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陵事迹在魏晋南北朝的演变

王陵事迹在魏晋南北朝的演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4698 更新时间:2023/12/12 14:16:36

王陵事迹经历两汉的传播,已经颇为人们熟知。《后汉书》中赵苞的母亲临死前就以“陵母伏剑”的故事安抚儿子。然而,到东汉末年,国家渐渐由统一走向分裂,社会动乱,这对魏晋南北朝王陵事迹的演变发展带来一定消极影响,王陵事迹的传播在这一时期的走向低迷。

故事演变研究

部分的研究围绕王陵故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展开,论文较多,取得了不少成果,主要有:葛永海、陆淑亭《历史题材的敦煌变文对后世通俗小说的影响》、任艳映《敦煌讲唱文学对后世通俗小说的影响》、李扬扬《敦煌变文与<史记>、<汉书>之间的相异性——以<汉将王陵变>为例》等。

前两篇文章涉及了王陵故事自唐变文到明清通俗小说的演变历史;最后一篇文章则侧重两汉至唐五代的演变历史,对宋代以后王陵故事的演变则泛泛而谈,包括宋元话本、明清小说以及戏剧作品鲜有涉及,虽然部分观点比较新颖,但资料不足,比较片面。

杜贵晨《<三国演义>徐庶归曹故事源流考论——兼论话本与变文的关系以及“三国学”的视野与方法》,硕士论文有孙亚萍《两汉系列历史演义小说研究——以<西汉演义>为主》,范丽华《<西汉通俗演义>研究》,王冰《<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研究》等多篇文章。他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为王陵故事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思路,美中不足的是,他们的研究侧重于不同时代不同作品的专门研究,很少对王陵故事的演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

魏晋南北朝:王陵事迹传播的低迷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王陵事迹的传播和发展都受到极大影响,大量资料已经亡轶和残缺。现存王陵资料散见于史传、诗文作品中,虽然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然而整体走向低迷。与汉代王陵事迹普遍的歌颂主题不同,这一时期王陵事迹#的主题分化为两部分:一方面,继承两汉歌颂王陵及其母亲事迹的主题;另一方面,则是对王陵廷争与不孝的否定与批评。

西晋文学家陆机曾创作《汉高祖功臣颂》,他在文章中对汉初名臣萧何曹参张良陈平韩信、王陵等三十一人作颂。其中《太傅安国懿侯王陵》,这段颂文是西汉以来王陵事迹的总结。作者论及“陵母伏剑”、“面折廷争”等主要情节并发表看法。在作者看来,王陵母子品性高洁,他们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当之无愧的社稷肱骨。

魏晋南北朝时期,涉及到王陵事迹的作品具体而言,有不同的侧重点:首先,王陵篇。这一时期涉及王陵事迹的主要情节包括:以兵属汉、担任宰相、面折廷争、杜门不出等。其中,王陵事迹的传播有一些新的进展,

相比两汉朝,这一时期,人们对王陵事迹的关注主要有以下两点:

王陵成为后世评价臣子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北魏孝武帝苦于大臣专权,在宇文显和的劝说下,决定西入函谷关,由于宇文显和的母亲年迈,家中人口又多,孝武帝让他早作打算。而宇文显和在主君和家人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的君主。“卿是我王陵”的评价反映出当时帝王心中,一位臣子合格的标准,这一标准可以概括为:直言进谏,舍孝尽忠。

这一标准的确立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政权更换频繁,皇权极易被宦官、外戚等架空。为了改变皇权旁落的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一位“模范”臣子为准绳,进而对臣子们的举止进行约束。而王陵“亲死尽忠”的事迹无疑就是这个模范最好的选择。

“杜门竟不朝请”的情节受到人们关注。这一时期,在文人创作的为数不多的王陵诗歌中,有两首涉及到王陵被吕后“明升暗降”后采取的“杜门竟不朝请”的行为。这是王陵用来表达对吕后不满的抗争方式。

两汉社会崇尚大气豪迈的英雄,这一时代精神反映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为主人公大多在面对挫折时,奋斗不屈,绝不逃避,直面人生的特点,项羽乌江边自細,昭君出塞就是最好的例子。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士人朝不保夕,人们性格中的豪迈之气,在频繁的危机中消磨殆尽。这一时期更多的人选择用消极避世,远离政治来保全自己。这种精神影响了他们创作的取向。于是,“杜门不出”这一消极抗争的情节在他们的创作中出现较多。

其次,陵母篇。魏晋南北朝时期,“陵母伏剑”的事迹被确立为节义的典范:后赵石勒为削弱李矩的力量,用弟弟郭元胁迫李矩大将郭诵,逼他投降。郭诵以陵母“不改其意”表达自己的忠心;而靳允在“母妻弟子”均为吕布所擒的情况下,仍坚持效忠曹操。这两则事例反映出当时王陵事迹中陵母“节义”的广泛传播以及对规范人们言行的典范意义。

王陵事迹所代表的“忠君”和“节义”,在这一时期成为品评人物行为的重要标准。

当大部分人都在歌颂王陵事迹的同时,也存在一部分人对王陵的批判。这方面可见到的资料不多,但它们表明这一时期人们对王陵事迹的认识开始走向分化。

王珣与王恭二人在政见上出现分歧。面对王恭的质问,王珣以王陵廷争失败被贬,无益于家国为由劝说王恭忍耐。言语中流露出对王陵廷争的不认同。而记载二的作者批评王陵在母亲惨死之后,不但没有辞官守孝,反而成为社稷肱骨,实为“不孝”之辈,不能引以为荣。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写道,“因为天位从禅让,即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论也难了,所以一定要以孝治天下”。一定程度上,王陵借助母亲的死,获得事业的成功,他的行为与这一时期“以孝治天下”的思想是冲突的,于是人们对他的评价不再只是一味称赞。

王陵事迹低迷的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王陵事迹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然而,总的来说,王陵事迹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取得大的成就,王陵事迹的传播走向低迷。

导致王陵事迹的传播走向低迷的原因,主要有几下几点:玄学形成于曹魏正始年间,从汉末清议演进而来的清谈与玄学相结合,兴起了一股正始玄风,逮至两晋,盛炽一时,“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玄学的兴盛与发展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玄学推崇老庄,强调不尊礼法,摆脱礼法名教的羁绊,追寻人的个性自由。而重视礼教的传统儒家,是建立在相对稳定的社会条件之上的。这一时期,战乱频繁,生生不息被死亡相继取代,儒家失去了生存的根基,让位于重视人性自身的玄学。符合儒家“忠君”教化的王陵事迹在这一时期,失去了思想基础。可以说儒学的衰退及玄学的兴盛成为王陵事迹中落的根本原因。

在玄学的影响下,魏晋时期的审美较两汉朝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稳定的社会环境孕育出的,是注重壮丽和震撼的美学,如汉大赋中镑礴繁复的气势;史传中风云诡谲的战场,华丽悲壮的生命等。而玄学兴盛之后,人们由于种种原因陶醉于山水之中而流连忘返,借助山水作为精神上的慰藉。借山水写内心,从而引起审美对象由外在的纷繁现象向奥妙的内在本体的转变。

正因为审美观照的内化,魏晋南北朝人们追求个性自由,他们认为人生苦短,应及时享乐。而王陵事迹中,陵母所承载的悲壮与牺牲整体上与这一时期的审美相违背。两汉时期,英雄崇拜的兴盛推动了王陵事迹的传播与发展。魏晋以后,英雄崇拜的衰落对王陵事迹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正始十年,司马氏发动高平陵政变。此后,政权的频繁更替,血腥的屠杀和赤裸裸的权力之争,这一系列事件都对当时文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影响。汉家四百多年所极力培养积累起来的名节之风荡然无存,旷达之士或托为放逸,或益尚玄风

当时的名士以善清谈为贵,他们不再像两汉人推崇的英雄那般,以个人才智为立足点,积极千预生活,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这一时期,门阀政治突出,九品中正制度成为门阀们揽权的工具,重视个人才智的英雄观念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英雄崇拜走向没落。有识之士在作品中抒发“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愤懑,感叹“英雄有迆逭,由来自古昔;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因此,这一时期王陵事迹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空间——英雄崇拜。它的存在只能以继承为主,汲取前代人留下的养分,并依附于统治阶级的利益才能流传下来。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时期的王陵事迹,主要是作为臣子标准和“杜门竟不朝请”的典故保留下来的深层原因。

结语

魏晋南北朝时期,王陵事迹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王陵和陵母的“忠义”成为品评人物的重要标准,更有批评王陵不孝的观点。然而,受这一时期玄学兴盛与儒学衰落的影响,王陵事迹在总体上走向低迷。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王陵魏晋南北朝吕雉两汉魏晋玄学

更多文章

  • 宁夏银川周边景点推荐,被誉为东方的金字塔:西夏王陵

    历史解密编辑:柳小红爱生活标签:西夏王陵,西夏陵,金字塔,西夏,宁夏,西夏博物馆

    这里是高冲旅记,记录旅行生活,分享旅行攻略。宁夏银川周边经典旅游景点: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贺兰山岩画以及西夏王陵,个人觉得“西夏王陵”最值得一去,影视城基本就是个人工景点,面积比想象的小得多,也不知道怎么就能评上“5A''景区的,主要还是沾了大话西游的光,我觉得都可以改名大话西游影视城!西夏王陵显然比

  • 湘西北的壶瓶山,是《鬼吹灯之怒晴湘西》原型地,真有巴王的王陵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鬼吹灯之怒晴湘西,蒋介石,王陵,湘西,孙中山,石门县

    网剧《鬼吹灯之怒晴湘西》,讲述的是卸岭魁首陈玉楼,联手军阀罗老歪和搬山道人鹧鸪哨,在湘西瓶山探秘元墓的经过。小说是虚构的,但是很少人知道,在湘西北的石门县,确实有一座壶瓶山,而在壶瓶山的群峰之中,也确实有一座山峰,长得和葫芦相似。是不是觉得大自然太奇特了?壶瓶山所在的地方为湖南湖北两省的分界岭,北纬

  • 他们用6年,盗了8座东周王陵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墓葬,王陵,东周,古墓,编钟,文物

    河南洛阳有一个享誉全世界的村落,它叫金村。当地村民曾说过这个名字的由来,“村里种地常发现金罐子,金元宝。”而它之所以能一鸣惊人,还要从1928年说起。金村古墓地址那是一个雷鸣电闪的雨天,金村东面的一处农田突然塌陷,露出一个大坑,地下传来钟鼓齐鸣的声响。人们下到坑里一看,泥土中裹着编钟,是古董。洛阳金

  • 实至名归!靖江王府及王陵入选国家级名单

    历史解密编辑:南国今报标签:王陵,陵墓,靖江,出土文物,考古专家

    2022年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其中广西靖江王府及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靖江王府及王陵考古遗址公园资料图:靖江王府(据靖江王府微信公众号)▲靖江庄简王陵桂林靖江王陵考古遗址公园是以明代靖江王陵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的历史文化

  • 一千多年的西夏王陵只剩土堆,因一个建造方法,使得王陵寸草不生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陵墓,西夏陵,西夏王陵,西夏王朝

    距今一千多年的西夏王朝,早已灰飞烟灭,只剩下了几座西夏王陵,也已是断壁残垣成为土堆。今天我们就来一览千年王陵风光。宁夏,与一个百年王朝联系着。那是公元1038~1227年,我国西北有一个与宋、辽(金)鼎立的少数民族王国——大夏。走进西夏王陵景区,走向堆满帝王的鲜血和漫天黄沙的地域,走向弯刀如月、蹄印

  • 【原神】赤王陵是在暗示深渊与星辰的关系【LSmiler】

    历史解密编辑:刘喜脉标签:王陵,金字塔,吉萨,陵墓,胡夫金字塔

    书接上回,第2期我们聊了钟离与归终可能的爱情故事。专栏可跳转【【原神】钟离的“爱情”与琉璃百合的花语【原来如此#2】】,视频链接如下。但或许是因为内容极易引发玩家群体的“分化”与“对立”,内容似乎被限制了曝光。于是,这期紧随版本,谈谈【须弥】沙漠区域深藏的古埃及文化(文明),相信我,只要认真看完本期

  • 他们用了6年,盗8座东周王陵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东周,王陵,墓葬,古墓,文物,编钟

    河南洛阳有一个享誉全世界的村落,它叫金村,当地村民曾说过这个名字的由来,“村里种地常发现金罐子,金元宝。”而它之所以能一鸣惊人,还要从1928年说起。金村古墓地址那是一个雷鸣电闪的雨天,金村东面的一处农田突然塌陷,露出一个大坑,地下传来钟鼓齐鸣的声响。人们下到坑里一看,泥土中裹着编钟,是古董。懂行的

  • 潞王陵:我国目前保存最好、占地面积最大的明代藩王陵墓

    历史解密编辑:乐水蓝宠物标签:陵墓,皇帝,皇陵,潞王陵,石牌坊,明代藩王陵

    潞王陵:我国目前保存最好、占地面积最大的明代藩王陵墓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我国的各个地区更是有着帝王将相的陵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陵墓逐渐被发现,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并学习历史。而在这众多的陵墓当中,闻名海外的便是位于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但在河南的新乡市有着占地面积最大的明代藩王陵墓

  • 逼反王陵,从细节看项羽为何输给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地图帝标签:刘邦,王陵,彭越,樊哙,卢绾,汉朝,秦朝,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公元前205年三月,汉王刘邦灭韩王郑昌,立韩王信,河南王申阳和殷王司马卬加入汉军阵营,西魏王豹也在刘邦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求和。刘邦假意杀张耳后,赵王歇和代王陈馀也加入汉军阵营。四月,刘邦的汉国,与塞国、翟国、河南国、殷国、韩国、赵国、代国、西魏国,结成九国同盟。此时项羽所封二十路诸侯王,只剩燕王臧荼、

  • 规模庞大的广西明代王陵,共11个藩王陵墓,号称“岭南第一陵”

    历史解密编辑:爱宠物爱生活标签:王陵,陵墓,朱元璋,明朝,藩王,墓群

    作为历史爱好者,去北京,要看明十三陵,对于广西人来说,去北京有点远,其实,你也许不知道,在广西境内,也有一处规模庞大的明代藩王墓群,共有11个藩王陵墓,包括王公宗亲在内墓葬300多座,它是明代地方王的陵墓。在这里,你也能看到明代王陵的格局,让其有“岭南第一陵”之称。这处广西最大的明代藩王陵墓群是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