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明亡于嘉靖”?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

为什么说“明亡于嘉靖”?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198 更新时间:2024/2/12 5:56:49

明朝的嘉靖帝可谓是一个“大孝子”,这在世人眼里,无疑是件很值得称道的事情。可惜的是嘉靖帝的“孝顺”却没能给他带来好运气,反而引发了大麻烦,甚至导致明朝滑入颓败的列车道。

正德十六年,不到30岁的武宗皇帝驾崩。因其没有子嗣,首辅杨廷和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让14岁的朱厚熜过继给他的伯父孝宗皇帝。这样,朱厚熜将以孝宗的儿子、武宗的弟弟身份来嗣位,这种做法叫承祧。为了能顺利当上皇帝,朱厚熜是满口答应了,因为他很明白,如果不答应,他就永远只能是一介藩,而且还很有可能是一位因参与过“皇位竞争”,而在新皇登基后“无疾而终”的藩王。

网络配图

在朱厚熜的心里,始终把“过继”当成是权宜之计,坚决打算“继统不继嗣”。于是在登基后第六天,他就下诏让群臣们讨论如何追封亲生父母的尊号。当有人提起“承祧”的原则时,他便拉下脸来狡辩说:“孝宗本是朕的伯父,兴献王本是朕的生父,生父就是生父,伯父就是伯父,这是上天的旨意,怎么能随意改变呢?”此后,围绕这个问题,嘉靖皇帝与以首辅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进行了不屈不挠无休无止的斗争。

这场“持久战”一直斗到了嘉靖三年正月,历时三年半之久。最终,嘉靖皇帝得到了新科状元桂萼与张璁两人的支持,从而取得了突破性的胜利,成功追尊生父为“兴献帝”,后又加封为“献皇帝”,生母为“兴国皇太后”,改称孝宗敬皇帝为“皇伯考”。内阁首辅杨廷和眼看局面无法挽回,愤而辞职。这就是明史上赫赫有名的“大礼议”。

然而大礼议并未因首辅的去职而停止,反而越演越烈。有了桂萼与张璁两人的支持,嘉靖帝的态度变得非常强硬。桂萼、张璁两人迅速升官,先后被调往南京任刑部主事。这两人到南京后,充分领会到了领导的意图,迅速聚集了一批人,就大礼议一案继续给皇上写奏章,导致内阁大臣的集体辞职。

其后,嘉靖帝在朝会上宣布改父亲兴献王的封谥“本生皇考兴献帝”为“恭穆皇帝”,朝堂上一时舆论大哗,争论不止,但嘉靖帝对争论充耳不闻,执意维持父亲为“恭穆皇帝”的决定。

网络配图

朝会之后,京城各大衙门129名官员聚集在左顺门前伏跪请愿。这些官员中有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也有给事中、翰林学士等,都是朝廷栋梁之材。他们从早上七点跪到了下午一点,不肯散去,以此来请求嘉靖帝收回成命。嘉靖帝非但不听群臣的意见,还派出锦衣卫前来镇压,捕捉了领头的8个人。尽管如此,仍有不肯退去的官员们聚集在左顺门前大哭,声震内廷。

事情闹到如此地步,嘉靖帝仍然坚持不让步。暴怒之下,他下令将所有伏跪请愿的官员全关进了锦衣卫大狱。两天后,下旨廷杖了所有参与人员。十天后,又下令将领头的人进行了二次廷杖。

这次大礼议之争,嘉靖帝以皇权威慑群臣,取得了全面胜利。共有18名官员死于酷刑之下,180多人被贬职废黜,8人永远充军,永不赦回。嘉靖十七年九月,兴献帝被追尊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献皇帝”,并将兴献帝的牌位请入太庙,排序在明武宗之上,改兴献王墓为显陵,大礼议事件至此终于尘埃落定。

但大礼议事件产生了许多严重的后果。

网络配图

朝野上下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议礼上,政治、经济工作几近瘫痪。

议礼中,顺着嘉靖帝的意愿就可飞黄腾达,逆其意则被贬被杀,因此酿成了一股严重的谄媚之风。

而议礼中的统嗣之争,又逐渐吹起了党争的暴风,历史上唐末牛党争的局面,在换了一个马甲后,于明朝重新登场。

更重要的是,明朝在内阁设立后逐渐被约束住的皇权,再一次露出了他狰狞面容,撕开了被粉饰出来、垂拱而治的虚妄盛世景象。

标签: 嘉靖

更多文章

  • 是谁毁了三百年大唐之国运开两百年乱世先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节度使

    唐朝自公元618年李渊登基开始,至公元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禅位,改国号梁为止,共经历289年,然而,横空出世的安史之乱,却把这289年一分为二——130年的盛世和150年的乱世,前130年,大唐几代英主励精图治,先后攻灭东、西突厥,薛延陀,高昌,高句丽,势力远伸中亚,而安史之后的150年,藩镇

  • 曹操对他非常欣赏:却因小人谗言而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毛玠

    三国时期,诸侯争霸。后得以形成魏蜀吴三国并立的局面,曹孙刘称霸天下。而曹操占据整个北方,从实力讲,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三国时期的北方霸主。其门下更不乏经纬之略的人。早期的毛玠,便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网络配图曹操初期建立政权,根基尚未稳固,毛玠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的战略规划,也就是

  • 三国里的第一战将是谁?你绝对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将

    很多人认为三国里的第一战将是周瑜,但实际上并不是的,那这个人到底还存在吗?那是谁呢?在这里我先向大家卖个关子。一起来看几则三国的故事就明白了。网络配图一、灭吕布建安三年九月,曹操便采纳此人之谋出兵吕布。曹军先破彭城,再败吕布,最后大军围困下邳。而吕布却坚守下邳不出。曹操久攻不下,便思退军。此人劝说曹

  • 齐桓公想称霸 管仲竟然使出了这么一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齐桓公

    政治上和军事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往往通过经济手段能够办得到。当今社会如此,古代社会也不乏见。齐桓公要称霸,引起其他诸侯国的一阵唏嘘。迫于齐国政治高压和军事威胁,宋、陈、蔡、卫、郑等国家纷纷投了赞成票,推举齐桓公为盟主,承认齐国在众诸侯国中的霸主地位。不过,与齐国濒临、实力比较强大的鲁国却不依不饶,与鲁

  • 曾国藩之谜:为何三次婉拒造反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曾国藩

    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宣告失败,同时也宣告了曾国藩率领的湘军面对太平军经过长达十余年的作战后最终取得了胜利。其实,当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湘军攻到天京城下的时候,很多人就已经看出来最终的结果了。当有识之士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于是便有了这样一些不停涌动的暗流。早在两

  • 乾隆皇帝不为人知真面目培养了史上第一贪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

    乾隆一心捍卫国家,他对当时已经叩响中国大门的西方殖民主义者怀有很大的警惕心。当时清朝开四口与外通商,但许多外国商人与中国奸商勾结干一些违法牟利的事,乾隆便封了厦门、泉州、宁波三个通口,只留下广州给外商交易。他还命臣下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禁止外商在广州过冬;外商必须接受中国行商管束稽查;禁止外商雇

  • 李世民娶寡妇韦氏背后内幕,因其高一米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

    韦氏,唐太宗李世民的贵妃。韦贵妃也是命中显贵之人,因为她原本已经嫁人,但是丈夫早亡,她是个寡妇,后来不仅重嫁,还嫁给了李世民,所以说真是命中注定的显贵之人。网络配图韦贵妃出身于将门世家,她的曾祖父叫韦孝宽,是北周太傅,据说还是非常著名的军事家,老当益壮,七十多岁高龄时还能骑马率军驰骋疆场。父亲和祖父

  • 崇祯皇帝本可不上吊:是谁把他逼上了煤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崇祯皇帝

    崇祯之前的三个皇帝简直匪夷所思,绝对是皇帝中的奇葩:神宗30年不上班,好几茬高干到退休都没见过领导;光宗是个花痴,上台不到一个月,直接牺牲在床上;熹宗的木工和瓦工手艺绝对一流,本职工作统统交给魏忠贤代劳。崇祯帝却一反常态,是个勤政廉政的模范,工作17年,病假都没请过;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很严,为

  • 关羽武力不及吕布为何可以被尊为武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羽

    有的作者经常会搞一些三国武将战力排行榜,其实是很不靠谱的东西。一来很多武将之间没有交过手,无法直接比较;二来即使交手,也未必是一对一单挑,凭战争的胜负只能反映兵力强弱,而非武将个人的武力高低;三来经过小说家们的渲染,往往会神话某些武将。比如说著名的“三英战吕布”故事,其实是罗贯中的杜撰,历史上吕布是

  • 隋炀帝为享女色造如意车一夜御女数十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隋炀帝,杨广

    据史料记载,隋炀帝登位之初就为自己贪图享受做了准备,他大兴土木,动用民工超过百万,耗资巨大建造了西苑,这西苑方圆二百里,苑内分十六院,十六院里除珍奇稀有的鸟兽和花草树木外,就是供其玩乐的大量美女。炀帝的行宫遍天下,自长安至江都置行宫四十余座,各行宫内都备有各色美女数百。最让炀帝留恋忘返的当数西苑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