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和下西洋 可为何没把中国变成日不落帝国?

郑和下西洋 可为何没把中国变成日不落帝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287 更新时间:2024/1/20 17:50:34

公元1405年,正是明朝永乐三年,初夏的一天,一支庞大的船队从苏州太仓刘家港扬帆出发,顺风南下,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远航之旅。

这就是举世皆知的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从1405年到1431年,26年间,三宝太监郑和一共进行了七次下西洋壮举。这七次下西洋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远洋冒险活动。半个世纪以后,欧洲航海家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才动他们的冒险之旅;

——这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船只最多的船队。船队船只数量在200艘以上,船员数量则多达2万多人。麦哲伦的船队只有5条简陋的船只,哥伦布第一次航行也只有3条小帆船;

——这是那时候持续最久、到达最远的远海上航行。每一次下西洋,持续时间短则一年有余,长则两年多。最远曾达东非、红海和美洲一带;

网络配图

——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和组织协调水平,也是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船队把航海天定位与导航罗盘的应用结合起来,提高了测定船位和航的精确度,罗盘的误差,不超过2.5度。船上2万多人,各司其责,井井有条,显示出高超的组织协调水平。

然而,浩浩荡荡的郑和七次下西洋,并没有给当时的明朝帝国带来什么改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半个世纪后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的冒险之旅,无一例外地将他们所在的国家带入殖民帝国时代。

麦哲伦、达·伽马所在的葡萄牙,哥伦布所在的西班牙,本来是一个弹丸之国,名不见经传,却经过远洋冒险,成功开拓海上贸易路线,并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先后成为殖民世界的“日不落帝国”。

郑和下西洋为没把中国变成日不落帝国?

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所进行的远洋冒险活动,从一开始就是抱着殖民的目的,而不是单纯的科学探险。

以麦哲伦为例,他还没开始远洋冒险时,就是一名葡萄牙军官,多次参加殖民战争。他之所以要进行远洋冒险,是为了寻找并获得香料群岛的控制权,以此来垄断世界香料贸易。在冒险中,麦哲伦体现出残忍的一面。他们抵达马里亚纳群岛后,因为岛上居民偷了船上一些物品,就大开杀戒,杀死了7个当地居民,还防火烧掉他们的房屋和小船。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寻找失踪的建文帝,即“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一种说法是宣扬大明威德,即“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种说法是包抄帖木儿帝国、扫荡张士诚旧部等。

网络配图

不管是什么目的,都与“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海外扩张”没有多大的联系。实际上,郑和下西洋一开始就带着浓厚的政治意味,而不是经济目的。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可不是让他去与海外国家做生意,而是通过展示军事力量,逼迫海外国家派遣贡使到中国觐见,恢复朝贡。

其实,在宋朝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十分频繁、发达。宋朝沿海对外贸易港口达到20余处之多,进出口货物达410种以上,与中南半岛、南海诸国、大食诸国、西亚诸国保持着紧密的贸易往来关系。而且除了官府经营,私商经营尤其蓬勃。

可是,到了明朝,朝廷对私商经营持禁止态度,以至于“片板不许下海”。使得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虽然看上去浩浩荡荡,“云帆蔽日”,实际上却是“孤帆远影”。在这支庞大船队的后面,没有也不允许有民间海商的船队跟随。

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只不过是明朝统治者为了满足“天朝上国”体面而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注定不会给这个国家带来什么收益。当然就远远不能谈上利用这次宝贵的远洋冒险航行,来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海外扩张,从而变成世界最早的日不落帝国。

网络配图

事实上,由于郑和下西洋,耗费巨大,使得国库严重超支,“支费浩繁,库藏为虚”,而贸易换来的宝物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国库收入,因此遭到越来越多官员的反对。郑和下西洋最终寿终正寝,甚至连大量原始资料,如皇帝敕书、郑和船队的编制、名单、航海日志,账目等,都遭到销毁藏匿。

古代中国就这样错过了一次在近代崛起的机遇。

标签: 郑和

更多文章

  • 北宋皇帝软弱无能 为求议和竟卖掉妻子和儿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徽宗

    在很多人的眼里,中国的皇帝应该是威武有能力者,然而在北宋时期,有这样的一个皇帝,让国人都感到屈辱。这个皇帝最害怕的就是打仗,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是选择能忍则忍。然而在面对异族敌人顽强抵抗,侵入边境的时候,这个皇帝却提出了议和,赔款议和。甚至还把自己的妻儿进行了明码标价,这个人就是北宋末帝宋徽宗。网络

  • 跳槽十次从来没刷过“主宰”的刘备何以称大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

    三人中,论财力刘备不如张飞;论武艺刘备在关羽和张飞之下;论年龄,有野史说关羽比刘备还大。但是三人结义时为什么关、张会甘愿屈为老二、老三而独尊刘备为大哥呢?愚以为这除了跟三人中刘备最为年长外,还跟刘备身上具有过人的能力有着莫大的关系。易中天曾说刘备先后“五易其主”,其实小觑了这个善于寄人篱下来发展自己

  • 多尔衮不仅战功卓著拍马屁的本事也一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多尔衮

    相信大家对于多尔衮此人,一定都不陌生。虽然他一生中的巅峰时期只是一个摄政王,并没有当上皇帝,但他的知名度在很多人心中,却远远高于他的皇帝哥哥皇太极和身为后金开国君主的父亲努尔哈赤。多尔衮一生中,共有两个最主要的功绩:一是,率领清军入关,并且指挥了在此之后的统一战争;二是,辅佐顺治帝登基和执政,虽然他

  • 著名的熊孩子皇帝 死后2次诈尸吓唬考古专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乾隆

    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后,皇帝就成了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据不完全统计,从秦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的宣统皇帝退位,我国历史上共出过400多位皇帝。这其中既有汉武帝、唐太宗这样的雄才大略之主,也有像晋惠帝司马衷、天启皇帝朱由校这种糊涂皇帝,甚至还有汉殇帝这种连1岁生日都没过就病死的娃娃皇帝。正因为国家大事由皇帝

  • 从驭人驭己方面揭秘雍正不为人知的勤政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雍正

    自古以来帝王统御臣子多半有三种方法,一种就是驭人、一种是驭己,一种就是两者兼顾,雍正皇帝在位的十三年内,事必亲躬,勤于政事,在位十三年来朱批过的折子达到360多卷,可以说是皇帝中的劳模,也是驭己派的集大成者。网络配图比起驭人大师刘邦来说雍正拥有刘邦没有的优势,雍正是从他的父亲康熙皇帝的手中继承的皇位

  • 朱元璋早就知道朱棣有反心为何不当机立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在元末时期投身义军,从一位无名小卒逐步成为了威震一方的大军阀,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决战之后,逐渐成为了当时的最强势力,建立了明朝,我国封建时期的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网络配图 朱元璋没有显赫的身世,依靠他过人的大局观和决断力,一步步的做大做强,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但是在其晚年,暴戾成性,杀人如

  • 曹操将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 其用意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

    曹操乃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枭雄,曾高调放话说:“宁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表现出了极端自私自利的人生态度。但纵观曹操的一生,不管是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中,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生活中,曹操大多数时间还是表现得极为豁达大度的,好像正应了那句“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古语。当然,最能表现曹操襟怀大度的

  • 袁崇焕冤死亲信偷他头颅埋葬 为其守墓387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袁崇焕

    袁崇焕是明朝伟大的将领,在抗衡金人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无论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都吃过他的亏,如果袁崇焕一直在,清军入关就是奢侈。可是历史前进的脚步不会因为任何人改变,明朝末年政治腐朽,更朝换代势在必行,而袁崇焕便成了这朝代更替下的冤魂。网络配图皇太极深知袁崇焕在一天,清军一日无望入关,在吃了袁崇焕很多

  • 揭秘唐太宗一生的三大败笔:溺爱太子李承乾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头一排”。他不但自身有雄才大略,还有里里外外的“人和”--朝堂上,有魏征那样的直臣;后宫,有文德皇后那样的“贤内助”。作为职业政治家,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可惜,仔细检点唐太宗身上的“三大败笔”,发现他绝不是一位称职的好父亲。《旧唐书》谈及太宗诸子,惋惜

  • 此皇帝为哄一个女人开心 亲手掐死自己的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成帝

    汉成帝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昏君,原本就喜欢莺莺燕燕,留恋花丛之中,在阳阿公主的举荐下自然是迫不及待的将赵飞燕和赵合德两个姐妹领回宫。而且多情帝王变得痴情起来,后面极少再有其他女人出现。这赵飞燕和赵合德究竟有什么本事呢?两人貌美如花,赵飞燕的舞蹈更是无人能及,掌上起舞正是指的赵飞燕,而赵合德为人聪颖,比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