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中,张禹珍在接发球轮次主动侧身使用正手处理,但不料被对方偷袭直线急长球到自己的正手空当,情急之下,他本能地奔向正手位完成下意识扑救,几乎在背对球台的情况下进行盲打,使用非常规的手法把球勾拉回对方球台,并造成对方衔接失误。这板极限扑救实属不易,充分体现了张禹珍快速的应变能力以及扎实的步法功底,最重要的是,展现了运动员在场上不放弃每一板的意志品质。
侧身接发球有利于正手发挥
侧身接发球在小球时代是非常主流的接发球方式,因为小球的旋转和速度都要强于大球,发球质量的威胁相对更大,能够直接限制反手拧拉技术的发挥。所以,小球时代反手接发球的技术缺乏侵略性,而侧身使用正手接发球更有助于实现更多衔接。
侧身接发球可以抓住对方发的半出台球,直接创造正手抢攻的机会;同时,它还能通过接发球站位的调整,间接增加使用正手的频率,打出更具侵略性的战术。当然,侧身接发球也存在弊端,它会增加整体战术的跑动范围,给使用者的步法移动带来更大的压力。
张禹珍属于那种正手技术突出,跑动能力很强的运动员,他的技术特点非常符合侧身接发球的要求。图中,他正是准备侧身作为接发球的战术变化,尝试打出更具威胁的战术。
脚步是极限扑救的根本保障
张禹珍的侧身意图被对方识破了,面对突如其来的正手位大角度急长球,他竭尽全力完成极限扑救,展现了很强的个人能力。在侧身移动中,张禹珍准确判断到对方偷袭的急长球及落点,迅速做出动作反应。由于来球速度很快,他只能在原地迅速调整双脚重心,尝试跟住来球节奏并进行扑救。
由于来球的速度和落点已经完全超出了张禹珍身体的保护范围,他只能选择更晚的击球点,向后跑动去追来球,这种跑动尤其需要一个运动员的步法功底。当张禹珍用手够到来球时,身体已经几乎处于背对球台的状态,他完全凭借自己的感觉使用非常规的手法,把球打回对方球台的方向,充分展现了击球的空间感和手上控球能力。这板极限扑球不仅成功上台,而且其带有的非常规旋转还超出了对方的准备范围,反而让对手有些不知所措,继而衔接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