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应征入伍心甘情愿地做了郭威的一名亲兵

赵匡胤应征入伍心甘情愿地做了郭威的一名亲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795 更新时间:2024/1/13 14:27:40

赵匡胤南下投军过程中,曾经在襄阳一个寺庙借宿,被方丈赠以银两,而且走的时候得到了指点——一直向北,定会遇到贵人。

原来,这方丈消息灵通,他得到了一个重大消息:后汉大将郭威,奉朝廷之命,为了平定河中节度使李守贞的叛乱,抵御北方契丹人的入侵,正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对于赵匡胤这样的武学之才,这正是一个大好的发展时机。于是,赵匡胤听信了方丈的指点,北上寻找郭威的驻军。

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有比巨人更高的成就。赵匡胤深深懂得这个道理,闯荡江湖这几年,局势频繁动荡,乱世中可谓是英雄辈出。出头的机会很多,但是依靠一棵大树,依傍一座大山,离出头之日的距离会更近。说白了,就是跟对一位领导,借势生根,步步跟进,领导成功了,他随之获益。而郭威,在那个动乱之世,他的勇武和谋略,在众多英雄中无疑是佼佼者。赵匡胤就要选择郭威这样的人做自己的领导。

网络配图

郭威生于唐天佑元年(公元904),是邢州山(今河北隆尧)人。他先是投身在潞州李继韬帐下,后晋灭亡后,郭威归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部下,深得刘知远赏识。公元947二月刘知远建立后汉,就封爱将郭威为执掌军务的枢密副使。只可惜刘知远当皇帝还不到一年时间,就得了暴病身亡。临终前,他放心不下年幼的太子刘承祐,就命他最信任的郭威和史弘肇等担任顾命大臣。

公元948年,十八岁的刘承祐继位当上后汉的皇帝,史称隐帝。隐帝年龄尚小,办事也没有什么魄力,朝中大事完全取决于史弘肇、杨玢等众臣。除了朝中大臣以外,很多节度使也不服气隐帝。镇守河中(今山西永济西)的李守贞,性格骜不驯,他可不想伺候刘承祐这样一个无能的毛小伙。于是李守贞带着其他两镇——凤翔和永兴举起了反叛的大旗。

朝廷先派了白文珂等人去平叛,但都没什么成效。这个时候,郭威作为镇国之“宝”,自然不能推脱责任,被隐帝任命为招慰安抚使,领兵西征,去教训桀骜不驯的李永贞。郭威随即出征,开始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实力。

郭威是打仗打出名的,他所到之处,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大名。赵匡胤经庙里那和尚指点,绕过华山,来到了陕西的临潼。正好郭威领着大军在这里扎营暂时休息,准备待兵士解除疲劳之后,便拔寨西进。赵匡胤自然知道这郭威的大名,他庆幸自己运气不错,还能有机会面见郭威。

郭威见了赵匡胤,心中有几分好感,这小伙子身高八尺,气度非凡,谈吐中很有见识。再详细问过之后,才知道是自己同僚赵弘殷之后。而且他并不想依靠父亲的名,而是独自闯荡,在这乱世,赵匡胤还是有几分魄力的。加上他武艺非凡,在兵营里还是有用武之地的,于是郭威就答应赵匡胤留在自己身边,让他做一名亲兵。

别小看了亲兵,虽然亲兵地位低微,只是一个小卒子,但是他受到的是将军言传身教的影响,比其他兵士更容易成长。因此,赵匡胤并不埋怨自己地位低下,他要的是学习,要在这位威名远播的将军身上学到各种可用的东西。两年的颠沛流离,锻炼了赵匡胤的机智和忍耐,现在他要学习的是沙场用兵和如何夺权上位的艺术。

网络配图

郭威也是一个好老师,处处以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赵匡胤。郭威把赵匡胤看成自己的亲信,言传身教,毫不保留。确实,他看准了这样一匹千里马,真是慧眼识英雄。赵匡胤抵达了郭威军中之后,据说善于望气看风水的术士,就已经看出郭威大军中有“三天子”气。“三天子”,当然是指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和宋太祖赵匡胤了。当然,这只是后人的杜撰。不过,郭威潜心培养起来的英才,后来偷走了郭威辛辛苦苦打来的江山,这是后话。

郭威指挥的平叛战斗很快就打响了。郭威军队所到之处,所向披靡。郭威平易近人,善待士兵,两军交锋时又身先士卒,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立功他马上赏赐,负伤的他也亲自去抚慰。他从不刚愎自用,不管谁提的意见,他都会接受。看到主将如此仁厚,而且军事指挥又非常得当,上下将士都和睦一心,士气大大提高。

郭威虚心听取将领们的建议,博采众长,制定了先攻河中的策略,然后用围困打消耗战的办法与敌对垒,一年后,在城中粮草已尽,士气丧失的时候一举攻陷,李守贞和妻子自焚而死。其他两镇也先后平定。在平定河东的战役里,赵匡胤拿着武器,第一次站在了战场上。他大展自己的武艺,对叛军毫无留情,立下了很多军功。

w

网络配图

后汉隐帝刘承祐见郭威出征告捷,任命郭威做了邺都留守。赵匡胤作战优秀,郭威之所以没有向朝廷举荐他,是私心在作怪。他赏识赵匡胤,希望赵匡胤能在他这里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为他所用。赵匡胤毫无怨言,他很清楚当时的局势,能跟在郭威身边,比谋个一官半职要划得来。短短时间,随郭威出征途中,他确实学到了一些实战本领、领导艺术。

另外,在郭威的帐下,赵匡胤逐渐结识了一些勇武之将,像少时好友韩令坤、慕容廷钊、石守信等,还有郭威的养子柴荣。这些人脉力量为他后来建立大宋朝积累了丰厚的资本。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千古奇闻:历史上哪个皇帝为图皇后不认亲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存勖

    五代十国时的奇闻怪事实在多,有人为了图谋皇后宝座,居然连亲爹都不认了,你说这是不是千古奇闻?这件事发生在李存勖为晋王时,这一日,晋梁之间战事稍停,李存勖班师回到晋阳。曹太妃在王府设宴庆贺儿子凯旋归来,并召侍女歌舞弹唱助兴。酒至半酣,李存勖乘着酒兴,站起身来,引吭高歌。原来他不仅会打仗,还通晓音律,爱

  • 揭秘刘邦重用韩信的真相:并非惜才而是为面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信

    成也萧何败萧何,讲的是韩信因萧何的推荐得以成事,有因萧何诱因吕后被杀。其实,说韩信被杀是因为萧何有点牵强,吕后要杀韩信,萧何又能怎样?倒是韩信的被重用,则完全是刘邦照顾萧何的面子而已并非爱才!其实,杀韩信,难说就不是刘邦的主意!刘邦将韩信由楚王降为淮阴侯,留在京城又不给官职,听到韩信的死信第一反应是

  • 关二爷不要钱不要女人 死皮赖脸跟着刘备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

    大家都知道关羽关二爷吧?他老人家被后世尊称为武圣。我不服,他凭什么?他论智不如诸葛亮。他关羽论武也打不过人家吕布吕奉先啊。想当初他们哥仨极其不要脸的跟人家吕布3V1,也就是将将跟人家打个平手呗。然后华容道被诸葛亮算计了,都立完了军令状了,没完成斩杀曹操的事儿还厚着脸皮继续在刘备那呆着。我说他脸怎么那

  • 乾隆皇帝的生辰八字为何如此神奇?是真有天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

    康熙首次见到弘历,便宣布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要将弘历带回宫中养育康熙六十一年,爱新觉罗家族中两个最伟大的人物,康熙皇帝和后来的乾隆皇帝,在圆明园首次见面了。不过弘历当时年仅十二岁,他不可能了解这次偶然的会面对自己乃至对国家将会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那是康熙生命中最后一个春天,圆明园牡丹台前数百本牡丹

  • 揭真实的芈月生活:秦始皇嬴政的曾祖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真实的芈月

    《芈月传》自开播以来,很多人争议历史上是否真有此人。其实,芈月是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秦宣太后为原型。剧中除了宫斗,更多的是对芈月这个人物以及与她存在关系的人物进行解读。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芈月又是什么样?这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太后”有着怎样波澜壮阔的一生?在秦国后宫等级低并非楚国公主在昨晚首播的剧情中,

  • 揭秘历史上第一个遭到人民公审的皇帝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厉王

    商朝末年,天资聪颖的商纣王精神失常,他不但在宫廷中大力提倡浪费光荣的消费观念,搞起了酒池肉林,还特别喜欢把人剜心掏肝,剁成肉酱什么的。没多久,纣王的行为便引起了诸侯的不满和民怨的沸腾,西岐境内的周武王姬发趁机领导了轰轰烈烈的伐纣大革命运动。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姬发神采飞扬的建立了大周王朝,定都于镐京(

  • 晋武帝司马曜真的是因玩笑话而丢掉性命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曜

    东晋武帝司马曜出生于公元362年,是东晋简文帝和李陵容的儿子,由于并不是嫡长子,司马曜的身份略有尴尬。司马曜在继位之后,并没有立即拥有一统天下的政治权利,此时的权利都集中在谢安的手中,谢安也成为司马曜执政早年的中流砥柱,但是在淝水之战之后,司马曜开始剥夺谢安的权利,从而转嫁给弟弟司马道子。但是此后,

  • 历史上死的最窝囊的皇帝:孝武帝司马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司马曜

    皇帝在我国历史上有载的就有300多位,这三百多位中非正常死亡的就有很多。诸如明崇祯帝自缢身亡,以身殉国,赢得后世的赞誉。但若谈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非东晋孝武帝司马曜(yào)莫属,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为何说他死的最窝囊呢?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孝武帝司马曜是东晋第九位皇帝,是简文帝司马昱第六

  • 劝谏皇帝反被打入冷宫 与一小皇子交好终成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陈皇后,朱载垕

    陈皇后年轻的时候受尽冷落,晚年才算亨了一点清福。陈氏(陈皇后)是通州人,锦衣卫副千户陈景行的女儿。公元1558年,裕王朱载垕(hòu)的正妃李氏病死,陈氏被选为裕王的继妃。朱载垕本来可以逍遥自在的当个王爷,只可惜他的两个兄长都早死,他被封为太子。网络配图公元1566年,明世宗朱厚熜驾崩,朱载垕即位,

  • 帝王比较:朱元璋为何治国不如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

    就连权势煊赫的驸马欧阳伦,也因私贩茶叶而被斩首。洪武十八年(1385年),户部侍郎郭桓贪污税粮案发,被处死的官员多达万人。经过朱元璋的严厉整饬,在他30余年的帝王生涯中,政治清明,弊绝风清,“一时守令畏法,吏治焕然丕变。”史家的记载也许有溢美之辞,但是奸宄之徒谈虎色变,却是事实。网络配图令人惋惜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