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历史解密:秦始皇及秦国高层反对经商吗

秦朝历史解密:秦始皇及秦国高层反对经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741 更新时间:2024/1/24 19:21:33

有不少学者撰文批评秦始皇及秦国不让经商。他们引用《史记•商君列传》的文字“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他们说:你看,经商的人都要被抓起来做奴隶,这多残暴无道啊!

由于我们曾经干过把经商之人视为投机倒把抓起来关进监狱的荒唐事情,招人痛恨,所以给秦始皇及秦国戴上不让经商的帽子,秦始皇也就自然令人痛恨了,秦国也就自然暴虐了。

秦始皇及秦国政府真的不让经商吗?否!事实恰恰相反,秦始皇不但让经商,对优秀的商人还大家奖励,这方面的证据是很充分的。

我们先来看骂秦始皇者的主要证据“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是一个典型的断章取义的无道做法。很多批评秦始皇的学者经常这样做。这方面的例子我在书中、博文中已经列举了很多了,在此不赘。

这句话的原意是,经商和懒惰导致贫困者,收为官奴。你经商失败了,出房子卖地没法生活了,怎么办?看着你在西北的寒风中冻饿而死?或者免费管你吃住把你养成懒汉?秦国的做法是收为官奴,让你有饭吃有地方住,但是你得为官府干活不能白吃白住。这不对吗?如果按照《秦律》罪犯服役也有工钱来看,官奴通过在官府劳动,可能还有一些微薄的收入,这不好吗?官奴并非永无出头之日,从军立功便可以赎身甚至加官进爵。官奴也不是如旧社会西藏的农奴,可以任奴隶主随意挖眼睛跺脚杀死扒皮用脑袋壳当饭碗。官奴也是有《秦律》保护的。关于这点我也有很多文字论证了。

本来是合理的做法甚至是善举,经学者们断章取义再胡乱发挥,变成了一桩恶行了。呜呼哀哉!

那么,秦始皇及秦国政府让经商的证据有吗?有的。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对秦国经商描述道:秦国先祖至秦穆公,由于据雍、陇、蜀的交通要道,货物往来商贾如云。秦献公迁都栎邑,北抵戎翟,东通三晋,所以秦国有很多大商人。秦孝公和秦昭王建都咸阳,四方辐射,地少人多,因此百姓很多都经商。巴蜀的丹砂铜铁竹木之器,戎翟的牲畜等,都在这里交易,人民因而富足。

然后司马迁总结道:关中的土地只占天下三分之一,人民不足三分之一,财富竟达天下十分之六(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由此可见,秦国的商业一直都很发达,即使是商鞅变法之后,商业也没有被抑制。

以上是概述,我们再看具体实例。

赵国有个家族名曰卓氏,秦始皇灭赵后,卓氏夫妻二人推着小车被迁往他乡。他们听说汶山这个地方易于经商,就要求把他们迁到那里去。到了汶山之后,夫妻二人打铁做买卖,“富至家僮千人”。

魏国有个家族曰孔氏,魏国灭亡孔氏被迁到南阳。孔氏在那里“因通商贾之利”和金属铸造,富甲一方。其富贵显赫至“规陂池,连车骑,游诸侯”。

由此可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仅秦国人可以经商,战败被迁的六国人也能经商,并因此发家致富。

那么,秦始皇对百姓经商致富是个什么态度呢?是要打击还没来得及,还是允许甚至鼓励呢?答案是允许并鼓励。

乌氏县有个名叫倮的人,倒卖牲畜赚钱后,买进珍奇完好献给戎王,再从戎王那里得到十倍的牲畜贩回内地。如此买卖,以致巨富。秦始皇知道后,赐予倮封君一样的待遇,让他与大臣一起登殿朝拜议事。

如此丰富的材料证明,秦国乃至秦始皇对商业是允许并鼓励的。那些学者们怎么啦?是治学不谨没有读到这些材料,还是视而不见故意颠倒是非?人心啊,良心啊,呜呼哀哉!

标签: 秦始皇秦国高层

更多文章

  • 韩擒虎:有勇有谋堪为将 屡建奇功为大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韩擒虎

    韩擒虎(公元538年至公元592年),字子通,河南新安人。其父韩雄,北周大将军、洛虞等八州刺史。韩擒虎在隋朝平灭陈朝、统一全国的战争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配图韩擒虎“少慷慨,以胆识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他好读书,对经史百家之学皆有涉猎。西魏丞相宇文泰对他很器重,让他进宫陪伴诸位皇子,希望

  • 丰绅殷德为什么没有在和珅被杀时遭牵连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丰绅殷德

    和家在乾隆时期那时无限风光,可到了嘉庆皇帝执政,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家被抄,和珅被赐死,而他的儿子却没有被问罪,只是成为了一介平民,却仍旧享有爵位。那么丰绅殷德为什么没被杀呢?是什么理由让他没被杀呢?丰绅殷德为什么没被杀网络配图和家因为受到皇帝的恩宠而家大业大,和珅官居高位,手握重拳,不由得让

  • 中国史上唯一一个被灭十族的人是哪位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被灭十族,方孝孺

    诛九族一直都是一种严重的刑法,无论是哪个朝代都会有些被诛九族的人,九族便是包含所有跟自己有关系的人,不过却有着比九族更严重的诛十族,你知道被灭十族的人有谁吗?他就是明朝大臣,当世大儒——方孝孺。方孝孺,字希直,号“缑城先生”,幼聪慧,6岁能诗,人奇其才。后拜宋濂为师,颇受宋濂器重。历任汉中府学教授,

  • 诸葛亮为何在自己死后一定要设计杀悍将魏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悍将魏延

    魏延谋反,这是三国时期的一大疑案,关于这一段历史,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魏廷忠心耿耿,无故受害;也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更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一手筹划的圈套,那么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真实?魏廷究竞有没有谋反?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他死后,蜀汉政权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首先是马谡被斩,

  • 揭秘凤雏庞统之死真的只是意外这么简单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凤雏庞统

    庞统,字士元,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当初也是刘备手下排的上号的谋臣,曾与孔明官拜同职。他与刘备一起入川,在献于刘备三计,使其与刘璋彻底决裂。后在征讨雒县时,不小心被流箭射中而亡,当时他才不过三十几岁,正是打拼事业的好时候,却没想到意外身死,他生前号为“凤雏”,死后人们便将其葬身之地称为“落凤坡”。众

  • 失意文人王振权倾天下的秘诀:自阉做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振

    核心提示:作为一个很有心计的文人,王振知道历史上有很多位高权重的宦官,可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享尽了荣华富贵,如赵高、张让,还有高力士、李辅国……一想到此,他的心就砰砰乱跳。如果自己也是一个太监,是不是也能像赵高他们一样走上富贵之路呢?经过几次痛苦的抉择,王振终于作出了一个常人难以想象、更难以做到

  • 多尔衮的一个重大决定 影响满清命运三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多尔衮

    后来当皇太极去世之后留下一个小儿子福临,同样的历史一幕再一次上演。这时候如果多尔衮狠下心来,心一横的话,完全可以报当年皇太极的抢夺之仇。多尔衮也完全拥有这个实力,他掌握着正白旗和镶白旗的精锐部队,这也是清军最重要的精锐之师。可是多尔衮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扶持了年仅六岁的福临上位。网络配图多尔衮为什么要

  • 秦始皇曾企图统一方言:猪必须改喊秦人惯用的“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曾企图统一方言

    又有谁想得到秦始皇竟然不准楚人继续把家里厕圈养的牲畜喊作“猪”,从此以后必须改喊秦人惯用的“彘”?秦始皇想要统一的不只文字,还有语言。三万六千枚里耶秦简确实反映了高度一致的官方文书语言,反映秦始皇书同文、语同言的政策确实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推动,甚至曾在南荒深山小县迁陵里确切执行。近年台湾的历史学界吹

  • 隆科多居功自傲擅权结党对雍正的皇权产生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雍正,隆科多

    胤禛刚登基,对隆科多非常信任,在许多事情上都咨询他的意见,一派君臣和睦相协、同舟共济的景象。但到1725年下半年,雍正已经对他有所责难,并开始有步骤地打击隆科多。为什么在短短两年时间内,雍正的态度就转了一个大弯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隆科多居功自傲,擅权结党,已对雍正的皇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隆科多曾自

  • 乾隆时期文人评明崇祯帝:刚愎自用 不能辞亡国之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乾隆时期文人评明崇祯帝

    崇祯皇帝不是亡国之君,但是明朝确实亡在他手上,他有责任,不能辞其咎。朱允炆是自焚而死,还是出宫逃亡,其生死之谜何解?如何评价“贰臣”洪承畴?近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樊树志做客澎湃?问吧,为读者解答相关疑惑。摘要部分精彩回答,以飨读者。13信高宣传委员:樊教授你好,请问从客观来讲崇祯皇帝的性格是不是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