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曹操为什么以不孝之名杀敢于直言的孔融

揭秘曹操为什么以不孝之名杀敢于直言的孔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740 更新时间:2024/1/20 12:30:01

孔融孔子的传人,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文学家,最后因为太过于直言和不会收敛锋芒等原因死于曹操之手。孔融有很多故事流传了下来,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让梨的故事主要说的是当时只有四岁的孔融,在父亲让他和其他兄弟选梨子的时候都会选择最小的那一个,孔融的父亲感到很奇怪,就问孔融原因。孔融说我最小,应该拿最小。父亲笑着说弟弟比你还小,应该让他吃最小的。孔融认真地说,弟弟比我小,我应该照顾他,所以把大的梨子给他。父亲很满意地笑笑,心想这孩子长大了肯定会有才能。

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大家要懂得尊老爱幼,懂得礼仪。孔融让梨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但是其中的寓意非常深刻,这个故事告诉后人,要尊老爱幼,不争不抢。孔融在四岁的时候就会让梨,说明的不仅仅是他尊老爱幼,更多的是他的聪慧。孔融年幼便能懂的这样的道理,也难怪他的父亲会说他日后成就不小。

不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并不能完全的代表孔融的品性,熟知历史的都知道孔融日后并算不上一个品德好的人,不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还是说明了孔融的本性并不坏。只是在日后的成长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让孔融成为了之后那个不太负责任的人,甚至连累了幼子,全家都死在了曹操的手中,不得不说也是非常可惜的。

曹操为什么杀孔融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小时候的孔融非常懂事,知道分享和礼让他人。孔融在学问方面,也十分勤奋刻苦,后来,孔融得以进去东汉的朝廷为官。孔融为人正直,对很多事情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孔融刚进入仕途时候,孔融看不惯朝中很多大臣的做法,对于贪官和奸臣,孔融丝毫无所畏惧的进行弹劾,董卓当时在朝廷中权势很大,孔融并不惧怕董卓的势力,进行大胆的谏言弹劾,结果孔融得罪了董卓,遭到贬官。

后来,孔融因看不惯曹操的做法,屡次进行嘲讽和劝说,曹操最后杀死了孔融。

一次,曹操的儿子曹丕看上了袁绍的儿媳妇甄宓,并且强行闯进袁府对甄宓动手动脚,曹操知道儿子曹丕的行为,但是没有给予阻止。这件事情被孔融知道了,孔融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信上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看了半天,也不知道孔融所指何意。过了几天,曹操和孔融在路上碰见了,曹操便问孔融书信中用纣王和妲己的故事出自何典故。孔融听后,嘲笑的反问了一句,曹操这时才明白,空冗政这是在讽刺自己。

后来,因为粮食短缺等问题,曹操发布了表制酒禁,孔融听闻此事后,屡次给曹操写信,争辩禁酒的不好之处。孔融列举了很多历史人物来说明,喝过酒之后,才更加有利于创作的灵感。孔融接着又写了几篇论稿给曹操,曹操看后很生气。

曹操对孔融积怨越来越深,加上他人陷害孔融,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等罪名将孔融处死,并且还诛杀了孔融全家。

孔融后代

孔融,字文举。东汉鲁国人,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名士,“建安七子”之首。生于公元153年,逝世公元208年,享年五十五岁。

孔融出自书香门第,博学渊原,是孔子的十九世孙。他幼年勤奋好学,能诗善文,他后来当了官之后经常举荐贤才,传播儒学文化。只可惜在后来因为批评曹操言辞太过犀利被曹操所杀。孔融这样文人,想必也都是有着那些所谓的傲骨,乐于做些批判之事,不知明哲保身,将曹操惹怒引来灭族的惨祸。他被杀,也或许是曹操早就想借机除掉他,只不过是时机早晚的问题罢了。

他的妻子(这里指妻子和儿女)也同时被杀害,民间有许多关于孔融后人的说法没有什么依据,历史上还是未被得到证实其后人的存在。在他与妻子遇害之后他的其余六个兄弟却不知所踪,也许曹操杀人会有些漏网之鱼,给他们逃了。史书并未有所记载关于孔融有后代的,或许是有他的后人的,只是并没有证实罢了。他生平也写过不少文学著作,代表作《荐祢衡疏》,反应了汉末动荡的年代与现实。东汉末年,天下三分之势战火不断,他的许多作品也在祸乱中消失,着实令人觉得惋惜。

尽管没有找到孔融的后代,但他的精神却被一代代传了下来,孔融让梨的典故大家想必都在课本里学过,这个故事其中讲到的道理不知道影响了多少人。

更多文章

  • 萧皇后并未"一女嫁五帝":曾写赋规劝隋炀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萧皇后

    与争议颇多的隋炀帝杨广相比,皇后萧氏在历史上并不知名。在后世的话本、小说里,萧后受隋炀帝牵连,被描写成无才无德、失节不贞的“女祸”形象。而在真实的历史上,萧后是一个性情柔顺、文化修养较高的传统女性,既非红颜祸水,也非弄权女主。萧后是南朝梁明帝萧岿的女儿,因生于二月,江南风俗视为不祥,因此先后被寄养在

  • 三国野史:曹操为何对二手女人情有独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赤壁大战前夕诸葛亮智激周瑜的精彩情节。曹操率八十三万大军饮马长江,全线压境。东吴上下人心惶惶,议论纷纷。文臣言和,武将请战,孙权一时犹豫不决,只好让大都督周瑜决策。下面就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去了解一下吧。就在这关键时刻,诸葛亮星夜前来拜访周瑜。《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孔明用

  • 武则天到底有没有杀自己女儿真相扑朔迷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则天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再狠毒的父母,也不会对自己的孩子痛下杀手的。而历史上一直有武则天为了陷害王皇后,不惜自己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的事件,而且1000多年来争论不休。那么武则天到底有没有杀自己女儿呢?武则天可以说一生十分的传奇,出生并不显贵,但是,从小就被预言未来贵不可及。尤其是当时著名的预言家袁天罡,更

  • 尉迟恭有几位夫人:尉迟恭与黑白夫人怎么认识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尉迟恭有几位夫人

    尉迟恭,又名胡敬德。出生于隋朝末年唐朝初年。是隋唐演义中非常有名的英雄之一。他于585年出生在今天的山西朔城区,为唐太宗李世民打下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多次救李世民于危难之中,在有名的玄武门事变中,尉迟恭首先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阴谋,并及时通知李世民,在整个事件当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唐太宗李世民登上

  • 乾隆有17个儿子但为何选平庸的嘉庆继承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皇位

    清朝初期能出现四海臣服、国威振奋的强盛局面,能够出现长达130多年之久的“康乾盛世”,除了执政者们个个都具备匡扶社稷、治国安邦的杰出才干外,还在于他们都选择了优秀的继任者。如雄才大略的康熙、励精图治的雍正、锐意进取的乾隆,无一不是上任皇帝生前所精挑细选的最佳接班人。网络配图嘉庆是乾隆皇帝的继任者,也

  • 张居正病死终结大明气数:原因竟是痔疮发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居正

    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当时皇帝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使得吏治肃然。他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大大增加财政收入,一举扭转长期的财政赤字。他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

  • 揭秘雍正皇帝的死因:竟被敏感词折腾至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雍正

    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最黑暗的时期之一。所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清三帝根本不值得文化人为他们唱赞歌,因为他们杀的,就是文化人这种动物。偏偏中国的文化人最不要的东西,就是脸,越是杀文化人厉害的帝王,就越受中国文化人的追捧。雍正是历史上死得最不明不白的皇帝之一。历史上关于雍正死因

  • 小乔和诸葛亮有何关系 小乔为何要放走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

    小乔,中国三国时期著名的大美女,她是乔公的次女,周瑜的妻子,与其姊大乔均为绝世美女。但是,历史上对小乔的记载并不多,关于她的资料介绍更多的来自于文学作品中。这也给了后人对小乔进行联想的空间。有人说小乔喜欢诸葛亮,这是真的吗?如果不是,小乔为什么要救诸葛亮呢?而小乔救诸葛亮的情节又是如何而来的呢?带上

  • 隋朝开国名将贺若弼:用兵大张声势真假难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贺若弼

    隋朝名将贺若弼对自己的军事才能颇为自负,当隋炀帝杨广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回问他:“杨素、韩擒虎、史万岁这三人谁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将。”网络配图读过《说唐》的人都知道杨素和韩擒虎,这两位都是响当当的名将,史万岁也是为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良将,然而,对这三位分量很重的老同事,贺若弼却是嗤之以鼻,说:杨素猛而

  • 最憋屈皇帝有十二个儿子 但没有一个是亲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彧

    如今的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特立独行的女性,她们不再依附男人而活,甚至想要孕育一个自己的孩子都可以独自完成,而她们所依靠的,就是一种叫做‘人工受精’的科学技术。这种技术可以避免男女接触,让女性独立的道路走得越发宽广。而其实,这在我国古代,也有人这么干过,不过他们的方法确实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以至于总会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