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甲骨文之妇好传》原创国风动漫 做好甲骨文化的传播“使者”

《甲骨文之妇好传》原创国风动漫 做好甲骨文化的传播“使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首都广电 访问量:1563 更新时间:2023/12/8 23:51:38

《甲骨文之妇好传》由北京妙音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制作,是我国少有的一部聚焦国学文化“甲骨文”的原创动画片,入选了2022年第一季度优秀国产电视动画片名单,获得了媒体推荐。“新快报”客户端等媒体评价,《甲骨文之妇好传》以传奇益智故事串联26个富有深意的甲骨文汉字,展现了文字在推动文明演变中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片以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妇好为原型,运用充满童趣又典藏智慧的短篇小故事,带小朋友们走进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文字——甲骨文,弘扬国学文化,了解殷商文明,展现先人智慧。目前,动画片在咪咕视频的播放量已经达到了1亿次,平台评分8.5分,动画片的画质和文化底蕴获得网民好评。

甲骨文小课堂

生动演绎文字变迁

《甲骨文之妇好传》聚焦甲骨文这一古代象形文字,每集故事以一个“字”为牵引,讲述了主人公少年妇好借助甲骨文,和朋友们一起踏上推动文明演变之路,带领部族走向文明、走向强大的故事,更通过讲述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生动反映先民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讲述妇好和小伙伴们为帮助村民加盖茅草屋的故事中,贯穿甲骨文“工”字的演变过程,并从完成大堡主提出的三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向小观众们介绍了从壁画记载,到结绳记事、再到仓颉造字等传播方式的演变,在寓教于乐中讲解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传承。片尾部分的“甲骨文课堂”还演示了“工”字自甲骨文至金文、小篆、隶变的过程,带观众走进中华文字的数千年变迁。同时,每集故事都会生动而深刻地揭示象形文字从形到意的由来。如动画片介绍甲骨文“黑”的字形仿佛是脸部被熏过的人,寓意古人烧火烹煮时因靠近火堆吹火导致面部沾染烟灰,从而创造出了甲骨文“黑”;甲骨文“春”字则还原了地里种子苏醒破壳的过程;甲骨文“朝”字则代表着月亮逐渐褪去、太阳即将升起,甲骨文“保”的字形则如同大人把孩子抱在怀里、呵护其成长等。作品通过26个象形甲骨文字,全景展现先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生动形象不乏趣味,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益智趣味故事

巧妙开智慧之窗

动画片巧妙地将甲骨文蕴藏在26个益智趣味的故事之中,展现妇好和小伙伴们在甲骨文的帮助下,破解难题、守护部族、共同成长。如工匠紫亮的货币被偷时,妇好通过让众人将货币投入水中,分辨货币上是否带有紫亮疏通管道时沾染泥沙的方式,找到了偷钱的小偷。当强盗“没心眼”和“大懒虫”混进玄鸟部族打探消息时,妇好通过两人在听到族人“强盗”二字的呼喊时,第一时间摸向腰间佩刀的动作,识破了他们的身份;更通过充足的准备,抓获了偷偷潜入部族的强盗团伙。又如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妇好主动和盘龙部族的召儿一同,用巨石挡住洪水去路,成功解决了两族人民担心的水患问题。再如妇好和小伙伴们一次次破解军师的别有用心、堡主和儿子班固的多次挑衅,帮助小蕴蕴找回自信、族人找到丢失的家畜等。《甲骨文之妇好传》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或教会孩子们要细心观察,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或告诉孩子们要开放包容,主动学习新鲜事物;又或者让他们了解战士保家卫国的不容易、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重要性、舍弃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等,让孩子们在甲骨文的学习中,进一步启迪智慧、开拓思维、收获成长。

匠心精良制作

沉浸体验殷商文化

作为一部国风色彩浓郁的动漫作品,《甲骨文之妇好传》对细节之处的打磨可谓可圈可点。为了还原缔造甲骨文传奇的殷商文明,创作团队设计了10余个故事环境、30余套国风场景,精心刻画极具传奇色彩和东方韵味的殷商市集、部族祭台、建筑集群等,不仅借鉴参考了华夏部族风格,还通过富饶的稻田、特色的服饰、神秘的巫医、祭祀的兽皮等,打造充满神秘色彩兼具中华特色的殷商部落。如动画片特别融入玄鸟部族以贝壳作为货币交换等价物、采集草药治疗伤痛疾病、翻种土地迎接春耕、利用骨针缝合伤口、开班仓颉学堂传播甲骨文等符合时代背景的情节,将小朋友们带回那段文明初现的时期,让他们沉浸式感受华夏先民在金融、医学、文化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增强少年儿童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此外,片中情节还充分反映了先民以开放包容胸怀与眼界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如在赫梯人偷偷潜入偷走甲骨后,妇好几人没有鲁莽地将他们扣押起来,而是以甲骨文为媒介搭建沟通桥梁。不仅达成了对方想学习玄鸟部族文化的心愿,也向对方学习了恶金铸造术,壮大繁荣部族。一个个精心铺设的故事情节不仅揭示了中华文化得以长久传承并始终保持活性的底层归因,也在潜移默化间鼓励小朋友们以开阔的视野看世界、向未来。

更多文章

  • 见器如晤——在考古材料中遇见多面的妇好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社会科学网标签:铜钺,铜镜,铜戈,礼器,妇好,青铜器,考古材料

    基于妇好墓所出器物,本文从“妇好的宴会厅”“妇好的兵器库”“妇好的博古架”“妇好的梳妆台”“妇好的工具箱”“妇好的‘巫觋模型’”“妇好的‘动物园’”“妇好的亲友圈”八个主题入手,尝试将妇好的形象立体呈现。妇好是商王武丁的配偶,约生活在公元前1200年前后。在甲骨卜辞中,有关妇好征战、生育、疾病、出行

  • “妇好”穿越3300年现场推介 河南安阳将开启文旅新生态

    历史解密编辑:河南频道标签:文旅,殷墟,红旗渠,新生态,河南省,安阳市,文化旅游,河南安阳

    2月24日,“中华字都·安阳”红旗渠—殷墟文化旅游推介会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届时,顶流国际旅游目的地登场,向往已久的殷墟、都应该来看看的红旗渠、岳飞故里满江红!全场惊喜彩蛋,华夏第一女神“妇好”穿越3300年现场推介,中华字都安阳将开启文旅新生态!来源:安阳融媒

  • 白雪阳春传雅曲之妇好

    历史解密编辑:石榴爱娱乐标签:冥婚

    我评妇好巾帼男爱武善战勇夺关惟征东西定南北雅女冥婚不简单

  • 周时期还有“妇好”参政,怎么越到后面女子政治地位越低?

    历史解密编辑:鱼的故事标签:武则天,周幽王,妲己,吕雉,褒姒

    自我们学习历史开始,就一直知道,古代社会是典型的“男尊女卑”时期,总的来说,女性不论是社会地位还是家庭地位,都普遍低于男性。在很多相关的文学与是时间在当中,一些将女性当成附庸的观点我们也并不少见。但是在古代社会,女性的地位本来也有鼎盛强大的时期,比如商周时期有名的女政治家“妇好”,秦国的芈月,东汉时

  • 安阳文旅局长申请出战 化身“妇好”向世界推介安阳

    历史解密编辑:央广网标签:文旅,安阳市,安阳殷墟,河南博物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央广网安阳2月26日消息(记者 彭华)近两年来,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各地“网红”局长来到镜头前为地方旅游代言,借助互联网来推广家乡的文化旅游和特色产品,不断突破传统推介模式来宣传文旅。近日,“中华字都·安阳”红旗渠-殷墟文化旅游推介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安阳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局长刘洁华化身

  • 《史记》为什么对妇好的存在只字不提?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商朝,史记,司马迁,史书,姬发,商纣王

    很多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时常出现这样的尴尬:那就是他们翻遍《史记》,也找不到关于妇好的记载。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现代人对古代历史的了解,除了需要从古代留下来的史书中获得之外,更多的,还需要通过考古资料。1、 被遗忘的妇好商朝是什么样子的?周武王是十分清楚的。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也十分清楚商朝的真相

  • 妇好鸮尊:回望青铜时代的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华西都市报标签:青铜,商朝,兽面纹,夔龙纹,重器,石器时代

    妇好鸮尊鸮,是古人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在商朝,鸮受到喜爱和崇拜,被认为是象征英勇与聪慧的神禽。位列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的妇好鸮尊,通高46.3厘米、重16千克,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商朝晚期青铜器代表作之一,也是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鸟形铜酒器。它呈昂首挺立的鸮形,头顶羽冠,两眼

  • 河南没有大象,却因何简称“豫”?1976年妇好墓被发掘后揭开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狐狸美食标签:大象,河南,商朝,象牙,妇好,先秦,甲骨文,吕氏春秋,考古专家

    《说文解字》:“大象,长鼻长牙,南越兽,三岁一乳,象耳四足形。”虽然“象”这个词很早就出现了,在甲骨文中就有了,它的本义是一种兽名,即“象”。不过到了东汉时期,大象在我国的中原地区已经很少见了。书中提到了《南方野兽》。另外,《吕氏春秋》中记载:“商人头戴大象辱骂东夷。”说明殷商时期,人们也驯养大象用

  •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妇好”鸮尊:讲述一代殷商女杰的辉煌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河南频道标签:殷商,墓葬,青铜,河南,甲骨文,安阳殷墟

    殷商时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三千余年前的商王武丁时期,有这样一位辅佐王朝“中兴”的女性:安阳殷墟甲骨窖穴出土的一万余片甲骨中,提及她的甲骨刻辞有240多条;她被记录几十次受命主持祭祀,又任占卜之官;“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在迄今所知甲骨文记载出兵最多的这场战争中,她率军出征,安定商之西

  • 殷墟遗址为何会有外国人头骨?专家:妇好拯救中华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过期的童年标签:殷墟,殷墟遗址,商朝,中华民族,青铜,青铜器

    商朝有叫个武丁的君王,他的王后十分勇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还是优秀的女政治家。她就是堪称一代女战神的商朝王后妇好,她曾带兵平定商朝北方的部落鬼方、羌方、土方等,帮武丁挣下了不少家业。妇好死后,被葬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被发现后,考古学家意外地发现遗址里竟然有外国人的头骨?这才恍然大悟:三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