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2月,为了和盗墓团伙抢时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提前打开了一座殷商大墓,在零碎随葬品中,墓主人的尸骨仅为残迹,但一件青铜手臂的出现,却牵出了千年前的惨烈景象。
01
这座殷商大墓,正是安阳亚长墓。这座墓地离女战神妇好的墓地不远,算是阴间的“邻居”,而这座大墓的发掘,还离不开一群盗墓贼的“内卷”。
当年在对妇好墓周边地下环境进行梳理考察后,考古队就发现了这座商墓。但当时已是天寒地冻的年末,考古队决定等春天土地解冻时申报发掘。
但没过两天,听到风声的盗墓贼就行动了,也不怕天冷地硬,在墓穴探测点位屡次下铲。
盗墓贼的“内卷”也倒逼考古队不得不“勤快”了,为了和盗墓贼抢时间,考古队只能寒天动土,但在发掘的过程中,大大小小的盗洞、盗沟频频出现,这样的情景,让考古队员们心情一度跌入谷底:难道,盗墓贼已经得手了?
但好在,就像妇好墓深在7米底层之下,这座大墓位置也十分深,夯土层完整, 墓口整齐,这充分显示,这千年前的大墓仍旧保存完好。
02
由于相隔两千多年的时间,这墓内一椁一棺都已腐朽,填土及墓主人、随葬品压和棺椁的破碎的构建叠压在一起,成为一个结构复杂的“大三明治”。
单是剥离这些棺木,就用了大量时间,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人们发现了椁壁板在四角处采用了榫卯结构,棺盖髹红漆花纹,这些发现,都再次一次印证了中国榫卯结构与漆器的传承时间。
随后,人们发现了一些破碎成碎片的青铜器,初看虽然不起眼,但经过了专家长达几年时间的精心还原、焊接,这些青铜器显示出了千年的华彩,这些礼器包括牛尊、方尊、方斝、方彝、觚、爵等,还有一些兵器。
但相比这些主流的随葬品,一件奇特的青铜手臂的出现,让众人陷入了谜团。
这件青铜人手长度约13.2cm,手掌宽5.6cm,手心稍微内凹,手背则微微凸起,五指弯曲似半握状态。整体除了比现代正常成人的右手要小一些以外,整个形状和比例完全和人手一致。另外,手臂处成空心,似有木柄的痕迹,在手的背面,还雕刻了一只单眼以及类似半个兽面的花纹,做工非常精细。
为什么这墓主人要用一只青铜手臂来陪葬呢?
带着这个谜团,专家们墓穴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如此一来,墓主人的传奇故事和惨烈结局逐渐浮出了水面。
03
首先,就是墓主人的“俯身葬”。
虽然墓主人的尸骸早已腐朽,但仍可以看到,墓主人是以“俯身葬”的形式安葬的。
俯身葬指的是就是面部朝下,趴伏入殓。这在商朝时期是比较特殊的安葬方式,一般表示墓主人身份下贱或者非正常死亡。但这座墓葬的规格很高,这就排除了“地位低下”一说,那么,墓主人应该就属于非正常死亡。
其次,就是金文铭刻“亚长”。
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131件上有铭文“亚长”,其中有大量的兵器。
“亚长”是墓主人的身份标签。“亚”指带兵打仗的武官,“长”是墓主人的家族姓氏。墓主人是一位来自“长”族、带兵打仗的将军。从墓葬面积、殉人殉牲数量、随葬青铜礼器与玉器数量等多种指标对比分析可知,亚长的身份极为显赫,其军事权力甚至不亚于妇好。
再次,墓主人浑身伤痕。
虽然墓主人的尸骨只剩下了一些残存的坚硬骨头,但经过体质人类学分析,残存的头骨、四肢骨等都显示墓主人约35岁左右,身体共有7处创伤,6处集中于身体左侧,多为刀斧类锐器砍伤。
而且,在墓葬中,墓主人的右手骨殖毫无痕迹,这也对这件青铜手的用途提供了推测的方向。
有人说这是为墓主人打造的假肢,让英勇作战而失去右手的亚长能够全尸下葬,当然,也有人以青铜手臂的木柄为缘由,对这“假肢”说提出了异议!
以现代人的思想去还原千年前古人的生平,肯定做不到百分百的还原,但我们却能想想,这位亚长当年英勇无畏的身姿,他深入敌阵,却惨遭包围,亚长右侧先受伤,随后,身体左侧也暴露在敌人的打击下,最后,被蜂拥而上的敌人一顿乱砍而丧命。
而为了告慰这位将军的英灵,商王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还特意葬在宫殿的附近……
关于这个神秘的青铜手臂的用途,您怎么看呢?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