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两个成语故事告诉您,东晋画家与诗人顾恺之,拥有哪些绝招

这两个成语故事告诉您,东晋画家与诗人顾恺之,拥有哪些绝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1066 更新时间:2024/1/23 21:31:03

顾恺之,是我国东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与诗人,他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头像

下面通过分享与顾恺之相关的两个成语故事,来讲述他到底拥有哪些绝招?

一、“渐入佳境”现大智慧

顾恺之,于公元348年出生,字长康,小字虎头,是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大司马(最高军事统帅)桓温的参军。那时东晋地方割据十分严重,桓温主张国家统一,常常率领部队去讨伐那些割据势力,顾恺之也跟随桓温南征北战许多年,桓温很器重他,两人结下十分深厚的友谊。

有一次,顾恺之跟随桓温乘着一艘大船到江陵去视察部队,到达江陵的第二天,当地官员前来拜见桓温,并送来很多捆当地的特产-甘蔗。桓温见了十分高兴,就说:“这里的甘蔗是十分有名的,大家一起来尝尝。”

他的部下听了就每人拿了一根吃了起来,大家一面吃,一面高兴地说:“真不愧是名产,甜极了!”这时,只有顾恺之独自一人出神地欣赏着江陵的美好景色,没有去拿甘蔗吃。桓温见了,故意挑了一根长长的甘蔗,走到顾恺之面前说:“你也拿一根尝尝。”

顾恺之像

说着,桓温把甘蔗末梢那一头塞到顾恺之手中,顾恺之还在专心致志地欣赏风景,看也不看,就拿着甘蔗末梢啃了起来。桓温见了顾恺之的吃相,忍住笑问道:“这根甘蔗甜吗?”旁边的人也一起嬉笑着说:“我们吃的甘蔗甜极了,不知道顾参军吃的甘蔗甜不甜呢?”

顾恺之这才回过神来,看到自己啃的是甘蔗的末梢,才明白他们为什么嬉笑。他灵机一动,举起甘蔗说:“你们笑什么!我看你们根本不懂甘蔗的吃法,吃甘蔗可大有讲究呢!”

大家见他一本正经的样子,笑着问道:“吃甘蔗还能吃出什么名堂来呢?你说说你为什么要从甘蔗末梢吃起吧!”顾恺之半真半假地说:“你们一开始就吃最甜的那一段,越吃越不甜,吃到后来就倒胃口了。而我从梢部吃起,越吃越甜,越吃越有味道,这种吃法叫着‘渐入佳境’。”大家听了,一起大笑起来。

成语《渐入佳境》

这就是成语《渐入佳境》的故事,它充分呈现了顾恺之拥有的“痴绝”:与常人不同,在痴迷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本故事中的看风景)时,往往会忘乎所以;还有他的“文绝”:当处于尴尬境地时(错吃甘蔗末梢),能灵机一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化险为夷(说出“渐入佳境”的道理)。这一成语现在常常用来比喻境况一天天好起来。

二、“点睛之笔”现绘画绝招

下面来讲述另一个来源于顾恺之的成语《点晴之笔》的故事,它则展现了他的第三个绝招:“画绝”。说的是在东晋兴宁二年(364年),建康(今南京)郊区要修建一座寺庙。因掘地基的时候发现了一口古瓦棺,所以称瓦棺寺(又名瓦官寺,位于今南京市秦淮区集庆路南侧)。

开山法师慧力奏请建寺后,就带领僧众四方化缘搞众筹。但筹钱却遇到了一点小困难,城里人给倒是给了,就是给得不多。所筹的钱很难装点佛像金身啊,慧力和尚也不得不为凡俗钱物发愁了。忽然有一天,化缘的和尚遇见一个年轻人,他当场说可以认捐一百万。

瓦官寺的《维摩诘像》 壁画

和尚们听说后都惊呆了。有人认出这个语出惊人的小伙子,他是退休官员顾悦之的儿子顾恺之,但听说他们家挺穷的。和尚回过神来后正色道:“还请这位施主莫要开玩笑了。”顾恺之却一本正经地坚持:“你甭管,一百万只多不少,给我在寺里留一面白壁就行。”

于是,接下来一个多月里,顾恺之哪儿也不去,就宅在寺庙里,对着墙壁构思菩萨像。他抛弃了当时寺庙的标准画像“佛祖论道”,而选用了较为罕见但又被有钱贵族们喜欢的维摩诘菩萨像。画像按时画好了,寺里的和尚看了都啧啧称奇,只是有人很快就觉察出了怪异之处:这菩萨没有眼珠!

原来这正是顾恺之刻意为之的一次策略安排,他要把最后的点睛之笔,留待寺庙开寺的头一天再进行。此外,他还给众和尚布置了一个重要的宣传任务。众人要负责在茶肆巷弄间传递的消息内容,大致如下:

成语《点睛之笔》

瓦官寺将于本月某日开山门,届时将现场给维摩诘菩萨像点睛。第一天前来观看的人,需捐十万,第二天减半需捐五万,第三天给多少随便你,只限前三天,过时不候!

稀有的东西总是珍贵的,而珍贵的东西也总是被世人追捧的。果然,山门打开的那天,堪称万人空巷,人都挤在了这座名不经传的庙宇前,等着最后点睛一笔。只见在恢宏的佛像前,顾恺之提笔蘸墨,手起笔落间,人群中刹那鸦雀无声。仿若佛光普照,光照一寺,最后一笔瞬间激活了人物风采,信众眼中饱含着泪,屈膝就拜。

结果和尚一拢账,百万钱果然只多不少。顾恺之仅凭一幅画就解了寺庙之难,这也让他年少成名,在画坛上崭露头角。后来《晋书·顾恺之传》记载:“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这就是成语《点睛之笔》的出处。(此成语现在是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

顾恺之洛神赋图卷

三、更加详细的顾恺之

顾恺之博学多才,他擅长诗赋、书法,尤善是绘画。并且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世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源自顾恺之的两个成语《渐入佳境》、《点睛之笔》故事,正是他画绝、文绝和痴绝的充分展现,另外,与顾恺之相关的还有不少成语,如《千岩万壑》、《布帆无恙》等等,有兴趣的读者,可查阅有关的成语解释与故事。

总之,与顾恺之相关的两个成语《渐入佳境》、《点睛之笔》,分别源自他拥有画绝、文绝和痴绝(三项绝招)的故事。顾恺之“渐入佳境”吃甘蔗的方法给我们的发是:人们在做学问(或者干事业)时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只要坚持不懈,最终必将有所收获。

江苏无锡顾恺之雕像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标签: 顾恺之成语故事张僧繇诗人

更多文章

  • 从顾恺之到曹雪芹,为什么画家和文人都偏爱“细目” 肖鹰

    历史解密编辑:文汇报标签:曹雪芹,顾恺之,仕女,张萱,周昉,林黛玉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唐摹本)古代人物画的传统,是被尊为画圣的顾恺之立下范式的。《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谈顾公必须引用这个典故,讲中国人物画更无人敢绕过“传神写照”四个字。大家知道,所谓“阿堵”就

  • 画绝顾恺之:幽默风趣与工于心计,吃甘蔗一反常态从尖部吃到根部

    历史解密编辑:钰姐来了标签: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人物画,嵇康

    《晋书·顾恺之传》曾评价:“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这六字堪称对顾恺之最为完美而全面的一生总结。“才绝”指顾恺之博学有才,工诗书画;“画绝”指他精工人像、佛像、禽兽与山水等;“痴绝”指他拥有不合流俗的生活态度与可贵品质。而“三绝”中尤以画绝最负盛名。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画家、绘画理论家与诗人

  • 顾恺之:这位东晋的老玩童,才绝、画绝,痴绝,撩妹更是堪称一绝

    历史解密编辑:镜鉴青年标签:顾恺之,桓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东晋是个盛产名士的时代,而顾恺之可谓天下无双,绝无仅有。顾恺之,字长康,自小就长虎头虎脑,被父母昵称为虎头。这颗虎头,不仅长得大,且装满了优质基因和聪明才智。十七岁那年,顾恺之即兴创作《筝赋》一篇,一时“洛阳纸贵”,时人称其可比肩嵇康《琴赋》。《筝赋》出圈后不久,时为东晋大司马的桓温即提拔其为司马府

  • 顾恺之, 这位东晋的老玩童, 才绝、画绝, 痴绝, 撩妹更是堪称一绝

    历史解密编辑:陈桐说科技标签:桓玄,桓温,嵇康,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

    东晋是个盛产名士的时代,而顾恺之可谓天下无双,绝无仅有。顾恺之,字长康,自小就长的虎头虎脑,被父母昵称为虎头。这颗虎头,不仅长得大,且装满了优质基因和聪明才智。十七岁那年,顾恺之即兴创作《筝赋》一篇,一时“洛阳纸贵”,时人称其可比肩嵇康《琴赋》。《筝赋》出圈后不久,时为东晋大司马的桓温即提拔其为司马

  • 章鱼网络刘毅|Web3.0应用通证工程导论

    历史解密编辑:章鱼网络Octopus标签:通证,刘毅,web3.0,导论

    2021年12月1日,章鱼网络 Octopus Network 创始人-刘毅 受 BeWater Community 邀请,以《Web 3.0 应用通证工程》为主题进行分享,内容提纲如下:1、通证工程概述通证分类主要贡献者设计与工程2、分析模型两种思考模型网络效应分析3、 通证设计通证分发设计基础通

  • 刘毅:设计未来——设计新范式的思考与实践

    历史解密编辑:美啊教育标签:刘毅,科学,设计未来

    所谓信息不过是对不确定性的度量,其意义在于消除黑盒世界的不确定性。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技术和科学进步的发展史,信息成为当下社会中的核心资源。我们国家各个领域发展的同时,教育界也开始着重培养学生拓展思维,探索未来的世界。讲师提出,信息时代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本次课程分享了在信息时代我们站在设

  • 刘毅专题调研珙县学生营养餐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宜宾快讯标签:刘毅,营养餐,珙县,教师,陪餐

    珙县义务教育学校食堂,按照“1234”的工作思路(即紧紧围绕“满意食堂”这个中心,牢牢抓住“老师与学生”两个重点,时刻把握“饮食安全、质量提升、习惯养成”三个关键,全力实现“吃饱、吃好、吃健康、不浪费”四个目标),强化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从业技能,探索和研究菜品质量的提高,全面实

  • 《国家收藏·当代书画名家名录》——刘毅臻

    历史解密编辑:近当代名家标签:奥运,刘毅臻,艺术家,精品展,国家收藏·当代书画名家名录

    刘毅臻,男,1991年6月出生,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人,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商务资讯系统专业,理学硕士。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世界华人艺术网艺术顾问、世界华人文化名人协会会员、世界艺术家协会书画状元、日本东京中国画苑特聘高级院士、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艺研国际书画院院士、中国名家书画院

  • 刘毅将“手机绘画”玩出了更多可能性

    历史解密编辑:周到上海标签:刘毅,绘画,美术馆,手机

    在上海浦东碧云美术馆举办的这个展览有个十分别致的名称——“刘毅:从外面,走到里面,又看向外面”,展出了艺术家刘毅开始于2015年的“手机绘画”,但又不仅止于“手机绘画”,刘毅将此“个人图库”转换和衍生成为包含了绘画、视频、装置、木雕、布雕、壁纸、窗贴甚至游戏虚拟空间在内的多样化美学表达。展览现场刘毅

  • 《战狼》编剧刘毅:主旋律电影要更多元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刘毅,剧本,主旋律,电影,战狼

    第十七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正在进行中,担任本届电影节“金鹿奖”评委的编剧刘毅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爆款”主旋律剧本可遇不可求,编剧在创作时需要突破传统观念,回归到类型电影本身。刘毅现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从事编剧工作已近30年。由他编剧的主要电影作品有《我的美丽乡愁》《战狼》《战狼Ⅱ》《隐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