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探秘:明成祖朱棣为什么大肆捕捉天下尼姑?

探秘:明成祖朱棣为什么大肆捕捉天下尼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962 更新时间:2024/2/18 17:28:32

永乐十八年(1420),明成祖朱棣突然下令,将全国所有的尼姑以及女道士,统统逮捕送到京师逐一审问,验明真实身份。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索天下尼姑案,打破了佛门千年来与世无争的静雅,那么,朱棣为什么要捕捉天下尼姑呢?

尼姑,是出家修行的女教徒,讲求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与朝廷素无瓜葛,但明朝的尼姑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扰和追捕。永乐十八年(1420),成祖朱棣突然下令,将全国所有的尼姑以及女道士,统统逮捕送到京师逐一审问,验明真实身份。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索天下尼姑案,既打破了佛门千年来与世无争的静雅,也让后人感到莫可名状的疑惑。

网络配图

而事情的起因,却是一场发生在山东境内,由唐赛儿(女)领导的农民起义运动。据《明史》及清代有关野史杂钞记载:唐赛儿于永乐十八年二月,在家乡蒲台(今山东滨州)聚集数千白莲教徒,以红白旗为号,揭竿而起,对抗朝廷。这场发生在山东境内的农民起义,因为规模小、持续时间短,且没有震动明朝政权,所以连历史教科书上没有记述,但当时的皇帝朱棣却“甚为震惊”,不但派出了“京营”五千精锐人马,还把正在山东沿海“抗倭”的军队,也用在了镇压这场农民起义上面,很有股子“攘外必先安内”的架势。

唐赛儿(1399~?),明初农民起义军女领袖,山东滨州蒲台县人。1420年(永乐十八年)在益都(今青州)卸石棚寨率众起义,震动京师,给明朝以沉重打击。

朱棣为何如此兴师动众?据笔者分析有以下原因。

其一,起义发生在“迁都北京”前夕,直接影响到皇帝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朱棣决不允许在这种时候出任何乱子;

其二,起义军以“白莲教”为依托,教徒对唐赛儿死心塌地,惟命是从,朱棣决不允许“邪教”蛊惑民众;

网络配图

其三,起义军队伍不断壮大,屡败官军,且唐赛儿对于朝廷的招安不理不睬,使朝廷和朱棣颜面扫地。种种原因,使朱棣对唐赛儿分外仇恨,对起义军进行疯狂镇压。因为寡不敌众,腹背受敌,起义军只坚持了三个月就失败了,但唐赛儿却下落不明。

为了消除心中忿恨,为了防止死灰复燃,为了能够杀一儆百,朱棣下令严察唐赛儿的行踪,但搜捕工作没有任何进展。民间搜不到,朱棣决定调整工作重心,把搜捕唐赛儿的重点放到了佛门。朱棣之所以这么做,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一者,搜捕人员为了推卸搜查不利的责任,有可能以唐赛儿入佛门来搪塞朱棣。二者,佛门弟子远离世俗,官府一般不介入,唐赛儿兵败后极有可能混入佛门避难;三者,唐赛儿起义时,曾自称“佛母”,朱棣以此认为唐赛儿与佛门有着某种关联。史料中也有相关记载,朱棣因“唐赛儿久不获,虑削发为尼或处混女道士中,遂命法司,凡北京、山东境内尼及道站,逮之京诘之”。

于是,朱棣下令将北京、山东的尼姑、女道士统统逮捕,押送朝廷审讯。同年七月,朱棣又命段明为山东左参政,继续搜索唐赛儿。段明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不仅把山东、北京的尼姑逐一搜查,全部捕捉,甚至还逮拿了全国范围内的数万名出家妇女。关于此事,《明史》也有简单记载:永乐十八年二月,山东蒲台唐赛儿反,唐赛儿不获,溟逮天下出嫁尼姑万人。一直到朱棣病逝,他一心想捉拿到唐赛儿的愿望也没能实现。明朝强大而又严密的特务、巡察机构,在捉拿唐赛儿的问题上,因为不得民心,即使想出通过捕捉天下尼姑的荒唐、极端的办法,最终也无济于事,得到的结果是“赛儿卒不获,不知所终”。

网络配图

唐赛儿究竟哪儿去了?多少年来,不少历代史学家,为了寻觅这位巾帼英雄的最后归宿,穷经皓首,至今仍无定论。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堂堂大明皇帝竟然大肆抓捕尼姑只为了一个造反的女人。虽说造反这件事让人气愤,但这排场也太大了。打搅了佛门清净地,不怕遭报应吗?

标签: 朱棣

更多文章

  • 秦始皇死后 三十三个子女却都遭到了灭顶之灾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可谓是中华民族第一个皇帝,其凭借强大的军力,一统六国,书同文,车同轨,气势何等磅礴。而且给自己取始皇帝,指望着后代子孙能够传万代千秋。但是,他想不到的是,自己死后,33个子女都遭到了灭顶之灾,32个死于非命。在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秦始皇到底生育了多少子女,有名有姓的只有扶苏,胡亥,公子高,公

  • 为何秦始皇被誉为千古一帝胆子却那么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

    我们对长城的了解是什么,当年秦始皇奴役万民建造万里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外地的入侵,更好的保护中原百姓。但实际上,长城在千年的历史中,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长城并没有成功的保护一次百姓,也没有抵御一次敌人的入侵。网络配图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拿历代建筑质量最好的明长城来说吧,明朝一共修建了88

  • 揭秘当时孙权称帝的时候 蜀国是什么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孙权

    孙权称帝蜀国的态度,了解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三国时期最主要的国家就是魏蜀吴,这三个国家在最后都是自立为帝,那么在孙权称帝的时候作为盟友的蜀国是什么样的态度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孙权称帝蜀国的态度,喜欢孙权的朋友可以一起进来了解下吧。网络配图孙权是最后称帝的一个人,早期的孙权走一步看三步,该

  • 风流文豪苏东坡:40岁时纳12岁的雏妓为妾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东坡

    有一年,年已40岁的苏东坡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在与朋友宴饮时,在歌舞升平的风月女子中看到了清新脱俗、楚楚可人的王朝云。当时王朝云只有12岁,她身上所带有的淡淡的气质吸引了政治上刚刚遭受打击的苏东坡。王朝云列入四大婢妾美女广东惠州有一个极似杭州西湖的湖泊,也称做西湖,湖边有一座小山,也叫孤山,山上有

  • 明朝的“屠夫”只因心情太好 60万人头不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献忠

    从清初到今天,四川民间一直流行着“张献忠屠四川”、“八大王剿四川”的故事。张献忠自称上天命他杀罪人,他的军队也以杀人为乐,占领成都后,派兵去杀人,称为“草杀”;驱赶老弱妇幼,自己蒙眼射杀,称为“王杀”;把掳掠来的人集中在一起,放獒犬去嗅,被嗅者抓出来就杀,称为“天杀”。网络配图他借开科取士之名,把四

  • 苏武宁死不降 为何与匈奴女人生了一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苏武

    苏东坡有个十分出名,又很有趣的“三难三易”之说法,即“忍哭易,任笑难;忍痛易,忍痒难;忍死易,忍欲难。”苏东坡这个说法,看起来近乎戏言,但细细品味,却又不无道理。而他在此处所说的“忍欲难”,其实说得就是“苏武牧羊”中的苏武。苏武,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天汉元年(前100),匈奴新单于即位

  • 揭秘明成祖朱棣皇帝为何要强娶自己的小姨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棣

    按照时下一些人的观念,朱棣登上皇位5年就死了原配,这老婆死得正是时候,不是有人说:升官、死老婆是中年男人最为开心的事。当然也有人说,拥有这等心思的男人太缺德,怎么死了老婆反而要开心?因为他自此以后可以名正言顺地另娶年轻貌美的小妹妹,可以尽情在家欣赏与嬉耍,免得“包二奶”万一被发现了弄得鸡犬不宁。再说

  • 隋炀帝杨广为何会背上千古骂名沦为暴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炀帝

    就历史发展角度论,由杨广的所作所为看,他不应是个该挨骂的人物。为什么这个皇帝会背上千古骂名?完全没有想法...他和唐太宗的政绩也差不了多少吧...那些亦与史实相舛。此人起码在三个领域里都有不寻常的建树。头一件事,是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那些双手沾满黎民特别是文人鲜血的,却有人为之大唱赞歌。骂杨广,委

  • 宰相肚里能盛饭;揭秘历史上最能吃的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齐贤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山东菏泽人,宋代著名政治家。先后在地方和中央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前后21年担任宰相,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张齐贤特别能吃,一个人的饭量,竟能敌得上五个人。历史上有名的“啖肉献策”故事讲的就是他。别人毛遂自荐时,往往采取编写求职书,恭

  •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吗?那为何他没有杀一个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始皇

    提起秦始皇,人们想起的除了他统一中国的功绩之外,剩下的再就是残暴了,什么修弛道、建骊山墓、征伐百越、焚书坑儒等等,历史都将秦始皇归于暴君的一类,至于他是不是暴君,我们姑且不论,我们就说说,秦始皇作为秦朝的开国之君,为何没有杀害一个功臣,而那些比他仁慈的开国之君,为何却杀起人来一个比一个干脆。网络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