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大揭秘,一代名臣于谦,清廉代表!

明朝大揭秘,一代名臣于谦,清廉代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951 更新时间:2024/3/10 16:17:14

今日要谈到的关于明朝的名臣于谦那可不是说相声的哪位于谦,而且生活在明朝的哪位令人敬佩的清廉的官员!百家讲坛于谦讲到是两袖清风的代表,其令人敬佩还是从他的家风故事当中可以看到!

他来自一个官宦世家,先祖做官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朝。奇怪的是,到了他父亲于仁时,却出人意料地断绝了这一传统。因为于仁是一位有崇高理想和道德追求的读书人,在他看来,当时的官场上充斥着太多的污秽与不堪,他实在难以与之同流合污。故而,于仁虽然在民间有君子之名,却始终没有踏上仕途,只是隐居乡间,将一身才学传于儿子。受到父亲正直人格影响的于谦,少有大志,他的偶像则是文天祥。其实文天祥不仅是他一个人的偶像,也是于家的偶像,从他爷爷那一代开始,家中就开始悬挂这位民族英雄的画像。

网络配图

不久明宣宗去世,年幼的明英宗继位,张太后监国。这位太后是一位难得的贤明之人,大权就在手中,却将其让于一些贤明大臣,严禁自家亲戚干涉朝政。对于那些贪官污吏、奸佞小人,张太后打击的态度十分坚决,对于清廉官员则予以提拔保护。但十余年后,待张太后和几位老臣去世之后,朝中气象就猛然一变。长大成人的明英宗,宠信一个名叫王振的宦官,朝政随之开始紊乱。

这个王振,是历代奸臣中的一个奇葩。他本是一个教书先生,却因为才学拙劣,考不中科举,便心生歪念,竟然狠下心挥刀自宫,进宫去当了一个大龄太监。至于其目的,当然不是为了报效国家,而是为了捞取私利。张太后在时,王振因为贪腐,经常被叫去责骂,甚至一度还差点掉脑袋。但张太后一死,就没人制得住他了。那明英宗也不知是吃了什么药,对王振是百依百顺,甚至将他视为自己的周公。王振贪污的主要方式,是胁迫官员给他送礼,哪位要是不送,那么第二天就会被他随便找个借口处以重罚,乃至抓进监狱,在一番拷打之后,安上一个罪名处死。

网络配图

他还是分文不送,并为此写下一首诗,表明自己的态度,其中正有“两袖清风”四个字。于是于谦很快就被王振打入死牢,判处死刑。听闻于谦遭到王振迫害,许多百姓都来为他申冤,甚至还有一些藩王贵族都主动站出来为他说话。王振这才发现,于谦是一个杀不得的人,要是杀了,可能会激起一场大规模的民变。到时候明英宗下不了台,需要找一个替罪羊的话,他王振恐怕是跑不了的。

只得以抓错了人为借口,将于谦放了出来。

王振的贪欲,并不止于金钱,他也读过书,也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所以他还想建功立业。于是便利用自己的权力,故意挑起明朝与蒙古也先部的战争,然后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却是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王振则死于愤怒的将士之手。

消息传来,朝廷一片惊慌,乃至有人提议干脆迁都南方,学南宋算了。危急之时,于谦站了出来,力主保卫京城,击退外敌,并得到一些大臣的支持。他们拥立明英宗的弟弟为皇帝,稳定人心,然后调集各方兵马,汇聚京城,与敌人连连血战,取得了胜利。蒙古也先部在大败之后,觉得明英宗留在手上也没什么价值,在明朝愿意讲和的情况下,索性将其放回。而明英宗之所以能平安归来,也是于谦极力主张的结果。

网络配图

皇位的争夺可以泯灭一切人性。明英宗趁着自己弟弟病危之际,发动政变,夺回了他的皇位。随之对当年把弟弟扶上皇位的于谦等人,展开了血腥报复,他不管是谁救他回来的呢。当官员到“罪臣”于谦家中去抄没财产时发现,这位曾经挽救大明王朝的人物,竟然是家徒四壁,极为贫寒,根本就没有财产“以供抄没”。诡异的是,于谦死后不久,明英宗似乎又良心发现,将当年迫害于谦的几位急先锋尽数处死,连带着诛灭了他们的族人,罪名则是贪腐。于谦也得到了平反,他的后代虽然再未于政治上发挥影响力,平淡处世,却始终保持了这股清白之风,从未出过一个贪腐奸邪之徒。

标签: 于谦

更多文章

  • 野百合隋炀帝也曾有过春天!长得帅还能写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隋炀帝

    诗曰: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区区二十个字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春日薄暮时分,百花与皎月齐辉,流波共繁星一色的绝美画卷,字字珠玑,宛如班得瑞作品里那些涓涓流淌着的音符,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歆享了一顿综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的饕餮大餐。网络配图得是一个何等才情的人才能作出如此清

  • 成吉思汗的死因揭秘 真实情况却难以启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在自己的词中如是说,,曾经的成吉思汗为今天中国的疆域版块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于他的说法不一,不过如果按照对于民族的贡献来看,成吉思汗是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一点也不为过,记得欧美国家一个千年风云人物评选,成吉思汗遥遥领先,足见他在世界的影响力,那么如此伟大的帝王他

  • 和珅纪晓岚是一对冤家?最高明的人还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和珅,纪晓岚

    现在电视荧幕上,古装戏还是很受追捧的。很多年轻人很喜欢看,还能顺便温习古代历史,但是电视剧和正史还是有所区别的,切不可把电视剧剧情当成真的历史故事来认识了解。就像是追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的应该都知道,电视里把纪晓岚塑造的十分正义完美 —— 他拥有包青天是大公无私和明辨是非、海瑞的清廉和公正,有狄仁杰

  • 历史解密:刘邦杀功臣真实谜底究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邦

    还记得越王勾践成为霸主之后,范蠡说过的一句话么?“鸟惊弓藏,兔死狗烹”,直白的说就是没有了用武之地,那就抛弃你。当然,这种行为一只被世人所唾弃。然而,开国皇帝杀功臣的事件经常发生,也不用太奇怪,真正意义上的杀功臣的皇帝只有两位:刘邦和朱元璋。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位皇帝都是平民出生的,是否有点可笑。在

  • 只为王不称帝 是曹操的奸举还是大智慧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

    曹操一生未称帝,死前不久,孙权因为夺荆州、杀关羽,与蜀交恶,不得不向曹操示好。遣使上书,建议他“早正大位”,曹操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这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用以说明曹操一生不敢染指皇帝二字的心态。其实,曹操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前车之鉴,使他不敢登上这个王位罢了。汉献帝刘彻这一生,过得十分窝囊,

  • 揭秘李世民的儿子为何会成为“垮掉的一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太宗

    雄厚的师资培养出一个什么样的太子呢?结果令人失望。李承乾同学表现恶劣,严重违反太子道德行为准则——如果要咱老百姓举出中国历史上最贤明的君主,唐太宗恐怕是不二人选。唐太宗却不能把治国的贤明用到父子关系上去。头任太子李承乾从一棵好苗变成一头魔兽,乃至于意图篡逆。李世民因此被史书数落贤明如此却不了解儿子!

  • 朱祁镇重新登基后是如何平静而老辣的清理朝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祁镇

    朱祁镇又重新回到了这里,他改元天顺,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一天,但这一天真的来了,他很感激那些扭转他命运的人,对这些扭转他命运的人都达到了他们的理想。政变的首席策划者徐有贞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封为武功伯;石亨晋升为忠国公;曹吉祥为宦官首脑;杨善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他们的追随者也各有赏赐。我们的天子似乎又在走懵

  • 乾隆盛世:贫富差距之大世所罕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乾隆

    18世纪末,国势蒸蒸日上的英国人认为他们有充分的底气来与东方巨人中国握握手了,于是,他们派出一个以著名外交家马戛尔尼勋爵为团长的、成员多达700人的庞大使团,浩浩荡荡来到中国。使团一路上享受的是乾隆皇帝最慷慨的礼遇。刚到大沽口,两名中国官员带着大量作为礼物的食品在此迎候。这个见面礼出乎英国人意料。过

  • 你绝对想不到:关羽最欣赏的武将竟是这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关羽

    关羽是个很狂傲的人,三国演义里除了张飞和刘备他谁都看不上眼。马超归降,关羽第一个要回来和他单打独斗;黄忠被任命为后将军,关羽大怒,说大丈夫岂能和老兵同列。酒囊饭袋看得出关羽心目中对这两个人不太感冒,尤其赵云,在关爷眼里就是一保镖,一武夫,对于精通兵法,熟读《春秋》的关羽来说,他属于不入流之列,那么对

  • 哪位皇帝亲征蒙古用三千骑兵抵挡蒙古五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宣宗

    明朝最好的皇帝是明宣宗,明朝最好的年代是仁宣时期。朱元璋和朱棣都是重典治国,都制造了冤案,在武功方面,朱元璋和朱棣是个好皇帝,但在仁政方面,他们则乏善可陈。明宣宗是一位被大家遗忘的明君,仁宣之治的光辉亦被永乐盛世给遮住了。明宣宗文治武功,在文治方面,他是一位书法家和画家,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明宣宗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