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善断狱讼:历史上真实的包拯究竟是个啥样子?

善断狱讼:历史上真实的包拯究竟是个啥样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914 更新时间:2024/2/8 19:12:41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官员,是黎民百姓呼唤清官与盼望治世的精神寄托,他是集中体现秉公执法、一身正气的精神力量;他入戏曲之深,被演绎成了无所不能的超人;他束庙阁之高,被供奉为庇佑苍生的神仙。直至今日,他依然是民间最具号召力的代表公平与正义的化身,他的影响力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

在大宋朝的第四十个年头即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安徽合肥一家包姓名门望族诞生了一个胖小子,这个全家盼星星盼月亮才盼来的一脉单传,就是后来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包青天。

包拯既不是什么怪胎,也没有所谓的兄嫂,更不存在任何坎坷的身世。作为富贵人家的独生子,他的童年幸福像花儿一样。包拯从小接受良好的儒家教育,作为当时的一名有志青年,他的上进与追求显然也在求取功名上。二十九岁那年,他中了进士甲科,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建昌县知县,等于如今江西永修县的“一把手”。

然而,恋家的包拯舍不得离开父母,便奏请皇帝把他派在父母身边上班,于是把他改任为和州监税,等于在合肥邻近的和州市政府管钱粮税收。回家报喜,结果爸妈既不愿意离开合肥的家业去适应新的生活,又舍不得宝贝儿子独立门户。包拯看二老年事已高,自己又是根独苗,索性把官给辞了,安心在家陪父母。

网络配图

包拯甘当“宅男”,这一当就是十年有余,二老离世后,他守孝三年。守孝结束,他仍然没有工作的打算,不愿离开父母的灵地,又在家里呆了两年。就在这一年,名臣范仲淹入主开封府,他的《岳阳楼记》名贯天下,而此时,三十四岁的包拯还是个连官门都没进的“待业老青年”。

两年后,在乡亲邻居们苦口婆心地劝说鼓励下,包拯才决定离开家乡,正式踏上仕途之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份差事是当时的扬州天长(今属安徽)“一把手”,即知县。

包拯十几年呆在家里“虚度青春”,这在现代人眼中简直是匪夷所思,而在当时却是寻常之事。宋朝对孝道非常重视,上升到个人品德及社会名声的高度,如果谁因贪恋官位而置双亲于不顾,是要被世人唾弃的。

按照宋朝礼律,父母去世其子必须守丧三年,无论你官居何位,必须离职守孝,否则就是“夺情”,即大逆不道之人。所以,包拯的青年时代为了孝顺父母在家里度过,并未有任何惊世骇俗之处,符合当时儒家的社会伦理道德观。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一个身材矮小却面目清秀、古雅俊朗的白面书生在进京听命的途中写下了自己出仕的座右铭,他就是三十九岁的包拯。

如今记载反映包拯初进官场的事迹已不可考,只有他任天长县知县时,断过的一起“牛舌案”留存史书:有贼把别人牛舌割了,主人告状,包拯叫他回去把牛杀了。不久又有人来告状,说牛主人私杀耕牛。“私杀耕牛”在宋朝是违法的,包拯断喝道:“何为割人牛舌而又告之?”此贼被识破!

一件小案子,从中看出包拯断案的机智果断,也许他“善断狱讼”之名就是从这时流传开来。至今几乎所有的包公戏都与他善断奇案,沉冤昭雪有关,而事实上,历史并没有记载包拯断案的事迹,他的政绩也非在断案上。

三年后,四十二岁的包拯被提拔为大理寺丞、知端州,即今广东省肇庆市的“一把手”。端州特产端砚,是宋朝士大夫最珍爱时髦的雅器,当地每年朝廷进贡。凡在这里做“一把手”的官员,都在“贡砚”规定的数量外加征几十倍的数额以贿赂朝廷权贵,所谓“打点”中央的关系,此举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网络配图

包拯一上任就高调破除这则运行多年的“潜规则”,下令只能按规定数量生产端砚,州县官员一律不准私自加码

,违者重罚。并且表态,自己作为“一把手”,决不要一块端砚。此举在当地掀起轩然大波。三年后,包拯任期满,被调至中央任职,果然“岁满不持一砚归”。《包公三掷砚》的小说也就是以这个故事为蓝本创作的。

不久,四十五岁的包拯因“端砚事件”被皇帝赏识,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负责监察百官,“大事则奏劾,小事则举正”

。虽然这个官职没有多少实权,但从此他可以直接参与朝政,对于刚直又不懂人情世故的包拯来说,无疑找到了自己的发声平台。

在官场崭露头角,包拯确实发出了不少声音,对国家的内政外交上提出过许多批评意见,比如要求从重处罚贩卖私盐者,反对朝廷以进贡求和西夏,主张强国策略等等。其间,他还代表大宋出使契丹,并与对方使馆“二把手”舌战并成功赢回大宋面子。

这其中,他弹劾陈州京西路转运司,揭露其歪曲中央政策,“折变”盘剥灾民的罪行的事迹,被后世再创作为家喻户晓的早期包公戏《陈州放粮》。民间加工成开封府尹、钦差大臣“包青天”奉命查赈,剧中涉及国舅们害民肥私,包公查案遭人陷害,各路百姓掩护包公,包公怒铡皇亲国戚,成功放粮赈灾等等,演译了一个青天大老爷为民除害,不畏强权且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事实上,作为官场新秀,当时包拯只是上了一个并不为人关注的批评性的奏章,是否被批准史料也无下。此时,离他入主开封府尚有十二年。

网络配图

包拯进入中央,正赶上范仲淹掀起“庆历新政”。范仲淹的吏治改革集中在改变官员冗滥作风,斥退冗员、举贤用能方面,自然要触及一些既得利益者,朝廷陷入“党争”,守旧派与革新派闹得不可开交。按理说包拯该站在守旧派阵营,因为把他从地方推荐到中央任职的是守旧派大臣王拱臣,但他却并不急于表态,也不参与其中纷争。同时守旧派也没把这个无名小卒看上眼,更没指望他能在打击改革派上有所作为。然而,包拯却突然上了一个抨击范仲淹新政关于人事制度改革的奏折,对其派出的监督地方官员的按察使权力过大提出置疑,此奏一出立即炸开了锅,两派就新政是否加重官员腐败争论不休。保守派士气大振,为加入包拯这个生力军惊喜。

不久,变法失败,新政被废。正当保守派长吁一口气时,不料包拯突然上奏,建议皇帝保留范仲淹考试选拔人才等新政

。这可把保守派给打懵了,这个出其不意的老小子啥意思?其实,这正是包拯峭直的禀性,他不与人苟合,不伪辞色悦人,一生不结派系,也不卷入党争,甚至没有一个走得近的朋友,以至于“故人、亲党皆绝之”。

标签: 包拯

更多文章

  • 崇祯皇帝死前的48小时做了什么?为何选择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崇祯

    清军入关的时候只有八万五千人,再加上吴三桂的三万五千人,共十二万人。而明末汉族的兵力足足有四百万人以上。可是事情发展总是出人意料,四百万人会被十二万人打得落花流水。假设一下,当全天下都跑来围攻你,敌军兵临城下,你却插翅难飞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个帝王——崇祯帝朱由检,他选择了自杀。网络

  • 猛将吕布古尸复原图曝光 历史上的吕布有多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吕布

    在三国演义及就此衍生的影视剧中,吕布为三国时期的第一猛将,在被曹操刘备联手将其缢死于白门楼,不过小说中并未提及吕布死后被下葬于何处,时至今日其墓位于何处更加的鲜为人知,而对于其容貌究竟如何,更是无从得知。不过,前瞻奇闻了解到,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位于修武县的吕布墓,结合考古发掘和相关史实资料,考古人员

  • 元朝统治者的散漫才使方国珍能占据了三群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朝统治者的散漫才使方国珍能占据了三群吗

    每个朝代的更替,都会是因为朝局腐败,致使善于满足的中国农民不得不起义,想要推翻这个腐烂的王朝。在元末,也曾出现众多农民起义,其中在浙东那一块,是以方国珍为领袖,方国珍带领着农民起义,欲图推翻腐败不堪的元朝。方国珍生于1319年,卒于1374年,他还有两个别名,一个是方珍,另一个是方谷珍,其中都有珍这

  • 纪晓岚笔下“玩具总动员”:瓦坛竟成变形金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纪晓岚

    先从纪晓岚小时候说起吧,据《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三》记载,纪家有一栋大宅子,宅子里有一处花园,这花园估计比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大,因为园子里有一处假山,假山上有一处小楼。这小楼一直没人住,也没租出去,就这么着居然荒废了五十多年。在我们中国古代,一些无人居住的老宅,往往会产生鬼狐的传说。于是,纪家人纷

  • 清朝最残酷奇案:皇太极竟将姐姐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皇太极

    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嫡子,母亲是富察氏,生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身任正蓝旗旗主,三大贝勒。论出身、地位本来都在皇太极之上,只因其母与大贝勒代善关系暧昧,努尔哈赤不忍心将其杀害,仅以私藏财物为名把她休了。而莽古尔泰为取悦于父汗,竟残忍地把母亲杀了。这种禽兽般的行为使得莽古尔泰在后金国的地位、影响

  • 瓦剌人送给明朝一个阴谋:让景泰皇帝措手不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

    土木堡之变是明朝中前期的一场大动乱。在这次事变中,数十万大军伤亡殆尽,就连御驾亲征的皇帝朱祁镇本人都被蒙古瓦剌部俘虏,在瓦剌军中滞留了整整一年才重新回到京城。在这一年中,为了抗击瓦剌,明朝的大臣们早已推举了朱祁镇之弟朱祁钰即位,是为景泰皇帝。所以,等到朱祁镇回来时,他已只能挂一个有名无实的“太上皇”

  • 明朝第一首辅大臣张居正夺情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第一首辅大臣张居正

    张居正夺情一事发生在他当宰相的时候,因为这件事,朝廷还掀起了一场辩论。在张居正推行改革期间,他的父亲张文明去世了。按照习俗和规定,在朝为官的人员,如果祖父母、父母去世了,要回家进行守制27个月。张居正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心中很是纠结,走还是不走,成了一个问题。张居正正在家中思考的时候,听闻朝中的官员

  • 曹操生平与无数美女有染 唯独放不下丁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

    丁夫人初闻曹昂战死的噩耗,痛不欲生。哀痛的丁夫人无法去恨张绣,便将一腔怨恨转向曹操。她认为就是因为曹操好色成性,逼反了张绣,杀死了曹昂!从此以后,丁夫人就一直冷淡曹操,这让曹操十分扫兴。曹操一怒之下,将丁夫人遣送回家。丁夫人出自贫寒人家,家境清贫,但她依旧泰然从容地回到家中。从此她便断了尘世的欲望,

  • 清朝那些近亲结婚的皇帝们 乱伦都不足以形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皇帝

    清朝本是外族统治的政权,但统一中原后因政治需求,逐渐被汉化。但有些习俗一直有所保留,如近亲通婚的习俗。他们的婚姻习俗今人看起来肯定觉得很奇葩。比如 “收继婚”,即;子可娶除生母之外的所有父亲的妻妾,兄可娶弟妻、弟可娶寡嫂,叔伯可纳侄媳、子侄亦可娶叔母。满族皇室直到入主中原多年后才渐渐被汉族同化,风俗

  • 揭历史上唯一被天打五雷轰的皇帝:竟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皇帝

    按照正史,清朝皇帝的死都是正常病故,即使是突发性猝死,也记录的非常冠冕堂皇,例如清太宗皇太极之死,正史记载是“端坐而崩”。然而,野史、传说就不同了,五花八门的死因,让史家至今争论不休。其中,嘉庆皇帝的死因最为离奇,野史传说他是遭雷击而亡,且说法不一。第一种说法较为稳重,说嘉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木兰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