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历史上,有着许多的英雄豪杰,其中赵云可谓是三国中经典豪杰之一。不论是胆识谋略,还是人品才学,赵云都是十分出众的。
毕竟在他还年轻之时便已经能带着白马义从杀得袁绍的军队大败而归,后来还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救刘禅。
可是让很多人感到疑惑的是,赵云在蜀国的时候并没得到“重用”。至于原因,一直到刘备临终之时,才告诉了他。
刘备不肯重用赵云的原因其实主要有三个。第一个就在于赵云的性格。
我们从历史上可以知道,赵云算是整个三国中品行性格最好的一位将领,心怀百姓又正直坦诚。
只可惜这样的英雄在三国这个乱世中是很容易引火烧身的。
根据历史记载,在刘备平定益州后,有人便向刘备提议,将益州的房屋田产赏赐给各位将领大臣,用以笼络人心。赵云听闻后便劝谏刘备说:“益州的百姓们刚刚遭遇战事,现在应当先把房屋归还给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
按道理来看,赵云的话是正确的,但若从官场局势来看,此等劝谏便有些不合时宜了。
刘备刚刚落足益州,用些好处来赢得人心也是正常的,但赵云这一番话使得刘备左右为难,最后只能采纳了赵云的建议。
当然刘备并未因此与赵云产生隔阂,他明白赵云为人太过正直,若是刘备将他放在官场权利之中,这些优点难免会变成致命的弱点。所以刘备没有将他放进核心的决策圈,而是将他留在了自己身边。
第二个原因便是因为赵云的忠心。
早年间,赵云跟随于公孙瓒,后来刘备也前来投奔公孙瓒,两人就此相识,一见如故。
没过多久,赵云因兄长去世向公孙瓒请辞归乡,刘备握着赵云的手不忍惜别。大约七年之后两人再次与邺城重逢,自此之后赵云便一直追随于刘备。
之后刘备将赵云安排为“留营司马”时,还将自己的妻子孩子全部一并交给了赵云,由此可见刘备对于赵云的信任。
而赵云也未曾辜负刘备的信赖,一次兵败后,刘备被曹纯追杀,一路上多亏赵云一骑当千九死一生保住了刘备的儿子刘禅。
刘备见赵云不顾自身安危将刘禅救回来,甚至还曾生气地将刘禅摔到地下说:“为了你,差点让我损失一员大将!”
如此看来,不管这是刘备收买人心的手段也好,还是因兵败生气也好,他对于赵云也的确是十分在乎的。
虽然从受封官职来看,赵云的确不如关羽、张飞的待遇好,甚至可以说不被重用,但赵云绝对是刘备心腹。
除了这两点原因之外,还有一点是在刘备临终时对赵云所说;“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
这一段话其实就是刘备与赵云坦白说,我与你从患难中相交,你亦是我最为信任的人,所以我想请你在我死后,替我保护好刘禅。
这样的嘱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给了赵云很大的权利,也是在告诉他,在自己去世后,刘禅依然会将你视为近臣。
而刘禅在后来也曾评价赵云:“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
大概的意思便是赵云原来跟随刘备,多次不顾生命安危救他于水火之中,是其最信赖的人。
我们从刘备与刘禅的话语中不难看出,他们与赵云的关系早已超越了君王与臣子之间的关系。
从表面来看,刘备的确没给过赵云太多的权利官职,但并不是看重一个人就要将他推向最高的位置,三国先主刘备知人善用,一代枭雄,自然懂得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
如果重用赵云,那赵云便不得不征战沙场,面对赵云如此忠心护主之人,刘备一来希望他能够保护自己与刘禅的安危,二来也是对于赵云的信任,知道只有他在才能让刘禅稳坐皇位。
所以历史上刘备对于赵云看似没有重用,其实反而是对赵云的一种保护和信任。