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连于三尺讲台,陶醉于教学相长。近年来,贵州省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朱博老师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凭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朱博先后被授予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贵州省青年岗位能手、六盘水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22年被六盘水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荣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朱博(右一)正在进行教学。受访者单位供图
扶贫先扶“智”。在脱贫攻坚集结号吹响之时,朱博深知,作为一名职业院校教师,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主动担当、扎根乡土、广集良思,以技术创新为依托助推产业发展。2020年,作为贵州省科技特派员,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256人次,联系帮扶水城区发耳镇3个贫困村,利用专业技能开展农业机械技术服务90余次,解决技术难题10余项。
“工匠”精神大国崛起,“匠心”精神筑梦华夏。自踏上讲台那天,朱博就以此为标杆,在长期实践中,十分注重道德修养的锤炼以及自我技能的提升,始终以不懈的追求诠释工匠精神,以标新立异的改革成果教书育人。
在企业担任技术工程师2年后,他重回校园担起汽车检测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3个教研组、22门课程的教学教研工作,将实践经验和所学所得传授给每一位学生。他深耕教学一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堂革命,打造精品课程,深入企业、推动校企产教融合。课上,他紧跟科技发展,善用理实结合,以严谨治学之态,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先后组建智能控制技术教学团队、汽车电器课程教学团队、完成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建设、《汽车电器》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等工作。他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在智能制造领域潜心耕耘,从零开始认真钻研,填补了学院在智能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技术方向的空白。
“理论知识虽然很重要,但终究是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去,教学生们在学的同时也要学会用,理实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朱博说。
努力成为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模范。学院教育教学的重大项目中总有他的身影,在助力新型工业化、服务六盘水市能源与能源化工首位产业中,参与学院“煤矿智能开采技术专业群”建设,任劳任怨、精诚奉献,2021年专业群获贵州省教育厅立项建设;在推动实训基地建设、强化技能传承中,作为负责人带领团队立项建设贵州省兴黔富民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喀斯特地区煤矿智能开采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基地建成后承办贵州省第一届、第二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矿井灾害应急救援技术”赛项;同时打造了煤矿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助力六盘水市煤炭产业发展。
在工作中,朱博努力做到严而不厉、爱而不溺。按照学生能力梯次递进培养原则,他把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教育贯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服务社会、助力经济发展为出发点,探索专业内涵建设。秉承“厚德精技 服务社会”的校训,积极参与校企产教融合工作,与盘江煤电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贵州盘誉泰合机械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近五年,培养(训)企业职工、新型农民工、退伍军人13500余人次,煤矿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3500人次。
他立足岗位、笃行实干,在时光蹉跎中尽显璀璨匠心,平凡的背后始终镌刻着一行字: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他就是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老师朱博。(张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