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襄樊之战庞德被俘,关羽劝其投降。庞德骂道:“魏王英明,刘备竖子耳。我宁愿做忠鬼,也不做贼将!”关羽怒而杀之。没想到44年后,庞德之子诛尽关羽全族。
庞德原为马腾麾下勇将,后来跟随少主马超与曹操作战。那为何马超投靠了刘备,而庞德归降了曹操呢?
公元193年,庞德以郡吏的身份跟随偏将军马腾抗击羌氐外族的侵犯。因战功卓著,庞德官升校尉。
公元202年,曹操说服马腾和韩遂二人,助其进攻袁谭、袁尚残军。此战,庞德担任先锋官阵斩河东郡太守郭援,官拜中郎将,爵封都亭侯。
公元208年,马腾携家带口入朝官拜卫尉,封爵槐里侯。只有马超替父掌兵在外,遥授偏将军被曹操所节制。
公元211年,马超与韩遂联兵十万抗拒曹操。可惜马超年少轻狂,虽然野心颇大,但是能力不足,遂被曹操击溃。
马超逃到汉中投奔张鲁,然而连累父亲马腾及家族父老被夷灭三族。
公元214年,因为遭到张鲁的猜忌,马超带着弟弟马岱秘密归附刘备。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庞德忠心耿耿,为何不跟随少主马超一起投奔刘备呢?对此,史书没有确切描述,不过《三国演义》给了一个说得过去的答案。
当时,庞德身患疾病,马超狠心扔下他不管。等到魏军打过来时,庞德心灰意冷之下无奈投降了曹操。
总之,在真实历史中,不管是何原因,马超抛弃属下私自奔逃的举动,确实让跟他出生入死的猛将庞德寒了心。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庞德一身本事,还怕没有用武之地?
曹操听说庞德骁勇善战,起了爱才之心,便收归帐下当了个杂牌(立义)将军。
在真实历史和演义小说中,庞德都是以猛将形象出现的。他是马腾一手培养起来的虎将,马腾死后,他又忠心耿耿地跟随少主马超转战南北,最后投降了杀主仇人曹操,那么庞德还算忠义吗?
对此,《三国志》作者陈寿给出了恰当的评价:“庞德有周苛之节。”
由此看来,庞德并不是卖主求荣的小人,而是一名忠勇之将。他对马家已经仁至义尽,之所以投降了曹操,其根由还是马超抛弃他所致。
公元218年,庞德率军平定了在宛城侯音、卫开发动的叛乱,得到了曹操的褒奖。
一年后,庞德与于禁两人率军驰援曹仁,以解关羽之围。因为庞德的兄长庞柔在蜀国做官,所以魏国众将对庞德多有猜疑。
庞德愤恨道:“魏王恩重,义在效死。我必亲击关羽,不是他死,就是我亡!”
襄樊之战,庞德与关羽交战,一箭射中关羽的前额。关羽忌惮其勇武,称其为“白马将军”。
公元219年,关羽迎来了最辉煌的一战“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此战,关羽以少胜多,不仅杀得魏军大败,还俘虏了曹魏大将于禁和庞德。
生死存亡之际,庞德和于禁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举动,让人惊诧不已。
曹操嫡系“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在关羽的劝说下,很快选择了苟活;原本的降将庞德大骂关羽后,毅然引颈就戮!
曹操知晓此事后,感慨道:“我与(于)禁相逢半生,未可比庞令明(庞德)也!”
相知半生的名将,不如一个投降3年的降将!感念于庞德的忠义,曹操伤悲流涕,封他的四个儿子为关内侯。
庞德有一个儿子名叫庞会,史书记载,他威猛勇烈,颇有先父之风。对于杀父之仇,他一直耿耿于心。
公元263年,庞会随钟会讨伐蜀汉。后主刘禅投降后,庞会进城屠灭了关氏一族。
《三国志·关羽传》中有这样一段注解:“庞德子会,随钟、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
简单一句话,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关二爷忠义无双,却也落得个断子绝孙的下场……
小说《三国谍影》中,对荆州战事做了详尽的描述。三方斗智斗勇,其中东吴与曹魏联合设局,引关羽入瓮的情节十分精彩。
骄傲的关羽,在人生达到顶峰时突然陨落,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