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组图中,张禹珍通过细腻刁钻的发球落点组织战术,随后通过一板出其不意的劈长为自己创造了绝佳的进攻机会,最后果断侧身使用正手特长完成绝杀。在整套战术中,第二板出其不意的应变劈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决定性作用,充分体现了张禹珍灵活的应变调节能力。当然,最后能够移动到侧身位完成杀板,其出色的步法跑动能力更是功不可没。
拆解 1
摆短时如何借来球旋转:
在足够短的情况下
用横向摩擦发出更强的旋转
张禹珍在发球时特别注重了落点的控制,他通过横向发力的击球方式摩擦球的中后部,吃球很薄,发出了强烈的侧旋旋转。但这个发球的绝妙之处不只在于此,而是他对旋转强度掌控的精细程度。他巧妙利用发球侧拐的幅度搭配手上调控,发出了一板近乎极限的直线落点,“正手短”本就是横板选手接发球很难处理的一个区域,何况这板球还带着如此强烈的旋转。张禹珍成功通过发球落点抑制了达科接发球拧拉的战术,迫使对方改用正手搓的技术处理。
拆解 2
在对方的想当然中突变:
借助来球力道
改变板形轻微发力狠劈底线
张禹珍在发球时始终观察着对手的动向,并随着对方的击球动作不断进行调整。他根据达科比较靠前的右脚站位,预判对方很难使用正手搓出刁钻的落点,所以便还原到球台反手偏中间的位置,做好保护自己正手位的准备。由于达科接发球时没有抢到第一落点,上短的动作也不是非常积极,所以张禹珍在预判对方击球方式的时候,优先准备了对方主动加力劈长的战术。
张禹珍在对方击球瞬间起动找位,他没能在第一时间做出上步的反应,而是进行了一次错误的调整,板形也随之转换到正手的状态。这次错判使他错过了处理短球的最佳击球点,只能被迫放慢击球节奏,准备采用中性过渡的方式进行衔接。在准确判断到来球落点后,他及时制动双脚,并通过快速的重心转换完成变向起动。张禹珍的错误预判是他对风险防范的准备,但好在二次调整非常及时,虽然错过了进攻的最佳时机,但仍然能保证球在可控的范围内。
达科在接发球后,感觉回摆有些冒高,便慌忙地后撤让位,做好被动防御的准备。他在后撤过程中看到张禹珍没有跟住自己摆短的节奏,所以武断预判对方会在无法完成高质量劈长的情况下选择摆短的方式处理,因此就在张禹珍击球前上步到正手短球处,做好反手拧拉的抢攻准备。张禹珍在纠错的同时丝毫没有慌乱,始终在调整中观察着对手的动向,所以达科慌乱的跑动被他尽收眼底。衔接第三板时,张禹珍使用推搓的方式,在极小的击球空间内利用板形调节把球劈到了对方的反手空当,通过出其不意的处理方式和落点变化别住了对手,用最小的动作完成了最有效的调动,转瞬之间就占据了回合的绝地主动。
拆解 3
别住对手之后如何选择:
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
侧身移动之后完成正手绝杀
张禹珍劈长后迅速还原收紧身体,他根据对方的处理方式果断侧身起动,决定用正手解决战斗。在侧身抢攻中,张禹珍先通过一组复合步法完成找位,并根据来球节奏选择在第二个侧身迎前的步法移动中完成冲拉,充分体现了他的动作节奏感、步法灵活性以及腰腹核心控制力。而这些能力,都是他发挥正手特长技术的强有力保障。
张禹珍把手拿高对准来球,完成了精细的找球调整。他在面对机会时没有盲目发力,而是在击球瞬间通过快速收紧前臂的动作抑制出球弧线,保证抢拉的命中率,并打出了一板刁钻的落点压制对手的空当。张禹珍在出球后快速下压手臂继续锁住出球弧线并进行还原,这些冷静的处理球动作也能反映出他丰富的经验,以及对出球质量的把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