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崇祯上吊自杀的时候为何身边只有一个太监?

明朝崇祯上吊自杀的时候为何身边只有一个太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671 更新时间:2024/1/19 16:16:53

历代亡国之君中,明代的崇祯帝死得最凄凉。361年前的甲申年夏四月,闯王李自成的大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让太监敲响紧急状态下召集官兵勤王的大钟。可平时那些在朝廷上慷慨激昂的大臣么,无一人出现,早就作鸟兽散了。只有太监王承恩陪在旁边。真正成了孤家寡人的崇祯帝用剑杀死了长公主,然后吊在紫禁城的煤山一棵槐树上。

《明史·庄烈帝本纪》记载着崇祯帝自杀前所写的遗诏:“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临死前依然说“诸臣误朕”一则反映崇祯帝刚愎自用的性格,也反映了他失望之际的心情:你们这些大臣们,世受国恩,最需要你们的时候一个人也见不着,白养你们了!

宋代最后一个皇帝赵佶和崇祯帝相比,同样是自杀,却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不是凄凉而是悲壮。大明和李自成军事力量的对比,远不如南宋和蒙元军事力量对比那样悬殊。蒙元是在扫平欧亚大陆,剪灭金、西夏,降服吐蕃、大理之后,包抄了疆土狭小的南宋。以武力最鼎盛时的蒙元来攻击弱小的宋,就如今日超级大国美国进攻伊拉克一样,胜负早定。即使这样,南宋独自抗击了蒙元几十年,直到1279年,宋朝君臣退守南海边的崖山。蒙元水师逼近,宋军在张世杰的指挥下,打了一场惨烈无比的“崖山保卫战”,因力量过于悬殊而失败。丞相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蹈海自杀。史载:“后宫诸臣,从死者众”。“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万余人”。大战中和帝室失散的张世杰知道少帝已死,领着船队再度出海,航至海陵岛一带海面时遇飓风溺死海中。

张世杰、陆秀夫和在北京就义的文天祥被后人称为“宋末三杰”。而为大宋殉葬的士人远不止这三人,蒙古兵攻陷潭州(今长沙)时,岳麓书院几百个儒生全部战死。

而明代呢?皇帝自杀时,身边连半个陆秀夫都找不到。清兵南下时,投降的大臣一个接一个,前赴后继。江南一些缙绅起兵主要是为保卫家乡、保卫引以自豪的华夏文化,实在没有多少士人愿意为这个王室殉葬。连东南文人领袖钱谦益,口口声声要殉国,待到国亡时,柳如是劝他投河成大节,钱说水太凉了,以后再说。他最终还是投降了满清,没当成陆秀夫。连后来的清代皇帝也瞧不起这些投降的大臣,说汉族文人太柔弱,让他们入了《贰臣传》。

明代的文人无耻者、贪生怕死者多于以前任何一个朝代,而整个大明,提倡理学有时不遗余力的读书人从小接受的是做忠臣孝子的名教教育。在旌表贞烈之士上,明代的皇帝花的功夫最多。可是他们培养不出文天祥和陆秀夫,倒是培养了许多洪承畴和钱谦益。

明代的教育为什么失败?关键是统治者并没有尊重文人,他们没有真正把文人当成有独立意识的人来对待,而是当成奴才来处置。明廷所要培养读书人的忠,乃是忠于一家一姓、带有奴性的忠,而非爱社稷、护百姓的大忠。

可以说,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除了其间有孝文帝、仁宗、宣宗几个对文人不错的皇帝外,大多数皇帝和文人的关系是非常紧张的。朱元璋几乎是有意识地、有计划地改造文人,让文人的自尊扫地,气节不存。他动不动就打大臣的屁股,他赋予太学以下各类官学的管理人员有任意侮辱读书人人格的权力。到了他的儿子朱棣,更是变本加厉,灭忠于建文帝的方孝孺十族。

方孝孺的灭族实则向天下的知识层昭示一个道理:不要忠于道统和原则,而是要忠于最终的胜利者。

这样有计划既“杀儒”又“辱儒”的王朝,哪怕把理学的地位抬得再高,让读书人念再多的孔孟圣贤之说,也只能培养一大批善于讲假话、作秀的文人。一个国家到了知识层无耻的地步,那就没救了,最后只能是“桃花扇底送南朝”,读书人的气节还不如妓女。

而宋代和明代相比,则是相当尊重文人的。陈寅恪说:“欧阳永叔少学韩昌黎之文,晚撰五代史记,作义儿冯道诸传,贬斥势利,尊崇气节,遂一匡五代之浇漓,返之淳正。故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孰谓空文于治道学术无裨益耶?”宋代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和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正相反,朱元璋是想方设法来打击文人的气节,而赵匡胤则是想方设法来赢得文人的心,甚至给后世继位者立下具有宪法权威性的遗诏,规定不能以言论来杀文人。宋代养士三百多年,尽管王朝武力一直很弱,但文人多半能和朝廷同心同德,共撑危局。

孟子说过:“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宋代的皇帝即使逃离到海上,还有那么多人跟随保卫。而明代李自成陷北京时,大半河山还姓朱,可皇帝身边只剩下个太监了——明代的皇帝对太监往往比对文臣好得多,最后殉葬的是太监也在情理之中。

标签: 崇祯

更多文章

  • 中国史上最年轻的"间谍"辛弃疾,一身报复却只能止于文笔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辛弃疾

    歷史上的能人不少,可是要论文武双全的能人就少了,文才武略都是拔尖的人物就少之又少。但歷史上就是有这么一个能人,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个人就是宋朝的辛弃疾。可能人们认识的辛弃疾只是限于他的宋词,南宋时期,他是词坛的霸主人物,是可以与苏东坡相提并论的豪放词人,一首「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

  • 明朝丁启睿是谁?丁启睿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丁启睿

    丁启睿是明朝大臣,河南永城人氏,生于公元1595年,去世于公元1645年,后官至兵部尚书。人物档案姓名:丁启睿别名:丁性如、圣临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明朝出生地:河南永城出生日期:公元1595年逝世日期:公元1645年信仰:孔孟之道职业:朝廷命官主要成就:参加开封之战、官至兵部尚书丁启睿出生

  • 吴范生平简介,最后是怎么死的?死后占星术无人继承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吴范

    吴范,字文则,会稽郡上虞县人。因研究历数,知晓气候,而闻名于郡中。被荐举为有道,来到京都,正值天下大乱而未被任用。时值孙权崛起于东南,吴范于是前往投奔并任职其下。凡是遇到灾祸、吉祥的征兆,他就推算预言将要发生的事情及其变化情状,其预言大多应验。于是以此声名显扬。起初,孙权在吴郡,准备讨伐黄祖,吴范说

  • 南朝刘宋巫蛊案是怎么一回事?下咒不成,弒父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劭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适逢乱世,导致皇室出现很多乱象,弒君、乱伦层出不穷,比例也高出其他朝代许多。南朝宋文帝太子刘劭因为给父皇扎小人不成,导致之后弒父篡位。学者黄旨彦研究,在这位荒唐太子的故事里,皇姐东阳公主的宅第发挥了关键作用,公主宅第的特殊性,让许多想隐密不为人知的行动选择在此进行。故事的主角是太子

  • 英格兰国王理查一世为何会被称为“狮心王”,狮心王理查名字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世界,理查一世,英格兰国王,狮心王

    在英国议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门口,竖立着英格兰国王理查一世的铜像,戴盔披甲,骑着高头大马,挥剑直指青天,看上去英武不凡,被人称为英国议会大厦的保护神。不过,如果你走近铜像的基座,就会惊讶地发现,即使你懂英文,也看不懂这位“保护神”的基座上镌刻的称号。问问旁边的警卫,他们会微笑地告诉你,那上面写的是法语

  • 历史上的沈练和绣春刀里的一样吗?奏响了帝国盛世的挽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

    2014年,有一部国产电影为众多影迷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这就是导演路阳执导的第三部电影作品《绣春刀》,豆瓣评分7.5。电影把目光投向明朝天启、崇祯年间,描述了锦衣卫、东厂之间互相倾轧争斗的一段血雨腥风。今天,《绣春刀Ⅱ》又要首映了。绣春刀中的沈练电影男主、张震扮演的锦衣卫百旗沈炼,武功高强,他既想全

  • 明朝刘元卿生平简介及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刘元卿

    刘元卿 (1544-1609),字调甫,号旋宇,一号泸潇,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坊楼南陂藕下村人。明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江右四君子”之一,江右王门后期大家,在理学、教育和文学等领域皆卓有成就,著述甚丰,有《刘聘君全集》,其寓言集《贤奕篇》被收入“四库全书”。刘元卿从小发奋读书,隆庆四年(15

  • 明刘元卿《猫号》原文及翻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刘元卿

    刘元卿原文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 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为‘龙猫’。” 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不如名曰‘云。’” 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又客说之曰:“大风飙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

  • 大臣被宰相擅自贬官, 皇帝大怒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

    唐朝中前期,可谓名相辈出。可是自从安史之乱后,唐朝政局动乱,遭到后世赞誉的宰相寥寥无几,而崔祐甫则是其间一位。崔祐甫身世于其时的高门大族博陵崔氏,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经过科举考中进士,步入宦途。他“性刚直,无所容受,遇事不回”,性格耿直不平,遇事不愿回头。唐代宗时期,崔祐甫担任中书舍人,与宰相常衮不

  • 历史上真实的纯妃是怎么死的?纯妃有几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纯妃

    最近在电视剧《延禧攻略》中王媛可饰演的纯妃可谓是十分神秘的一个人物了,在后宫中人人都想着争强好胜,得到皇上的宠爱但她却是个例外,而且在皇上来的时候宁愿装病也不愿侍寝,令人对她的这一做法十分的好奇。剧中纯妃对于皇上没有感情是很明显的,在后宫的女人中即使不争宠也没有避宠的,所以纯妃的做法一直让人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