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康熙隔代指定储君的间接受益者?

雍正:康熙隔代指定储君的间接受益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39 更新时间:2023/12/29 23:25:20

四阿哥胤禛继位,是为雍正帝。然而,不翼而飞的谣言让他在位十几年都相当烦恼。

雍正元年(1723年),大概在胤禛登极8个月后,一队朝鲜使臣带了一则政治秘闻回国。说雍正帝在朝堂上先是责备八阿哥胤禩“奏本抄写甚是不好,贴补涂注甚多,轻忽不敬如此”,然后翻旧账重提当年诸大臣均在康熙帝面前保举八阿哥“可承大统”。

雍正帝最后责备诸臣说:

你们俱不心服,道我暗窃大宝。我若将你们诸王议处,又恐伤残手足,必定坏我名声。……朕自登极以来,有说不尽的苦楚,每日无一刻安时,都不如我在旧王府时,娇妻美妾,并为(无)拘束。朕自去年十一月至今无一日快活,吃的未有好东西,穿的并无好衣服。我想起来做皇帝有甚好处,如八阿哥要做皇帝,我情愿让做他何如?

以胤禛的老谋深算,没有人会把他这话当真,但他深困“得位不正”的传言却是确凿无疑。

一代圣祖康熙,做什么决定都是英明+开明,但在选择继承人这件事上,实在有点失败。这导致了胤禛从继位之日起就饱受质疑,不得不出书自辩,然而迄今仍是一桩疑案。

雍正帝继位的真相,迄今存在三种截然对立的说法:遗诏继位说、改诏篡位说和无诏夺位说。前一种指向其继位的合法性,后两种均指向非法性。

网络配图

三种说法的演绎附会与学术论证,已经长篇累牍。最爱君概不赘述,今天尝试换一个视角,从迷雾重重的文献档案中解读胤禛继位的合法性。

1

胤禛不是无缘无故记恨诸大臣“拥立”八阿哥胤禩。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十四日,在废掉皇太子胤礽两个月后,康熙帝召集满汉文武大臣齐聚畅春园,让他们从诸位皇子中举奏一位堪任皇太子之人。

大学士马齐先到了,说众人有意推举八阿哥。康熙帝不置可否,直接让马齐回去,会议你别参加了。

这时,领侍卫内大臣兼理藩院尚书阿灵阿等人开始搞小动作。他们偷偷给诸臣比划了个“八”字。于是,诸大臣异口同声推举八阿哥为皇太子。

这就弄得康熙帝很尴尬了。

此前,康熙帝已发现八阿哥到处拉拢,私结党羽,怀有野心。他甚至要把八阿哥锁起来,罪名是谋害皇太子胤礽。十四阿哥胤禵听说后进宫营救,结果康熙帝大怒,拔出佩刀,要杀胤禵。五阿哥胤祺跪抱劝止,康熙帝的怒火才慢慢消了下来。

这不难看出,在诸子夺储的过程中,皇八子党的势力非常大。这也是四阿哥胤禛继位后痛恨八阿哥及其党羽的由来。

为消弭诸子对储君之位的纷争,康熙帝最终选择了复立胤礽为皇太子。

然而,事情远远没完。胤礽并未吸取教训,故态复萌,公然结党营私,甚至联合步军统领托合齐等人策划逼老爸尽早让位。

康熙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召见文武大臣,把他们训了一顿:你们都是朕一手提拔的,受恩五十年,现在站队站到皇太子那边去了,你们到底想干嘛?

两度废立皇太子之后,康熙帝已经不敢轻易指定他的继承人。皇太子党、皇长子党、皇八子党互相倾轧,让他头痛不已。

他曾忧愤地对他的儿子们说:“日后朕躬考终,必至将朕置乾清宫内,尔等束甲相争耳!”

在这里,他是以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晚年的境况自喻:齐桓公晚年,五个儿子树党争位。齐桓公刚死,诸子相攻,箭射在尸体上,也没有人顾及。其尸体在床上67天没法入殓,以至蛆虫爬出窗外。

在他执政的最后十年,储君之位就这么悬而未决,为后来胤禛继位变成历史疑案埋下伏笔。

2

自第二次废储之后,康熙帝尤其关顾三阿哥允祉、四阿哥胤禛以及十四阿哥胤禵。

网络配图

这三位皇子应是康熙帝关于皇储属意的人选。尤其是同父同母所生的四阿哥和十四阿哥,是储君的有力争夺者。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征讨准噶尔部。行前,康熙帝举行一系列仪式,表明他对这位皇子的期望。

九阿哥胤禟甚至对胤禵说:“早成大功,得立为皇太子。”可见,他们都把这次出征立功,视为胤禵争取皇储的机会。

人算不如天算。胤禵尚未班师回朝,康熙帝却一病不起。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驾崩。胤禵不在身边。

正史记载,当天清晨,康熙帝病重,紧急召见三阿哥、七阿哥等7个皇子和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成大统,著继朕即皇帝位。”

因这一事关皇位继承权的“关键证据”出自雍正朝史臣,许多历史学家迄今认定这是雍正帝继位后伪造的。

不过,从当时的情境来看,康熙帝紧急召见皇子就传位雍正事予以明示,合乎情理。

康熙帝眼看自己危在顷刻,而国无储君,再不指定,一旦亡故,将会造成纷乱,或致江山不稳。这显然不是一代圣主希望的结果。

至于人选,或许他心中已属意胤禵,但胤禵此刻远在数千里之外,不是三五天赶得回来。康熙帝深知若指定胤禵为皇储的后果,必定会如他所料想的,诸皇子又会在国无君主的空档期再度结党争位,而将他置于齐桓公死后停尸不葬的地步。

当时在华的耶稣会传教士巴多明神父也持这一看法,认为康熙帝“担心如果让十四子继承皇位,在他从远方赶回来即位期间,帝国内部会有动乱”。

因此,康熙帝选择了胤禛,或许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却是当时情境下最好的选择。

▲在《雍正帝观花行乐图》中,小弘历作为雍正接班人的地位已经若隐若现。

3

更何况,在康熙帝心中,胤禛也是不错的人选。

在诸皇子争夺储君之位最激烈的时候,许多人都忽略了这个后来终临大位的四阿哥。他出身庶门,热衷佛学,与世无争,却把真实的动机隐藏在心灵深处,给康熙帝留下的是一个较为淳厚老成、孝敬恭谨的印象。

胤禛自己曾说:“四十余年以来,朕养志承欢,至诚至敬,屡蒙皇考恩谕。诸昆弟中,独谓朕诚孝。”

胤禛没有参加皇太子党,也没有参加皇长子党,更没有参加皇八子党。他头脑相当清醒冷静,在兄弟角逐皇储时做起了超然派。

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胤禛非但没有落井下石,而且给以关照。

胤礽最初被幽禁,由大阿哥胤禔和四阿哥胤禛看守。胤礽吐槽说,皇父所斥“弑逆”一事,实为乌有,请两人代为奏明。胤禔不答应。胤禛却说:“你不奏,我就奏。”胤禔只好代奏。

这件事,无疑为胤禛加分。后来,康熙帝曾说:“前拘禁胤礽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胤礽保奏。”

随着时间推移,胤禛逐步加重他争储的砝码。当然,以他的工于心计和深藏不漏,一切都以温情的名义进行。

他那乖巧的儿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正是他最后打出的一张好牌。

▲弘历是雍正打出的一张好牌。

康熙六十年(1721年)四月十六日,康熙帝去热河时,随行的胤禛把自己11岁的第四子弘历也带去了。期间,胤禛让弘历在康熙帝的近侍面前背诵所学的经书,弘历出色地完成了表演,赢得交口称赞。

网络配图

胤禛于是有了一个更进一步的想法:把弘历推荐给康熙帝,让他跟在祖父身边学习。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三月二十五日,胤禛邀请康熙帝到圆明园赏牡丹,然后在宴席上把弘历唤出来,给祖父叩头行礼。康熙帝见弘历沉着稳重,很是高兴,当场降旨,命将弘历收养宫中。

随后,祖孙俩的关系日益亲密。弘历在康熙帝的150多个皇孙中脱颖而出。

不久,康熙帝带着弘历到木兰围猎。康熙帝用火枪打倒了一头熊,遂让侍卫领着弘历上前射杀,目的是让弘历初次围猎就有射杀大熊的美名。谁知趴在地上的熊突然跃起,弘历临危不慌,赶紧拉住马的缰绳。康熙帝急忙用虎枪将熊刺死。

康熙帝事后对和妃瓜尔佳氏讲了这次险情,然后指着弘历说:“伊命贵重,福将过予。”

在储君之争的最后关头,胤禛押对了宝,弘历也不负父望。康熙帝对弘历“爱护殊常”,多次公开表示弘历“福将过予”。

“福将过予”的话,康熙帝显然不是随便说说而已。事实上,他或许已经打定主意,通过他的安排,将来可以让他宠爱的这个皇孙登上皇位。

据朝鲜使臣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即康熙死后一个月)的报告:康熙皇帝在畅春苑病剧,知其不能起,召阁老马齐言曰:“第四子胤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指弘历,当时胤禛在世诸子中排第二)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至此,康熙帝实现了隔代指定储君,而胤禛则是这一非常规做法的间接受益者。

谁让他这么幸运,正好是弘历的亲生父亲呢?

标签: 雍正

更多文章

  • 爱交朋友的刘备为何只有关羽张飞两个结拜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

    爱交朋友的刘备为何只有关羽张飞两个结拜兄弟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与关羽、张飞三人,在张飞所在的那个村子旁边的桃园里义结金兰,成为比亲兄弟还亲的兄弟。这个历史故事为后人流下了一段千古佳话,甚至,桃园结义已经成了结拜异姓兄弟的代名词。从刘备这个人的性情来说,比较豪爽,是个喜欢和人交往的人,爱结交朋友,而

  • 吴三桂为了她背上千古骂名 为何却在最后冷落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吴三桂

    俗话说“一顾倾城,再顾倾国”这就是成语倾城倾国的意思,是形容古代的女子容貌姣好,是绝代美人的意思。闯王李自成,我们都知道,他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千辛万苦才打下了自己的大顺王朝,本以为可以好好坐自己的江山。谁知道,却因为自己的一个将领抢了一个女人,导致了当时正在驻守边关的吴三桂冲冠一怒,引来了清军的入关

  • 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 居然与一介弱女子抢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世民

    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至北方巡狩,结果被突厥围困于雁门(今山西代县)。虽然最终有惊无险脱围而去,但如何脱困却成了历史之谜。流行最广的说法是李世民率军赴援,依据则是《旧唐书》中的记载。据称,隋炀帝巡狩至山西雁门地方,被突厥大军围困。八百多年前,汉高祖刘邦于白登被匈奴人所围,历史悲剧在重演。李世民

  • 汉朝皇帝总是骂别人 明朝皇帝总是被别人骂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武帝

    刘邦是幸福的,从来都只有他骂人的份,可明朝老朱家的那些皇帝就倒了大霉,在“骂官” (即言官)们面前,他们最爱唱的一营歌就叫《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言官这个制度不是明朝才有,好多朝代都设了的,御史、给事中、谏议大夫等等,名称很多。这些人的主要工作说得文明一点是监督,粗俗点就是给人挑刺、找茬,找到了就

  • 女皇武则天从猫痴到怕猫 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曾经是是个猫痴,经常收集各种极品名猫豢养在宫中都,但是后来武则天不但不养猫而且还特别的怕猫,甚至下令皇宫中都一律不得养猫。大家都知道武则天是一份但非常大也很凶狠的的人,所以说起武则天怕猫真的有点不可思议,那武则天为何会害怕猫呢?其中有着什么样的诡秘的故事呢?在很多的影视剧中大家都非常了解武则天

  • 唐朝大将郭子仪本是小兵 遇见一美女后飞黄腾达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郭子仪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与汉朝并称为“强汉盛唐”,唐朝自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已经将国力发展到了举世瞩目的地步,到了唐玄宗在位的时候,国家富强,军力强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万国来朝,成了唐朝的极盛时代,人称“开元盛世”!网络配图然而凡事盛极必衰,国运也是如此,唐玄宗晚年不再励精图治,昏庸

  • 蜀国大将姜维一生多次投降竟还被后世赞扬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姜维

    俗语有云: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古代的英雄,最重的就是“气节”二字。明知大势已去,也要抗争到底,杀身成仁,是为大丈夫。三国时,有气节的男儿不少,比如陈宫,比如张任,比如庞德,比如神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比如刘备的五儿子北地王刘谌。网络配图两军交战,变节投降者,往往为君子所不齿。三国中最令人唾弃的投降者

  • 赵云白马银枪从未一败 百鸟朝凤枪是跟谁学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云

    五虎上将赵云一生勇猛无敌,生平从无败绩。被后人誉为三国第二强战力,赵云的武功究竟有多高呢?当年刘备派赵云去攻取贵阳,贵阳的守城武将陈应出城迎战,号称要和赵云大战三百回合。而赵云则是微微一笑,说道我从未与人交手超过三十回合,接下来不出所料,陈应使用了多种兵器对付赵云,但是都在赵云手下走不到3个回合。由

  • 赵云为何追随落魄的刘备?一个动作透露全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云

    公孙瓒兵败自焚后,赵云是自由转会市场的最大的一条鱼。年轻、武艺高、人品好、胆大心细——赵云是三国的超一流人才,对任何一个地方势力都极具吸引力。公孙瓒一死,袁绍就“屡次招云”,但赵云偏偏加入了最落魄的刘备团队。孤穷的刘皇叔。当时的刘备,才丢了徐州、关张二弟和老婆,只身投靠袁绍,身无立锥之地,在汉江沙滩

  • 中国历史上在位最短的皇帝 硬气至极文武兼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完颜承麟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这么一种高危职业,从业者平均寿命39岁,虽然说中国古代的平均寿命并不是很高,但是咱们说的这个职业,非正常死亡率接近百分之无视,这个职业就是人人都相当的皇帝。网络配图这些皇帝的非正常死法有很多,他们大多死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被人赶了下去,而赶他们下去的主要原因还是争权,于是这就产生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