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曹操为什么杀杨修而留司马懿?

揭秘:曹操为什么杀杨修而留司马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933 更新时间:2023/12/23 22:48:16

司马懿可除曹魏政权的长远威胁,杀杨修可除曹操父子交接班的短期隐患。

历来在讨论杨修之死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常常被忽略,这个事件就是曹操立嗣事件及其结果。曹操长子曹昂早年随征死于宛城,曹氏政权逐渐做大之后的继承人问题,便成为曹氏内部两大势力集团斗争的焦点。

在立嗣事件中,杨修和司马懿是两个焦点人物,然而命运结局却判若云泥。司马懿不仅辅助曹丕抢来嗣子之位,更是将曹魏江山蚕食到自家名中。然而,造成这种巨大差别的主因并非才能学识,而是身份归属和立场站位把一位长寿老人带向了成功。杨修的才学未见得输于司马懿,为什么被曹操所杀的偏是他呢?个中原因便是明证。

在曹操起家过程中,其身边逐渐形成两大势力集团。汝颖集团以汝南、颖川地区的世家大族为核心,这些文谋之士相继在曹操创业过程中归附而来,掌管文治。谯沛集团以曹操家乡兖州谯沛籍的庶族地主为核心,这些能征善战的武人在曹操起家之初便跟在身边,操控军事。这种以籍贯和门第为归属的两大政治队列,成为曹魏政权人士参与权争过程中迈不过去的槛。

论硬实力(武力),谯沛集团自然当仁不让;论软实力(权谋),汝颖集团却也未必稳操胜券。夺嫡斗争中,汝颖集团拥护年长的公子曹丕,而谯沛集团则拥护公子曹植。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有观点说曹丕曾多次跟随曹操出征,应该跟武将关系更好,理应获得军方拥护。但是曹丕与军将之间的这种“同事”经历,未见得就一定能培养出良好关系。后来曹丕羞辱于禁之事,就可见他对军将的态度。

相反,曹植虽然鲜有战阵经历,但他的诗句中却不乏“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强烈军功情节。这样一个人对军将的亲近,显然会更为热情而真切。所以,谯沛集团在与汝颖集团的斗争中,选择拥护曹植便顺理成章。

那么司马懿和杨修二人是如何选择的呢?司马懿籍贯虽不在汝颖,但其祖父司马隽曾是颍川太守,其家族与颍川势族久有交谊,故此他在政治上倾向于汝颖集团,拥护曹丕。杨修也不是谯沛人士,但他志在辅助曹植争夺储位,因共同的立场而站到谯沛集团一边。在曹丕、曹植储位之争中,给汝颖集团制造麻烦的正是杨修。

杨修以其过人的智谋,屡屡为曹植创造出优势局面。若非曹植性情洒脱,曹丕城府深厚,立嗣的结果很有可能是曹植胜出。希望曹植继位者大有人在,特别是后来谯沛集团因汝颖集团的打压而一蹶不振时,期望以改换皇帝来打翻身仗的心理愈加强烈。公元228年,魏明帝曹睿在继位的第二年出巡长安,“是时讹言,云帝已崩,从驾群臣迎立雍丘王植”。这一事件便是曹植拥护者内心想法的写照,也说明两大集团的博弈并未随立储事件的落幕而结束。

公元217年,最终曹丕被被立为魏王世子,获得了继承人资格。面对并未就此缓和的两大势力集团的争斗,先是魏王后卞夫人出面说话:“王自以丕年大,故用为嗣”,力图淡化立储事件中党派斗争的痕迹。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获胜方汝颖集团并不认为对手能平静接受现实。

甚至在接下去的两年时间中,由于曹操曾在曹丕和曹植之间长时间摇摆,这让胜利的一方不敢高枕无忧地享受胜果,失败的一方也不甘心接受现状,从夺嫡事件中延续下来的斗争甚至有增无减。

如何在自己死后留下一个相对稳定的政局?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便落到了杨修身上。因为他是曹植背后乃至谯沛集团中,唯一有能力改变现状的人。因此,在已立曹丕为继承人的情况下,曹操杀掉这个人便可保证曹植的拥护者在其死后掀不起风浪。最终,曹操“虑终始之变”而杀杨修,百余日后曹操病逝。

事情再清楚不过:杀司马懿,消除的是曹魏政权的长远威胁;杀杨修,消除的则是短期内平稳交接班的威胁。雄才大略如曹操者也仅仅解决了眼前问题,而等到长远威胁成为眼前问题时,曹魏政权已无人能杀司马懿。

标签: 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裕为何43岁都没有儿子?后来真找了个寡妇?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刘裕,南朝,野史秘闻

    或许人们并不知道刘裕就是南宋时期的一位皇帝,他出生在一个比较穷困的家庭,他的母亲生下他以后,就离世了。由于家里穷,并没有钱给他请乳娘。他父亲当时就把他给了一户有钱人家。刘怀敬的母亲抚养了刘裕,这才让他有幸活了下来。他长大以后长得很是强壮,他也因为孝顺继母,而被众人所知晓。他后来长大就去参军了,在战场

  • 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后 安禄山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安禄山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其最终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安史之乱是一件影响唐代乃至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由安禄山发动的这场叛乱使得唐代由强盛走向衰落,并且导致了此后延绵不绝的藩镇叛乱,终有唐一代都没能完全的终结藩镇割据的乱象。安禄山是胡人,原

  • 知遇之恩究竟有多重要?不然赵匡胤又怎会有僭越之心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知遇之恩,赵匡胤,文史百科

    “知遇之恩”是指在你还没有成功或者展现自我之前,第一个赏识并提拔你的人给予你的恩情。能带给你知遇之恩的人,就是你的人生“贵人”。如果你能体会这种恩情,那么你就能够理解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能在“陈桥兵变”取得成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匡胤本是一个将门世家子弟,年轻时估计是犯了

  • 薛万彻选择“围魏救赵”帮助李建成解困,他到底成功了吗?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薛万彻,战史风云

    历史上都知道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夺皇位杀害手足,足见他为了利益可以不顾一切的狠。当然李世民之所以能成功全靠帐下的猛将誓死追随。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他非常重视人才,善弄心计。李建成帐下有一员大将薛万彻曾随李建成到李世民家中做客,遭到程咬金的挑衅,各为其主的切磋武艺,然而不到3个回合薛万彻便败下阵来

  • 历代皇帝生前有年号,为什么死后还要谥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庙号分祖与宗两种,祖代表开创事业,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宗表示继承并发展事业,一个皇朝的后续之君多数称宗。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庙号是宋太祖,赵构重建南宋后为了表达他是北宋正统,所以庙号为宋高宗,而不是宋高祖。清朝的皇帝有几位被称为祖,比如努尔哈赤被称为清太祖,顺治被称为清世祖,康熙皇帝庙号清圣祖,雍正皇帝

  • 刘曜:西晋最牛将军,垂涎皇后美貌于是就造反称帝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曜,西晋,野史秘闻

    历史上一位皇后只能是一个国家的皇后,是不可能出现一个皇后当了两个国家的皇后的情况的,这不是乱套了,毕竟要说她当了这个国的皇后然后这个国灭亡了又跑到另一国当皇后可没那么简单,不说会不会让自己没命,这哪个女子这么大胆?不过这也确实没人敢怎么做,但被逼无奈那就不一样了。历史上还真就有这么一例,在西晋时期惠

  • 三国时期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后,他的儿子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风云人物

    刘禅,即蜀汉怀帝,字公嗣,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景耀六年(263年),魏国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分兵进攻蜀汉,钟会率十万大军,是主力,在剑阁将蜀汉大将军姜维部死死缠住,邓艾率军三万,是偏师,邓艾偷渡阴平小道,翻山越岭,穿越七百里无人区,到达江油,江油守将马邈投降。邓

  • 武则天晚年将皇位还给李唐后,新皇给了她什么历史认可?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武则天登基成为一代女皇,有人为此喝彩,有人想要把她赶下台。武则天谋得皇位,不得不说是对李氏家族的侮辱。但是武则天晚年将皇位还给李氏,自己却依然备受尊崇,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隋炀帝是亡国之君,隋炀帝有统一中国的功劳,但死后只落得半亩地下葬,这是很悲惨的。但武则天

  • 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奏效了吗?其实司马懿早已看穿一切!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司马懿,战史风云

    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大家都非常的了解。它是以三国的历史为基础编写的一部小说。罗贯中老师也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书中的一个非常让人吃惊的片段——空城计。当初的司马懿真的是被诸葛亮骗到了么?在三国里面,有段故事,我们非常了解,耳熟能详,那就是空城计,可以说这是三国最精彩的一段。当时诸葛亮因错

  • 商朝为什么要打东夷?东夷到底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东夷,秦朝,商朝,历史解密

    东夷,夏商周时期对东方部落的称呼。周朝《礼记》记载: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东夷在考古上是指距今8300年前的后李文化起,历经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的承载者。四千多年前,东夷分布在河北东部,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区。夏朝时期,东夷人势力强大,东夷有穷氏的部族首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