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临死前刘禅一个问题暴露出他并不傻 刘禅到底问了什么

诸葛亮临死前刘禅一个问题暴露出他并不傻 刘禅到底问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436 更新时间:2023/12/17 15:06:22

还不知道:诸葛亮刘禅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病逝前,刘禅问了他一个问题,诸葛亮才发现阿斗并不傻

后主庸常之君,虽有一亮之经纬,内无疏附之谋,外无爪牙之将,焉可括天下也。——王崇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当中,刘禅都是一个昏君庸才,被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即使有诸葛亮和姜维这样的能人辅佐,依然未能成大事建大业。张璠说“刘禅懦弱”,裴松之说“刘禅凡下之主”,俞德邻说刘禅只有“暗弱之资”,足见历史上刘禅之庸名。

事实上,他们的评价也确实十分有道理。公元223年,刘备兵败夷陵死于白帝之后,便立刘禅为蜀汉君主,并托孤于诸葛亮为相父。而无论是诸葛亮健在或者离世之后,身为君主的刘禅都干出了不少荒唐之事。

诸葛亮在时,刘禅就当甩手掌柜,下令“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由此天天与宦官为伴,以蛐蛐为乐。诸葛亮日夜劳心劳力,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病逝之后,再也没有人能够给刘禅把门的了。于是刘禅之庸就快速暴露出来,他愈发宠信宦官黄皓,致使姜维虽有大才却常常遭到黄皓掣肘,为了躲避政治迫害,姜维还只能跑去沓中屯田待战,以至于成都内部变得愈发糜烂。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率领大军进攻蜀地。姜维独木难支,被钟会拖住之后,邓艾偷渡阴平,进入成都。当时刘禅又听信黄浩谗言,认为敌军不会到来,结果邓艾一路杀到绵竹,刘禅这才反应过来。

刘禅当时虽然情势危急,但是在西南之地还有两支军队,加上成都的守军完全可以守住成都,等到姜维退回蜀地,两面夹击,完全可以将邓艾围杀于关内。但刘禅的第一反应,却并不是迎战,而是投降,反倒是他的儿子北地王刘谌还保留了大汉脊梁,以身殉国。

刘禅投降后去到魏地,被司马昭封为了安乐公,从此之后继续享乐,丝毫没有亡国之君的羞耻感,在魏地整整生活了8年之后才离开人世,从此得到了颇多骂名。

而这些,都是刘禅一生当中无法抹除的污点。虽然刘禅的确做了颇多荒唐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刘禅是一个绝对的蠢材或者昏君,实际上,历史上大多数人对刘禅的评价,都是“庸君”而已,事实上,刘禅还是有一些心计的。

比如公元263年,刘禅投降之后去到魏地,被司马昭控制了起来。司马昭多疑,曾经就设宴来试探刘禅是否真切归降,在宴会上,司马昭特意命人演奏蜀中乐曲,当时很多蜀汉旧臣都掩面垂泪,但是刘禅却怡然自得,开开心心的说:“此间乐,不思蜀。”这其实是刘禅明白,司马昭此举就是为了试探他,所以他才专门这样说的,足见刘禅并非是一个完全没有心机的人。

另外,在诸葛亮身死之前,刘禅所问的问题,也展现了刘禅作为君主聪明的一面。公元234年,诸葛亮已经积劳成疾,病重不起。远在成都的刘禅得知消息之后是心急如焚,当即就派遣李福前去看望,并让李福代自己去问诸葛亮几个问题。

而这些问题当中的其中一个,是“丞相百年之后,子孙应如何自处之?”这句话表面的意思是担心诸葛亮死后,其后人不知该如何安排。实际上意思是,刘禅害怕诸葛亮的后人凭借诸葛亮的地位挑战自己的君权。

诸葛亮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心中也是一惊,没想到这刘禅还算是有些心计,虽然这是一种对自己和后人的不信任,但身为帝王,本就该有这样的帝王心计。诸葛亮随即回答,封侯赐爵都可,但不要让他们掌握什么实权就好了。

因此,诸葛亮死后,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随后,刘禅就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诸葛亮长子诸葛瞻,借此来笼络诸葛瞻,并封诸葛瞻为武乡侯,虽然是个王侯,但实际上却并无实权。但因为蜀中人士都怀念诸葛亮,因此也推崇诸葛瞻,所以刘禅最后还是起用了诸葛瞻。但刘禅对诸葛瞻的安排,已经足见刘禅还是颇有心计的。

综上所述,刘禅并不是完全的傻子,只是才能比较平庸。虽然干不成什么大事,但是小事上还是十分精明的。《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评价就比较客观,他将刘禅比作“素丝”,本身是澄明通透的,就是容易被人“染色”,诸葛亮在时,刘禅没有做出太多出格之举,在发展蜀地经济上也颇有些成就。但诸葛亮死后,遇到黄皓这般的人之后,刘禅就逐渐成为“昬闇之后”,以至于落下历史骂名了。

因此,如果想要更加客观地了解更加真实的三国历史,最好还是来看看《三国志》这本书。《三国志》乃是二十四史中水平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其在史学界的地位是十分之高的,其学术性也是尤其之专业的。

《三国志》不仅讲述了无数三国人物的故事,还讲述了整个三国历史的发展历程。这套《三国志》总计有6本,原价680元,现在我们为您争取到了一个极低的价格,目前仅需168元即可入手,如果有需要的话,不妨买来看看吧。

标签: 诸葛亮刘禅

更多文章

  • 朱元璋赐给大臣免死金牌 朱元璋为何还要赐死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赐给大臣的免死铁券上写了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并赐予徐达、李善长、汤和、邓愈、李文忠、冯胜、耿炳文、傅友德、唐胜宗、陆仲亨、费聚、赵庸、华云龙、朱升等人免死铁券。当时的免死铁券,是参照当年的“钱镠铁券”而制作

  • 令狐浚为何会被改名?有何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令狐愚,三国

    令狐家族从春秋时始立门楣,秦桓公时,秦国猛将杜回侵犯晋国边境,出身将门的魏颗在这场秦晋辅氏之战中大破敌兵生擒杜回,晋君事后封令狐于魏颗,于是魏颗后人以封地为姓氏,这就有了令狐氏。还有一种说法是一位神秘的老人为了给魏家报恩,埋伏在草丛中用草绳将大力士杜回绊倒,让魏颗赢得了战争,结草衔环的成语正是出自此

  • 朱棣比朱允炆还要强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朱棣

    还不知道:朱元璋和朱棣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为何不立朱棣为太子?靖难登基势顺天,迁都跋涉扭坤乾,五征北漠黄尘定,七下西洋碧浪掀。——咏明成祖朱棣说起明成祖朱棣,那可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一位皇帝,他在亲手打败了自己的侄子以后登上皇位,开创了后世著名的“永乐

  • 诸葛亮北伐真的拖垮了蜀汉吗 事实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北伐

    还不知道:诸葛亮北伐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北伐拖垮了蜀国,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众所周知,诸葛亮一生的理想就是光复汉室,也因此才选择了有汉室血统的刘备。但是有人说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穷兵黩武,劳师动众,动摇了蜀国的根基,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诸葛亮从小志向远

  • 朱橞是什么人?他最后选择造反是因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橞,明朝

    朱橞,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九子。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永乐十五年(1417年),谷王朱橞(hui)因为谋反而被其兄永乐帝朱棣逮捕囚禁。朱橞曾在靖难之役时打开金川门迎燕军入京,为朱棣夺位成功立了大功,所以深受朱棣嘉奖。一,就藩宣府洪武十二年

  • 历史上曹操、刘备分别是在何时起兵?背后有哪些人支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汉朝

    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对普通人来说是这样,对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同样如此。尤其在乱世当中,想要成大事,得有军队,要有军队,必须有钱有粮。比如曹操、刘备在早期起兵的时候,都是靠着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才能

  • 刘放: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曾参决大政,权倾一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放,曹魏

    刘放(?—250年),字子弃,涿郡方城(今河北固安)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西乡侯刘容的后代。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放在东汉末年举孝廉入仕。后投奔曹操,历任参军事、主簿记室。魏国初建,命为秘书郎,旋改中书监,加给事中,赐爵关内侯,职掌中枢机密。魏明帝即位后,愈加宠

  • 历史上宋仁宗曹皇后是个怎样的人?她才貌双全颇具胆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皇后,北宋

    电视剧《清平乐》中曹丹姝的历史原型就是宋仁宗赵祯的皇后曹氏,至于历史上曹氏是否名丹姝并无记载。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氏(1016-1080 年)宁晋(今河北宁晋)人,谥号慈圣光献。曹氏十八岁奉诏人宫,第二年九月,册立受封为皇后。宋代历史上对皇后的出身要

  • 明朝末年崇祯要是用别的手段收税 明朝还有崩盘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崇祯,明朝

    对明朝末年,崇祯如果用这些手段收税,明朝还会直接崩盘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明末年还有很多选择,远远不到灭亡的时候。不谈别的,就说崇祯只需要延续其哥哥在位期间,对待魏忠贤的方针就行,无需他改革,国家自然能延续。或者或者国家不行,让那些将领放开手脚也行,起码

  • 孙夫人当初离开刘备的原因是什么 之后为何再也没有回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夫人,刘备

    对孙夫人为什么要离开刘备?为什么不回到刘备身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离开刘备,不能怪她,她也是被骗了。从《三国演义》里的描写来看,孙夫人对刘备,感情是很好的。孙权在周瑜的建议下,以国太生病为由,要接孙夫人回娘家探母——接出嫁的姑娘回家省亲,这在古代社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