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光武帝刘秀征战天下的名臣将相很多,后来汉明帝刘庄追思其父,选拣了其中功勋卓著的二十八名,列画像于南宫云台,被后人称为云台二十八将。于是这二十八位成为东汉开国元勋的代表,也成为后世人评述东汉名将的标准。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将领的事迹在民间流传得不多,所以他们并不如唐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出名。可是其中有些将领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在明清两代的小说、评书和戏剧等表演上呈现了各种传说,受到民间老百姓的欢迎。东汉名将铫期便是其一,他的故事在民间频繁被改编演出。
铫期是颍川郏县人,在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十二位,被后世列为二十八宿的井木犴。他身材魁梧,相貌威严,武艺出众,在军中很有威望。由于在战争中多次保护光武帝刘秀突围,被认为是东汉名将中最能打的人之一。而他又是出了名的孝子,在民间声望很高,所以受到很多民间百姓的追捧。
关于铫期加入刘秀军队的起因,在民间传说中一般认为是东汉名将邓禹向刘秀推荐的。这主要依托于云台二十八将的故事体系进行编纂,而邓禹作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自然成为推荐铫期加入刘秀阵营的第一人选。这段故事在《东汉演义》的小说中排得很靠前,将铫期加入的故事放在了刘秀白水村起义之时。实际上这是与历史大为不符的,在刘秀兄弟起兵初期,邓禹和铫期都没有加入他们的军队。他们加入军队是在刘秀之兄刘縯被更始帝刘玄杀害,刘秀被剥夺兵权,派往河北抚军之后。
在历史上,所谓的云台二十八将大多是在刘縯死后加入刘秀军队的,只有少部分是刘秀随刘縯征战是积攒下的人脉。刘縯被刘玄等人暗害后,刘秀也被剥夺了兵权,陷入随时可能被杀的危机之中。刘秀为自保,主动切断了与刘縯旧部的联系,交出兵权。因此在刘秀前往河北抚军之前,身边可用之人很少,原来的旧部很多都投靠了更始帝刘玄和绿林军。而在刘秀离开洛阳前往河北的路上,才遇到了主动来投的邓禹,以及献出父城县投靠的冯异。而铫期与冯异是同乡,是通过冯异的介绍加入刘秀军队的,是刘秀麾下颍川勋贵的代表人物。
铫期加入刘秀阵营后很快得到重用,这一方面是刘秀对冯异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铫期早就声名远播。铫期是当地出名的孝子,他的故事传得很远,刘秀很早就有所耳闻。因此在冯异推荐铫期时,刘秀欣然的接受,并对铫期委以重任,让他负责收集河北群雄的情报。
小说和戏剧上将铫期的孝道描述为对母亲的孝顺,刘秀招揽他时他还坚持留在家中照顾老母,要等到给母亲养老送终后才能随同刘秀出征。后来铫期的母亲看不下去了,借故准备酒饭离开大厅,然后在厨房上吊自杀。刘秀出钱帮铫期安葬了母亲,铫期便加入了刘秀的军队。
于是铫期成了中国历史上孝顺母亲的典型,姚期母亲的自杀也表现出她为了国家深明大义的立场。可是这实际上是明清儒家弟子杜撰的,也是对儒家孝道最大的歪曲。实际上这个故事的原型并非铫期,而是春秋时候的此可专诸。历史上伍子胥以重金邀请专诸帮助吴国公子光刺杀吴王僚,专诸以孝顺母亲为由希望暂缓。后来专诸的母亲为了儿子的前途自杀,让自己的儿子没有拖累的去建功立业。这实际上并非国家大义的行为,而是一种利益和人命的交换。然而在真正的儒家,忠孝并不存在对立。所谓忠孝不能两全,是理学对孝的歪曲。
历史上铫期的确是以孝道闻名的,但是他孝顺的不是母亲,而是父亲。铫期的父亲铫猛是桂阳郡的太守,铫期对父亲非常孝顺。铫期的父亲去世后,铫期拒绝了各方豪强的招揽,在家为父亲服丧三年,受到乡邻的称赞。刘秀去河北抚军时,正值铫期服丧期满,冯异便向刘秀推荐了铫期。
在云台二十八将的故事中,铫期是以武力出众闻名的猛将。在小说《东汉演义》中,铫期被形容成刘秀麾下四大先锋之首,以斩将夺城闻名。在评书中《刘秀传》中更为夸张,铫期的父亲铫猛被称为"今世霸王",而他自己则被叫做"神枪无敌黑金刚",堪称第一猛将的地位。
铫期作为东汉开国名将,除了孝道和作战勇猛外,他对刘秀的忠诚也为人称道。他在刘秀最困难时加入刘秀的军队,成为刘秀在河北崛起时最大的助力之一。当时河北豪强门阀割据,拥立的义军和诸侯王无数。铫期利用自己负责豪强情报工作的优势,积极联络各处豪强,招募各地郡兵,迅速为刘秀重建了军队,为刘秀与更始帝刘玄争霸建立了基础。在云台二十八将中,铫期也是第一个劝刘秀称帝的,所以他深受刘秀信任。他与刘秀之间的各种故事也被民间艺人各种改编,成为小说、评书和戏剧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