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为什么会让多尔衮的后代担任亲王?

乾隆为什么会让多尔衮的后代担任亲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353 更新时间:2023/12/14 9:25:17

多尔衮的一生,无论生前身后,都极为曲折。对清朝来说,多尔衮一生立下汗马功劳。从平定天下到治理天下,多尔衮都有重要贡献。

这也为多尔衮换来显赫声势。最顶峰时,多尔衮甚至凌驾于皇位之上,被称为“皇叔父摄政王”,死后不久还被追封为“清成宗”。但仅过两个月,多尔衮就被顺治皇帝夺去封号,坟墓也被掘开。

昔日万人朝拜,今朝一堆荒草。到康熙时,多尔衮甚至被直接撤出皇族名单。此后数十年,多尔衮的名字,如同遮盖在清朝天空上的乌云,显眼却忌讳。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68岁的乾隆皇帝拨开这片乌云,决议为多尔衮恢复名誉。当时乾隆颁布了一道诏书,在诏书中,乾隆称赞多尔衮:“立心行事,实能笃忠尽,感厚恩,深明君臣大义。“

这等于是肯定了多尔衮的功绩。对于多尔衮昔日的罪名,乾隆也为他反驳。当时多尔衮被指责的罪名有很多,有人密告,多尔衮曾准备八补龙袍、大东珠素珠、黑狐褂等违背自己身份的物品下葬。

又有人指控,多尔衮曾指挥正白旗和镶白旗在河北一带布防,准备造反。

其余还包括多尔衮独揽大权,构陷肃亲王豪格,不让济尔哈朗干预朝政,也不让诸王贝勒入朝办事,政事上独揽大权,不听皇帝命令。在住房等事情上,又违背礼仪。

乾隆为多尔衮辩驳,认为多尔衮在生前权势鼎盛时,都没有造反,染指皇位,怎么可能在死后想要当皇帝。而且,当时多尔衮掌握掌握大权,诸王贝勒中,一定是心怀忌恨。

乾隆为多尔衮平反,自然涉及到顺治的问题。乾隆是顺治一系的继承人,自然不能伤及顺治名声。

所以,乾隆就把黑锅甩给顺治时的大臣,指责他们都是宵小奸臣,因为当时顺治只有十三岁,没有真正处理政事的能力,都是受到怂恿蛊惑的原因。

时隔那么多年,乾隆重新处理多尔衮的案件,本就有极深的考虑。很早以前,乾隆就开始关注多尔衮的案件。他曾多次阅读《实录》,认为多尔衮有冤。

在正式平反的前五年,乾隆派人为多尔衮修缮坟茔,并允许宗室皇族去祭拜。在当时的谕旨中,乾隆这样声明:”睿亲王多尔衮,当世祖章皇帝冲龄践祚时,摄政有年,威福自专,不能恪守臣节。"

虽然仍延续多尔衮有罪的定论,但已经开始用”睿亲王“进行称呼。而且,在待遇上已经有相应的提高。其实,这件事在顺治十年时,当时顺治皇帝,就曾做过。

也许是当时顺治已经成年,知道更多事情的原委,他主动派人修缮多尔衮的坟茔和府邸。康熙时,倒没有太多要改善的表态或举动。

但在雍正时,情况却有很大变化。雍正皇帝曾想重新处理多尔衮案件。乾隆曾说过雍正对多尔衮案件的态度:“皇考晚年,屡向朕议及此事,辄愀然不悦,意颇悔之,若将留以待后来者。”

但雍正皇帝,要处理的内政外交事务颇多,再加上其他原因,一直没有处理。直到乾隆后期,天下较为稳定无事,乾隆皇帝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去处理多尔衮的案件。

乾隆也认为,如果自己不去处理这些案件,后来继位的皇帝,可能不敢处理这些案件。它们就会成为永远的冤案。所以,乾隆在处理多尔衮案件时,还处理了很多宗室案件。

阿济格子孙被重新列入宗谱,康熙时废太子的后人被恢复原名等。乾隆恢复多尔衮名誉的同时,又将他一并编入宗室皇族中,还重新编纂了《多尔衮传》,用来对后世表示肯定。

在此基础上,乾隆又让多尔衮嗣子多尔博第五代后人淳颖,继承睿亲王爵位,并规定睿亲王一系的后人,都可对爵位世袭罔替。

同时明确规定其余七位开国王爵,恢复名爵,同样享受世袭罔替的特权。这是清朝第一次对“世袭罔替”有明确规定。从此开始,清朝开始有”八大铁帽子王“的俗称。

跟恢复多尔衮名誉不同,乾隆的这个做法,有更深的考虑。乾隆分封铁帽子王,可以让宗室皇族,更愿意效忠皇帝,凝聚宗室力量。

从乾隆分封的八大铁帽子王也可以看出,大多是清朝初年的旗主贝勒、皇室后裔,或者皇族的追随者。奖励他们,可以让更多人愿意效忠皇帝。

而且,铁帽子王将来仍可继续分封,而分封的条件,并非只看重血缘身份,更有功勋。乾隆希望,宗室皇族可以保证对皇帝的效忠上,又能有所作为。

毕竟,他曾不止一次的训斥,宗室皇族,乃至八旗子弟因为贪图享乐,安于现状,忘记先祖骑射尚武的风气。

总结而言,乾隆对多尔衮子嗣的分封,主要是建立在对多尔衮案件的平反上,并借此推行世袭罔替的制度,凝聚宗室皇族的力量,鼓励他们建立功勋,维护清朝统治,提高皇帝权力的结果。

标签: 多尔衮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尔朱英娥:古代最传奇尼姑,前后侍奉了3任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尔朱英娥,北魏,野史秘闻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尔朱英娥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无论是做僧人还是尼姑,佛门讲究的是六根清净。但是在古代有这么一位尼姑,不仅六根不清净而且还侍奉了三位皇帝,最后还差点侍奉自己的儿子。这位尼姑叫尔朱英娥,她的父亲为了独掌朝中大权,就把尔朱英娥

  • 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简介:致力于完成《通鉴》的勘校工作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许攸对曹操有雪中送炭的恩情,他为何最后死于曹操之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在自己所写的《短歌行》中表示,自己愿意像周公一样礼贤下士,希望天下的英才都能归附于他。曹操在礼贤下士这一点上做得确实不错,帐下云集了许多英才,这也为他在三国这场波谲云诡的大戏中占得上风,奠定了先决条件。许攸也曾是曹操看重的谋士,立下过不小功劳,按照曹操

  • 官渡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袁绍势力在此战受到重创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史风云

    很多人都不了解官渡之战,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官渡之战是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统军三四万人,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内)地区击败袁绍十万大军进攻的一次决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一月,已拥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自恃兵多、将广、粮多,为了消灭占有兖、豫

  • 董卓到底有多厉害 竟然十八路诸侯联合都打不过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董卓,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有个情节: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相信小伙伴们也不陌生,袁绍和曹操正是在这次征讨中崛起的,不过十八路诸侯最终也没能打败董卓,董卓最后也是被吕布所杀,那么历史上真有此事吗?十八路诸侯为什么打不过董卓呢?1、所谓的十八路诸侯其实只有十一路《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明确的记载: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

  • 梁山上有哪些潜规则?宋江不信任李逵吗?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水浒传,野史秘闻

    我们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潜规则,比如职场上有职场的潜规则、娱乐圈中有娱乐圈的潜规则等等,说到这些潜规则我们可以说上三天三夜。那么在中国的古代社会有没有一些潜规则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古代社会也有那个时代的潜规则。今天我们就拿中国著名四大小说《水浒传》来说,水浒传讲的就是梁山108个好汉的故事那

  • 北宋太常博士周尧卿简介:有文集二十卷,诗、春秋说各三十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风云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周尧卿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尧卿(994-1045),字五俞,道州永明(今江永县城下乡叠楼村)人。生于宋太宗至道元年,卒于仁宗庆

  • 紫荆在民间有着怎样的传说?南朝的吴钧对此有何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紫荆有什么传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药用树皮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活血行气,消肿止痛之功效,可治产后血气痛、疗疮肿毒、喉痹;花可治风湿筋骨痛。树皮(紫荆皮):苦,平。活血通经,消肿解毒。用于风寒湿痹,经闭,血气痛,喉痹,淋证,痈肿,癣疥,跌打损伤,蛇虫咬伤。木部(紫荆木):苦

  • 赤壁之战有什么历史意义?为魏蜀吴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础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赤壁之战,魏蜀吴,战史风云

    赤壁之战,三国“三大战役”中最为出名的一场,在三国这段历史中影响甚大。“孙刘联军”以远少于曹操军队的数量,击败了当时不可一世的曹操,赤壁一把大火,烧的曹操铩羽而归。此战之后,为后来魏蜀吴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础。当时双方实际的参战人数究竟是多少?为何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

  • 籍里柯一生创作了多少幅作品?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籍里柯,法国画家,历史解密

    他在1818年春夏之交创作、于1819年在国家沙龙(法国的美术展览会)上展出的《梅杜萨之筏》,被看成是浪漫主义绘画的重要代表作,标志着浪漫主义画派的真正形成。这幅画引起了美术界和舆论界的热烈论战,它所反映的是法国巡洋战舰梅杜萨号在非洲海岸触礁沉没的事件。1816年7月,载有400余人的梅杜萨号,因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