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带兵打仗一败涂地却位极人臣:为什么?

此人带兵打仗一败涂地却位极人臣: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663 更新时间:2024/1/28 6:38:07

唐高祖从举义旗到建立大唐王朝,帐下有难以计数的能人志士,其中事迹最显著的有二人,一个是裴寂,另一个是刘文静。两人并称为“绝代双骄”。

今天我们来说说裴寂官场沉浮史。

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东南)人,出生于河东望族裴家中的“西眷裴”,属于不折不扣的“官二代”。

裴寂的祖父裴融,北周时任司木大夫;父亲裴孝瑜,曾任与蒲州比邻的绛州(今山西新绛)刺史。裴寂发迹史和李渊很有“渊源”,裴寂出世后,父亲早逝,家道中落,靠几个哥哥的鞠养才长大成人,开始了长久的“灰太狼”生活。

但也正是家庭的变故,让裴寂在艰难困苦中成长起来。14岁时,靠祖荫补州主簿,走上了仕途的道路。随后相继任左亲卫、齐州司户参军、侍御史……直到年近半百了,在仕途仍然郁郁不得志,仍是六品芝麻官—晋阳宫副监。这对于心高气傲、累世高官显爵、家势显赫的他来说是件极为郁闷的事。

但好在机遇很快就来敲门了,他遇到了一个人,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李渊。

这时天下乱成一锅粥,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反隋斗争狼烟四起,隋炀帝远避江都,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主持北方军事。李渊兼领晋阳宫监,裴寂做他的副手。

这在裴寂看来,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因此对李渊极尽曲意奉承之能事。他俩是旧交,裴寂看出这个旧交有令人在当时不敢说出口的前程。因而将他排为社交第一人,做了知心朋友。李渊待他不薄,他对李渊也尽心尽意,常在一起宴饮、下棋、玩博戏,竟然不分白天黑夜。

事实证明,裴寂不单单跟李渊不舍昼夜,而且还追随李渊到天涯海角,一直跟随李渊,为大唐开国立下了四大功勋,被誉为李唐王朝开国第一功臣,被李渊视为自己的“眼”。

裴寂的第一功:全力以赴敦促李渊打响革命第一枪。

裴寂日夜不离地跟随李渊,是因为他胸怀大志,想在乱世中大展宏图。因此,很希望自己的主子李渊能早点揭竿而起。

然而,李渊却像不孕媳妇的肚子,迟迟没有动静。裴寂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在他想拉李渊下水时,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却来了个推波助澜。年少有为的李世民眼看世道如此,早已按捺不住,欲想揭竿而起。可是要想“起”,首先李渊得“立”啊。可是他明说直叙和旁敲侧击,李渊都毫无表示。对此,李世民觉得凭自己一人之力,想搞定李渊的难度系数9.9。

网络配图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李世民想找个帮手,最终把目光停留在裴寂身上。裴寂和父亲李渊形影不离,由他出面,当然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那么,怎么才能让李渊下定决心、坚定信心呢?裴寂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个聪明绝顶的办法—栽赃陷害。

裴寂找的“赃”是一个晋阳宫宫女,做法很简单,把这个宫女当三陪女,服服帖帖地伺候了李渊一晚上。

办完这一切,第二天,裴寂跟李渊摊牌了,说了三句话。

第一句话:您昨天晚上“潜”了晋阳宫的宫女。

第二句话:您家二郎已“备”好了革命的兵马。

第三句话:您现在只有“走”革命道路的选择。

总结陈词:请您定夺。

事已至此,李渊已没退路,只得横下心来,大手一挥,高呼:革命。从此李渊迈上了人生的新征程。

裴寂的第二功:倾家荡产支持李渊革命第一人。

李渊独树一帜后,裴寂利用职权之便,奉出宫女五百人、上等米九万斛、各种彩帛五万段、甲胄四十万套,供大军所用。这些物资的支援,解了李渊革命军的燃眉之急,为大唐奠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裴寂的第三功:进退有序指引李渊革命第一策。

网络配图

革命后,李渊兵锋首向河东,力讨蒲州割据者屈突通,因为对方坚壁清野,革命军久攻不下。李渊知道不但伤不起,而且更耗不起,只好移军关中,但又怕屈突通落井下石,乘他退兵时,对他进行偷袭。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裴寂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分兵而行。最终李渊采取了他的方法,结果大获成功。裴寂的献计,在关键时刻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裴寂的第四功:武力逼宫扶正李渊上位第一人。

革命之初,因为政治需要,李渊走的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老路。但随着革命的深入,革命局面的好转,革命成果的丰硕,革命形势的明朗,裴寂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力劝李渊要“顺应形势”,叫傀儡隋恭帝“主动”逊位。但李渊总是摇摇头,表示不敢当。李渊正在作秀时,手下将士们却发作了,甚至有人公开发表言论,要另择新欢。

眼看再闹下去局面不可收拾,关键时刻,还是裴寂对李渊来了个“逼宫”:“夏、商纣覆灭时,不曾听说商汤、周武的大臣去相扶。我裴寂的一切都来自唐,如陛下不登大位,那我只有弃官而走了。”李渊这下被“逼”得无路可走了,才“勉强”同意继位。随后,裴寂一手策划了规模宏大的登基大典,在一个黄辰吉日,把皇袍披身的李渊送上了权力的最高殿堂。而裴寂也得到了一个大官职:尚书右仆射。

网络配图

功名、利禄、地位、财富……当李渊圆梦的时候,也没忘了劳苦功高的裴寂,具体表现在“衣食言行”四个方面。

“衣”:李渊得到了什么宝物,裴寂是首选的赠送对象,赏赐不计其数。

“食”:李渊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不忘让裴寂尝尝。裴寂每日享用御膳。

“言”:李渊从不直呼其名,总用一个老称呼:“裴监”,对他言听计从。

“行”:裴寂每次入朝和君主同坐一车,退朝后再到内宫聊聊。

总而言之:满朝的权贵,没有一个及得上他的体面。

标签: 裴寂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张飞打哑谜:张飞的回答表其直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飞

    小编来给大家讲一则趣闻故事,发生在三国演义里,当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试探张飞。网络配图对于自己主公身边的两个兄弟总想试探一番。有一次,他对着张飞用手朝天一指,张飞用手朝地上一指。诸葛亮点点头,伸出三个手指头。张飞看了,也伸出五个手指头。诸葛亮又用手指指胸口,张飞指指自己的袖子。诸葛亮大惊,对张

  • 军事理论天才马谡之死 责任究竟在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马谡

    马谡纸上谈兵的形象太深入人心,结局很惨。马谡才气过人,好谈论军事,诸葛亮非常器重他在军事技能上的才能,两个人常常谈论到深夜。虽然刘备临终时告诉诸葛亮,此人言过其实,不能重用,但诸葛亮相当不以为意,很是偏爱重用马谡。诸葛亮七擒孟获时,马谡曾献计:“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夫

  • 历史揭秘:比慈禧更厉害的慈安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慈安太后

    导读:在清朝末期,有一个直到如今都被忽视而又实在不能忽视的角色,她比慈禧更为厉害,她就是和慈禧共同垂帘听政的东太后慈安,她们的关系可以说是很不一般。网络配图慈安的身影似乎可有可无,她的存在仿佛就是个错误,她的垂帘更像慈禧的一个道具,至多也就是个令人同情和可怜的角色。其实,这是个致命的误读。她是个真正

  • 被称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也曾多次被人算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塑造成智慧的化身。三气周瑜、草船借箭、骂死王朗等一系列故事的描述,让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诸葛亮的智慧。“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用来描述诸葛亮一点也不为过。不过·,“智者千虑”也还有一失的时候,诸葛亮当然也不例外。网络配图说起来还别不信,诸葛亮首次被骗竟是刘邦所为。刘备一开始是

  • 历史解密:谁是导致秦昭王嬴稷发疯的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昭王嬴稷

    秦昭王做了42年的孙子秦王,郁闷憋屈,好不容易熬到他娘芈月死了,一时扬眉吐气,要大展拳脚,叫国人天下人都看看,寡人才是英明雄主。聪明人的特点是看谁都比自己聪明,傻子的特点则是看谁都比自己傻。秦昭王就是看谁都比自己傻。你瞧楚怀王多傻,寡人骗他来秦国访问,他就傻乎乎地来了,结果被寡人囚死。赵胜多傻,寡人

  • 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 为什么后来成了武财神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关羽

    关羽,关二爷的英雄事迹,估计年龄大的人都听过或看过关于关二爷的事迹。我们还是简单介绍一下吧。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网络配图关羽本是三国时代的一个历史人物,根据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关

  • 他是刻在昭陵石刻上的英雄 却为何成为酷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丘行恭

    唐太宗时名将丘行恭,很多人不太熟悉,但是李世民昭陵阙前的昭陵六骏,很多人却是知道的,昭陵六骏中有一个唯一有人像的骏马,就是丘行恭。丘行恭虽然未能列入凌烟阁名臣之列,但是他的形象和李世民爱骑“飒露紫”一起,被刻在昭陵六骏的第一位,成为昭陵六骏中唯一一个有人像的石雕,可见李世民对他功劳的重视。丘行恭在隋

  • 徐达是被朱元璋设计害死的吗 徐达死因的相关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徐达,朱元璋

    徐达是被朱元璋设计害死的吗?传说中的徐达是被朱元璋陷害杀死的。说道朱元璋设计陷害,就不得不说那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朱元璋赐徐达吃烧鹅。野史中的记载是徐达病了以后,朱元璋知道是背疮,不能吃发物,于是就赐给徐达吃烧鹅,烧鹅是发物,吃了以后会将体内的毒发出来,于是徐达毒发身亡,所以徐达是被朱元璋设计陷害致死

  • 北宋庆历年间王安石哄抬米价为何还能平步青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安石

    北宋庆历七年,江南地区阴雨绵绵,从3月一直下到9月,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受灾面积达127个县。米价接连上涨,到了10月,米价就由原来的每石400文涨到了1500文,老百姓们苦不堪言。江南各州府官员一面向朝廷请求援助,一面强力抑制米价惩办奸商。网络配图但是,在东南沿海,一个当时叫鄞县的偏远小县里(现在

  • 康熙暮年皇位之争:九子夺嫡历史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康熙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九子夺嫡最后一刻,天家宫阙太深了,环绕着京畿皇心的帝都城其中万家灯火明明灭灭万千人家,街道纵横,酷似一盘巨大的棋局铺延在天地之间,看不透谁是赢家。史笔如刀,可是再尖利也刻不尽所有真像,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