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为啥不杀巨贪和珅?原因你绝对想不到

乾隆为啥不杀巨贪和珅?原因你绝对想不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432 更新时间:2024/2/15 20:50:04

和珅乾隆皇帝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一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争论不休的话题。为什么人们对这个话题这么感兴趣呢?因为和珅实在称得上是历史上最大的贪官!

他贪污了多少钱呢?据嘉庆朝的《查办和珅案》及晚清薛福成的《庸庵全集》记载,初略估值总计约11亿两白银。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当时清朝政府每年的国库收入才7千万两白银。也就是说,和珅贪污的钱相当于清廷15年的财政收入!

这个庞大可怕的数字,乾隆皇帝究竟知不知道呢?他肯定是知道的。他知道,为什么还不惩办和珅呢?

《清朝野史大观》还有《清宫秘史》这些书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乾隆当太子的时候,有一次进宫,看见父皇有个美丽的妃子马佳正在梳头,一时心动,便从后面用两手捂住马佳的眼睛。马佳受惊,又不知就里,便提起梳子反手打那捂眼之人,结果打伤了乾隆的眉头。

乾隆的母后看见乾隆眉头受伤,追问怎么回事,许是乾隆也觉得自己做得不对,想向母后忏悔,便说了此事。谁知道母后非但不责罚乾隆,反而认定是马佳勾引自己儿子,立刻传下懿旨,把马佳赐死。

当乾隆知道这件事后,追悔莫及,跑到马佳的寝宫,咬破自己中指,在马佳尸体的颈部点了一下,祈祷说:“都是我害了你!如果你的芳魂有灵,咱们二十年后再相见吧!”

后来和珅入宫侍驾,因为和珅长得非常的英俊,而且模样也和马佳一模一样,乾隆便查看他的脖子,果然那里有个朱砂痣,而且算一算时间,正好是二十年。于是乾隆便认定和珅真是马佳投胎转世,从此对他宠爱有加,任其为所欲为。

还有一种说法来自外国人的记载,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马戛尔尼回去后,他的副使乔治·斯当东写了《英使谒见纪实》一,里面含蓄地提到和珅“相貌不凡……是皇帝唯一宠信的人”。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意思已经很明确,就是说和珅是乾隆的男宠。

后来法国作家阿兰·佩雷菲写了一本《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一书,则直接根据马戛尔尼的访华,及《清宫秘史》的记载写道:

“最后,乾隆60岁时爱上了和珅,在乾隆看来,他就是马佳再生,并把他当成了嬖幸。

他违背了天朝的规矩,把没有为公众建立过任何功勋的情人提拔到首要的位置上来。两年以后就要去世的母后这次对这事情未加干涉,因为这不是女眷们的事,而是男人间的事……”

也就是说,乾隆之所以宠信和珅,是因为他们两人是同性恋。

上面的几种说法,究竟对不对呢?

肯定都是有道理的。但是,我想说的是,无论是“还债观”、“男宠观”,还是“能人观”,其实都是在为乾隆辩解,都是想说乾隆“情有可原”。尤其是“还债观”,简直给乾隆的糊涂作为,做了一个凄艳美丽的注解,甚至让我们还为他感天动地!

当然,在家天下的封建社会,以上的辩解也是有道理的。

乾隆容忍他 也不过就是给和珅的“赏赐”

因为“普天之下,莫非土”,既然全天下都是皇帝的,全天下的财富都归皇家所有,那么,和珅的所谓贪污,其实不过是把皇家的钱,拿一部分来,放入自己的腰包而已。乾隆容忍他,也不过就是给和珅的“赏赐”。后来嘉庆扳倒和珅,查抄他的家,也不过是皇家要把赏出去的钱拿回来而已,并没有特别的惩治意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来探讨乾隆为什么不惩治和珅,一点意义都没有。

如果我们要有所借鉴,我们必须知道,国家是公器,而不是某个人的。国家公职人员是管理公器的人,也就是保管员。国家的财富是全天下人民的,如果保管员利用自己有钥匙的便利,打开大门,把财富放入自己口袋里,这就是贪污!

是的,只有当我们建立了这样的历史观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理直气壮地来指责乾隆,批判和珅!

乾隆与和珅究竟什么关系?他为什么不杀和珅?

比较正式的说法,一是和珅的能力突出。

和珅懂得多国语言,乾隆与外国使节打的很多交道,来往的公文,都是通过和珅来翻译的。放眼整个朝堂,乾隆找不到任何一个可以替代和珅的人。

二是和珅很会给乾隆搞钱。

在和珅担任内务府总管之前,内务府常常亏空,入不敷出。但是和珅担当此职后,内务府不仅不空,还略有盈余。

因为和珅不仅善于从各省的封疆大吏、盐政织造、富商大贾那里搞来钱,敬献给乾隆,还首倡在朝廷中实施议罪银,所有缴获的钱全部归内务府,从而给乾隆,乃至整个皇室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可供皇家花天酒地、挥金如土。

三是和珅做事非常合乾隆的心意。

和珅不但从小就学习模仿乾隆写字做诗的风格,培养和乾隆几乎完全一样的兴趣爱好,而且对乾隆需要什么,完全清楚明白。有个记载说,乾隆哪怕轻轻咳一声,和珅立刻就会把痰盂给他递到嘴边。

总之,乾隆尽管知道和珅是巨贪,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他都没有要杀和珅的理由。

标签: 乾隆

更多文章

  • 史海揭秘:唐高宗被称"昏懦"是因为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也是武则天的丈夫。武则天从他的手中夺走了政权,建立了短暂的大周王朝,让李姓男人们着实丢了一把脸。因此,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是“昏懦”。最晚从欧阳修撰《新唐书》以来,就把他当作“昏懦之主”。那么,高宗果真是一个“昏懦”之君吗?不尽然。有人认为李治并不昏懦,他之所以被如此

  • 解密:经常跳槽的战国谋士如何显示其忠诚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国谋士

    战国时期,经常出现人才流动的现象,这种现象也被描述成“朝秦暮楚”,其中的陈轸在这方面是出了名的,他经常在秦国和楚国之间跳槽,在楚国干一两年,然后去秦国混,居然一点事都没有,这固然是当时的人才流动制度宽松使然,也跟陈轸本人的智慧相关。有一年,陈轸又离开楚国前往秦国就职,著名的谋士张仪看不下去了,就跟秦

  • 刘伯温最后一计,耍了朱元璋和他的后代几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伯温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和诸葛亮都曾是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为刘大耳朵三分天下鞠躬尽瘁,刘伯温为朱元璋一统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刘基,字伯温,在辅佐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创立大明王朝的过程中,刘伯温办了两件大事。一是协助朱元璋,运筹帷幄,首战龙江,再战鄱阳,打垮了陈友谅,接着挥师东下,平定张

  • 成吉思汗的军粮是什么使他纵横欧亚征战四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的军粮是风干牛肉干和牛奶。蒙古部落的牛肉干和牛奶是蒙古的特产,成吉思汗率兵征战时经常携带牛肉干和牛奶,方便士兵们的食用。1217年,成吉思汗率军讨伐花剌子模,蒙古到花剌子模共880公里,沙漠恶劣气候成为了行军路途中最大的障碍,加上军用粮食问题,给蒙古兵在西征途中带来了严重的阻碍。随后,成吉思

  • 宋仁宗吃饭吃出一粒沙子 仁宗却只说了六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仁宗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赵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母亲是李宸妃,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封庆国公,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封寿春郡王,天禧元年(1017年)进中书令,二年(1018年)进封升王

  • 揭秘朱舜水三次征辟不就的背后真相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舜水

    朱舜水的名字其实是朱之瑜,舜水两个字是他的字,他是明清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位学者,也是十分出色的教育家。当时清兵进入中原之后,发生了许多抗击清朝的活动,他们主要是想要恢复明朝的统治,而朱舜水就在那个时候在日本生活,并且在东京等地区进行讲课授业,向当地的人们传达儒学。关于这个人物的信息在朱舜水简介中有着相

  • 他是大明王朝的皇子 他爹他哥却杀人成瘾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橚

    大明皇室的很多朱家人都有点与众不同的癖好,有人爱当木匠,有人爱炼丹药,有人愿意给自己封官玩儿.......,当然,最猛的还数明太祖朱元璋,爱杀人,只要发现问题,都是成万成万地杀,他的儿子朱棣也继承了这一点,开了个诛十族的先例。今天说的这位,也是朱元璋的儿子,不过他却没有遗传他老爹的基因,而是爱上了农

  • 庞统之死原来是诸葛亮一石二鸟之计造成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庞统之死

    庞统,字士元,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当初也是刘备手下排的上号的谋臣,曾与孔明官拜同职。他与刘备一起入川,在献于刘备三计,使其与刘璋彻底决裂。后在征讨雒县时,不小心被流箭射中而亡,当时他才不过三十几岁,正是打拼事业的好时候,却没想到意外身死,他生前号为“凤雏”,死后人们便将其葬身之地称为“落凤坡”。众

  • 揭秘刘邦的遗嘱:让大汉江山延续了三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邦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四月中旬,六十二岁的刘邦躺在床上等待死神的到来。此时朝廷内外,皇宫内外气氛很不正常。皇宫外的重臣们知道皇帝命不久矣,但无计可施;经常在刘邦病榻前伺候的吕后不知夫君到底还有什么打算,也是忐忑不安。一天晚上,她走近刘邦,试探地询问还有什么遗言,刘邦不回答。她只好以政治家的身份追

  • 开国大将傅友德不例外的被“杯酒释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傅友德

    被朱元璋称为霍去病在世的明初开国大将傅友德,无疑是明朝历史上武力值数一数二的一员悍将。他曾经追随一代名将常遇春出生入死,西伐巴蜀、北征大漠,南平云贵,屡战屡胜,为明朝的千秋功业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基础。据说在平定云贵一战中,他曾亲率铁骑直捣敌营,杀得元军一溃千里,当即活捉了敌首达理麻,迅速平定了曲靖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