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战时,关羽水淹七军,击败了于禁,于禁率部投降,而作为并非曹氏嫡系武将集团出身的庞德却坚持不降,最终被关羽斩杀,庞德也因此被曹氏集团视为忠烈的代表,陈寿在《三国志》中对他的评价,用了“有周苛之节”来形容,周苛是刘邦部将,在楚汉战争中坚守荥阳,城破后被项羽所杀。
那么庞德不降关羽,就完全是因为忠心,不愿愿投降吗?我个人认为,庞德坚持不降,是他综合各方因素,考量得失之后作出的坚定选择,在那个时候,他除了死别无选择,同时曹氏集团需要庞德这样一个标杆存在,因此庞德的忠勇之心也有被扩大的客观因素。
我们要先知道一点,庞德先后追随于马腾马超父子,他在东汉初平年间从军,加入“马家军”,一直到建安二十年(215年)他才降曹,庞德可是追随马氏父子20多年,要说忠心,庞德对于马氏父子的忠心,应该要多余对曹操的忠心吧。
《三国志.庞德传》太祖破超於渭南,德随超亡入汉阳,保冀城。后复随超奔汉中,从张鲁。
庞德在马腾被曹操征召入京后,就追随于马超,在马超最落魄的时候,部将反叛,杀尽了马超的妻儿,马超只能投奔于张鲁,但是庞德可是追随于马超一同进入汉中的,一个愿意追随落魄之人的庞德,对马超还不够忠心吗?
那么这里就有问题了,想当初他在马腾麾下,也是一员悍将,那么马腾是怎么死的,建安十六年(211年),马超联合关中各方骑兵反曹的次年,入京的马腾就被曹操杀了,随行宗族也没有逃脱屠戮。
如果说庞德不降关羽,只谈忠心问题的话,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他这样的话,他为何要投降曹操,曾经的主攻马腾都被夷灭三族了, 曹操是他的仇人啊,在汉中的时候,他为何没有拿出视死如归的气势,坚持不降呢?
但是你如果说庞德是两面三刀之人,也并不完全对,因为他曾经追随过落魄的马超,如果他是一个以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人,那么他就不会跟着马超一起逃入汉中,他应该联合各方,率先对马超发难,拿着马超的项上人头去投奔曹操,是可以换取足够功绩的。
而为何马超投奔刘备的时候,庞德并未跟随,很多人认为是当时庞德因病留在张鲁那养病,没有跟随马超,但谁知马超征讨刘备反被刘备招降了,而张鲁那时和刘备是敌对状态,于是庞德就只好留在了张鲁那,直到张鲁投曹操。不过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庞德到底因何留在了汉中,《三国志.马超传》后数从鲁求兵,欲北取凉州,鲁遣往,无利。又鲁将杨白等欲害其能,超遂从武都逃入氐中,转奔往蜀。是岁建安十九年也。可见当时马超是领兵去打凉州,没有成功后,通说杨白药害自己,才匆匆投奔刘备的,《三国志.庞德传》后复随超奔汉中,从张鲁。太祖定汉中,德随众降。可以说马超想夺取凉州,庞德作为军中第一猛将是不可能不带在身边的,显然的确是有不可抗拒的原因,养病也是有可能的,不过小编猜想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庞德和马超的家人一样,留在了汉中成为张鲁的人质,相对来说马超害怕张鲁起疑,丢下庞德和一部份西凉人马也是很正常的。
就算庞德真是养病,马超多次因为自己的反叛或者投降行为,都导致了他留在对手那里的家人遭遇灭顶之灾,马超投刘备是抛弃了庞德和妻子偷偷走的,当时庞德在张鲁那里肯定也不好过,这是庞德不能接受的,所以让他投降关羽去寻旧主马超是不现实的。再者庞德是光脚的,混了半辈子也没多大功劳,在曹操手下众将面前只是个小角色,而关羽己是名满天下的人物了,他虽然是个降将,但曹操对他不薄。见曹操要指派人去对抗关羽。竟然众将都惧怕关羽,没人敢主动请战,心想着报恩的机会来了,于是就自告奋勇。但庞德作为一个武将,被樊城同僚猜忌,又被关羽俘虏,心中肯定是不服的,所以不愿投降关羽。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庞德要为自己的家人考虑,庞德已经降过两次,出征时还在曹操面前夸下海口,谁知被关羽生擒,这个时候再投降家人百分百保不住,还会落的一个骂名,所以只能宁死不降。庞德家人也在曹操那里,他和于禁不一样,于禁就算投降曹操也不会为难他家人,庞德来的晚本身就被猜忌,他死了家人还能善终。
事实证明庞德也做对了,于禁在辗转回到曹魏后,魏文帝曹丕可是羞辱了他,帝使豫於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禁见,惭恚发病薨。子圭嗣封益寿亭侯。谥禁曰厉侯。显然曹丕这是在嘲讽于禁不如庞德一个降将有气节啊,最后羞愧而死,可以说于禁一世英名全毁了。而庞德的后代呢?庞德被杀后,太祖闻而悲之,为之流涕,封其二子为列侯。文帝即王位,乃遣使就德墓赐谥……又赐子会等四人爵关内侯,邑各百户。曹家人可是没有亏待庞德几个儿子的,尤其这个庞会值得一说,在蜀汉被灭后,趁钟会姜维叛乱被诛杀,成都混乱之际,庞会将关于在成都的家人全部诛杀,还是蛮残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