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jué]、郭汜[sì]、张济、樊稠四人为董卓得力干将,董卓被杀,四人求赦,本来是个大好的安抚机会,不想狂妄自大的王允却梗着脖子说,虽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但是这个自不量力的愚蠢举动很快就招来了后果,四人被迫反叛,打败吕布,攻入长安,反而杀了王允,诛其全族。这个结局当然够悲惨的,王允也算忠烈,可是我们不得不说,王允死不足惜,重要的是他断送了汉家天下,置天子于危险境地,愚蠢透顶,极不称职,真是死有余辜!
武夫莽汉,可用之才
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本是武夫莽汉,是可用的将才,首恶是董卓,他们只是跟班的,原是应该团结和利用的对象,如果能用好,是对社稷有大功的。更何况他们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已经上表求赦了,正是可用之机。
李傕为患王允之功
可惜是王允器量太小,容不得人,连蔡邕这样的文人都容纳不了,怎么可能容纳几个武夫呢?
问题是一个平头百姓可以嫉恶如仇,一个普通人可以眼睛里揉不进沙子,他们可以过得随性而洒脱,但是一国相佐,岂能鼠目寸光,快意个人恩仇,而置国家大计于不顾。国家相佐本来就是扶持国家于危难之中的,正如孔子所说,“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所以,不赦李傕四人,却逼反了他们,不仅如此,还没有应对之策,这是典型的置国家于危难之中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换言之,王允不是国家栋梁,却是国难的制造者。所以说,李傕为患是王允之功!
本文由睿达品经典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在头条看见彼此#
#金粉社区#
#我要上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