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伏羲女娲为何是人首蛇身?人首蛇身形象起源于哪里?

伏羲女娲为何是人首蛇身?人首蛇身形象起源于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古文人物坛 访问量:4463 更新时间:2023/12/21 8:11:19

远古先民,以女娲神农为代表,皆是人首蛇身。人首蛇身的形象来源处?其实在世界上,人首蛇身的形象并非是中国独有,这是一个普遍的历史现象、化现象。那么,远古先民为何会将人首蛇身作为自己的形象?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人与蛇的恩怨说起。

1959年,在新疆吐鲁番县阿史塔那村北发掘了40座古墓。在这些古墓中,出土了大量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绢画;在斯基泰人的神话中,流传着腰上是女身,腰下是蛇身的蛇女形象;在古埃及人崇拜的神灵之中,也有专门的蛇神;在古希腊的克里特神庙中,也有蛇女神的画像;如果要从世界地域来划分,则可以惊讶地发现,人首蛇身的形象分布范围之广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

在中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就已经有了兽身、龙身和人首蛇身的怪物形象,蛇纹、龙纹形象的青铜器符号应有尽有。在白族神话故事中,三姑娘为救母亲嫁给了蛇族,并且生下了10多个蛇首人身的孩子。在回族神话中,人祖阿丹为寻得火种,在火焰山与石洞中的恶龙(蛇)搏斗,终于用雷公斧降服了龙,取得了火种。在阿勒泰的蛇川、乌吐布拉克等地,发现了大量蛇形岩画群。

在远东:在与中国黑龙江毗邻的阿穆尔河(巨蛇河)一带,在其岩壁上发现了大量蛇形、鹿形岩画。其中,穆杜尔”蛇是通古斯部族流传得最为广泛,最为崇拜的神灵之一。斯古通部族的神话传说:在开天辟地之时,巨蛇“穆杜尔”统治着大地,“穆杜尔”开凿了河床和湖底,因此被称为天和水的主宰。

在西亚:伊朗神话故事“恶龙与暴风雨”的传说家喻户晓,恶龙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但其形象化为人时,依然是人首蛇身的样子。

在南亚:印度西部有一个叫希拉立的小村子,每年都要举办一次“蛇节”,每年从印度各地赶来参加圣会的人,多达上百万。蛇节与蛇崇拜有关,在当地的蛇神传说和绘画中,蛇神形象无不也是人首蛇身的样子。

在西欧:希腊神话故事“卡德摩斯”记载,在一片流淌着清泉的原始森林中,有一个深谷的洞穴里隐伏着一条毒龙(毒蛇),它的紫色龙冠很远就能看见闪光,它的眼睛如同火焰,它的身体庞大而有毒,口中闪烁着三叉的舌头。当大神卡德摩斯击杀毒龙之后,用巨龙的毒牙播种,最后生长出了厄喀翁等能征惯战的勇士。

在北美: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的考察记载:在美洲印第安人的部落之中,有至少9个部落不约而同地选用蛇来作为本民族的图腾,其部族成员将人面蛇身之物来作为其部族的保护神,并把人首蛇身的画作为神品。

在大洋洲:土著华伦姆格人每年都会选择黄道吉日举行重大的拜蛇仪式,男女老幼都会用五颜六色的颜料将自己打扮成为蛇的模样,唱颂扬蛇的歌曲,跳仿蛇爬行的舞蹈,这种古老的崇拜仪式历经无数代人,至今依然在流传。

由此可见,人首蛇身的形象是一个普遍性的现象,这种对蛇及其蛇文化的崇拜由来已久,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地信仰。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绝非是一种巧合,而是一种内在与外在因素影响下的必然结果。主要原因在于人类生活环境的变化所致:

在人类历史上,人类曾经历过第4次冰河时期。在冰河时期,由于气候严寒,古人类开始高原、山区有森林、洞穴的地方转移。处于低山、丘陵地带的动植物大量灭绝,而躲藏在高山森林与洞穴中的巨蛇等生物得以幸存下来。人类在向森林、洞穴转移时,必然要向这些巨蛇索取生存空间。因此一场人类与远古巨蛇之间的斗争便开始了。

在人类早期,栖息于洞穴、湖滨周围的巨蛇,一向是人类的大敌。冰河时期的蛇大多体型巨大,狰狞恐怖,杀伤力极强。古人类在与巨蛇争夺洞穴、栖息地的过程中,普遍面临着被巨蛇杀死的危险,对巨蛇的畏惧是人类的普遍心理。

在人类与巨蛇的斗争中,巨蛇的形象便被远古先民记录了下来,由于巨蛇的威胁实在很大,出于对巨蛇的敬畏心理,人们将巨蛇描绘成恶龙、毒龙的形象便顺理成章了。人们崇蛇、畏蛇之心不断扩散,最终使得蛇成为了部落图腾和崇拜的对象,至今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崇蛇、拜蛇的行为,都是来自于上古时代的遗俗。畏惧和崇拜巨蛇,这是人类与巨蛇斗争的第一个时期。

巨蛇有威胁人类的一面,但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居住在西伯利亚的诸部族与远东的通古斯人,由于目睹了巨蛇在大湖和沼泽之中游动,无意中疏导了洪水和河沟渠道,因而被当地的土著视为强大的太阳巨蛇,将其比作天和水的主宰。这同样是远古人对巨蛇的朴素认识,并在此心理上形成的一种自然崇拜。

人类畏惧巨蛇,但人类也不断在征服巨蛇。在与巨蛇争夺生存空间的过程中,人类有被巨蛇吞噬的时候,也有击败巨蛇夺得洞穴和森林的时候。在这个时期,人类征服巨蛇、打败巨蛇这种重大事件被记录下来,并且口耳相传,代代传颂。这就形成了后世最熟悉的各种与蛇、龙斗争的神话,比如女娲制服恶龙,卡德摩斯击杀毒龙,释迦摩尼降服巨蛇使之成为护法等。渴望击败巨蛇,这是人类与巨蛇斗争的第二个时期。

冰河时期结束后,新石器时代到来,各种生产工具的使用,使得人类的生存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漫长的冰河时代,导致大量生物的灭绝,统治地表的巨蛇也不得不接受自然的选择。与恐龙一样,巨蛇得不到大量食物来源,必然导致种群的减少和灭亡。冰河末期的巨蛇,数量已经不如从前那样繁盛,残留下来的巨蛇其对人类早已经不存在威胁,体型较小的蛇类反而有了生存空间,随着人与蛇矛盾的减缓,人类对蛇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

这一时期,人类既保持着对蛇的畏惧,也产生了对蛇的新的崇拜,人类渐渐认识到蛇并非是拥有神力的怪物,而是与人类一样拥有生命血肉的动物,也是有七情六欲的生物。蛇类开始人化,也就从这个时期开始,在祖先崇拜与畏惧巨蛇的双重心理作用下,蛇、神、人三位一体的人类崇拜现象开始出现。蛇、神、人三位一体,这是人类与巨蛇斗争的第三个时期。

第三个时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类早期神话、传说诞生的时代。这个时期就是我们熟知的上古时代、洪荒时代,处于原始社会的早期,在中国属于伏羲女娲时代。在这个大背景下,蛇女形象开始出现,半人半蛇的蛇女形象普遍在世界各地的人类崇拜中出现,例如中国的女娲形象,希腊神话中的蛇女厄喀德娜,斯基泰人眼中的蛇女形象,这些形象体现的不再是蛇的凶猛之态,而是女性的柔美,人首蛇身的图腾崇拜由此开始。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普遍存在着三大崇拜,一是太阳崇拜,二是祖先崇拜,三是灵魂崇拜。三大崇拜之中,对祖先的崇拜一直处于半人半神的信仰之中,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与女娲,就是这种蛇、人、神三者合一的形象。在古籍《山海经》中,记录了各种各样荒诞不经的动物与人的故事,《山海经》中所录其实就是当时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所致,是上古人类对自然、祖先的朦胧认识。在《山海经》中,对蛇怪、操蛇之神、方位神、山神等都有大量记载,人首蛇身的形象贯穿全书。这也不难解释,为何伏羲女娲是人首蛇身,而不是人首马身、人首牛身等形象。

简而言之,人首蛇身形象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在全世界各大洲、各原始土著部落中都能找到这种传说与文化的影子。因为人类早期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几乎一致,在冰河时期面临的威胁一致,在不断记录与传颂先人的事迹过程中,不自觉地形成了对蛇、人、神三位一体的崇拜,加之后世文化的传播与影响,种种因素的结合最终形成了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人首蛇身文化。

由此观之,人首蛇身形象并非来自古人的荒诞想象,而是一种原始记录的表征。人首蛇身的最初起源,在人类与巨蛇斗争的蛇、人、神三位一体的时代,属于人类文明的幼年时期。

【文/稗史候说】

更多文章

  • 淮阳乡土故事:伏羲演卦

    历史解密编辑:醉笙情标签:伏羲,祭天,八卦,女娲

    古时候,伏羲教人类用火熟食以后,不再茹毛饮血,但是仍不晓得风风雨雨,不知道生死的原因,只见有时候冰天雪地,有时候烈日炎炎,有时候芳草萋萋,有时候风扫落叶,有时候洪水滔滔,有时候久旱不雨。于是,人们终日里惶恐不已,凡做事以前,总要祭天祭地,以求保佑。有一天,伏羲率领儿女们打猎归来,抬着虎狼走到山坡,本

  • 雍际春:伏羲,为何成为连接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

    历史解密编辑:中新社华舆标签:伏羲,女娲,伏羲氏,中华文明,中华民族

    中新社兰州8月4日电 题:伏羲,为何成为连接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专访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雍际春中新社记者 丁思 李亚龙甘肃天水是伏羲氏的诞生地、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和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2022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突出“弘扬伏羲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宗旨,以“讲好伏羲画卦故事,铸牢

  • 伏羲和女娲在非洲被找到了?带你重新认识伏羲女娲!

    历史解密编辑:吕肥肥来搞笑标签:神话,非洲,天狼星,蛇亚目,伏羲女娲,水生动物,脊椎动物亚门

    在讲他们存在的新证据之前,先让我们来认识一颗恒星。天狼星A,它是个散发着蓝白色迷人光芒的蓝矮星,在我们用肉眼能看见的5776颗恒星中,它是最亮的那一颗,距离地球只有8.6光年,如果用接近光速的飞行器飞往天狼星的话,大概只需要九年的时间。它并不是一颗孤单的星球,还有一颗星球在陪伴着它,天狼星B,体积和

  • 首届河南周口伏羲书展开幕

    历史解密编辑:央广网标签:淮阳,周口市,河南省,伏羲书展

    3月6日上午,由中共周口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教育体育局、淮阳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人民东方(北京)书业有限公司、新华书店网上商城、淮阳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北京新开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协办,韬奋基金会支持的首届河南周口伏羲书展开幕。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

  • 寻根祭祖 天水伏羲古城游人如织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甘肃网新闻标签:伏羲,伏羲庙,天水,寺庙,始祖

    新甘肃客户端天水6月21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万及敏 王梓懿)2022(壬寅)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将于6月22日在甘肃天水举行,今天下午,游客纷纷来到伏羲城游玩、纳凉。游客、市民纷纷来到伏羲城。走进伏羲城,漫步在大理石铺就的民俗文化步行街上郁郁葱葱的树荫下,街道两旁的花栏,摆满了五颜六

  • 同根同祖 中华共祭 2022年公祭伏羲大典在甘肃天水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甘肃网新闻标签:伏羲,中华,太昊,天水

    伏羲大典现场。新甘肃客户端天水6月22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梓懿 万及敏)陇山苍苍,大河泱泱,同根同祖,中华共祭。今天上午,2022(壬寅)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羲皇故里天水隆重举行;同一时刻,海峡两岸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典礼在台湾新北市举行。现场古乐阵阵。天水伏羲广场,古乐悠扬,古柏

  • 山海经:双头蛇延维是伏羲女娲交尾形态?曾侯乙墓衣箱现神秘图案

    历史解密编辑:阳Sir的考古之眼标签:曾侯乙,延维,双头蛇,伏羲,山海经,孙叔敖

    “虚与委蛇”这个词语大家都不陌生,用来形容人说话敷衍,语出《庄子·达生篇》:“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实际上这里面就暗藏着一个《山海经》中的神兽“委蛇”:正因为它是双头蛇,长了两个脑袋,所以你才不知道它究竟哪只头会动。但这个看起来畸形的双头蛇,却是苗民的神灵,拥有着不可思议的能力!我

  • 63年新疆出土伏羲女娲交尾图,古巴比伦、印度、希腊都有类似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宠到家了标签:女娲,伏羲,古巴比伦,交尾图,神灵

    地球虽然是浩瀚的宇宙星河当中一颗不起眼的天体,但是它对于人类来讲,确实非常特别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正是因为地球给了人类得以繁衍和生存的栖息地,才让人类在地球上经过了百万年的进化之后,有了如今的人类世界和人类文明。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之日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探寻人类起源的秘密。或许我们的祖先也曾经仰望

  • 《伏羲女娲交尾图》:伏羲女娲,人身蛇尾,兄妹交媾,代表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上古,创世,蛇亚目,水生动物,脊椎动物亚门,伏羲女娲交尾图

    关于人类起源的这个问题,至今都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在这个问题上,中西方都衍生出了很多神话故事。在西方神话里,偷吃禁果的亚当和夏娃是人类的始祖,而在中国的传说中,人们则认为人身蛇尾的伏羲和女娲才是人类的起源。在出土的很多壁画和文物里,常常会看到伏羲和女娲尾部,紧紧相缠在一起的图案,我们都知道,伏羲和女

  • 起飞的异质结:东方日升伏羲组件开始量产,业绩影响几何

    历史解密编辑:第一财经资讯标签:硅片,单晶,东方日升,伏羲组件,中国股市,中国交易所,光伏产业链,起飞的异质结,中国上市公司,中国证券交易所

    近日,东方日升(300118.SZ)700Wp+异质结伏曦组件宣布量产。3月底,当伏曦产品发布时,该公司的研发人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伏羲产品的最大特点是利用专利的“昇连接”技术,实现超薄低银耗电池片的低温互连。在量产规划方面,东方日升全球市场总监庄英宏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我们计划伏曦产品电池和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