打江南地区,但随着赵构对武将的重用,军民们的战斗力也有所增加,几年下来金军的损失很大,特别是在1135年时,金军只能和伪齐军进行联合攻打宋军。按理说在岳飞、刘

  • 三国将领徐荣一生有什么功绩?重创曹操孙坚,却没什么名气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徐荣,三国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三国将领徐荣的文章。说到汉末三国这个精彩纷呈的年代,让后世无数人心向往之。究其原因来看,恐怕还是这个时代,出现了太多的英雄人物。有曹操的魏武挥鞭,也有关羽的水淹七军;有刘备的携民渡江,更有吕蒙的白衣渡江。更令人惊叹的是,即便是一些不出名的武将,也有着自身显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