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宁为玉碎,屈原是什么样的人?浅谈两汉之时关于屈原的争议

宁为玉碎,屈原是什么样的人?浅谈两汉之时关于屈原的争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如汝侃娱乐 访问量:3393 更新时间:2023/12/31 4:04:04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屈原是一位影响极大的人物,无论是他对国家的深沉热爱,还是他留下的《离骚》、《九歌》、《天问》等作品,都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时至今日,人们提起屈原时,对他的评价几乎没有负面,端午节更是为纪念屈原而生。

但是在古代,随着朝代更替和社会更新,人们对屈原不仅存在正面肯定,也有批评之言。

两汉是屈原批评的开端,了解这一时期的评论不仅能对两汉时历史文化环境有更深的理解,也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屈原所处的环境,看到更为真实的屈原。

那么,文人们到底在争论什么?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发生争议呢?

一、屈原生平

屈原自幼喜爱读书,读书多而杂。出生在贵族之家的他从小生活在民众之中,加上家中良好的教育,屈原对贫苦的百姓十分同情,年纪尚小就懂得体恤民众,做了许多好事,在乡里间饱受称誉。

公元前321年,秦国的军队侵犯楚国地界,屈原组织乐平里的青年们起义反抗,在思想上引导这些青年的同时加以机智果敢的战术,给敌人造成不小打击。

次年,屈原受到楚怀王的征召入京为官,开始了他的坎坷仕途。在此后不久的变法改革中,屈原被上官大夫馋毁,贬官。

“丹阳之战”楚国失利后,怀王重新用屈原,实际上是想让屈原出使齐国,回归后仍被疏远。公元前304年,屈原在汉北地区流浪,应当是为避开奸佞之谗,不得已离开故土。

公元前299年屈原返回,劝楚王不要入秦国,不听被擒,楚国不肯割地给秦,遭到秦军攻打,大败。

楚怀王死后,秦国将尸体送还,屈原被免职,放逐江南。次年到达长沙,十分想念宗国。

公元前294年至前279年屈原再次被流放,他的许多优秀作品即是这一时期所作。

公元前280年,秦国司马错率兵攻打楚国,第二年秦白起攻楚,这期间楚国死亡的将士、失去的土地不计其数。

后来白起竟攻下郢都,而此时的楚顷襄王不思国政,屈原彻底绝望,在心情极度悲伤的情况下于农历5月5日投汨罗江自尽,这年屈原大约62岁。

屈原的作品想象力丰富,语言优美,当中包含无限深沉浓烈的情感,虽然他人生坎坷,但在作品中却多看到积极向上的情感,充满浪漫主义精神。

被视为代表作的《离骚》更是首创“香草美人”喻明君贤臣的手法,后世诗人多有学习,当中独特地以“兮”字结尾的手法更是开创了一种新诗体,成为汉初骚体赋的开端。

《离骚》中诗人详细记叙了自己的生平经历,塑造一位品格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成为后世无数文人志士的模仿对象。

屈原在政治上遭受到的不幸、不与世俗同流的高尚品格以及深沉浓烈、至死不渝的爱国忠君精神共同构成了他的人格形象。

他的遭遇也是我国古代文人的通常经历,很容易引起共鸣,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和模仿,形成一股热潮。

卓尔不群、高洁刚正的人格是文人志士们的模仿对象,但对他最后选择沉江殉国一直存有争议,这正说明屈原可堪文人典范,所以才会受到很多争议批评。

二、关于屈原品格的抑扬

在屈原的《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早上我饮用木兰上坠落的露水,晚上把秋天菊花的花瓣当作晚餐。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荷花做我的衣服,用芙蓉花作我的裙子,都是屈原用香草的美好来比喻自身的品格高洁。

对于人格,屈原认为不仅要内在美好,即“内美”,也要注重外在修养,这不是屈原口头上的提倡,行为上也一直以此为准则,一生都在追求高尚的人格修养。

他对理想的坚持,“出淤泥而不染”,同时慎重自守,清廉无私,行为之光明磊落天地可鉴,这样的品质自然而然能够引起士子文人的关注。

如汉代贾谊就十分推崇屈原,他的《吊屈原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屈原之死的哀痛怜悯和悲愤之情,是汉代《楚辞》学史上第一部哀悼屈原的作品,也是汉初骚体赋的开山之作。

贾谊是汉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他自幼才华过人,十八岁即能记诵《诗经》、《尚书》,精通百家诸子之说,聪颖明悟。

贾谊受到河南郡守吴公的赏识,推荐给汉文帝后得到重用,当时文帝的许多政策都出自贾谊之手,此时的贾谊才不过二十左右。

年轻如此,才华能力又让他人可望不可即,如屈原一般,贾谊也自然成为奸佞小人的谗害对象,不久便被汉文帝贬谪到长沙。

在屈原沉溺的汨罗江边,贾谊想到屈原当年的遭遇,与自己今天的处境几乎重合。

政治上的失意、理想的失落、遭到小人谗害而产生的抑郁不平之气都与屈原的经历情感产生历史共鸣,哀悼痛挽之情一发不可收拾。

于是便有了这篇令人为之落泪的《吊屈原赋》,这是贾谊对屈原的哀悼,更是对自身经历的感伤。

这篇赋中贾谊不吝词汇,将屈原称为“鸾凤”、“贤圣”,表达出对屈原的无限赞颂溢美之情,这是屈原在汉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也是受到历代文人赞美的源头。

后淮南王刘安在《离骚传》中对屈原及其作品进行了高度赞扬,司马迁在《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引用,文中对屈原的人格和作品十分推崇,称其能同“日月争光”。

刘安从历史事实出发,看到在当时君主不明,小人当道的政治环境下,屈原能“皭然泥而不滓”,表达出其对屈原的崇敬仰慕。

他还将屈原的文章风采与人格相结合,认为屈原的文章能达到如此境界与他自身的高洁品质分不开,肯定屈原的人格精神对《离骚》创作的影响。

紧随其后的司马迁继承刘安人格作品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屈原及其作品表示深刻理解,对屈原的不幸遭遇无限同情,对他皭然不滓的高尚品格敬仰非常。

司马迁赞同刘安对屈原的评价,在《屈原贾生列传》中引用刘安《离骚序》的内容,同时传中也通过描绘屈原的言行表现其正气慨然之气。

尤其是文中屈原将死时与渔夫对话,一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千百年来多少清高耿介之士的共鸣啊!

汉代杨雄是第一个对屈原提出批评的人,他的观点主要集中在《反离骚》中,但在屈原的人格上与司马迁等人观点一致。

虽然他对屈原的批评之语不少,但对他的遭遇经历仍是充满同情,对他的人格更是赞美至极。

杨雄的经历也与屈原类似,政治抱负始终无法施展,后遭到祸事牵连,晚年凄凉。杨雄的积极用世之心与屈原产生共鸣,因此作《反离骚》纪念屈原。

班固对屈原的评价存在前后矛盾,这与他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关。

早期班固对屈原非常崇敬仰慕,在《汉书·古今人表》中,屈原列于仅低于三皇五帝、仲尼等人的二等,足见此时的班固可谓对屈原推崇之至。

然而班固六十岁之时却对屈原有了不同看法,认为他“扬才露己”、“狂狷景行”等,这实际上与班固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可以看出在两汉文人对屈原的品评中,人格的高洁是毋庸置疑的,在当时污浊黑暗的政治背景下,他的美好品行更是熠熠生辉。

三、两汉屈原批评发生的原因

第一,“汉宫好楚声”的触发作用。汉朝初年,天下刚刚安定,此时学界的学术思想多有参差不齐,文化氛围的较为混乱,在这片驳杂中,楚地文化成为各界文人的关注对象。

刘邦高唱的《大风歌》即为楚声,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志气也收到江湖人士的同情,于是无论朝中还是民间,楚声都非常流行。

汉朝一统天下后,社会局面稳定,由于皇帝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对楚声更为喜爱,这些由内而外的动力促使楚文化在汉朝扎根。

第二,“忠孝”精神对屈原评论的需要。汉代初统,虽说对各家思想采取的是兼收并蓄的态度。

虽然黄老思之说依然盛行,但此时儒家思想已悄悄生根发芽,而屈原身上体现出的忠君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因为《离骚》中塑造的屈原是感情深沉的忠君爱国之士,符合当时文人对自身人格的要求,于是屈原便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第三,士人的不遇。这不仅是两汉文人关注屈原的原因,也是历代文人重视效仿屈原的缘由。

汉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纷争的局面,士人便被束缚于专制统治中,游士之风不再盛行。

文人想要通过读书辅佐君王走上尊位几乎不再可能,不遇、不得志之事的发生便自然而然了,屈原相似的经历正巧成为他们的宣泄阀口,在悲叹屈原的同时哀伤自身的不遇。

结语

两汉之时,《楚辞》学刚刚兴起,这一时期评论十分丰富,对我们了解屈原意义重大,在长达千年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屈原一直被当作文人志士的典范,激励着后世无数人在逆境中坚持自我、追求理想。

屈原及其作品虽未见于先秦史料,但汉代的各类典籍中对他的评论记述不可胜数,所以想了解屈原,首先要回到汉代。

不妥之处请多指教!

参考文献:《史记》《离骚》

更多文章

  • 屈原: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意外艺术标签:屈原,天问,离骚,楚辞,大禹

    大家周一好啊,不知道有多少真爱和小编一样,这周上班的期待之一就是快乐周五的端午节啦!说到端午节不得不提到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了。在他作品《离骚》中,他开创性地赋予“香草美人”的象征意象,抒情表达他的美好理想。而你知道吗?在他作品《天问》里,他一改文科生浪漫抒情的方式,用理科生的理性思维表达同样的追

  • 屈原故里庆端午 活力竞渡赛龙舟

    历史解密编辑:稻花香酒标签:屈原,龙舟,稻花香,龙舟队,竞渡

    龙舟赛开幕高峡平湖风光秀丽,峡江澎湃龙舟竞渡。6月3日,时值端午佳节,2022年“屈原故里”中国龙舟争霸赛在宜昌秭归徐家冲龙舟湾隆重举行,稻花香合志龙舟队等来自全国的16支队伍展开激烈比拼,用速度与激情演绎龙舟精神,以活力和奋进致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游江招魂当天上午8点8分,随着“五月五,过端阳…

  • 卢峰镇屈原社区创建国家文明县城会议

    历史解密编辑:怀溆同心标签:卢峰镇,屈原社区,文明城市

    为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5月12日卢峰镇屈原社区组织党员、退休老干部及职工、居民群众召开创建国家文明县城会议。会议上,卢峰镇屈原社区田惠媛书记总结了屈原社区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工作推进情况。部署了文明城市创建期间的工作安排:检查每个小区的卫生情况、是否有宣传窗、有无违章搭建等,一经发现有问题,立刻处理。

  • 关于对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屈兴渣土运输有限公司行政处罚信息

    历史解密编辑:信息新报标签:屈原,岳阳市,湘阴县,交通局,渣土运输,运输有限公司,行政处罚信息

    据信用中国(湖南)网站消息,近日,湖南省湘阴县交通局对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屈兴渣土运输有限公司作出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湘阴交处罚﹝2023﹞3023号。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湘阴交处罚﹝2023﹞3023号处罚类别罚款处罚决定日期2023-05-06处罚内容责令自行拆除货厢栏板恢复原状,并处人民币

  • 岳阳屈原区:原创花鼓小戏《大夫殉国》传颂清廉之风

    历史解密编辑:红网岳阳站标签:大夫殉国,花鼓,小戏,屈原,渔父

    红网时刻岳阳9月6日讯 近日,由岳阳屈原管理区纪工委创作复排的花鼓小戏《大夫殉国》再次登上舞台与观众见面。三闾大夫屈原在汨罗江畔与渔父的精彩故事,通过传统花鼓戏表演方式,再现屈原美政思想和清廉风骨。屈原管理区启动“清廉单元”建设以来,全区机关事业单位、规模民营企业积极参与,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推进屈原

  • 穿越时空的思索——关于《离骚》中的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抓娃的狗哥标签:屈原,离骚,诗歌,故乡,史记,人生,民族乐器,拨弦乐器,千古名句

    屈原,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楚国,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不仅留下了《离骚》这首诗歌,更因其悲惨的遭遇成为了古代文学史上的传奇人物。然而,作为一个古人,我们又能从他的故事中领悟到什么呢?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屈原的人生历程,以及如何从他的经历中汲取对当代人生的启示。一、屈原的生平经历屈原,本名屈原又名屈

  • 「梨城·故事」年年过端午,岁岁祭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库尔勒市融媒体中心标签:屈原,离骚,楚辞,诗经,九歌

    1年年过端午 岁岁祭屈原也许是天意,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巧合。端午这一天,我读余秋雨的扛鼎之作《中国文脉》刚好读到“第一诗人”这一章节。篇幅不长,除了作为铺垫写了诸子百家的《诗经》外,余秋雨着墨最多的是屈原。我一再的细读,精读,并不时抄录下一些经典的句子,这让我盘桓在整整一个下午的时光里。在屈原之前,并

  • 为什么屈原死后,楚国很快就由盛转衰?屈原对楚国到底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屈原,楚国,秦国,楚怀王,齐国,魏国

    公元前278年,楚国大夫屈原,失魂落魄地来到了汨罗江畔,望着滔滔江水,沉默不语。这一年,屈原已经62岁了。三十多年以前,出身贵族的屈原,年纪轻轻便踏入仕途,后来因为才学过人,深得楚王器重,所以很快就成了楚国高层官员。当时的屈原,满怀报国之心,认为自己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整个楚国。但是结果,屈原奋斗

  • 屈原之前,古人过端午节吗?

    历史解密编辑:河南卫视标签:屈原,介子推,伍子胥,马援,习俗,划龙舟

    王一一/文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这早已是咱们的节日常识河大卫就很好奇那在屈原之前咱们中国人过端午节吗?▲楚国诗人屈原一查资料,发现还真过早在《周礼》中就有冬至祭天、夏至祭地的记载而在夏至祭祀中有吃粽子、送扇子、系长命缕等习俗这些后来都被整合进端午节中▲儒家经典《周礼》关于端午节的来源闻一

  • 屈原的忠诚与楚国使命:乱世中的爱国者

    历史解密编辑:郭杨爱音乐标签:屈原,忠诚,楚辞,君主,诗人,楚国使命,春秋战国

    文|半日闲前言屈原(约公元前340年-278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和爱国者。他生活在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充满战乱和政治动荡的时代。尽管屈原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许多屈辱和不幸,但他始终忠诚于楚国,坚定地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为了理解屈原为何在乱世中如此忠诚于楚国,我们需要考察他的个人信念、爱国情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