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民”字甲骨文
有位考古学家说,回首百年挖掘,最大的成绩是发现了甲骨文“民”字。“民”由左眼和尖刀组成,一把利刃正向眼睛里挖去。
远古各部族都将战俘的左眼用尖刀挖去,或用锥子刺瞎,变成奴隶。一是便于管理,视力不好只能在原地劳作,无法逃跑;二是震慑部族,如果其他人不服从,同此下场。遭此酷刑的人,被蔑称为“民”。古时没有“盲”字,“民”就是盲,表示被蒙蔽,被愚弄的一群众人,眼睛不再是雪亮的!
考古出土的甲骨文卜辞,还发现了“卯民”、“卯牛”、“卯羊”。卯,是宰杀之意。说明商周前把奴隶“民”当成牲口杀了祭祖。后来“民”的称呼范围不断扩大,古代凡是被统治、被愚弄、被蒙蔽的群体,都称为民。
在三皇五帝看来,“民”永远与“盲”是同义词。他们手下的酷吏往往这样辱骂百姓:“瞎了你娘的狗眼!睁眼看看爷是谁。”老百姓只能忍气吞声:“小民有眼无珠,请老爷饶命。”北方有个脏词儿——盲流,据说诞生于康乾盛世。
“民”除了与“盲”相同,还与“怋”、“氓”相同,都是对百姓的称谓和愚弄。氓,指为非作歹或外来低贱之人;怋,是心盲胆大、头脑简单、行为鲁莽之人。老子在《道德经》里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民”本是“怋”的通假字。老子的本意是,没有被教化的莽夫,不懂什么是生死,君主若是开明,何必去乱杀他们呢?要及早教育他们才是正道。不是说平民不怕死,他们有父有母、有妻有子有家,哪有不怕死之理?蝼蚁尚知贪生,好死不如恶活,苟延残喘于乱世,所以自古以“蚁民”自称。至于“刁民”、“贱民”、“良民”,都只能任官老爷去贴标签。
官老爷的名言是,“在朝一日,胜过万载为民”。古时顺从国君的百姓是草民;敢于反抗的是刁民。历史的得意之笔,多是帝王史,很少有人为刁民写史立传。
从瞎眼的“民”,到“三民主义”的“民”,古今百姓不知流了多少辛酸泪。从老子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都是民众意识的觉醒,只是被历代帝王扼杀了而已。《说文解字》记载,“民,众萌也”,“君,独尊也”。民众像萌生的野草一样低贱,古时“民”写作“苠”,意为草民。君王则不同,尊贵无比,至高无上。孟子反其义而论之,颠覆了古文字的定位,所以朱元璋最讨厌孟子。他说,孟子若生在明朝,朕必刮之。[作者:王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