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霍去病陪汉武帝打猎,他突然拉弓,对着李广的儿子李敢就是一箭

霍去病陪汉武帝打猎,他突然拉弓,对着李广的儿子李敢就是一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浣熊研习室 访问量:4108 更新时间:2024/2/11 19:33:09

公元前118年,霍去病陪姨父汉武帝打猎。

刚到猎场他突然拉弓,对着李广的儿子李敢就是一箭,李敢当场死亡,没想到汉武帝却说:“他是被鹿角触击而亡的。”

这一年霍去病21岁,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可他在更年轻的时候已经征战沙场,战功赫赫,是汉朝有名的大将军,此时已经被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与卫青在军政上平分秋色。

李广也不遑多让,在著名的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飞将”便是李广,在汉朝有着极高的声誉和战功。

李广有三个儿子,李敢排名第三,与霍去病年纪相仿。

他也曾跟随着霍去病前去征伐匈奴,多次击退匈奴,又有李广这样的父亲,也立过不少战功,年纪轻轻也升官封爵。

对于汉朝来说,既有卫青、李广这样资历深厚的“老”将军,又有像霍去病、李敢这样的英勇善战的年轻人,原本在战场上应当是一往无前的。

尤其是年轻人,既有机遇,又有实力,必定能光宗耀祖,有所成就。

然而,几人的前途命运便都是从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开始,悄然发生了转变,而由他们造就的汉代在军事领域的成就和威严也收到了不少影响。

公元前119年,李广已经迈入70岁大关,他虽然是举国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将军,但这样的年纪着实不应当再到前线作战了。

汉武帝也有人可用,便以卫青为首,私下悄悄嘱托,对李广应保持敬意,但尽量避免其到前线作战,不要冒险丢掉性命。

卫青明白其中的深意,李广一家为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直到70岁那颗守卫国家的心依旧未曾消退,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极大提升了汉代的军事威严。

其两个儿子也在战争中牺牲,如今李家只剩下李广和李敢两支血脉,汉武帝做出如此考量情有可原。

然而李广并不服老,他的军功鼎鼎大名,足以震慑匈奴,因而李广决心要到一线领导,与匈奴直接作战。

见与卫青说不通,便自行决定带队独自出发了。

没想到出师不利,或许因为已经年迈,李广居然在路途中迷路了。

事发突然,卫青需要奏报李广的情况,便前去询问路途中发生的状况,这却让李广更加羞愧。

他深觉自己年迈,在战场中已无用处,便拔刀自刎了。

李广离世,举国悲痛,但最无法接受的便是李敢。

短短几年,他已经接连失去了自己的哥哥,如今父亲也离自己而去。

李敢并不清楚其中缘由,只将所有过错悉数推给了卫青,在他看来,如果不是卫青没有答应父亲的请求,就不会发生后来的悲剧。

想起这些,李敢也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便找到卫青,狠揍一顿出气。

卫青既是他的上级,官职、年纪、武功都远超李敢,但因为对李广的死心怀愧疚,便忍着让李敢把心中这口怒气出了,这事便了了。

可一直把舅舅卫青当父亲看待的霍去病发现了他身上的伤,又将仇记在了李敢头上。

这两个年轻人都因为年轻气盛,不问清其中缘由,为了一个孝道、大义,酿造了悲剧。

霍去病趁着这次打猎,“失手”杀死了李敢。

尽管李家并非势单力薄,但此时卫青和霍去病风头正盛,不仅他们自己战功赫赫,为国征战多次,卫子夫也正受汉武帝宠爱。

因此,汉武帝没有丝毫犹豫,便选择站在霍去病这边,牺牲了李敢。

李家不仅是将门世家,氏族遍布,势力也不容小觑,加上李广在全国的影响力,尽管皇帝以皇家权势保住了霍去病,依旧难平众怒。

为了给朝野内外一个交代,汉武帝只能先让风头正盛的霍去病到边疆驻守,暂时避避风头。

此举是当时万全之策,既没有损害霍家、卫家利益,也尽可能给了李家一个交待,汉武帝非常悲痛,国家的将才越来越少,不可再冒险了。

原以为一切都处理地非常圆满,没想到仅仅两年之后,就传来了霍去病病逝的消息。

那时候他才24岁,身强力壮的年轻将军早早就病逝了,其中原因并未有详细记载,但边疆条件艰苦,常年征战的霍去病身体遍布伤口,积劳成疾也在所难免。

原本风头正盛的两个年轻人,原本人才济济的汉朝,因为一场荒谬的误会,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标签: 李广李敢刘彻卫青汉朝霍去病汉武帝

更多文章

  • 霍去病射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后,付出了怎样的代价?真是让人感慨

    历史解密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李广,李敢,卫青,匈奴,汉朝,霍去病

    汉武帝时期,大汉帝国在草原上遭遇了一场严峻的挑战。草原上的匈奴人凶猛无比,常年侵扰边境,给大汉帝国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大汉帝国派遣了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位英勇的将军领军出征。卫青和霍去病是当时大汉帝国的双壁,他们奉命前往草原与匈奴军队展开一场决战。在经过多次的厮杀后,卫青和霍去病

  • “微笑杀手”李广均:得知妻子改嫁后报复社会,残害9名漂亮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记闻观察标签:李广均,强奸,强奸罪,杀人,强奸犯

    2006年,陕西310国道附近的一个小乡村内,70多岁的王老太太正在院落内休息,却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她打开门,面前站着一个笑呵呵的年轻人,他风尘仆仆的,衣服上有许多破洞,一看就是个赶路的穷苦人。那名年轻男子说:“奶奶,可否借碗水,我太渴了。”王老太太忙给他端了一碗凉白开,还询问他:孩子,要不

  • 霍去病为什么每次都能精确找到匈奴部落,而飞将军李广却会迷路

    历史解密编辑:拇指故事汇标签:霍去病,李广,匈奴,张骞,匈奴人,卫青

    李广打仗迷路的次数他并不是太多的,只不过漠北决战时李广迷路了,李广又因为此事而自杀,这事的影响还特别大,霍去病、卫青还有他的儿子的李敢,甚至连汉武帝都牵扯到了他自杀这件事里面,所以我们大家就送了李广一个‘‘迷路侯’’的称号,事实上李广的问题,他并不是总迷路,而是他总打败仗,包括李广跟张骞一起出征那次

  • 卫青首战即封侯,同时李广全军覆没,战场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地图帝标签:卫青,李广,匈奴,匈奴人

    马邑之围后,和亲的面纱撕破,汉朝不再每年送絮、缯、酒、米、食物等,边境互市也没有了。马邑设伏不成,没能将匈奴歼灭在大同盆地,经过几年的准备,武帝决定主动出击。秦末汉初,匈奴越过大漠,控制了广大的漠南地区,大致是今天内蒙古高原南部。经过几十年的战争,这个区域长城崩毁,田园荒芜,牧民流移四散,庐舍空而不

  • 李广为何难封?来看看他都做了什么蠢事,难怪刘彻不封他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李广,刘彻,刘武,周亚夫,刘恒,刘启

    在古代名将中,李广无疑的一个非常悲惨的人物。“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为老刘家奋斗了一辈子,可混到最后,还是没能弄个世袭罔替的侯爵之位。那李广到底为什么没被封侯呢?他历经文帝、景帝和武帝三代,凭借他的资历和功勋,按道理说封侯是不成问题的。三位皇帝也都是少见的明君,怎么就不给他封侯?归根结底,还是李

  • 历史上的流星——飞将军李广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李广,飞将军,匈奴,霍去病,卫青,刘彻

    前言:我们常说,看问题、看人不能片面的看待,避免单一事件带来的刻板印象。历史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能带给人有益思考的也往往需要具体、全面的事件支撑。数千年的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浓缩为几本历史书,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不太重要的故事就无法展开叙述。黑格尔说,“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经验教训就是

  • “微笑杀手”李广均:在310国道上奸杀了9名女子,只因妻子改嫁

    历史解密编辑:宠物不求人标签:李广均,奸杀,李广,强奸,女邻居

    “微笑杀手”李广均,在310国道上奸杀了9名女子,这样一名杀人凶手,至落网和被审判时一直都面带着微笑,心理扭曲程度十分大。李广均残害九名女子的原因,是他在出狱后得知妻子改嫁后,想要报复社会,疏解内心的苦闷。李广均出生于1969年的江苏省丰县,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以种植农作物为生。父母都是农民,就希

  • 李广亮书法家——笔墨风韵 正大气象

    历史解密编辑:胖妹趣事趣味标签:隶书,诗词,李广亮,书法家,书画家,书法作品

    李广亮书法家靠着深厚的理论支撑,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根植传统,师古而不泥古,善于创新,涵养深厚,书艺精湛。书法作品端庄大气,刚柔并济。自幼爱书法,尤其是隶书,多年如一日,根植于汉隶,从源头汲取营养,遍临汉碑,坚守正大气象,从不随波逐流。正是因为他的勤奋与天赋,作品多次被《书法导报》刊发,入展全国公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讲的是谁,卫青还是李广?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卫青,李广,霍去病,匈奴,龙城,刘彻

    王昌龄写这首诗的时候,心里想的,很可能既不是卫青,也不是李广,而是唐朝自己的兵哥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著名的诗,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明朝文学家杨慎,更是把它评为唐朝绝句第一。这首诗,我们从小学开始就会背了,并且都会产生一个疑惑:诗里的“龙城

  • “微笑杀手”李广均:得知妻子改嫁后生恨,为报复残害多名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猛儿实录馆标签:李广均,再婚,离婚,入狱

    当一个人的心变的冷血起来,那么这个人将会变得十分的可怕面对自己的罪行不但没有悔改之意,反而很平淡,面对审问还常常的笑出声音来,可见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人。曾经就有这样一个可怕之人,背后牵涉了九名女子,有些女子还为此付出了生命。他就是被人们称为微笑杀手的李广均。01李广均的经历李广均是个农民家的孩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