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拒绝女色励精图治却被政治正确逼入绝境的亡国之君

拒绝女色励精图治却被政治正确逼入绝境的亡国之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077 更新时间:2024/1/2 7:10:36

趁着夜色,崇祯在近侍的护卫下企图乘乱混出宫去,刚骑着马出东华门,就被内城守军的乱箭所阻,再跑到朝阳门,守门的成国公朱纯臣却闭门不开。崇祯无奈,只好再转向安定门,然而此门的守军早已作鸟兽散,宫门被巨大的铁锁锁住。这时候,宫中早已是大火四起,崇祯之后再返回内宫。

凌晨,该是上朝的时间了。崇祯亲自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上朝,然而却无一人前来。崇祯听着城外传来若隐若现的喊杀声悲怆地说道:“可惜苦了我大明的百姓啊!”说完涕泪横流。

此时的崇祯早已明白,悲伤是没有用的。是的,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崇祯把3个儿子叫到跟前,命令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藏起来,叮嘱他们一定不要落入李自成手中。崇祯又流着泪对身旁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周皇后哭了,说:“妾跟从你18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说完解带自缢而亡。

崇祯又召来15岁的长平公主,流着泪痛心地说:“可怜我儿,可是你为什么要生在这帝王之家啊!”说完左袖遮脸,右手拔刀向长平公主砍去,由于衣袖遮眼,崇祯只砍中了长平公主的左臂,鲜血直流的长平公主昏死了过去。接着,崇祯又挥剑刺死了自己年仅六岁的小女儿昭仁公主。

网络配图

做完这一切的崇祯精疲力竭,瘫坐在帝座之上默然无语。过了许久,在太监王承恩的搀扶下崇祯爬上了煤山。此时天色早已暗了下来,北京城外却是一片灯火通明,那是李自成攻城部队照明用的火把,冲天的火光把夜空映得一片通红,饥饿愤怒的农民军正如潮水一般冲击着北京这座古老而坚实的城墙。望着城外如洪流一样的农民军,再回头看看夜色中死寂一般的紫禁城,崇祯哀声长叹,在一棵老槐树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除了悲怆,崇祯更多的是愤怒,那些整日摇头晃脑唧唧歪歪的大臣们都去哪儿了?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啊!这口气,崇祯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在临死前,他咬破手指,用血在黄袍上写道:“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纵观中国历史的诸多亡国之君,崇祯或许是最为悲怆的一个。他勤政,即位后十几年如一日的天天上朝,没有周末更没有节假日,连他自己都说“朕自御极以来,夙夜焦劳”;他节俭,登基后就停了皇家特供苏杭织造,并购置棉花纺车,命宫女自行纺布自给,甚至连袜子都缝上了布底;他自省,每每出现异常天象或险恶局势,他无一例外地要下“罪己诏”,前后一共六次,是在历代皇帝中下罪己诏最多的一个。

勤政如斯!节俭如斯!自省如斯!却何以至此?

有人说他刚愎自用,有人说他自毁长城,也有人说他不幸碰上了又臭又硬的李自成和狡诈凶残的多尔衮,还有人说他生不逢时遇到了超级气象灾害小冰河期。或许,这些都是明帝国崩溃的原因,但是,崇祯自己就一点责任都没有吗,真如他自己所言“皆是诸臣误朕”?

如果崇祯是一代明君,那么诸臣如何误得了呢。如果不是,那么这国岂有不亡之理,就算今天不亡,难保明天不亡。再者,明帝国万里江山,数千座金城汤池,近百万铁甲兵士,怎么说亡就亡了呢?作为皇帝的崇祯,无论如何都难辞其咎。

早在即位之初,年轻的崇祯表现出来的隐忍和自律,审慎和清醒都呈现出一个中兴之君的气象。在与魏忠贤的较量中,谨慎的崇祯连宫中的食物都不敢碰,只吃衣袖中私藏的麦饼。此后,魏忠贤又向崇祯进献美女,并在其身上系有挥发性的春药“迷魂香”。为了避免魏忠贤起疑,崇祯把春药扔了,但依然不动声色地收下了美女。

崇祯对魏忠贤的态度很快被嗅觉灵敏的大臣嗅出,于是弹劾的奏折如雪片一般飞到了崇祯御前。崇祯趁机斩除魏忠贤的臂膀,后又拔其羽翼,识趣的魏忠贤交出一切权力,在告老还乡的路上自缢身亡。

年轻的崇祯干脆利落地解决了前朝遗留权力集团,如此杀伐果断,一班言官自然是称圣道明,大呼天降英主。此时,崇祯或许当真以中兴大明的圣君自许。正是这份期许,让崇祯面对后来越来越糟糕的局势时失去了耐心,尤其是在自信心受挫后变得更是敏感和多疑。

网络配图

先后击溃张献忠、高迎祥的卢象升,原本是支撑明帝国最重要的长城,守卫京师,连战皆捷,却因谗言被降职分权,后因兵寡矢绝战死疆场。俘虏高迎祥、全歼李自成全的孙传庭,仅仅因为一封辞职信而被革职下狱达三年之久,正是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原本全军覆没的李自成才有了卷土重来的机会。

此后,在崇祯的不断催促下,孙传庭不得不一再出战,最后阵亡殉国,《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袁崇焕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因为“五年复辽”的计划没能实现且清军兵临城下,崇祯猜忌袁崇焕勾结满清,于是被凌迟处死。

崇祯难道不知道此三人是帝国的三根擎天柱吗?不可能不知道!如果不知道此三人的军事才能,就不会对其授予那么高的职位,如此大的兵权。卢象升,右副都御史,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后有升任兵部侍郎,再迁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孙传庭,兵部尚书,总督陕西、甘肃、延绥的三边总督。蓟辽督师袁崇焕,不但拥有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崇祯还特令户部、工部、吏部、兵部四部全力配合袁崇焕的辽东战场。

可是,短短几年之后,崇祯怎么就翻脸不认人了呢?降职的降职,下狱的下狱,掉脑袋的掉脑袋。长年深居紫禁城的崇祯并非迫害狂,对国难思良将的道理更是感触颇深,可是为什么还有一而再再而三地自毁长城呢?

以中兴之君自许的他,认为自己绝对的政治正确,无法忍受下属跟自己不一致的观点。襄城战役后,汪乔年战死,杨文岳逃到汝宁,左良玉逃到襄阳,孙传庭困守陕西。明军无力再组织救援开封,户部尚书侯恂因建议崇祯放弃中原而被投进监狱,同情侯恂的吏部尚书郑三俊也被一起下狱。

自此,满朝文武噤若寒蝉,在重大战略决策之时,只要崇祯的态度不明朗,没有一个人敢表态。

李自成大军逼近北京城前夕,大明朝危如累卵的紧急关头,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敢于在南迁问题上表态,逼得崇祯不得不在私底下做李明睿的思想工作,让他在上朝的时候主动提议南迁一事,但政治高调唱贯了的其他朝臣却不买账。最后逼得崇祯没有办法,只能困守孤城。

其实,就当是具体情况而言,南迁是非常不错的一个选择。相比于灾害连连的北方,南方富庶,财政问题大大缓解;南方还有为数不少的正规军队以及相对完整的行政系统;更重要的是,将北京让给李自成,使其与满清对抗,大大缓解明朝的内乱与外患。

可惜,这样相当不错的一个选择却不够政治正确。放弃北京意味着逃跑,这是一个谁也担不起的天大责任。一旦谁提出或者赞同了南迁的建议,若日后有人翻旧账唱高调,绝对正确的崇祯肯定不会背这个锅,人头落地的只能是提出或赞同南迁的大臣。

网络配图

当初松山、锦州失守,崇祯授意兵部尚书陈新甲与满清秘密议和,结果被言官逮到了一通乱喷,崇祯下不来台,大怒之下杀了陈新甲。既然做得越多错得越多,那么就什么也不做,就静静地看着崇祯出牌。谁都不愿意再当第二个陈新甲,孤身一人的崇祯只好上了煤山。

在任何群体或机构中,对于一个领导而言,最大的危机不是外部压力,而是内部人心。《天下无贼》中的黎叔说“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在《权力的本质在于被别人所认同》一文中论述过,领导的权力在于得到组织或系统内部得到大多数人认可,一旦权力者被组织内部的大多数所抛弃,那么原先环绕在头顶上的权力光环顷刻便会消失。

崇祯就遇到了这个权力困境。因为你是皇上,你乾纲独断,你口含天宪,你的意志贯穿整个帝国的意志,更重要的事,你励精图治,你绝对正确,你毫不妥协。当你垄断了一切权力之时,就意味着一切的责任都要由你来担负。分权的同时也在分散责任,所以唐太宗能垂拱而治,宋太祖可以君臣共治。

崇祯在任上光是内阁首辅就换了50多人,平均一年换三个。这换人的背后是焦虑。他不得不焦虑,大明江山岌岌可危,可是那些阁臣却还在下朝后纵酒狎妓,所以只好不断的换人。可是,阁臣如果不纵酒狎妓又能如何?五年复辽的袁崇焕被活剐,秘密和谈的陈新甲被杀,卢象升孙传庭战死,洪承畴被俘……

标签: 崇祯

更多文章

  • 揭秘四大忠心耿耿却死在自己人手上的绝代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廉颇

    反间计,作为三十六计之中针对战争之外的谋略,是一条极为毒辣的计谋,同时也是无视将领之间谋略的一条计策。颇有点儿低投入、高产出的意味。可是,对于身中反间计的将领来说,并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失败并非自身的原因,而是上位者的失误。武人没有死于战阵之上的刀兵往来,却死于权谋阴影。对于施行反间计的人来说,颇有

  • 历史唯一自动禅位的皇帝是谁?他放弃的是虚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乾隆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公历是1795年的10月15日,在圆明园勤政殿,乾隆帝当众开启了密封二十二年的鐍匣,取出发黄的上谕,宣布永琰为皇太子,改名颙琰,命他即日移居紫禁城内毓庆宫。颙琰叩头谢恩,表示谨遵圣谕,修身历练,以期不负重托。紧接着,乾隆帝又宣布了更为惊人的决定:网络配图以明年为嘉庆元年,正月初一

  • 吴桥兵变是孔有德引火自焚才逐渐平息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孔有德

    吴桥兵变的背景是崇祯三年,袁崇焕杀死了皮岛总兵毛文龙,引起了岛上将士的哗变而发生的。由于后金的崛起,明朝在山海关之外的势力几乎全部被后金荡尽。但由于袁崇焕的英勇抗击和毛文龙的地理优势,使他们两支军队,成为了关外唯一能和后金抗衡的军事力量。随着宁远和宁锦之战的胜利,袁崇焕被崇祯皇帝重用,升为了蓟辽督师

  • 揭秘:为何说诸三国人物诸葛亮最怕的人是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羽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对于诸葛亮这等优秀的人来说,他应该是谁都不怕的,可是这又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这样的一个时期中,大家都应该是相互制约的,那么对于诸葛亮来说,他到底最怕的应该是谁呢?相信不同的人会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和答案,很多人说诸葛亮怕曹操,或者说诸葛亮怕司马懿,其实我恰恰认为诸葛亮最怕的人应该是关羽。

  • 揭秘古代第一女神相因善于相面被汉高祖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许负

    在印象中,算卦看相的几乎都是老先生,很少见到女性。偶尔见到也是神婆。可在汉朝,却有一位善于相面的女性。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女神相。关于此人的事迹,有些神话色彩。对于历史记载,本人也不好更改。故,其中真假大家自辩。网络配图相传,前221年秦国灭齐。始皇帝令天下大庆。同时诏令各地官吏广征神异祥瑞之事上奏

  • 名相诸葛亮甘愿娶丑妻黄丑人是不是另有所图?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

    提起诸葛亮,人们自然会想到他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的“智多星形象”。诸葛亮不仅有才,而且相貌堂堂,英俊之极,是一个十足的美男子。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身高八尺,犹如松柏”。按照罗贯中的描述是,诸葛亮“身高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机,飘飘然有神仙之态。”虽

  • 历史上的薛仁贵并非完人 抢掠女子做自己小妾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薛仁贵

    薛仁贵(614年~683年)是出身清白的农家子弟,名札,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天生神力,勇武过人,是一个做将军的好胚子。在他的家乡山西河津县修仁村,就流传着薛仁贵“汾河湾射燕”的传说,燕子逃不过薛仁贵的弓箭,所以不敢偷吃乡亲们田里的麦子。“虎岗首有一仁贵窑,创造不知何季,日虎岗。”薛仁贵应募从军

  • 司马懿和诸葛亮较量:谁才是三国第一军事天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懿

    看完三国的朋友们一定会疑问谁才是三国第一军事天才?是刘备三顾茅庐的诸葛亮还是老奸巨猾、阴险狡诈的司马懿?他们俩谁更有才能,接下来小编将带着大家从不同的方面来比较司马懿和诸葛亮的才能,看看谁才是三国第一军事天才。网络配图1、司马懿和诸葛亮他们俩谁更有才能?如果从纯功利的角度讲,司马懿的才能是要远远大于

  • 三国时期的忠义将士张飞的墓是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飞的墓是在什么地方

    张飞被他的部下范疆和张达所杀。张飞为人正直爽朗,虽然屡立战功,但是张飞对属下要求很是严格,如果他们犯了错,张飞会在军中严惩不贷。当时,刘备和张飞得知好兄弟关羽被孙权杀死后,刘备立即表示要去东吴征讨孙权,为关羽报仇。刘备让张飞从成都赶回阆中,集结三军兵力,准备好一切后出发去东吴。张飞回到阆中后,让手下

  • 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与摩西两人有什么特殊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拉美西斯二世与摩西

    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文明史上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甚至被评为当时埃及的代表人物。众所周知这是一位伟大的法老,那么这位伟大的人物在古埃及那个社会有什么人们所不知道的小故事呢?下面是拉美西斯二世的轶事——关于拉美西斯二世那些人们所不知道的小故事。说到关于拉美西斯二世的轶事首先要提一提的就是在那部谈论埃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