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太极用什么办法成功的反间了明崇祯帝君臣

皇太极用什么办法成功的反间了明崇祯帝君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953 更新时间:2023/12/24 22:23:15

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个儿子。努尔哈赤死后,他接替了汗位。这时,袁崇焕派来使者,吊唁努尔哈赤的丧事,试探新头领的动向。皇太极也要休整军队,也派使者回访袁崇焕,商议罢兵的事。其实,双方心里都明白,这不过是为下一次战争作准备。

袁崇焕利用这段时间,加紧修复了锦州、中左卫、大凌河等城市的防御工事。第二年农历五月,皇太极就向明军发起攻击。他亲率四旗士兵,进攻大凌河,由于加固城墙的工程还没有完工,守兵军逃跑了。皇太极另一路军队攻锦州,但遭到锦州守将的顽强抵抗,没有得手。袁崇焕镇守宁远城,他打算派四千人去救锦州。但援兵还未出发,皇太极的大军就杀过来了。

袁崇焕率领部分军队坚守城内,派大将满桂、尤世禄出城,凭借着护城河,布列车阵与火器阵,与后金兵作战。

后金兵伤亡很大,大将济尔哈朗等都受了伤。攻不下宁远,皇太极又回过头去打锦州,仍然攻不下来,只得将两座已被他占领的小城拆毁后退兵。当时称这次宁远、锦州保卫战为“宁锦大捷”。

打了胜仗,魏宗贤一伙便冒领军功,享受丰厚的赏赐,却责备袁崇焕没有发兵救锦州。袁崇焕被迫辞职。

公元1627年,明熹宗死了,他的弟弟朱由俭继皇位,就是明思宗,年号崇祯。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皇帝,勤于政事,企图挽救即将灭亡的明朝,但他急于求成,刚愎自用,结果,一些正事反被他办糟了。

崇祯帝一登基,就给魏忠贤一伙沉重的打击,魏忠贤被抄家,充军到凤阳。没走到目的地,他就用自杀结束了罪恶的一生。宁锦大捷被阉党冒功的事也被翻过案来,大臣们请求重新起用袁崇焕。

崇祯帝也对袁崇焕抱了很大的期望,便任命他为兵部尚书、督师,指挥河北、辽东以及山东、天津等地的军务。

崇祯帝亲自在便殿召见袁崇焕,问他的打算。他说:“臣下的计划都写在奏疏里。如果陛下能授给臣下行使全权的话,大约五年,可以恢复辽东全部土地。”

崇祯帝非常高兴,赐给他一口尚方宝剑,特许他拥有执行公务的全权。又命兵部、户部、吏部在兵权、钱粮、用人等方面,全力配合他。

袁崇焕回到宁远后,全力整顿宁远的防务,加强士训练和火器粮草的储备,申明纪律,鼓励士气。等候迎击后金军队的再次进攻。

皇太极更有野心,他不满足仅占领辽东一片土地,而要同明朝争夺全国的统治权。袁崇焕率重兵在宁远坚守,阻止了他经山海关进兵北京的道路,便转而从防守比较薄弱的其他长城关口入侵。

公元1629年农历十月,皇太极率大军十多万,绕道,从喜峰口(在今河北遵化东北)、大安口(在今河北遵化北)越过长城,向北京扑来。

尽管这几个关口,属于蓟辽总督刘策管辖的范围,袁崇焕还是认为他有保卫京城的责任,派了一支军队赶到蓟州,阻拦后金的军队。但是这支援军伤亡不小,未能挡住后金兵。眼看后金兵即将杀到北京城下,袁崇焕急了,自己带着重兵,日夜兼程,赶回北京,亲自来保卫京城。崇祯帝在宫里召见了袁崇焕。

然而,残留的魏忠贤死党,却又造谣说:“袁崇焕与皇太极讲和,就是跟他勾结。这次皇太极进攻北京,是袁崇焕引来的。”多疑的崇祯皇帝,不由得对袁崇焕起了疑心。

袁崇焕的队伍是千里奔驰到北京的,非常疲劳。召见时,袁崇焕提出希望让他的将士到城里休整一下。崇祯帝口头上对袁崇焕说了番慰劳的话,但拒绝了他的进城休整部队的要求。袁崇焕只得将队伍驻扎在广渠门外。

后金军队与袁崇焕的军队打了几仗,互有伤亡。皇太极准备退兵,但他不想就这么无功而回,他要想个计谋,除掉袁崇焕,以后也少个强有力的对手。刚好后金兵抓到两个明朝太监,还关在营帐里。他就叫人作了这样一些安排:

晚上,两个太监还被关在营帐里,没有人跟他们说话。忽然,他们听到营帐外看守他们的士兵在说话。一个说:“今儿个主动退兵,恐怕是大汗的意思。”另一个问:

“你怎么知道?”前面一个回答:“今天见大汗跟明营里来的军官说话,说什么密约……听说那两人还是袁督师的密使哩……”

那天晚上,看守也不严。这两个太监找到一个机会,顺利地溜了出来。一到宫里,他们就向崇祯帝报告。崇祯帝听过他们的话,联想起先前的有关传说,还有袁崇焕要求军队进城休息的事,越想越害怕,也没有再深入细想,马上宣袁崇焕进宫。

袁崇焕还以为有什么军情大事,匆匆地赶到宫里,就被禁卫士兵拿下。崇祯帝气呼呼地问:“袁崇焕,你和寇为什么这么巧一前一后到北京?你为什么要进城驻军?”不由分辩,就将袁崇焕下了大狱。刑部中魏忠贤的余党罗织了袁崇焕的罪状:擅自与皇太极议和;擅自处死大将毛文龙;勾引敌人,胁迫朝廷与敌议和,订立“城下之盟”;谋反……

崇祯帝听不进任何为袁崇焕申冤的话,第二年就将这个忠心耿耿,战功卓著的将军处死了。

除掉袁崇焕,皇太极非常满意。他回到辽东,对后金的政治、军事作了许多改革。他将后金的都城迁到辽阳,又迁到沈阳,改名为盛京。为避免引起汉人对金国的记忆和反感,他把国号改名为清,又将女真族改名为满洲。从此,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增加了一个满族的名称。

标签: 皇太极清朝明朝崇祯

更多文章

  • 慈禧是怎样喜欢上摄影的?又为何喜欢巴黎香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慈禧,巴黎,清朝

    慈禧太后深谙享乐之道,对于欧美流行的小物件儿和奢饰品情有独钟。她的两位御前女官德龄、容龄都是留法归来的才女,在她们的指引下,慈禧太后更精于此道。慈禧太后热衷拍照,说她促进了中国摄影的发展绝非闲扯。摄影技术最初被中国人看做是洋人的“奇技淫巧”,能摄人魂魄,大多对其避而远之。1885年,光绪皇帝的父亲醇

  • 揭秘:朱佑樘为何会是明朝历史上最好的一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佑樘,皇帝,朱元璋,明朝

    朱佑樘皇位之路十分坎坷,历经磨难终于登基后,穷尽毕生精力去扭转宪宗时的朝政腐败状况。驱逐李孜省、梁芳、任杰、蒯钢等在成化朝通过贪污贿赂、溜须拍马发迹的奸官佞宦。同时朱佑樘还大量起用正直贤能之士,如王恕、马文升、徐溥、刘健、谢迁、李东阳等等。朱佑樘提倡直言进谏,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

  • 嘉庆帝喜欢打猎吗?历史是怎样评价嘉庆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嘉庆,清朝,皇帝,历史

    “木兰秋狝”指的是秋天在皇家猎苑木兰围场进行的行猎活动,这一制度确立于康熙时代,借以训练军队,联络蒙古王公,当然,也带有行乐的目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乐的目的越来越突出。木兰围场在承德北部一百多公里的地方,本来是蒙古王公的领地。这里地势起伏,草深林密,野兽出没,尤其以鹿为最多。但当时道路难行,

  • 乾隆皇帝是好皇帝吗?历史对他有哪些正面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皇帝,清朝,历史

    第一,他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有人说,统治纪录的创造者应该归为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此人在位72年之久。然而众所周知,太阳王5岁登基,22岁才对统治国家产生兴趣。他的实际掌权时间不过50年。而从胤禛咽气那一分钟起,到自己咽气那一刻,弘历手握专制皇权64年,一天也没有与他人分享。第二,他是世界

  • 乾隆皇帝是好皇帝吗?历史对他有哪些负面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皇帝,清朝,历史

    第一,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专制者。他积六十余年努力,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缜密、最完善、最牢固的封建专制统治,把皇权推到了顶点。他的乾纲独断,严重压抑了民众甚至官僚阶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了同时也僵化了专制体制,给以后的发展制造了巨大障碍.他蛮不讲理地利用专制权力,对社会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严密控制,使所

  • 唐肃宗妻子张皇后效仿武则天不成 终死宦官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张皇后,李亨,唐朝

    大唐宝应元年四月的一天,病重的唐肃宗李亨正躺在大明宫长生殿龙榻之上静养。几天前太上皇李隆基的凄凉离世的消息加重了他的病情。在他人挑拨下,父子失和,一度闹得剑拔弩张的地步。但是真正当父皇离世的消息传来之时,李亨却痛断肝肠,他也懊悔自己之前对父皇的苛刻薄情,现在一切都晚了,这一打击也加重了他的病情,他卧

  • 乾隆时期的闭关锁国:使中国大大的落后于西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和珅,纪晓岚,清朝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闭关锁国的影响和危害路人皆知。可以说,闭关锁国政策的执行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使一向强大的中华固步自封,走向落后。而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制定这一政策的时期是康乾盛世。闭关锁国是哪个皇帝?是乾隆颁布并严格执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而其实早在康熙年间,就执行了后来才明文规定为闭关锁国的部分政策。少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驸马?驸马究竟做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明朝,驸马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铁腕反腐”的先锋,他制重典,用酷刑,严厉打击官员腐败行为,使明朝初期出现了可喜的“洪武之治”局面。不过很多人不知道,为了惩治腐败,朱元璋竟然连驸马都杀了。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饱受元朝官吏的盘剥敲诈,对官员贪污腐化、鱼肉百姓的行为深恶痛绝。大明王朝建立

  • 明武宗是怎样的皇帝?历史是怎样评价明武宗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武宗,皇帝,明朝

    即位之初正德皇帝朱厚照是明孝宗的长子,唯一的弟弟朱厚炜又早夭,是孝宗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两岁被立为皇太子。他天性聪颖,但是清代野史常说他极好逸乐,纵情于声色犬马。即位之初,曾在庄严的皇宫正殿奉天殿以猴坐犬背,燃起爆竹,一时猴跳狗走。1514年正月,后来反叛的宁王朱宸濠献新样元宵四时花灯数百,穷极奇巧

  • 明世宗是个怎样的皇帝?“壬寅宫变”又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世宗,明朝,壬寅宫变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宪宗庶孙,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堂弟,兴献王朱佑杬次子。由于武宗死后无嗣,因此张皇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1521年(嘉靖元年)--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