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末风云:崇祯为何拒绝李自成与明朝议和

明末风云:崇祯为何拒绝李自成与明朝议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706 更新时间:2024/2/8 19:25:28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中午时分,闯军正式攻打大明帝都北京。

攻击先从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三门开始,“四面如黄云蔽野”,攻势如潮,极具威势。

一时间,“城上下炮交发,如万雷轰烈,天地震慑,城外火光际天。”

狂轰猛炸持续了一天,第二天,李自成在彰义门外设座,派在十日前在宣府投降的太监杜勋朝城上喊话,但声音嘈杂,听不清楚,依稀是教城上人停止放箭,他有话要讲。

负责守城的襄城伯李国桢大声回话:“我让一个人下去为人质,你上城与圣上面讲!”

杜勋为了向李自成丑表功,表现得正气凛然,答:“我杜勋一向无所畏惧,上城就上城,哪用得着你们派人质交换!”(《明季北略》)

于是军士将他缒入城,跟大太监王承恩一同去见崇祯。

见了崇祯,杜勋假惺惺一副关切的模样,说:“贼人马强众,锋不可当,皇上当自为计。”

网络配图

接着,详细地转述了李自成的意思:大明和大顺“割地讲和”,即议割西北一带,分国而王,大明犒赏大顺军银百万两,从此以后,大顺军可为朝廷内遏群寇、外剿清妖。

现在京城形如累卵,照理说,这是大明帝国、同时也是崇祯能侥幸逃过国灭身死的最后、也是最好的机会了。

可是大明王朝自开国二百七十多年来,奉行的一直都是“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立国宗旨,事关国体,崇祯还是拿不准主意,问身边的魏藻德:“此议何如?今事已急,可一言决之。”

可就跟要不要放弃宁远的争议时一样,魏藻德一言不发,只是鞠躬俯首。一任崇祯火烧眉毛急得团团转,就是不作声、不表态。

崇祯只得让杜勋出城答复李自成:“朕还没想好,等想好了,再颁旨。”

杜勋已走,崇祯再问魏藻德,还是支支唔唔,莫一衷是。崇祯大为扫兴,推倒龙椅,拂袖而去。议和不成,就只有死拼到底了。

崇祯亲自起草了一份《亲征诏书》,称自己要“亲率六师以往,国家重务悉委太子”,号召臣民,但有奋发忠勇,到军前听用的,“分茅胙土之赏,决不食言”。

他抱定了身死社稷的思想,吩咐驸马都尉巩永固率家丁护送太子出逃,徐图将来。可巩永固的回答却是:巩家从不敢私蓄家丁,就算有,要冲出重围的可能性也接近于零。崇祯叹了口气,只好让太监王承恩召集内侍,死守宫城。

李自成收到了杜勋的回话,遂断了和议之想,下令全线攻城。先前名列兵部官员魏提塘所发传单榜首的曹化淳,果然按照事先开门迎接闯军的约定,率先打开了彰义门。

曹化淳这边一行动,其他榜上有名的官员纷纷行动,德胜门、平则门等次第打开。北京外城转瞬宣告陷落。

宫城内的崇祯听得外面声如雷震,心知不妙,召问阁臣:“卿等知外城破乎?”

网络配图

阁臣众口同声地答道:“不知。”

崇祯搓着手问:“事亟矣,今出何策?”

众人的回答是,吉人自有天相,皇上洪福齐天,一定会逢凶化吉、遇险呈祥的。末了,又加一句:“如其不利,臣等巷战,誓不负国!”

话虽然说得好听,但闯军杀向内城时,守正阳门的兵部尚书张缙彦、守宣武门的太监王相、守齐化门的成国公朱纯臣等争先恐后地打开了城门,崇祯所期待的巷战根本就没有发生。

崇祯听说外城被攻破之时,在殿廷徘徊了一天。当晚,夜不安寝,突有内侍惊慌失措地来报,内城已陷。

崇祯急问:“大营兵还在吗?守城的襄城伯李国桢还在吗?”

内侍答道:“大营兵早散。皇上还是赶紧逃命吧。”一句话没说完,就闪得无影无踪了。

崇祯叹了口气,携太监王承恩急往南宫,登上煤山,抬目远眺,但见烽火烛天,内城确已陷落。

崇祯在山上徘徊踰时,心情渐渐安定下来,掉头迈往乾清宫,布置应急善后事宜。

他先提朱笔传书内阁,命人提督内外诸军事,辅佐太子,然后命人温酒,与周后、袁妃,同坐痛饮,慷慨诀绝。

他边饮边叹道:“真是苦我的百姓了!”

几杯黄汤下肚,他突然又意气自若起来,命人将三个儿子太子、永王、定王叫来。

三个儿子匆匆忙忙地赶来了,身上还穿着皇子的服饰。

崇祯板着脸,说道:“都什么时候了?还不赶紧改换衣衫?”着令宫女取来旧衣,自己亲手帮他们换上,细心地系紧衣带,一边系一边说:“社稷倾覆,必定使天地祖宗震怒,这一切,都是你父亲的罪过。只是,朕也已经竭尽心力,无奈文武诸臣,各为私心,不肯后家先国,以致败坏至此。如今不必再问祸福,只是按情理去做。朕问心无愧了。”(《明季北略》)

网络配图

系好了衣带,分别拍了拍三人的肩膀,叮嘱说:“尔等今日是太子,王城既破,从此便为小民了,各自逃生去吧!不必恋我,朕必死社稷,有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尔等切要谨慎小心,若逢做官的人,老者当呼为老爷,幼者呼为相公;若遇平民,老者呼为老爹,幼者呼为老兄,或称为长兄,呼文人为先生,呼军人为户长,或称曰长官。”

这一番话,全是一个父亲对幼子拳拳爱护的肺腑之言,哪里还有半点帝王的影子?

想了想,又嘱咐说:“万一侥幸逃得一命,将来报父母大仇时,不要忘了我今日说的话!”

然后才千般不舍地让侍从带走,分送外戚。

看着三个儿子远去的背影,他悲怆万分地叹道:“你们三人为什么不幸生在我家?”

周、田二贵妃泪如雨下地对周皇后说:“大事去矣!”

周皇后顿首恸哭着对崇祯说:“妾事陛下十有八年,从不听一语,至有今日!”追着出去,拊着太子、二王,流着眼泪,千叮咛、万嘱咐,与他们诀别后,便恸哭着返回了坤宁宫。

崇祯自伤自怜,一壶酒喝尽,才举步走向坤宁宫,发现周皇后已经上吊自尽,遂老泪横飞,口中却连称:“好!好!”

十六岁的长平公主在一旁号哭不已。

崇祯垂泪叹道:“汝奈何生我家?”左袖掩面,右手挥剑,一剑劈向公主。

公主看见剑来,本能地以左臂一挡,臂被斩断,当即昏厥倒地,“未死,手栗而止”。

宫中一时大哗,人人均惊呼道:“皇爷动刀矣。”

崇祯“遍召所御妃嫔数人,俱亲杀之”,其中的袁贵妃上吊绳断堕地,未死,崇祯往她的肩头连砍了三剑,三剑砍完,两手酸软。

将这些妃嫔悉数处死后,他又召来太监王承恩一起喝酒,酒毕,吩咐内侍各自逃生。

他换了便衣,手持三眼枪统,和王承恩一起走出中南门。

时已至三更,但见宫中内侍狼奔遯突,四下逃命,而正阳门城上,高悬着三盏白灯笼。

门将醒后飙西语

前日,他曾密召守城官,发每座城门备白纱灯笼三盏,吩咐说:“军情缓急,用这三盏灯笼为信号,敌人初攻城,则悬一灯;攻城急,则悬二灯;城破,则悬三灯。”

网络配图

看着这三盏白纱灯笼,崇祯徬徨无计,想起成国公朱纯臣守齐化门,便想过去寻找,但有人告诉他,朱纯臣外出赴宴未归,于是叹骂而去,到了安定门,门坚不可

不知不觉间,天将曙矣。

五鼓时分,崇祯习惯性地走到前殿,亲自鸣钟,召集百官。

可是,这个时候,又有哪个官员还会来上朝?

崇祯看着空荡荡的大殿,叹息了一会,走进内苑,又登上了煤山。

山下的火光与天边的红光交汇,天色快亮了。

崇祯以发覆面,与王承恩双双在山上自缢身亡,留遗书于衣带中,云:“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在中国历史上长达276年的大明王朝由此宣告灭亡。

标签: 崇祯

更多文章

  • 隋炀帝被称昏君 为何拼了血本也要踏平高句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炀帝

    提及历史上的昏君,隋炀帝绝对没跑。史书中的他穷奢极欲,荒淫无道,穷兵黩武,隋朝刚历两代就毁于其手,让他一度成了昏君代名词。唐灭隋后,太宗李世民也给出了定论。贞观九年,李世民对魏征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太宗的这句话,也

  • 揭秘清朝史上爱姑母更爱侄女的风流皇帝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清太宗皇太极虽然是满清关外的二世皇帝,但他毕竟是大清王朝的一代帝王,依然享有三宫六院的待遇。他的后宫中最著名的有五位后妃,包括孝端皇后和后来的孝庄文皇后等,个个都是艳丽超群、光彩照人的美貌佳人,皇太极虽然对她们没有一个不喜爱的,然而最受他宠爱的莫过于宸妃海兰珠了。网络配图宸妃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

  • 岳飞被害后秦桧是怎么对待岳飞的妻子儿女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岳飞

    岳飞被杀,主要原因不是他威胁了皇权,如果是,只需撤职或是调转即可,当时形势还在政府掌握中,你只是疑心,岂能杀人?我以为岳飞根本不想造反,要造反还劝赵构立太子?再说岳家军的主体是赵构的兵,下边人是亲赵构的,否则他也不敢杀岳飞,当年清廷要杀袁世凯而不敢杀,就是北洋将是袁的人,所以,赵构与秦桧,一定要杀岳

  • 皇帝那庞大后宫的来源怎样招那三千佳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皇帝

    皇帝在古代是最有权力的人,整个国家都是他的,他所享受的是倾国家之力给他享受的,当然也包括他的后宫,他后宫的那些妃子也都是经过精心选拔的,不过最开始后宫里的妃子并没有那么多,而且也并不是从民间选拔的。网络配图 最早的后宫制度是《礼记》记载的,里面详细规定了周天子的后宫都可以有哪些人,一共加起来也不过一

  • 荒淫皇帝朱温也曾痴情:苦等一女子数年不娶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温

    黄巢起义给了唐朝廷的统治最后一击。而这个王朝真正的掘墓人,却是跟随黄巢起义的叛将朱温。朱温近于无赖,是中国历史上颇为传奇的人物。毛泽东曾经评价他说:“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而这个在历史上以残酷暴虐出名的枭雄人物,偏偏既宠爱又惧怕妻子张氏,成为当时的一大奇事。朱温,宋州砀山(安徽砀

  • 努尔哈赤的一句话 竟引发难以启齿的家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努尔哈赤

    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已经四十三岁并且有了七位妻妾的建州女贞首领努尔哈赤迎娶了年仅十二岁的阿巴亥。阿巴亥是乌拉部主满泰之女,生得丰姿貌美又颇有心计,因此努尔哈赤对她一向十分宠爱,仅两年时间就封她为大福晋,十四岁的阿巴亥竟然成为汗国后宫至高无上的女主人。网络配图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阿

  • 岳飞的后代为什么有4个姓?真相让人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岳飞

    岳飞(1103.3.24-1142.1.27)是南宋杰出的军事将领、民族英雄,岳家军首领,“南宋中兴四将”之首,曾立志收复失地、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圣。然而就在岳飞即将大功告成的时候,宋高宗赵构却一连下了十二道金牌命岳飞班师回朝,岳飞苦心经营的中兴大计由此功败垂成。不仅如此,岳飞本人也因为秦桧、张俊

  • 努尔哈赤为除眼中钉 居然指使自己小妾勾引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在做明朝的龙虎将军时,哈达部落的首领蒙格布禄和叶赫部落的首领纳林布禄,也被明朝封为了龙虎将军。其中蒙格布禄对明朝朝廷特别的忠心,只要关外任何部落有异常举动或者稍微有不满朝廷的言语行为,他都会积极地想明朝汇报,使得明朝早早做好防御准备。为此,其他部落的首领和百姓对蒙格布禄恨得咬牙切齿,野心巨大

  • 汉献帝本没有死为何刘备却说他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献帝

    话说,大汉末年,由于奸臣——董卓篡权,汉献帝被架空,于是,一时间天下大乱。也就在此时,伴随着彼此的厮杀,斗争形势的发展,在当时的中国就逐渐出现了三股比较大的势力,他们分别是曹操,刘备和孙权。其中,曹操是挟天子而令诸侯,自命大汉臣相;刘备则是以汉献帝的皇叔身份,从事着光复大汉的千秋伟业,即:一个为“奸

  • 所谓的康乾盛世真的是盛世吗?不过是自欺欺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康熙

    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被许多历史学家称为“康乾盛世”。这种观点在史学界沿用了很长时间,直到今天仍有人持此观点。同时,这也是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一个时期。究竟何为盛世?何为盛世的评价标准?”康乾盛世”是否真的存在呢?如何正确看待“康乾盛世?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什么是盛世】网络配图 盛世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