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初朱元璋策划洪武四大案的真相

明初朱元璋策划洪武四大案的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004 更新时间:2024/2/22 10:28:21

洪武四大案又称明初四大案,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为整顿吏治和经济秩序,策划了著名的“明初四大案”,即经济领域的“空印案”和“郭桓案”,政治领域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因四案而死者至少十万人,但朱元璋逐渐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明朝初年,每年布政司、各府州县官吏前往户部核对钱粮、军需供给等事,账目十分详细,稍有不符便要被驳回重填重报。而布政使司离京大多是数千里之遥,一旦被驳回重填重报,特别是要重新一册册地加盖官印,往返要一月甚至数月。为了避免往返奔波,官吏们按照习惯,准备了事先盖过官印的空白文册,一旦被户部驳回重新填报,便可把它拿来使用。此事在当时习以为常,已成惯例。

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知道此事后大怒,认为这是严重的贪赃枉法案件,下旨交刑部严加查办。

网络配图

刑部经过审讯,发现这并不是什么大弊病,因为计吏所携带的空印文册盖的全是骑缝印,这种文册除了做临时补报之用外,根本不能派其他用场,有人上书对此事作了详细解释,但朱元璋根本不听任何分辩,下旨将凡是与此案有关的部门及地方官员一律处以死刑,助理官员处以杖一百,戍边。受牵连者达万人以上。

这其实是一桩查无实据的全国性的“惩治贪官污吏”大案,冤杀了一大批无辜的人,著名的廉吏济宁知府方克勤)方孝孺的父亲)就冤死在这场劫难中,史称“空印案”。

洪武四大案——空印案

“郭桓案”发生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当年3月,御史状告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官吏李彧、赵全德等与户部侍郎郭桓、胡益、王道亨等共同舞弊。尤其是郭桓,在收缴浙西秋粮时,和地方官黄文通、奸吏边源等勾结,合伙贪污,甚至把军用粮库里的三年积蓄盗卖一空,还利用职权和12个布政使司的官吏勾结起来,盗卖仓库里的粮食,还和管理储存金银钱钞的府库官员合伙偷盗金银和钱钞。明太祖令审刑司拷讯,牵涉礼部尚书赵瑁等人,发现除侵吞宝钞金银外,仅贪污税粮及鱼盐等即折精米2400余万石,这个数字几乎与当时全国秋粮的实征总数相等。于是,赵瑁等皆弃市,并处死从户部左右侍郎以下到各布政使司官吏共3万余人,追赃粮700万石。此案牵连到全国各地无数富户豪绅,特别是江苏、浙江一带的豪门大族,因受此案牵连而遭杀身大祸和破产的不计其数。

网络配图

郭桓案发生后,朱元璋制定了严厉惩治经济犯罪的法令,在全国财政管理上实行了一些有效的措施,重要的一条就是把记账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陌、阡”,后来又把“陌”和“阡”改写成“佰”和“仟”。数字大写的诞生,竟然源于这么一段历史典故!

洪武四大案——郭桓案

胡惟庸党案与蓝玉党案其实是明初朝廷高层权力较量的必然结果。明朝开国元勋们的特殊贡献和地位,势必形成相权与将权分割皇权的局面,而那些文臣武将居功自傲,如果不加以制服,那么朱氏后代继位之后,局面将会不可收拾。尤其是朱元璋看到太子朱标生性懦弱,更是放心不下。朱元璋抓住两个有把柄的实权人物——左丞相胡惟庸和大将军蓝玉——开刀,逐步蔓延株连,把那些威胁、削弱皇权的开国元勋,统统处死。

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归顺朱元璋于和州(今安徽和县),为元帅府奏差。后历任主簿、知县、通判、太常寺卿、中书省参知政事等。洪武六年(1370年)起,任左丞相,专权树党,威胁皇权。由于胡惟庸逢迎有术,深得朱元璋宠信,形成一人独相的局面。大将军徐达对其行径深恶痛绝,把他的劣迹上告皇帝。胡惟庸得知后,引诱徐达府上的门房,企图加害徐达,未遂。由于他和另一位开国元勋李善长有姻亲关系,胡惟庸更加胆大妄为,在其周围逐渐形成了“淮人”集团。这对朱氏政权的延续无疑是一大挑战。

胡惟庸为相七年,大权独揽,使朱元璋颇觉大权旁落,除了翦除别无选择。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有人状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和涂节、陈宁等人处死。

“胡惟庸谋反案”很有戏剧性:一天,胡惟庸禀报朱元璋说他自己家的井中突然涌出甘甜的泉水,请皇帝去观赏。朱元璋欣然同意。车驾刚出西华门,就被宦官云奇拦住,云奇紧张地手指胡宅。朱元璋幡然醒悟,登城望去,见胡府藏甲树刀。结果,胡惟庸反状败露,被立马处死。

《明律集解附例》卷十八“胡惟庸案”在事实上成了朱元璋镇压功臣的政治工具和借口。凡是对朱氏统治构成威胁的文武官员、大族地主,都被冠以“胡党”的罪名而被剪除。甚至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即胡惟庸被杀十年之后,罪状又升级为“谋反”。朱元璋让亲信精心策划,唆使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无中生有地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往来勾结,串通谋反。77岁的李善长及其一门70余人被杀。

网络配图

“胡惟庸案”前后持续长达10年之久,株连杀戮者达3万余人,朱元璋并作《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因“胡党案”而受株连至死或已死而追夺爵禄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宁侯叶踦等一公、二十一侯。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这样,秦汉以来运行了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废除。丞相废除后,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洪武四大案——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是对“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古训的最佳注脚。

朱元璋把开国功臣几乎都杀光了,各级官吏人人自危,当时的京官每天早上入朝之前,总要与妻儿诀别,交代后事,傍晚回家时便合家欢庆,因为他们又多活了一天。

“蓝玉案”是“胡惟庸案”的继续。“蓝玉案”发生在洪武二十二年(1393年)。蓝玉,凤阳府定远县(今属安徽)人,开平王常遇春之内弟。早年随朱元璋起兵,出生入死,勇敢善战,功绩显赫。洪武十四年(1381年)封永昌侯。二十年任大将军,封凉国公。明太祖朱元璋比之为汉代卫青、唐代李靖。但蓝玉却恃功骄横,夺占民田,多行不法,蓄庄奴假子达数千人之多。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告其谋反,下狱鞫讯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乘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朱元璋遂族诛蓝玉等,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两万人。朱元璋还手诏布告天下,并条例爰书为《逆臣录》。列名《逆臣录》者,有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致死者达15000余人。

网络配图

洪武四大案——蓝玉案

经胡惟庸、蓝玉两案,明朝开国勋臣被诛杀殆尽。洪武年间封侯的有50人左右,两案即除去30多人。在连续十几年的诛杀中,功臣宿将相继被诛。太子朱标看到大批功臣被诛,向朱元璋劝谏说:“陛下杀人太滥,恐怕会伤和气。”第二天,朱元璋为了讽喻太子,故意丢一根棘杖在地,要朱标把棘杖拿起来。朱标看着棘杖不肯下手。朱元璋说:“你怕刺不敢拿,我替你把这些刺拔掉,然后再交给你,不是更好吗?”

标签: 朱元璋

更多文章

  • 西门庆其实不好色 娶妻重“财”不重“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门庆

    西门庆给一般人留下的印象就是:沾花惹草,风流好色。见谁漂亮他就喜欢谁。身边个个都是美女。真是这样吗?网络配图《金瓶梅》第一回说西门庆:“自父母亡后,专一在外眠花宿柳,惹草招风。”也就是说,西门庆以前是不嫖娼的。另外,他的原配老婆和他生活了十几年,他也没娶过小老婆。是在西门庆的爹、妈、老婆都死光了之后

  • 三国中零陵太守刘度的手下真的很厉害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度

    汉朝是在秦朝之后再一次将中国统一起来的朝代,前后分为两汉。一个是汉高祖刘邦建立起来的西汉,还有就是西汉灭亡之后,汉光武帝刘秀建立起来的东汉,西汉和东汉一起统称为两汉,这也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汉王朝,汉室宗亲一般指的就是那些与皇帝刘秀或他的后人有着直接血缘关系的亲戚,只有达成这个条件的人,才能被称为汉

  • 刘备和拥兵数十万的公孙瓒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和公孙瓒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路英雄纷争天下。当时袁绍、曹操、刘表与袁术、孙坚、公孙瓒这两伙人是主要的两大阵营。那时候的公孙瓒立足于北方,拥兵数十万,加上东北那边的地理环境的优势,所以当时的公孙瓒很是令人瞩目。公孙瓒和刘备是同窗好友,曾经一起在卢植的门下求学。当时刘备因为见公孙瓒比自己大一些,所以用兄长称呼公

  • 揭秘诸葛亮多次北伐实际上兵力是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北伐

    对于历史上的众多战役,人们经常会对交战双方的兵力进行比较,当然一些夸大的兵力数字总会把人们弄糊涂。就诸葛亮北伐来说,有数据称诸葛亮北伐时有30万兵力,但实际上诸葛亮带领的北伐军总共只有10万人。北伐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他带领蜀军向魏国发动了战争。在之前的战争创伤后,蜀国调整生息、

  • 解读清宫谜闻:慈禧保持牙齿洁白秘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慈禧

    导读:为了保证口腔卫生,保持清新的口气,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是必要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市面上出现了种类繁多的牙膏可供人们选择,所以现在的人们保证口腔卫生还是很容易的。对于皇室而言,清洁和保养牙齿是不可忽略的事,那么,皇族成员们要用什么来清洁牙齿呢?网络配图在明万历及孝靖后的定陵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对

  • 春秋时期霸主齐桓公两次葵丘会盟登上人生顶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春秋时期霸主齐桓公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会盟结盟都层出不穷,而这也是一些大国用来增加自身威望的良好方式,齐桓公作为春秋时期的霸主自然也经历过很多次的会盟,这里小编就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那场让齐桓公登上人生顶峰的葵丘会盟。葵丘会盟是齐桓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这场会盟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巅峰,而且在这之后的第六年,诸侯们学着这次

  • 曹操最有才华的儿子曹植为何要整天借酒消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植

    曹植是个有才华的人,三国志里说他:年十岁馀,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柰何倩人?”时鄴铜爵台新城,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可见最初曹操是把他当成太子来培养的。网络配图不过曹植虽然才高

  • 朱高熙想效仿老爹篡位 结果却以惨死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高熙

    历史上谋朝篡位的还真不少,明朝初期,燕王朱棣就是一位,但所幸的是他造就了一位好皇帝。网络配图 然而在他之后,还有个人,想效仿他的夺权之举,只是以失败而告终,这个人恰恰就是朱棣的二儿子,而他篡位的对象也和当年的建文帝相似,同样是自己的侄子。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啊!朱高煦(1385年-1426年),明成

  • 蒙古帝国的末代皇帝林丹汗只娶了八位老婆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蒙古帝国的末代皇帝林丹汗

    北元林丹汗是指北元时期蒙古最后一位皇帝,名叫林丹巴图尔,他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也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生平最大的劲敌。公元1604年,十三岁的林丹汗即位。此时,蒙古帝国衰落已久,林丹汗励精图治,打算重现往日荣耀,因而他在位期间,曾推出一系列为政举措,虽没能挽回蒙古帝国没落的国运,却也不失为一位英

  • 揭秘:崇祯帝临终遗言为何说“文臣人人可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崇祯

    对于朱由检而言,崇祯十七年三月的前半个月,是艰难的最后时日。在征调各方“勤王”之师的同时,还得筹措军饷。办法之一是,凡是押在监狱的犯罪官僚,可以用捐献军饷来抵赎他们的罪状;办法之二是,凡是皇亲国戚、高级官僚,一律按照官爵高低捐献军饷。前者似乎有一点效果,因为可以抵消罪状,所谓“花钱消灾”。后者却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