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杯酒释兵权”为什么是赵匡胤一生中最大政治错误

“杯酒释兵权”为什么是赵匡胤一生中最大政治错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439 更新时间:2024/2/8 19:27:49

乍一看来,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好像很潇洒,很轻易,令人真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似乎不费什么劲,手腕多多的赵匡胤便将这件原本应该非常棘手的事情给搞定了。

但在实际上,赵匡胤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网络配图

从国家或民族利益的角度来看,应该说,赵匡胤聪明反被聪明误,“杯酒释兵权”完全是他的一大政治败笔,是他一生中所犯的最大政治错误。

这里,且不说“杯酒释兵权”将一帮能征善战的武将手中军权剥夺了,让他们靠边站,对大宋帝国来说,无异于是自断己臂,自残己足,作茧自缚,宋朝后来的饱受外族欺凌与蹂躏完全与此有关,单就“杯酒释兵权”所开的一代风气而言,其后果就真的是很严重。

仔细想想,“杯酒释兵权”其实是宋太祖赵匡胤与整个武将集团的一场政治博弈,既然是博弈,作为博弈双方的任何一方自然都不可能无本生利,不付代价。很显然,在这场政治博弈中,武将集团所付出的代价是从此失去了手中的“兵权”,而这“兵权”当然不是白白失去的,它所换来的则是皇帝赵匡胤金口许诺与赏赐的奢侈与享乐。

史载,在“杯酒释兵权”时,赵匡胤曾开导众武将说:“人生苦短,白驹过隙。众爱卿不如多积金宝,广置良田美宅,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如此,君臣之间再无嫌猜,可以两全。”那话的意思是再明显不过了,只要众将放下武器,不掌兵权,不再对他赵匡胤的皇位构成威胁,那么,其他一切都好说,想要什么都行。

仅此可见,赵匡胤在“释兵权”时,表现得非常地慷慨——当然是慷国家、民族之慷,用《宋史·石守信传》的原话说就是“赏赉甚厚”,给众武将开出了极为优厚的价码。

网络配图

透过现象看本质,所谓的“杯酒释兵权”,说白了,其实不过是宋太祖赵匡胤“以腐败换兵权”罢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杯酒释兵权”,不啻是赵匡胤给整个武将集团颁发了一张“腐败许可证”。由于有了皇帝亲自颁发的这张“腐败许可证”为庇护,所以,从那之后,武将们都“理直气壮”地进行腐败。据史料记载,太祖的武将们几乎清一色的都是些贪财好色之徒。

这里,不妨对太祖时期的一些著名武将的贪墨情况作一简要列举:如史书上称石守信“累任节镇,专务聚敛,积财巨万”;王全斌“破蜀日,夺民家子女玉帛”,纵兵大掠蜀中;王仁赡破蜀之日,“纳李廷珪妓女,开丰德库取金宝”;楚昭辅“颇吝啬,前后赐予万计,悉聚而畜之。尝引宾客故旧至藏中纵观,且曰:‘吾无汗马劳,徒以际会得此,吾为国家守尔,后当献于上。’及罢机务,悉以市善田宅,时论鄙之。”崔彦进“频立战功,然好聚财货,所至无善政。”曹翰“贪冒货赂。”张铎“州官岁市马,张铎厚增其直而私取之,累至十六万贯,及擅借公帑钱万余缗,侵用官曲六千四百饼。”田景咸“性鄙吝,务聚敛,每使命至,惟设肉一器,宾主共食。”王晖“性亦吝啬,赀甚富,而妻子饭疏粝,纵部曲诛求,民甚苦之”……

网络配图

必须指出,太祖时期的一些武将在内心中——起码在最早的时候其实并不想贪污腐败,但因为害怕过于洁身自好被赵匡胤怀疑有不臣之心,于是便只好“作秀”,故意装得自轻自贱,自甘堕落的样子。如石守信原本是一员仁将,虽作战勇猛,但一向重义轻利,可是,自从“杯酒释兵权”事件发生后,他忽然顿悟,从此开始追求声色犬马,疯狂聚敛财物,对他的这一“表现”,《宋史》如此评价道:“岂非亦因以自晦者邪?!”话说得很透彻,原来他老兄不过是像当年秦朝大将王翦那样,在出征灭楚途中为了消除秦始皇的疑虑,故意“自污”罢了。

而另一位武将王全斌,史书上也说他以前一直表现很好,为人素来“轻财重士,不求声誉,宽厚容众,军旅乐为之用”,可是,“杯酒释兵权”后,他竟像换了个人似的,克蜀之日,竟自己带头,放纵部下大肆搜掠蜀中,“侵侮宪章,专杀降兵,擅开公帑,豪夺妇女,广纳货财,敛万民之怨嗟,致群盗之充斥。”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揭秘历史上最牛逼的太监 连皇后都要给他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忠贤

    对历史我们从来都是应该辩证的去对待它,所以关于“千古奸臣魏忠贤“,究竟是不是真是1个伪命题是有争议的,有的人感觉都是正面积极的,有的人感觉都是负面消极的。当然,公众影响也比较大一点。现在我们就来谈谈魏忠贤在史中的一些作为:今天看见的魏忠贤形象大部分都是史书上记载所述。人们最后稍加装饰。那么先看。那时

  • 野史揭秘:慈禧死后花了多少钱财给其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慈禧

    慈禧跟光绪去世的时间,相差只有一天。这也导致了光绪的死充满了疑点。在光绪还没有驾崩之前,慈禧在朝堂上跟大臣嘱托后世时,就让湖广总督张之洞为光绪确立了谥号“德”。一般来说,对于皇帝的谥号,那都是死后,由后代人对他一生的功过是非的评价。可光绪当时还只三十八岁,虽然是经常传出生了重病,但也还是年轻力壮的青

  • 史上“连自己的皇后都救不了”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献帝

    汉献帝刘协比曹操小了28岁,相差了一代人还要多,因当时的大汉末年局势让他们走在一起,并彼此纠缠。对曹操来说汉献帝是让他在三国时期政治生涯上追重要的一个人也是对他人生的一大污点。 网络配图 说最重要,是因为曹操得到汉献帝后形成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局面,与其他势力相比政治上更为主动,同时有大批人才冲着

  • 最流氓的皇帝刘邦: 对下属粗口辱骂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

    刘邦是史上最流氓的皇帝。刘裕、朱元璋这些,出身都比刘邦好不了多少,从小就不学无术。可这些流氓当了皇帝以后还知道学习,都知道学点文化免得出去丢人,就只有刘邦还在原地踏步,连骂人用的脏话都不改,可见其流氓气息和文化成度。骂不骂人跟素质地位没关系,只要是人,总有爆粗口的时候,但骂人的水平绝对跟有没有文化有

  • 伯夷叔齐:为啥饿死也要坚持暴君纣王的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纣王

    伯夷叔齐的典故被史记撰写者司马迁列入了列传之首,足见典故中所弘扬的儒学思想是司马迁所尊崇的,非但司马迁极为敬重此二人,历朝历代凡事受到孔子儒学思想影响的思想家、史学家、艺术家、文人学者以及帝王将相皆以伯夷叔齐为道德典范,歌功颂德。伯夷叔齐典故讲述的是商周时期,商末贵族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兄弟

  • 曹丕抛弃了四项重要政策:竟最终导致曹魏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丕

    说到曹魏的灭亡,就不得不提到曹丕的过错。作为魏国第一个皇帝,他改变了曹操的四大基本政策,最终导致了曹魏被司马氏篡权。1、曹操限制士族,曹丕过分信任士族士族是东汉中期以后兴起的一股强大势力。在汉末三国时期,士族已经是最强大的政治势力。其中的代表有袁绍家族、荀彧家族、司马家族、陈群家族等。袁氏的袁绍、袁

  • 康熙帝二十四个儿子的最终结局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康熙

    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对康熙儿子们之间的争斗乐死不疲,不断的演绎。皇权的争斗向来充满腥风血雨,有人成功,也必然有人失败。今天笑谈君就梳理了一下康熙帝儿子们结局。网络配图长子胤褆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母惠妃纳拉氏。据传教士白晋说:“皇上特别宠爱这个皇子,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他是个美男子,才华

  • 谁说孔明不中计?细说诸葛亮的三次中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奇才,他帮助刘备打江山,用计谋打败了曹操。可是人无完人,诸葛亮的一生之中也曾经三次中计。那么,究竟是谁让诸葛亮中计了呢?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通过对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巧摆八卦、智取成都、骂死王朗、木偶退兵等一系列“典型事迹”的浓墨重彩的描写,把诸葛亮塑造成了一

  • 关羽失荆州的背后:刘备竟借机除掉结拜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关羽

    笔者日前拜读了蒋星煜先生在《新民晚报》上所撰的《刘备联孙拒曹有始无终》一文,颇受启发。但又感到关羽失荆州不仅仅是孙刘联盟有始无终的问题,蜀失荆州之事颇为复杂,内中既有关羽本人的问题,又有诸多隐情曲折鲜为人知的史实。今余不揣浅陋,兹据《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籍钩沉索隐,一者公诸同好,二者就正于蒋先生

  • 汉武帝与女奴恋爱为什么还觉得给自己长脸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武帝

    令汉武帝惊喜的是,卫子夫竟然怀孕了。本来陈皇后多年不孕,汉武帝也以为问题可能出在自己身上,卫子夫的怀孕给汉武帝大大长了脸。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以谋反的名义逼死亲生儿子,证明了权力、威望这些“国之利器”在专制时代,即使父子之亲也不能分享。戾太子刘据,帝王与女奴的爱情结晶(戾太子之死·连载之一)汉武帝刘彻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