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难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千古谜题。千百年来,很多人都为此提出过疑问。为何这样一位丹心爱国的老将不能被封侯?但是,始终没人能给出唯一答案。
尤其是在当代,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让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汉武帝的历史功绩,再次被人提起。
这时再来讨论“李广难封”的问题,免难被一些人视为对汉武帝用人策略的否定。那么,“李广难封”的唯一原因,就只能是他个人能力不足了。
话题扯远了,“李广难封”,是很多复杂原因综合起来造成的。但是主要的问题不在他,而在汉朝的皇帝。
一方面,李广确实像汉文帝所说的那样“生不逢时”;另一方面,李广在二十五、六岁至四十一、二岁这十多年当中,因小人的中伤,被调离了前线。
另外,李广确实是缺一个像卫子夫、李夫人那样的好姐姐。最后,也不得不说,汉武帝本人的迷信,以及“任人唯亲”,都对李广的悲剧结局造成了影响。
一、李广“生不逢时”
有人认为,李广难封是因为他的军功不够。因为军功不够,又有人自然推导出李广个人能力不足,所以不能封侯。但是事实上,这种说法是没有依据的。
李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当他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上时,还是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当时匈奴入侵边关,他以少年人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
很快,李广就因为立了军功,成为了皇帝身边的武骑常侍,他还曾经有过徒手格杀猛兽的壮举。
李广也曾和霍去病一样,是一位出色的少年将领。因此汉文帝对他说:“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这就说明,汉文帝对李广领军的能力,是持肯定态度的。他只是差一个建立功勋的机会,只要这个机会来了,他必定可以得胜,然后被封为万户侯。
事实证明,汉文帝并没有看错人。虽然李广始终没有得到那种立大功的机会,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史书上关于他作战的记录,就会看到,他曾经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了大功。
后来,李广又在元朔六年(公元前125年)带着4000人马与匈奴左贤王40000铁骑遭遇。在被10倍于己的敌人包围的情况下,李广仍然能指挥将士杀死敌人3000名。
所以,你要说他是完全没有能力的人,这等于是在侮辱汉文帝的判断能力,同时也是无视真实的历史记录,这是完全不科学的。
可是即使李广这么勇猛,依然不能封侯。他为何没被封侯呢?朝廷的理由是:死伤过大,过功相抵。谈到这里,下面就要说一下汉代皇帝,主要是汉武帝在“论功”问题上的“双标”。
二、汉景帝和汉武帝的“问题”
这里我们还是先按顺序,讲汉景帝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李广在平定“七王之乱”中,本来是有机会封侯的,但他接受了梁王给他的印信,所以导致了汉景帝不满,反而没有得到封赏。
一直有人把接受梁王印信这件事,归结于李广本人的眼光短浅,贪图权位,所以才得到这个结果。不过,这件事有可能和汉景帝自己的“过失”有关。
汉景帝刘启在没有当太子的时候,有一次公开在宴会上说,等自己死了,就要把皇位传给弟弟梁王刘武。汉景帝当然是胡说八道了,但是这个梁王却当真了。
汉景帝也知道弟弟当了真,终于在十年之后,找机会把弟弟逼死了。李广在汉文帝时,就是皇家亲军成员。他在宫中当差,听说这件事的可能性极大。
而且作为一名青年武将,他的心思还不够细腻,哪会想那么复杂。结果,汉景帝又是一个非常小心眼的人,他因此对李广非常不满。不久后,李广就被一个叫公孙昆邪的胡将投诉了。
此人显然是得到别人的授意,他对汉景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但是性格自负。他现在经常和胡人作战,让他带兵,只怕某一天就投奔到匈奴那边去了。
这个说法非常诡异,且没有任何的逻辑性,更诡异的是汉景帝就这么相信了。然后,就把李广调到了一个不打仗的地方去当太守了。
汉景帝朝要打的仗,本来就不如汉武帝时多,李广又被调到了一个完全不打仗的地方去,他想立功也立不了。
然后,到了汉武帝这一朝,李广老了十六岁,完全没有立功的机会了。这一切,都怪李广没有一个像卫子夫或者李夫人一样的好姐姐。
大家都知道,卫青去当将军的时候,并没有从军记录。卫青是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才带兵打仗的。第一次打仗杀了100个敌人,马上就被赐爵关内侯了。
当初李广4000人对4万人,杀了3000个敌人,自己活着回去。不但没有被封侯,甚至也没有得到奖赏,这件事就是鲜明的对比。
卫青、霍去病是因为身份上的特殊性,所以他们得到的战争资源和机会,比李广多太多太多了。关于卫青、霍去病后期“开挂”的细节史书上太多,就不细细讲了。
下面,要说的另外一个人就是贰师将军李广利。这个人的名字就比李广多了一个“利”字,果然就比前者过得顺利。
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姬李夫人的兄弟,李夫人临死前让汉武帝照顾她兄弟,汉武帝就把李广利派去和贰师国作战。带了6万人马,打了4年,死了5万多人,才抢了几十匹马回来。
就这么一个战绩,汉武帝还封了他一个海西侯,食邑八千户。所以你看了这个,还要说李广不能封侯是因为军功不够吗?
很显然,在汉武帝这里,封不封侯不是看军功,而是看他的心情。
另外,因为汉武帝迷信,他还对卫青说李广这个人比较倒霉,让卫青打仗的时候离他远一点,结果间接导致了李广自杀。
结语
我们看待历史人物,要看到他的两面性。汉朝时期国家强大,是时势造英雄,并不是哪一任皇帝,或者哪几个将军造成的。如果没有文景之治的积累,那么汉武帝也打不了匈奴。
汉武帝虽然是一位明君,但是他在任用贤人方面,显失公平。李广的遭遇和汉武帝的任人唯亲,并且极为迷信,是有很大关联的。
当然,李广自己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尽管在汉武帝一朝,他不可能封侯。但是在汉景帝一朝的时候,只要他行事心思细腻一点,考虑周详一点,就不会无缘无故遭到景帝的排斥。
那么,至少在“七王之乱”的时候,李广还是有机会封侯的。所以“李广难封”的真实原因,主要还是皇帝的原因,其次才是李广个人性格与能力的原因。
谁叫你李广不是皇亲国戚,谁叫你和皇帝没有血缘关系呢?所以,你再怎么努力,也只配当一个卒子。
否则,就算你爬上去了,也会像周亚夫一样,被安个“君纵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的罪名,最后被活活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