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上最惊险万分十万火急:唐太宗险遭突厥暗杀

史上最惊险万分十万火急:唐太宗险遭突厥暗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814 更新时间:2024/4/19 17:48:27

众所周知,由于东罗马帝国(395—1453)的衰落,当时西方变得支离破碎。而唐帝国尤其是贞观时期的大唐,雄踞东方,傲视万邦。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各国使节民商云集,空前强盛繁华。

据唐“鸿胪寺”粗略统计,贞观年间,来自国外的“侨民”,尤其是中亚细亚和西洋的人士,在长安的定居者就不下五万人,其中突厥和波斯商人就有两万多人,他们的军事谍报人员为了各自的利益,对大唐展开了空前的情报战。

李世民继位前后,大唐先后进行了六次大规模的战争。这六个战争李世民就指挥了四个,全部取得了胜利,其中在对突厥的反击作战中显示了杰出的政治军事才华,立下了赫赫战功。东突厥吉利可汗把太宗李世民视为劲敌,必欲除之而后快,为此制定了“真神计划”,指示突厥情报人员侦查李世民行踪,伺机刺杀,以便造成大唐动乱。

贞观初年,突厥情报机关长安站负责人维尼撒,以黄金客商身份常驻长安,以重金先后收买了守卫长安城门的禁卫军副都统、契丹人库塞;以及皇宫内侍、长乐公主的贴身小奴婢、具有鲜卑血统的胡兰花等人,从他们那里得知唐太宗李世民的外出规律,即每隔半年或一年,李世民必要到西部边境视察驻军,考察民情,就决定找机会动手。

与此同时,唐国谍报人员、长期潜伏在东突厥吉利可汗身边的近臣金水宽,也知晓了刺杀李世民的“真神计划”,就通过商队线人秘密来到长安,告知大唐“鸿胪寺”并奏报李世民,李世民责成杜如晦(尚书左仆射)全权负责。

网络配图

法律专家出身的杜如晦成立了专案组,由刑部、大理寺和鸿胪寺的顶尖刑侦和和情报专家构成,针对突厥的“真神计划”展开了大规模的破解和反制活动,很快库塞、胡兰花等人相继被秘密逮捕,并成为大唐在突厥情报组织的卧底。专案组已经掌握了突厥在长安的谍报活动,一张天网已悄悄张开。

投靠突厥的吐谷浑可汗伏允被大唐消灭,伏允之子慕容顺自立为可汗,投降大唐,唐太宗亲自率领心腹近臣和少量禁卫军赶赴边陲,册封慕容顺为吐谷浑可汗。

突厥情报头子维尼撒得知消息,觉得时机已到,决定集结一支精锐的百人突击队,由精良的弓弩手和武艺高强的杀手组成(这些人都是长期潜伏在唐国各地的商人和旅行家),准备埋伏在李世民返回长安的途中,届时和禁卫军副都统、契丹人库塞里应外合,一举将其刺杀。

维尼撒决定,把行动地点选定在返回长安的必经之路——距离长安不远的扶风县和武功县之间。但是暗杀小组其他成员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里地势平坦,驻军密集,村镇众多,是唐国统治心脏地区,难以下手,不如选在天水和宝鸡之间,这里山高林密,道路崎岖,便于设伏刺杀。但维尼撒坚持认为,越是便于刺杀的地段,唐国反间谍部门和军队越会加大防范力度,不一定就会刺杀成功;而越接近首都长安,驻军、集市和村镇越多,唐军的戒备就会越松懈,刺杀成功的概率就会越高。

突厥间谍要在李世民返回长安途中准备刺杀的情报,此时杜如晦已经确知,这次暗杀的规模不小,他密报唐太宗李世民,并决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假令禁卫军继续按照预定计划大张旗鼓地返回,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密令沿途各地驻军进入一级戒备,一旦敌人发动袭击,就地歼灭;在暗地里向近臣和禁卫军头目宣布,准备让皇帝李世民等近臣混进波斯客商的驼队(其实这是一个烟幕弹),神不知鬼不觉的悄悄进入长安。

网络配图

本来这是一个万无一失的方案,孰料天有不测风云,禁卫军副都统库塞突然又心生叛变,暗中命令心腹骑快马到天水县突厥秘密情报交通站,告知李世民要假扮波斯客商混进驼队的信息。

当时,进入长安的外国客商驼队要先到武功县一带休整,由唐朝官府甄别和审查。然后按照贞观5年长安府的规定,每天只允许两支外国商队进入长安城市场。635年5月7日,李世民的仪仗队将进入长安,李世民队伍的前后有两支驼队,前一支是突厥商人的驼队,后一支是波斯商人的驼队。

维尼撒率领暗杀突击队埋伏在扶风县集贸市场,闻报大为震惊,急忙稳住心神,调整部署,他决定李世民的仪仗队和波斯商队一个都不放过,都要袭击,即使同归于尽,也要力争杀死李世民。他放过了前一支突厥商人的驼队,然后过了两个小时,突厥暗杀突击队一跃而起,向后面的李世民仪仗队和一支疲惫不堪的波斯商队伸出了杀戮的魔掌。

据史料载,“集市上熙熙攘攘的汉夷番客,叫买叫卖,好不繁华,一队大唐骑士持旗挂幡,簇拥一顶乌龙大轿,缓缓而过。一声啸叫,忽两边街楼箭如雨下,乌龙大轿顿成刺猬,骑士纷纷中箭落马。有百余胡人从四面跃起,黑巾蒙面,手持弯刀,围住大轿和后面一个西洋(波斯)驼队大肆砍杀,出手犹如电闪雷鸣,刹那间血肉横飞,嚎叫不止,驼队尸积如山,无一人生还,集市大乱,人群狼奔……”

维尼撒冲到了街市上,看到了乌龙大轿内穿着皇帝衣冠的中年男子浑身是血,被乱刀砍倒,波斯商队也全部被杀,就料定李世民已死,就下令撤退。突厥暗杀队混入人群四散撤退,大部分人不太熟悉地理环境,逃进扶风山中,被唐国大军层层包围,全部消灭。

逃回长安城的维尼撒千算万算,他做梦也没有算计到,他针对的这两支队伍中,一个也没有唐国皇帝李世民。杜如晦深知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的道理,一年前,他秘密培养了一个伶人(演员)做皇帝李世民的替身,这个替身进入角色很快,不禁形似而且神似,杜如晦让这个替身一直在仪仗队假扮李世民,居然没有露出半点破绽。

网络配图

在出发回长安之前,杜如晦瞒过禁卫军统领库塞等人,单独和李世民商议,要他秘密混入突厥客商的驼队,而不是向其他人宣布那样去混入波斯的商队,因为敌人做梦也想不到大唐的皇帝会混进他们的商队,这是一招险棋,但是胜算很大。李世民非常赞同这个计划,就在两个得力爱将的保护下,扮作天竺国的行脚客商混进了突厥商队,一路畅行无阻进入了长安。

公元635年5月7日,李世民下令,长安九门洞开,禁卫军隆重护卫,武大臣列队相迎,朱雀大街人山人海。大唐朝廷向天下昭告:敌人刺杀大唐皇帝的彻底破产了。此时维尼撒已经知道行刺未成,“真神计划”彻底破产了,他不禁悔恨不已。当唐国官府捕快和长安驻军包围了货栈后,维尼撒向他们的“真神”进行了最后的祈祷,然后缓缓地喝下了一杯封喉的毒酒。

标签: 唐太宗

更多文章

  • 蜀汉三国南郑候魏延:竟是沉寂千年的沉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魏延

    梁爽;一个农民的儿子,坚持朴实踏实地走路。无论是军旅生活还是今天的商海沉浮,坚持用笔记下生活的点滴。先后有四千余首诗歌散文在省以上报刊杂志刊出,出版发行了个人诗集《乡愁》等三部曲,现为四川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次与洪与老师闲茶论三国,第一次听说我的家乡有一座魏延祠,作为梓潼人却不知梓潼建在的历史奇迹

  • 扶不起的刘阿斗:是活在“贵人”光环里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阿斗

    刘禅,小名阿斗,是三国时期刘备的长子。公元223年刘备病故,刘禅继位,史称刘后主,领导蜀国41年。在刘禅漫长的政治生涯中,“贵人”不断,先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后有蒋琬、费袆、姜维等人辅佐,从罗贯中到市井街头,刘禅的形象始终是碌碌无为的的庸主一个,更有甚者称之为“亡国之昏君,丧邦之庸人”。刘禅,真是扶

  • 太平天国幼主:竟是唯一一个死于凌迟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太平天国

    洪天贵福(1849年11月23日-1864年11月18日),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长子。广东花县人。初名天贵,后加“福”字。登极后,玉玺于名下横刻有“真主”二字,清方又误称为“福瑱”。生母赖莲英、清代广东省广州府花县官禄村人。1864年7月天京失陷,洪天贵福逃出天京(今江苏南京),到达浙江湖州。8月末洪

  • 揭秘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神秘身世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皇帝

    东晋皇帝司马睿是东晋的开国皇帝,是司马懿第五个儿子司马伷的孙子,继承了父亲司马觐的琅琊王位。本来是轮不到司马睿做东晋皇帝的,不过后来他在西晋摇摇欲坠的时候率大军南下江东,开辟了一片革命根据地。公元313年,晋武帝司马炎的孙子司马邺在长安称帝,这样算起来,司马邺还要叫司马睿一声叔叔,这位叔叔可没有管过

  • 宋朝六大猛将大排名:岳飞当仁不让排在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岳飞

    宋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共历一十八帝。有宋以来至始至终都是重文抑武,这也许和此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武将出生的缘故有关系。故宋朝为大家熟知的将领并不多,很多人估计只知岳飞一人。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扒一扒宋朝的六大名将,且为他们做了个排名。网络配图第六位猛将杨业原名重贵,北宋名将。杨业从小善于骑马射箭,喜欢

  • 史上唯一一个杀人数量竟然比白起还多的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武将

    古代的战争不比现代,没有太多高科技手段,都是靠士兵在拼杀。所以总是会出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情况。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哪场有名的战役身后没有一张可怕的阵亡清单呢?网络配图要说到有名的、杀人比较多的武将,有那么几位肯定要被提名了。像是长平之战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大军的白起,又或者明代的开国大将常遇春,

  • 洪秀全为何不逃出南京城?曾国藩攻陷城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洪秀全

    1864年7月19日,天京(今南京)内外,黑云压城,火光冲天。正午时分,随着曾国荃一声令下,“轰隆”一声惊天巨响过后,太平门处的城墙被炸塌20余丈,数万湘军一齐呐喊,挥舞着刀剑像龙卷风一样席卷向坍塌的城墙。守城的太平军从各处赶来拼死封堵缺口,他们从城墙扔下雨点般的炸药包,冲在最前面的400多湘军敢死

  • 揭秘:历史上被3个女人左右一生被毒杀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中宗

    唐朝第四位皇帝: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汉族,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韦后毒杀,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

  • 只因为官忠 直一代名臣寇准最后客死异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寇准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在皇权体制下的名臣们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忠臣们为辅助君王恪尽职守、造福天下而青史留名,但他们往往命运多舛。本文述说了在中国历史上很有代表性的名臣,他们的人生归宿虽然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封建社会群臣的全貌,但却足以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中国历史风云的变迁和人性的善恶,更能体会到

  • 功尽人亡?雍正登基为何要翻脸诛杀功臣年羹尧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年羹尧

    年羹尧这个人大家都不陌生,他是雍正皇帝的亲信,也算雍正的大舅子之一。因为他的妹妹嫁给了雍正,但不是正牌的皇后。但是雍正即位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却对年羹尧一再的训斥。把他一贬再贬,最后干脆赐年羹尧自尽。作为雍正手下的三大宠臣之一,年羹尧究竟做了哪些事,以至于雍正皇帝忍无可忍,要对让痛下杀手。从年羹尧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