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龙
龙是我们的图腾,也是上古神话里地位很高的灵兽。
但在民间传说里,龙族的地位并不高,时常被各路神佛吊打。
《西游记》里孙悟空能吊打四海龙王,《封神演义》里哪吒更堪称龙族克星。
那么在上古神话里龙族的地位如何呢?地位高的龙只有三条,青龙、应龙和烛龙。
这三条神龙以烛龙的实力最强,应龙居中,青龙最弱。
青龙的神职却是最高的,他是四象之首。
《淮南子》记载:“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
道家神话里,青龙是护法神,称为孟章神君。
应龙虽然战功赫赫,但结局是留在凡间,黄帝没有给他神职。
烛龙是《山海经》的钟山山神,比青龙的神职低很多。
9、灵宝天尊
上古神话里,灵宝天尊是“道家三清”里的“上清”,他的神职是辅佐元始天尊。
道家庙宇,灵宝天尊位居元始天尊左侧,手持玉如意或者玉拂尘。
相传灵宝天尊是由天地精气所化,苦修三千七百年,终于在丹玄山脚下悟出大道,飞升天界。
灵宝天尊究竟是不是《封神演义》里的通天教主?
如果按照《封神演义》中的设定,灵宝天尊的确和通天教主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在道家神话体系里,灵宝天尊居三十六重天,乘八景之舆,驾八素之云,跟通天教主毫无关系。
8、轩辕黄帝
轩辕何意? 《说文》:“轩,曲辀藩车也。从车干声。”
段注:“谓曲绕而有藩蔽之车也。曲辀者,戴先生日,小车谓之辀,大车谓之辕。”
轩辕即为有篷顶的大车。三国时的谯周,在《占史考》云;“黄帝作车,引重致远。其后少昊时驾牛,禹时奚仲驾马。”
说明黄帝时造车,乃以人力挽行,故叫轩辕氏。
轩辕黄帝的故事主要见于《山海经》,出现的时间要晚于炎帝,但后来居上,打服了神农氏。
轩辕氏以龙为图腾,各种古籍都说黄帝轩辕氏与龙族有关。
7、帝俊
混沌初辟,盘古陨落。
四大混沌元灵(地:浊垢元壤、水:无极玄冰、火:大日金焰、风:虚无赑风)现世而出。
四大元灵各自威力在伯仲之间,不存在相生相克。
大日金焰落于太阳星的扶桑树上,吸取了大道降下的无量开天功德。
使得大日金焰威力大增,逐步将其它三大元灵吞噬。
大日金焰吞噬其它三大元灵后,化为两只身负九九至尊命格的大日金乌。
第一只凶狠暴戾,浑身散发着霸气的金乌怀抱极品先天灵宝河图洛书化形为帝俊。
第二只睥睨天下,浑身散发着圣气的金乌怀抱先天至宝混沌钟化形为东皇太一。
6、西王母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山海经》记载,西王母是瘟疫和刑罚之神。
她“豹尾虎齿”,啸声尖锐,披散着头发,活脱脱一个梅超风的形象。
道家神话吸收西王母后,她不再是瘟疫和刑罚之神,形象也逐渐变得雍容华贵。
5、东王公
东王公也叫做扶桑天帝,东华帝君。
东王公和西王母的五行方位相对,东王公在东,五行属木;西王母在西,五行属金。
所以东王公和西王母也叫做木公、金母。
一些学者认为东王公就是东皇太一,他们俩都代表了东方。
《山海经》有关于西王母和东王公的记载。
东王公:“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
东王公满头白发,人身鸟面,长着老虎尾巴,经常骑着一头黑熊四处转悠。
东王公主管三界十方,凡人得道都得经过他的允许。
4、伏羲
伏羲、女娲点燃了文明的薪火,对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伏羲又称庖牺、包羲、孢羲、宓羲、庖犧等。
伏羲因其在文明史上的贡献,千百年来被尊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受到了华夏儿女的称赞和敬仰。
西晋史学家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载:
- “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牺,长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3、女娲
女娲娘娘是上古神话里对凡人最慈悲的一位正神。
她捏土造人,炼石补天,斩神鳌四足来撑起天地四极。
为了止息凡间的洪水,女娲娘娘还斩了一条穷凶极恶的上古黑龙。
女娲娘娘没有炼妖壶、招妖幡这些法宝,都是空手战斗。
2、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是道家三清的“太清”,他是道家神话的众仙之祖。
但是《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这两部神话作品都对太上老君进行了大幅度的弱化。
《西游记》里,太上老君收拾孙悟空都挺费劲,而《封神演义》更是给太上老君硬加了一个师父——鸿钧老祖。
其实鸿钧老祖只是《封神演义》这部小说中的一个虚构角色。
不仅是道家神话体系没有鸿钧老祖,在其他神话体系中也都没有鸿钧老祖这号人物。
离开了《封神演义》,鸿钧老祖啥都不是。
1、元始天尊
在道家神话中,元始天尊是“三清”之一。
在神话传说中,元始天尊就是盘古,也就是鸿蒙之初开天辟地的头号正神。
如果按照道家神话的地位排序,元始天尊应该排在太上老君之后。
但是如果把元始天尊和盘古当做一位古神来看的话,那元始天尊的地位要略高于太上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