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好久没有写字了,拿起笔忘记写字是家常便饭。我们花了几年时间,一笔一划地学习这些汉字。发明这些词需要更长的时间。这是从0到1的突破,来之不易。正因为如此,后人不仅记住了文字,还记住了发明文字的人。他是仓颉。
为了纪念仓颉,全国有很多地方立字,比如仓颉陵和仓颉寺。今天我们要去西安参观仓颉造字平台。
我骑着摩托车,用手机导航,深入城中村,走了很多弯路,走错了很多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了写字台。
仓颉造字台遗址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郭都街道公章村东南部,昌黎村中北部。
相传仓颉,字史皇氏,是轩辕黄帝的左史。杨武白水(今北园乡杨武村)人,葬于吴庄(今石官乡吴庄村)。他享年110岁。
一路思考,仓颉为什么要造字,有什么意义。
仓颉也被迫造字。在文字出现之前,先民用结来记事,大事结一个大结,小事结一个小结,相连的事物连串结。后来又发展到在木竹上雕刻符号和音符。后来事情越来越复杂,打结绳子、刻木头的方法都不够用了。动物和食物需要记录,祭祀的数量和狩猎的分布需要记录,部落人口的增减需要记录,神谕的制定也需要书写。这就产生了对文字发明的强烈需求,文字就是用来记录这些东西的。事物。
这就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动物吃饱了从来不会想这些东西,而人类却喜欢利用和创造身体以外的东西来帮助人类生存和发展。
仓颉日思夜想,处处观察。天上星辰的分布,地上山川的形貌,鸟兽虫鱼的踪迹,草木器物的形态,都成为造字的素材。描图之后,创建各种符号,并确定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仓颉称这个符号为“字”。
相传,仓颉造字成功后,发生了一件怪事。白日下雨如粟,入夜则闻鬼哭狼嚎。可见,一件事情总是有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是有益的,另一方面是有害的。仓颉创文,以传思记事,倾粟如雨庆贺;因为文字,人们的智慧和道德都在逐渐提高,而欺骗和狡猾却愈演愈烈。世界永远不会有太平日。鬼也不得安宁,鬼哭了。一方面,人类的能力提升了不少,另一方面,人类的破坏力也提升了不少。
文字发明后,人类多了一种记录信息的方式,可以在体外记录更多的信息,这为人类基因的体外记录和传播提供了基础,意义重大。
不同种族的基因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为什么地球上有的种族混的好,有的混的不好,甚至有的种族被淘汰了。这是因为人类在用文化进行社会选择,文化先进的民族就会发展,文化落后的民族就会被淘汰,而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就是文字。
人类之所以能从地球上的动物中脱颖而出,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并不是因为所有动物体内都有的基因,而是因为动物体内独一无二的基因没有。基因。
一个进化,体内的基因需要几百万年才能形成,但几千年就可以形成以文字为基础的文化基因。人类以文字为基础,记录事物跨越个体生命周期,发现规律,提高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同时,可以以文本为基础,形成一个共同的平台,发挥全民智慧,集中思考,文化基因可以跨时代进行。这就是基因积累的重要作用。
从打绳子记录事件,到刻竹石刻记录事件,到造纸术、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再到我们今天使用的计算机语言,基础都是文字。一个文化基因的形成需要几千年的时间,看似漫长,但比起人体内的基因需要几百万年才能形成,却是瞬间完成。所有这些都依赖于高级编程语言,而编程语言的基础是文字。
找了半天,绕了两圈,错了几个弯,终于找到了写字台,可惜进不去。在基地院子里。
从外面看,这是一个约10米高的夯土台,上面铺了一层青砖。南面是宽8米45度的斜坡,中间是3米多宽的水泥抹面。其上写有约2米见方的“仓颉造字台”5个大型雕塑大字。关于此台,唐代诗人岑参有诗《题三会寺仓颉造书台》:“野寺荒台迟,古树寒气悲。书被制作出来了。”什么都没有了,写字台却藏在烟花满天的村子里。村里村外的人们,依然依靠着以仓颉发明的文字为基础的文化基因,在人间森林中生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