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监也能封王:扒扒中国史上称王的宦官

太监也能封王:扒扒中国史上称王的宦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536 更新时间:2024/4/2 21:22:24

宦官,作为刑余之人,宫腐之族,身体上的欠缺使得灵魂遭到扭曲,少了男欢女爱的资本,人生的快乐之事不外乎口舌上吃香喝辣、政治上呼风唤雨了,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宦官们对权势都有着强烈的追逐心。如果宦官们靠着给皇室服务这点优势,捞取点油水,倒也无伤大局;但一旦染指权力,左右朝政,那这个帝国、这个王朝必遭劫难。

在中国历史上,宦官掌权的情况并不少见,尤以秦、东汉、唐及明四个朝代宦官专权最盛,如秦朝的赵高,东汉的单超、唐衡、管霸、苏康、曹节曹腾(曹操的爷爷,曹丕代汉即位后追封他为高皇帝,成为中国史上唯一的宦官皇帝),唐朝的高力士、李辅国、俱文珍、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杨复恭、刘季述,以及明朝的刘瑾、汪直、王振、魏忠贤等。

在中国历史上,宦官们对权势都有着强烈的追逐心

唐僖宗时期的宦官田令孜号称“皇帝之父”,而明熹宗时期的宦官魏忠贤也自称“九千岁”,其嚣张只是可见不一般。更为离谱的是,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位宦官竟然被封为王(“异姓王”)了,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他们是如何被封王的。

1、宗爱

宗爱(401-452年),南北朝时期北魏宦官,虽然不如明朝魏忠贤权倾朝野,财大势大,也是北魏太武帝正平时期权势很大的宦官。

宗爱来路不明,史书上未曾记载他的出身和籍贯情况。他因“罪”而遭到残忍的阉割,后又被人送进北朝北魏宫廷,成了一名底层宦官。在皇宫中,宗爱干过一些杂务,由于本人的勤劳机敏,他后来被太武帝拓跋焘封为了中常侍,成为了皇帝身边的亲近宦官。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太武帝率领大军进攻南朝刘宋,宗爱作为皇帝的贴身宦官,随圣驾南下。北魏大军所向披靡,取得了南下攻宋的空前胜利。正平元年(451年),太武帝在长江北岸犒赏群臣,作为皇帝亲信的宗爱被封为秦郡公,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位获得公爵的宦官。

后来太武帝北征,任太子拓跋晃为监国,但宗爱对太子多加干预,又与太子部属给事仇尼道盛和侍郎任城互有闲隙,宗爱怕日后太子登基对己不利,于是与东宫势力展开权力斗争,仗着拓跋焘的信任诬陷太子及其手下人意图造反。

想不到拓跋焘竟相信了他,下令整肃太子府,诛杀太子近臣--侍郎任平城和给事仇尼道盛等。太子拓跋晃也因积忧成疾,一病而死,时年24岁。后来拓跋焘知道太子是清白的,非常懊悔,追谥拓拔晃为“景穆太子”,又封太子之拓跋濬为高阳王。

但宗爱一见到此,担心太武帝会清算当初在他面前陷害太子之人,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为强于北魏正平二年(452年)三月弑太武帝拓跋焘于熟睡中。北魏历史上一位少有的雄略君主就这样惨死在了宦官的手上,宗爱也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个主谋杀害皇帝的宦官。

拓跋焘死后,朝廷欲立第三太子拓跋翰东平王为帝,但宗爱与拓跋翰关系不好,因此假立皇后之命,又将拓跋翰杀掉;并假借皇后之命,把拥立东平王的大臣尚书仆射兰延、侍中吴兴公和疋及侍中太原公薜提杀死,然后立南安王(吴王)拓跋余为帝。拓拔余自知自己既非长子又非太子,能够登基称帝完全在于宗爱的拥立。

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拓拔余任命宗爱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领中秘书,封爵提升为王爵——冯翊王。由此,宗爱成了国家军政大权集于一身的头号权臣,他“位居元辅,录三省,兼总戎禁,坐召公卿,权恣日甚”。由于宗爱的擅权专政引起了朝中公卿的担忧与不满,拓跋余想夺回皇权,又遭宗爱所弑。短短数月,宗爱连杀两位皇帝,成为中国史上唯一弑杀两位皇帝的宦官。

宗爱弑杀拓跋余而秘不发丧,振威将军、羽林中郎刘尼获知此事后,旋即与太子少傅游雅、殿中尚书源贺、尚书陆丽、尚书长孙渴侯五人密谋,由游雅、贺源、长孙渴侯率禁军守卫宫廷,陆丽与刘尼一起迎皇孙拓跋濬入宫即位。刘尼率禁军驰往东庙,抓住宗爱及其党羽贾周等。为报宗爱陷父、弑祖、杀叔之仇,新皇帝文成帝拓跋濬下令将宗爱及其党羽“皆具五刑,夷三族”,以示痛恨。这位被誉为“中国史上最疯狂的宦官”就此结束一生。

2、李辅国

李辅国(704-762年),本名静忠,后赐名护国,又改为辅国,唐肃宗时当权宦官。后自以功高僭主,为唐代宗差人所刺杀。

少时为宦官高力士的仆役,相貌奇丑无比,粗通文字,四十岁以后开始掌闲厩(主管宫廷的马匹簿籍),后入侍太子李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往蜀地,李静忠随太子李亨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谏太子杀杨国忠,又谏麾兵北至朔方,以谋复兴。太子至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后即位,是为肃宗,遥尊行在天子为太上皇。李静忠因功加封为元帅府行军司马,视其为左右臂,赐名“护国”,后改名“辅国”,开始掌握军政大权。

标签: 宗爱李辅国

更多文章

  • 解析如何评价明朝被誉为救时宰相的于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于谦

    《明史》曾评价于谦说:“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那么,明代于谦是谁。要想全面地了解明代于谦是谁这一问题,需要从于谦简介开始说起。于谦生于公元1398年,卒于1457年,享年59岁。于谦的祖籍虽然在河南商丘,但是于谦自幼在浙江杭州一带长大。于谦少年时期非常仰慕文天祥,他认为文天祥是一

  • 明武宗朱厚照的生母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武宗,朱厚照

    明朝的武宗皇帝朱厚照,为明朝中兴之主明孝宗的独生子。明孝宗与张皇后一生恩爱,除张皇后外没有在纳一个嫔妃。就是关于他们的这个独生子的身世,还惹出了一个轰动朝野的大案子——郑旺妖言案。在案子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明武宗朱厚照离奇的身世谜案。明武宗皇子非张皇后所生而是婢女郑金莲所生?“皇上喜得龙子,大赦天下,许

  • 堂堂一国之君却被老婆欺凌的10大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被老婆欺凌的皇帝

    在当代社会,怕老婆并不是特别少见的现象,可是说起皇帝也怕老婆的事,许多人就感觉到稀罕了,堂堂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集天下所有百姓生杀予夺的大权于一身,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后宫粉黛佳丽少说也有三千,区区一个老婆,他还会怕吗?但历史史实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在古代怕老婆的皇帝细数起来还真有一大摞。隋

  • 导致东汉末年天下三分的祸首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贾诩

    臣辄鸣钟鼓如洛阳,即讨让等。”欲以胁迫太后诛宦官,但董卓未至而何进已死。当时洛阳大乱,袁术、袁绍兄弟于是率军攻击皇宫,中常侍段硅等劫帝走小平津,董卓遂率其部众于北芒迎汉帝还宫。贾诩之后董卓当权暴虐不仁,又为吕布、王允等人设计诛杀。可惜王允为人过于刚直,当时犯了一个策略上的错误,就是没有马上赦免董卓那

  • 中国最后的宰相胡惟庸:位高权重祸及九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胡惟庸

    明朝最后一个宰相是胡惟庸,是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设置的,属于中书省最高长官。但是洪武十三年正月初七,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就以胡惟庸谋反为罪名,左丞相胡惟庸和御史大夫陈宁,在大明帝国的首都南京被当众凌迟处死,并夷灭九族。明朝最后一个宰相死亡,中国最后一个宰相也就此画上句号。明王朝建立伊始,太祖朱元璋

  • 春秋时期美男子公孙子都竟然帅到人神共愤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美男子公孙子都,公孙子都

    相传周朝末年,春秋时期郑国有一个帅的人神共愤的美男子,这一当时的男神便是公孙子都。公孙子都武艺高超,相貌出众,是众多郑国女子的梦中情人,而这一位帅的人神共愤的美男子到底帅到了一种怎样的境界呢?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公孙子都简介。公孙子都画像公孙子原名公孙阏,本姓姬,字子都,是郑国贵族。因其长相俊美,被称为

  • 秦始皇东巡南京凿方山后为何要破坏龙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第一次将国家进行了统一,有效的实施全国管理,解决了度量衡的统一,可谓是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一番盛世。那么在秦始皇登基为皇帝之后,他曾经数次做出一个举动,那便是东巡。秦始皇东巡几次?秦始皇东巡都去了哪些地方?秦始皇为什么要东巡?秦始皇东巡的意义在哪里?秦始皇画像(网络图

  • 明朝崇祯本可不上吊:是谁把他逼上煤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崇祯

    历史机遇总是稍纵即逝,一步得生,一步得死,岂容贻误。僵化的思想、狭隘的私利,导演了崇祯皇帝君臣极不负责任的议事秀,空留千古憾事。可见,改进文风会风,清扫作风背后的垃圾,关系事业成败、国家兴衰,是极其严肃的政治课题,绝非枝节小事。崇祯之前的三个皇帝简直匪夷所思,绝对是皇帝中的奇葩:神宗30年不上班,好

  • 清朝雍正高薪养廉:推高官场贿赂价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雍正

    雍正一朝吏治好转不仅仅因为高薪养廉。在推行养廉银政策的同时,雍正皇帝也在严厉整饬官场,一年查处的贪官就多达数百。而鼓励廉洁的养廉银,逐渐被官员视为理所当然的收入。官员收入的增加,反而推高了官场贿赂的价码。雍正即位后,山西巡抚诺岷和布政使高成龄提出将山西每年征收的50万两“耗羡银”悉数上缴国库,再从其

  • 萧何坐镇关中保障军饷 力保刘邦无后顾之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萧何,刘邦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率军悄悄离开南郑,采纳了张良、韩信所献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挥师东进,留下萧何负责征收巴蜀之税,供给军粮。汉军将士人蜀后,思念家乡,东归之心甚切,一旦东归,个个如猛虎下山,奋勇争先,直杀得雍王章邯的兵马丢盔卸甲,落荒而逃。汉军一路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便占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